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西     
将现代化带入中国的人《邓小平与中国的变革》一书上个月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它已被誉为纪念碑式的邓小平传记,对中国惊人但却崎岖的经济改革之路进行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回顾。作者是81岁的哈佛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傅高义。傅高义倾10年之力完成这部巨著。他特意花了一年时间跟私人教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他的大多数采访都是在没有译员陪同的情况下用汉语进行的。他采访了与邓小平关系密切的人,包括邓的两个女儿,也采访了曾与邓共事  相似文献   

2.
付尹 《巴蜀史志》2022,(3):26-31
从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进入朝天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到1935年4月底红四方面军撤离广元,红四方面军在朝天战斗了近两年时间。一、苏维埃旗帜辉映朝天大山深处1933年6月26日,粉碎川军“三路围攻”后,红四方面军由旺苍国华镇进入朝天李家坝,迅速进行土地革命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组织。到1935年4月底红军离开朝天时,红军在朝天境内共建立县级苏维埃政权1个、区级苏维埃政权4个、乡级苏维埃政权19个、村级苏维埃政权92个,苏区政权面积达到1400平方千米,人口约8万人。  相似文献   

3.
郭洁 《史学集刊》2007,(3):95-96
2006年是美国名历史学家、中国学家本杰明·史华慈(Benjamin I.Schwartz)诞辰90周年。史华慈出生于美国波士顿东部犹太人家庭,1934—1938年就读于哈佛学院,主修罗曼语言和学。1940年重返哈佛教育学院求学,两年后取得硕士学位,毕业不久即应征人伍。二战结束后再度回到母校,师从美国名汉学家费正清(John K.Fairbank)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从此开始对东亚和中国问题的研究。195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同时在哈佛大学历史系和政治系授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现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的宋怡明(Michael A.Szonyi)教授是美国著名的中国历史研究专家、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中国历史学教授。宋怡明教授1990年荣获罗德奖学金并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东方学博士学位,1994年博士毕业后进入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历史系任教,后转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历史系任教,2005年起执教于哈佛大学。早在多伦多大学任教期间,宋怡明教授就曾关注海外华人问题。到哈佛大学任教后,他不仅撰写了多篇研究论文,而且  相似文献   

5.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殖民主义统治期间,滞在的数百名日本作家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小说、随笔、戏剧。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日本人的生活写照,理应在日本近代文学史和日本殖民主义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位置,但实际的情形却是至今沉睡一隅。本文重点通过耙梳葺理这些表现了日本殖民主义扩张时期民众心理的作品,为读者正确解读那段殖民主义侵略史,提供尽可能翔实的史料。  相似文献   

6.
《文物》2014,(11)
<正>2014年6月5日至7日,由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与费正清中心主办,多国研究机构赞助,于哈佛大学召开了为期3天的"九至十五世纪的中国"学术研讨会(Conference on Middle Period China,800-1400),会议论文159篇,与会学者近200名,是北美近年除亚洲研究协会(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年会外罕见的大规模东亚研究集会。与会成员以北美学者为主,欧洲、东亚的学者亦共占近半数。本次会议以中国历史中期为时空断限,上  相似文献   

7.
我这一生     
1931年11月2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成员有朱德、王稼祥、彭德怀、林彪、谭震林、叶剑英、孔荷宪、周恩来、邵式平、贺龙、毛泽东、徐祥谦、张国焘、关向应、王盛荣等15人。70多年过去了,中革军委委员尚有一人健在,他。就是饱经磨难几乎被历史遗忘的百岁老人王盛荣。  相似文献   

8.
曲洪波 《史学月刊》2007,(8):102-102
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协办的“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6月30日至7月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与会学者94人,分别来自全国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新闻出版单位,提交学术论文70余篇。著名学者金冲及、李文海、胡绳武、龚书  相似文献   

9.
2004年7月1日至3日由教育部人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与美国密西根大学中国化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佛教艺术与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及台湾、美、英、韩、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国的80位专家学参加了本次会议,共提交了44篇论。本主要对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一2 0 0 1年 6月 5日至 9日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盛唐研究项目组”、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妇女与社会性别史”课题组联合主办的“唐宋妇女史研究与历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对外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会议代表共 42人 ,除中国内地的学者外 ,还有港台地区和其他国家的 2 1位知名学者 ,如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伊沛霞 (PatriciaEbrey)教授、哈佛大学的包弼德(PeterBol)教授、日本东京大学的岸本美绪教授、东京都立大学的佐竹靖彦教授、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的黄宽重教授等等。开幕式上 ,…  相似文献   

11.
周娜 《世界历史》2007,(4):155-156
为纪念美国著名中国学家、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泰斗级人物——本杰明·史华慈(Benjamin I.Schwartz)教授诞辰90周年,2006年12月16至18日,“史华慈与中国”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海内外的50多位学者参加会议。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和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地方史志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地方志协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黄勋拔教授,于1998年10月7日、14日、22日、27日分别在哈佛大学、伯克莱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香港大学各作一场讲座,主题是(中国编修地方志情况述评》,参加听讲的主要是这四所大学的教授、副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和其他研究人员,附近的大学(如美国的东北大学、塔夫较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也有教授前来听讲,其中不少是有名的教授,如哈佛大学的戈德曼(MerleGoldman)、孔飞力(PhiliPA·Kuhn)、东北大学的伍绔剑(MargaretY·K·WOO),伯克莱加州大学的…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形成和积累了丰富而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这种传统文化世代相因,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每个历史时期,每个历史阶段,每朝每代,都为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我们民族来说,具有无以伦比的宝贵价值,它既是我们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基础,也是将我们中华民族推向繁荣富强的动力。因此,江泽民主席在1997年11月1日访美期间的哈佛大学演讲中,向哈佛大学师生提供了从历史文化传统认识现实中国的重要视角。要了解中国必须首先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国今天的发展建设与…  相似文献   

14.
<正>二○○三年十二月,安东尼·所罗门(Anthony M.Solomon)向哈佛大学做出捐赠,宣布将其收藏的七十五件中国陶俑陆续移交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所罗门曾就读于芝加哥大学与哈佛商学院,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还在哈佛商学院留校任教。他一生经历了经济学家、政治家、外交家、国际银行家、实业家等角色转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退休开始  相似文献   

15.
一会议基本情况2010年8月21~23日,由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剑桥大学东亚研究所、牛津大学中国研究所、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日本东京大学、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联合主办的第六次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南京  相似文献   

16.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突破国民党第四次“围剿”,从鄂豫皖人川,开创了中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总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人口600多万,有县级苏维埃政权40多个,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红色政权。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哈佛大学是第一家设置中国学的学校,也是最早开办当代中国研究的学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哈佛的当代中国研究已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其学术成果颇为丰厚。哈佛大学网站的中国学与当代中国研究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8.
1993年5月27日,由美国赛克勒艺术、科技与人文基金会捐资和北京大学共同兴建的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正式开馆。来自海内外的各界来宾约1000人参加了隆重的开馆仪式。值此盛会,1993年5月28日~5月30日,北京大学考古系与美国赛克勒艺术、科技与人文基金会联合举办了“迎接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19.
正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徐辉博士所著的《在日华侨华人与印侨文化适应的比较研究》一书,于2021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共分四章,约23.5万字,是作者基于多年在日本进行田野调查的成果。该书在Diaspora理论和文化适应理论基础上,通过在日中国留学生的视角,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探讨在日中国人与印度人在日本的历史变迁、文化适应、教育情况和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差异及特征。  相似文献   

20.
第十五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于1980年8月10日至17日在布加勒斯特召开。参加大会的国家有67个,代表约2,600多人。中国历史学家代表团在团长、考古所所长夏鼐教授和副团长、世界历史所所长刘思慕教授的率领下参加了这次大会。这是中国历史学家第一次派代表团出席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中国历史学家代表团共13人,其中来自社会科学院各研究所的7人,大学3人、军事科学院3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