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洋政府对欧美小国的外交,在袁世凯当权时主要是谋求外交承认。列强在得到其既得侵略权益必定有保障的承诺后先后承认中华民国政府,随即欧美各小国纷纷承认。北洋政府在皖系、直系和奉系控制期间,通过"修约"运动,对欧美小国外交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能重用留过洋的职业外交家,在于国民为民族利益强力支持政府,也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2.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朝政府将欧美小国与欧美列强“一视同仁”,宁愿让欧美小国享受欧美列强从清朝攫取的除割地赔款之外的种种特权,也不轻易满足欧美小国提出的符合近代国际惯例的一些要求.这样,清朝对欧美小国的外交也不断丧权辱国.究其原因,在于清朝以传统的“天朝上国”思想来指导近代对欧美小国的外交;清朝对欧美小国外交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天朝上国”的体制,而不是保护近代意义上的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3.
1928年政权尚未稳固的国民党政府发表宣言,声称要废除中国同外国间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要求同外国重订新约,掀起了废约外交。1928年的有关外交活动涉及修订或重订通商、关税条约,其核心是谋求关税自主,对欧洲小国的外交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4.
李竞强 《丝绸之路》2010,(14):104-106
布尔吉巴领导突尼斯实现了国家的完全独立,以温和的手段比邻国更早地完成了非殖民化。他成功塑造了现代突尼斯,极大地改变了国家的社会面貌;他提出的"宪政社会主义"理论,在探索建设工业化国家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效;他在外交领域纵横捭阖,使一个小国的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5.
论五四前戴季陶的对日外交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前,戴季陶屡屡撰文,评析中日外交时局,深刻地揭露了日本侵华行径、政策、手段和实质;大胆地提出一系列挽救时局的对日外交政策,即主张“联美制日”、“武力救国”、“殖产救国”,以及在中日平等、自由、互助基础上的“中日亲善”等。同时,戴氏对日外交方针又表现出异常消极软弱,曾影响孙中山谋求日本的援助;后继续延伸发展,直至影响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对日外交政策。但是,反对日本侵略是五四前戴季陶对日外交观的主流。  相似文献   

6.
北宋东亚多国体系下大国制衡与争锋、小国图存与发展交织成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外交博弈和外交谈判十分激烈,且并非简单的双边关系,而与多国制衡关系相互联动。华夷观念是外交博弈的基本理念,但并非固化教条,而是具有弹性特征并因时变化。在华夷观念下代表着等级制国际关系的名分是外交博弈的首要目标,利益是外交博弈的核心诉求,其背后都是对国家安全的追求。外交博弈结果主要取决于综合实力,同时受到外交政策的深刻影响。外交使节的谈判技巧对外交博弈产生一定影响,但对大局影响有限。北宋外交博弈既有历史共性,也有多国体系下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岩仓使团出使欧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明治政府为解决面临的内政、外交问题,于1871年12月派出以右大臣(相当于第一副总理)岩仓具视为首的遣欧美使节团(简称岩仓使团),在一年又九个月中,先后对欧美十二国进行了访问和考察。岩仓使团的欧美之行,使明治政府领导人加深了对西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吸取了欧美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经验教训,学到了迅速实现资本主义化的办法。岩仓使团归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速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937年8月到12月,日军对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进行了大规模轰炸,以迫使中国政府和民众屈服。但轰炸却波及了许多其他国家的在华利益,引起了欧美多国的不满和对日交涉。日本政府和军方却态度蛮横,甚至向这些国家发出要求其机构和侨民限期离开南京的最后通牒式通告。这场交涉是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欧美对日首次外交交锋,虽然没有对局势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日本共产党的在野党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政党外交成为国际政治中不可忽视的现象。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共产党力图通过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彰显其生命力。本文认为日本外交的困境和共产主义运动面临的现实压力是日共推动在野党外交的主要原因。在野党外交作为日共的一种政策和理论,有其形成过程,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在野党外交的成功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日共在日本政坛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张永胜 《攀登》2007,26(5):126-128
"和谐世界"是中国政府近年来提出的重大国际战略构想,它继承了中国既有的外交思想,同时又包含许多创新,从而使中国外交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尤其是"和谐世界"发展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框架,使中国外交进入"和谐外交"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陈月娥 《世界历史》2004,(6):100-106
从政治思想史的角度来看 ,日本近代的国际协调外交渊源于原敬的“对清政略即是对欧政略”的外交哲学原则。在长达半年的欧美实地考察中 ,原敬亲眼目睹了美国实力正在蒸蒸日上 ,预见到美国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指出在今后的国际问题上要格外注意美国的动向。一战爆发后 ,原敬在各种场合反复陈述日本与美国协调关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其国际协调外交思想得到了充分展开。从原敬的思想主张来看 ,其国际协调外交思想的终极目标在于 :日本在比较有利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下 ,从中国获得最大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2.
1934年底开始被中、日两国政府提倡,而在1935年上半年盛行一时的中日“亲善外交”(或称“道义外交”),在当时即扑朔迷离。此后研究大多对其持否定态度。本从外交策略的角度,阐述了国民政府在“道义外交”实施前所面临的外交困境以及国民政府为改变中日外交状况而实施“道义外交”的策略思路;对日本外务部门和关东军对“道义外交”的不同回应也进行了分析;对国民政府由于“道义外交”开展而面临日本军部和外务省两方面压力的状况作了描述。指出,从外交策略上看,不能排除它是国民政府对日外交政策和策略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调整,而不能将其完全视为本质性的卖国外交政策和策略。但是,它的实施和失败,既使国民政府的外交重新陷于了被动,也使国民政府的民族代表性遭到质疑。  相似文献   

13.
1937年春,孔祥熙以国民政府特使身份出访欧美,欲借机争取外援,联络各国居中调停,迟延中日战争之爆发。在他出访期间,国内风云变幻,中日大战迫在眉睫,政治、军事、外交、经济诸事繁杂,各方与孔之间密电往返,对国内形势、中日战事、与各国外交均有记载反映,现特自馆藏档案国民政府财政部全宗中选择其中部份电文刊载如后,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环境不仅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引起各界的重视,同时也作为外交的内容被纳入各国的外交政策之中。作为环境大国,美国也日益重视环境在其外交中的地位,并利用环境问题制约他国。本文从四个方面综合评述中国学界对美国环境外交的研究:整体性研究、政府环境外交政策研究、环境外交中具体案例的研究以及美国与他国环境外交的博弈的研究。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希望加强对美国环境外交的深入研究,更好地了解美国环境外交的走向。  相似文献   

15.
<正>汉王朝的统一及其强盛,使其成为公元前后长达四百年雄踞东亚、睥睨欧亚大陆的超级大国,其外交触角亦随之从东亚地区伸向了广袤的西方世界,登上了世界外交舞台。时代发展和外交新局面的需求,使其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促使其外交职能急速膨胀,构建了一整套相应的外交体制,从而把自先秦以来形成起来的中国古典外交体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发展阶段。它不仅在汉代发挥了外交职能的积极作用,而且还被日后诸王朝所取法,直至近代被欧美政治制度所取代。显然,这个时代的外  相似文献   

16.
论世纪之交的中国多边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边外交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多边外交呈现出逐步发展的态势。联合国作为国际多边外交最主要的场所 ,在中国多边外交活动 ,特别是 80年代后的多边外交活动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中国的多边外交既重视国际性的政府间组织和各种全球性的会议 ,也重视区域性组织和会议 ,同时还日益关注非政府组织和各类多边论坛 ,具有涉及领域宽广、方式多样 ;注重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 ;经济因素影响力不断扩大等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7.
论日本推古朝的对华外交王顺利推古朝(公元593—628年)时期,日本不仅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对华外交也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仅就日本这一时期的对华外交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以就教于同行。一从公元1世纪起,日本列岛上的部族首领或统治集团就以“奉贡朝贺”或...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和日本在国际联盟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这一斗争,又牵涉到与欧美列强的关系,实际上形成了三角外交。这种外交格局,关系极为错综复杂。但过去电学界评价国联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外交作用时,多指责它实行绥靖政策,甚至说它完全袒护日本,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帮凶”。近年来对它的评价有了改变,认为国联对日本的态度逐渐强硬,步步紧逼,不应过于强调英、法等大国左右国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论明代外交模式及其特征的形成,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既定国策的层面,另一是外交运行的层面。主要利用洪武初年编辑的《祖训录》与洪武末年编辑的《皇明祖训》的相关内容,并发掘和利用明太祖外交诏令文书的大量实例,在对这两类史料经过仔细分析以后,认为所反映的明代初年外交实态是一致的,结论是洪武朝形成并奠定了以"不征"为特征的明代和平外交模式,这一模式形成具有特殊的意涵,意味着明代帝王明确摒弃了自古以来存在两千多年的天子至高无上的征伐之权,选择了和平外交,回避战争,表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理念与现实发生了重大转折,从而形成了明代外交有别于历朝历代的显著特征。并探讨了这一外交模式的转换,透视出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关系的张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进而提出以朝贡体系一元论解释明代外交模式的观点,应该有所修正。  相似文献   

20.
张楚 《丝绸之路》2008,(10):70-72
在亚洲有这样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小国:一年人均国民收入2万多美元,超过日本和韩国:国民可终身享受免费医疗。年轻人经常能到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留学,并且由政府“埋单”。社会福利待遇之好。令美国人都羡慕不已。国王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和最庞大的劳斯莱斯车队。他的私人财产超过了英国女王……这个金碧辉煌的小国就是文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