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英宏 《神州》2020,(5):124-124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融入到美术教学中,不仅仅是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四季,还能够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文中,就对笔者的24节气美术教学故事进行介绍,为小学美术教学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由清明说起     
在挂历、台历、月份牌出现以前,我国计岁时的工具是《时宪书》,俗称“皇历”。皇历,即国家发行的当年二十四节气的一览图书。这二十四节气有七言四句歌谣便于记忆,头一句:春雨惊春清谷天,其中的“清”字,指的就是清明。  相似文献   

3.
正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4.
柴磊 《南京史志》2023,(40):52-53
<正>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它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园以游戏为载体设计节气活动课程,让幼儿浸润在传统文化氛围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5.
<正>"5月5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民俗专家表示,立夏是我国古代重要节日,风俗众多,有些风俗至今保留。  相似文献   

6.
正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人就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约在农历11月中旬(公历12月22日、23日左右)。冬至节有许多雅称:冬节、小年、亚岁、长至节、贺冬节、阳节。作为节日则来源于周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7.
《收藏家》2021,(6)
正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掌握农事季节与气候变化的规律后总结出来的。早在春秋时期,已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从孟春的大地复苏,到仲春的朝气蓬勃,再到季春的姹紫嫣红;三春经历了六个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本文以北京艺术博物馆藏品为例,解读春天里节气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来认知一年中的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形成了古老独特的时间认知体系,被称为"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于2016年12月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出国际社会对其作为中国传统的时间制度所发挥的文化影响的认同与推广。文章在知识社会学的框架内探寻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如何推广与传播,进而在学理层面上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一些新经验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华遗产》2012,(5):158-159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时间在农历四月上旬,公历的5月5日或6日。作为夏季的开始,立夏是重要的节气点。中国入围绕着立夏节气,形成了系列的礼仪制度与养生民俗,尤其是立夏的吃食,特别有讲究。  相似文献   

10.
风之力量     
《世界遗产》2013,(1):22-25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不仅妇孺皆知,更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考证,二十四节气诞生在黄河流域,是古代的劳动人民对一年中降水、气温等的自然变化的总结,用于指导自己的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