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黎洁  高岚 《人文地理》2019,34(4):143-151
利用课题组2017年6-8月在陕西安康、商洛、汉中、宝鸡4市9县22个旅游扶贫村收集的841个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选择模型(DSM)等分析了农户参与旅游对家庭农林业劳动时间、外出务工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参与旅游有助于增加调查地的农户收入,旅游兼营型农户收入更高。在全样本中,参与旅游对农户农林业生产时间具有显著负向作用,但在参与了旅游的农户样本中,农户参与旅游一些特征或形式,如土特产销售,对农林业生产则有显著正向作用;在多个模型中,农户从事旅游对家庭外出务工活动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提出了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旅游+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景区带村作用、完善旅游扶贫政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道路密度对犯罪分布存在影响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证实,但忽略了不同类型道路属性的差异对犯罪的影响。不同类型道路在社会-建成环境等各种属性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明确不同类型道路密度对公共空间盗窃犯罪率存在的影响有助于犯罪的防控。基于此,本文以派出所为单元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道路密度对公共空间盗窃犯罪率影响不同:城市次干道、城市支路和其他可通车道路密度对公共空间盗窃犯罪率有正向影响;不可通车道路密度对公共空间盗窃犯罪率有负向影响;城市主干道密度对公共空间盗窃犯罪率影响不显著。不同类型道路社会-建成环境的差异是公共空间盗窃犯罪率不同的原因。研究结果可为犯罪精准防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55个经济强村为对象,以行业为依据,对相对发达村域经济类型进行了初步划分,发现:经济强村多由传统种植业转向制造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制造业、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住宿和餐饮业、采矿业+制造业及其它等7种类型;不同类型样本村域在东中西地区分布具有明显差异,如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型村域主要分布在东西部地区,制造业类村域则呈现东中西递减的分布趋势等;东部村域经济整体实力、多元化程度等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村域所处区域环境刺激了村域经济的优势发展.  相似文献   

5.
赖福荣 《百年潮》2008,(11):50-55
1930年10月,毛泽东在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新余罗坊会议期间,约请兴国县永丰区参加红军的8位农民,开了一个星期的座谈会。1931年1月,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刚刚结束,毛泽东即将长达4万余字的《兴国调查》整理成文。1988年,江西省社科联和兴国县社科联联合组成调查组,对毛泽东在《兴国调查》中提到、分析的8个家庭进行了追踪调查,  相似文献   

6.
李婧 《沧桑》2011,(3):68-70
近年来,学术界对造成近代农民离村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多以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国外资本主义、国内封建、半封建的剥削,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兵患匪患严重等造成农村经济衰落的外在影响,以及在社会转型时期,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城市工业化发展使农民无奈地做出了出外求生的选择的主动因素方面的原因为切入点,而对教育制度方面原因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近代新学制度的产生对农民思想观念的影响,城市生活条件的优越,已经使这些过去的农民无法再适应农村的生活,于是他们主动地选择了离开农村。  相似文献   

7.
彭聪  田宇 《旅游纵览》2013,(8):312-314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下,重大节庆和事件活动为打响了海口的知名度。本文章通过对海口节庆活动宣传途径、宣传期限、筹办形式、活动内容、知名度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并从不同类型的居民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目前居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因特网,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居民获取信息渠道不同,参与体验式活动是节庆活动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8.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我国已从生存型社会转变为发展型社会,生存能力的需求减弱,而发展需求的能力增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乡村旅游的规划保护逐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本文拟对康百万庄园周边乡村的田野调查为基础,试图剖析由于乡村旅游规划不当(主要是宅基地流转解决不当)而使当地村民处于困境的现象,并进而分析其原因和影响,以期对其他地区的乡村旅游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赵美风  汪德根 《人文地理》2021,36(3):148-156
村域微尺度人口流动过程对县级单元就近城镇化发展、小城镇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影响凸显.以云南玉龙县为研究区域,以行政村为基本空间单元,深入剖析人口流动村域类型空间分异特征,识别人口流动村域类型空间分异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①玉龙县村域人口流动特征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具体表现在人口流动强度和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10.
农民离村对流入地和苏北社会产生了两方面影响。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削弱了农村生产力,对农村经济造成了冲击。农民离村后因为各种原因而淘汰的"劣质人口"返回农村,其恶果又是显而易见的,使农村农业劳动生产力更进一步退化。农民离村来到淮南盐场从事农业垦殖,对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极大改变淮南盐场的面貌。  相似文献   

11.
《攀登》2021,40(4):75-80
以伦理道德为内容的德治纳入乡村"三治融合"治理体系中,不仅是农民的情感支撑,也是实现乡村治理的关键。乡村德治建设有助于价值体系的重塑,增强新时代乡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村民的自觉参与意识,为乡村振兴集聚人、财、物等发展要素。新发展阶段乡村德治面临建设力度不够、内生动力缺失、成效难以落地等困难,这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新德治宣传力度并加大德治文化供给、挖掘优秀文化的积极因素并重塑乡村德治价值内涵、激发多元德治主体的活力、构建多重激励机制提升乡村德治的成效,实现乡村道德伦理体系的转变,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以实现乡村善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朱羽洁 《区域治理》2021,(1):260-261,269
在中国农村社会,土地被认为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更承担着重要的养老保障功能.本文通过观察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购买行为,来检验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法,结果表明,被征地农民有更大的购买养老保险的倾向,说明农民在失去土地后,以购买养老保险来替...  相似文献   

13.
王兰  孙文尧  吴莹 《人文地理》2020,35(2):55-64
在“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和健康城市建设背景下,关注城市建成环境对公共健康影响的研究日益增加。目前相关研究主要纳入了客观测量的城市环境变量,而主观感知的城市环境变量能够体现出客观测量的城市环境变量难以捕捉的健康影响效应,具体作用有待深入探究。本研究建立了个体、社区和城市三个层面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于2016年开展的“社会态度与社会发展状况”全国大样本问卷调研数据,探究主观感知的城市物质环境和服务环境对居民自评健康的影响作用并识别显著影响要素。研究发现:感知的城市环境对居民自评健康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居民对城市绿化、基础设施状况、住房保障和医疗服务的感知是影响自评健康较为主要的环境感知因素。最后本研究基于定量分析结果讨论对健康城市评价和研究的启示,推动健康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就业稳定性是影响城市外来人口工作生活状况和市民化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大样本调查数据,分析了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稳定性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外来务工者工作变更频繁、首份工作持续时间短,劳动合同签订率普遍不高且期限短;外来务工人员中非农户籍群体稳定性略强;年龄、婚姻、受教育情况、社会阅历、老家关系、工资差异、劳动合同等因素对务工人员就业稳定性有显著影响;1978-2009年不同时期进城的务工人员工作稳定性具有波动性,但近年来稳定性有提高的趋势;就业稳定性的地域特征有一定差异性。2006年以来,个人阅历、职业培训、社会网络、劳动合同等因素的影响作用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5.
论文基于质性研究方法,以人口国际迁移现象比较突出的明溪县H村为研究个案,从家庭收支特征、家庭地位、婚姻生活状态和社会支持网络等方面考察和分析了丈夫跨国迁移对农村留守妇女婚姻家庭生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丈夫出国使家庭条件和物质生活得到改善,推动了农村妇女家庭地位的改善,电话联系弥补了夫妻空间分离造成的负面影响,但丈夫缺位使留守妇女承担了多重责任,婚姻品质和社会生活也因为丈夫出国而改变。与此同时,留守妇女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并没有因为丈夫出国而发生明显的改变,社会生活支持网络并未弱化,仍是传统的亲属网络。  相似文献   

16.
基于福州市流动人口调查数据,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制度环境3个方面分析了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的环境感知及其群体差异和对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的环境感知存在层次性,其排序如下:生态环境 > 人文环境 > 制度环境;②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的环境感知存在群体差异,性别、职业类型、个人及家庭收入和方言适应程度的影响显著;受教育程度和居留时间仅有一定影响;而年龄、婚姻状况的影响不显著;③在控制了个体特征后,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的环境感知对于提高其定居意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金晓晨  林子赛 《沧桑》2014,(4):147-149
2013年,我国出台研究生自费政策,并于2014年秋季开始实施全面的收费政策,此政策的出台对大学生的考研意愿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浙江师范大学本科在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大学生考研的动机,大学生对研究生自费政策的了解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生自费政策对大学生考研意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志林  廖露  钮晨琳 《人文地理》2015,30(3):21-27,71
居住满意度是居民对所居住的住房和社区宜居性的综合评价。尽管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地理学者开始关注城市重构与居住分异背景对社区邻里关系、社会互动及居民的社区满意度的影响,已有研究对社区社会资本与居住满意度之间因果机制的探讨,缺乏合理的指标构建和实证依据。本文结合城市社会学、地理学和政治学相关理论,构建了一套适合于中国城市转型背景的社区社会资本指标体系,通过对北京市九个中低收入社区的实证研究表明,社区社会资本与居住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关系,然而,尽管低收入居民对于邻里信任因素的重视大于对社区组织的信任、邻里互助和共同价值,其在社会资本的几个维度中得分最低。因此,打破社区内的分异与隔阂,建立邻里信任,应当成为社区社会资本建设中首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讯 《民俗研究》2013,(2):26-3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妇女在家庭权力博弈中逐步取得优势,其家庭地位不断提高。从家庭分工看,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逐步演变为男赚钱、女当家的普遍现象;从家庭权力的分割看,传统的夫唱妇随逐步转变为女人做主的普遍现象。这种转变的身后是农村的社会结构正在逐步发生改变,血亲在农村社会中的作用正在逐步削弱,姻亲的作用正在逐步增强;农村社会中的互助合作、人情交往、人际往来也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杨婕  陶印华  刘志林  柴彦威 《人文地理》2021,36(2):27-34,54
本文基于2017年北京市居民日常活动与满意度调查数据,运用多层次路径分析方法,以社区及周边环境作为地理背景,探讨邻里环境、社区交往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个体和家庭社会经济因素后,社区建成环境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效应较弱,仅公园可达性显著正相关.然而,建成环境通过社区交往对生活满意度的间接效应显著,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