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显东办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杨显东任国民党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湖北分署代署长。他为了改变家乡文化落后状况,私人倾产兴学,在汉水之滨矗立起一所“洋”学堂,造福桑梓,至今为家乡父老乡亲传颂、敬仰。杨显东的母亲聂小宝是一位有文化修养的女性,生前这样嘱咐过显东:“如有机会可为家乡办一所学校。”1946年杨回乡探亲时,目睹家乡附近十多个自然村庄里,仅有一、两所私塾,学生不过30人,教育十分落后。他立志实现母亲的遗训,为家乡办学。于是邀集亲朋好友及地方有声望的人士商议。他的设想得到与会者一致赞同,随即着手组建建校董事会。推选杨…  相似文献   

2.
正策划人语2013年5月1日,杨向明老师勇救落水儿童,献出宝贵生命的壮举,感动了整个泰州城。同年5月底,在杨老师家乡,又涌现出另外一位英雄老师,当有人在危难中沉浮时,他毅然选择纵身一跳,成功解救落水群众后,默默转身,悄然离开。他下河救人不留名的感人事迹再次向社会各界传递了正能量,展示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他就是"2013最美江苏教育人"提名奖获得者——泰兴市鼓楼小学教师谢兵。本期,让我们一起走  相似文献   

3.
黄炎培(1878—1965),字任之,江苏川沙(今上海浦东新区)人,著名的民主人士、教育家。兴办教育“:利居众后,责在人先”黄炎培的一生与教育事业密不可分。20多岁的时候,黄炎培的老师蔡元培对即将离校的学生说:“中国国民遭到极度痛苦而不知痛苦的由来,没有能站立起来,结合起来,用自力来解除痛苦。你们出校,必须办学校来唤醒民众。”这些话,黄炎培终身不忘,结合自己多年来所看到的山河破碎、国民愚昧的社会现实,他为自己定下了教育救国的志向。1902年,黄炎培首先回家乡川沙开办新式学堂,试图在晚清封建落后的时局中为中国播下进步的种子。同乡杨…  相似文献   

4.
林香斋是1919年(民国8年)由许振江创办的。许振江是渤海杞县人,11岁时因家乡灾荒逃荒到河南开封,在“德义楼”饭店当学徒,后曾在德义楼及私人家里当厨子。 1913年,许振江从河南开封来到山西太原,先后在阳曲县衙门、山西省公署财政厅等单位经营包饭。1919年在太原钟楼街西段路北26号开设林香斋饭馆。  相似文献   

5.
冯玉祥的国民军进入甘肃后的第三年即1928年,在甘肃河洲发生了一场国民军与河洲回族军阀之间的战争,给汉回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相似文献   

6.
一、歷史淵源炳靈寺石窟最早的文獻記載,見初唐西明寺釋道世玄惲的法苑珠林(卷三十五):晉初河洲唐述谷,在今河洲西北五十里,度鳳林津,登長夷嶺,南望名積石山,卽禹貢導河  相似文献   

7.
史量才(1880~1934),原名史家修,江宁县湖熟镇杨板桥村人。他幼读私塾,刻苦攻读,曾考中秀才。后因受戊戌变法思想影响,放弃科举求学的途径,学习日语及自然科学,于1901年考入杭州蚕学馆,毕业后致力于教育事业,任上海育才学堂理化教员,后又在兵工学堂、务本女学、南洋中学等校任教。1904年,他在上海创办女子蚕桑学堂,开我国女子科技教育之先河,时年仅24岁。此后他又陆续创办20余家企业,受到上海工商界和教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华罗庚教授不仅是当代著名的数学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两次视察常州中学,两次到常州宣传推广优选法、统筹法(简称"双法"),三次回金坛考察教育,为家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献计献策,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他的谆谆教导和崇高风范,永远激励着常州人民锐意进取,奋发向上。一华罗庚热情关怀常州的教育事业,关心年轻一代的成长,对家乡教育事业给予过特殊的支持和帮  相似文献   

9.
高陵属西安市辖县,因县南有奉正原,形体高隆,状若丘陵而得名,县内有渭、泾两大河流。杨官寨遗址行政区划属高陵县姬家乡杨官寨村,地处泾渭交汇处西北约4公里的泾河北岸一级阶地上,南距泾河约1公里,海拔498.5米(图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03年进行考古调查  相似文献   

10.
王守仁(公元1472——1528)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是明中叶重要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因他曾在家乡阳明洞读书讲学,故自称为阳明子,后人称他为阳明先生。王守仁曾做南京兵部尚书、两广总督兼巡抚等官职,多次镇压过农民起义。但在他为官时期从未放弃过教育活动。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办学校、书院,并亲自讲学,门人弟子遍及全国各地。王守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他把这些经验与其“致良知”的哲学观点相结合,形成了较为完整与独特的教育思想体系。特别是在儿童教育方面,他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针对当时儿童教育中的弊病,提出了比较符合儿童  相似文献   

11.
杨官寨遗址位于高陵县姬家乡杨官寨村四组,地处泾河下游北岸的一级阶地上,南距泾河约1公里,海拔498.5米,面积约为80万平方米,为关中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所罕见中心聚落遗址。2004年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  相似文献   

12.
李引桐先生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声誉的实业、教育、慈善事业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杰出的爱国楷模。他热爱侨居国,与当地人民友好相处,共同为侨居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慈善公益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他更热爱祖国、民族和家乡,并为之作出卓越的贡献,因而多次受到周恩来等党和国家新老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宴请,并荣获国家一等功金质奖章,深受海外人士、祖国人民和家乡父老乡亲的敬佩。  相似文献   

13.
一、杨鸿烈及其史学思想著作 杨鸿烈(1903—1977年)是近代史林独具风采的博学之士,在法律史、思想史、史学理论诸方面多有建树,但迄今尚无对他的专门研究。窃不自揆,草成此文,填补空白,抛砖引玉。 杨氏别名宪武,又名炳堃,云南晋宁人,故尔多在滇省地方刊物如《云南教育杂志》发表文字;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名北平师范大学)外文系,精通英、德文字,可读原著;旋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王国维,专究国史,扎下国学  相似文献   

14.
1931年3月4日,黄继光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兴发乡发财垭(解放后改为中江县通山区石马乡第四村)岔沟西山坡大山深处穷山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9年家乡解放后,他参加了农协会、民兵武装队,并两次被评为模范民兵。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招新兵的队伍来到了黄继光的家乡,他第一个报了名,参加了志愿军。1951年7月1日,这批新兵跨过鸭绿江进入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由冯玉庆任指  相似文献   

15.
振兴赖教育 殷殷赤子情郝柏村这次返乡,除了扫墓祭祖外,也想了解大陆现代化建设的情况。他认为,要了解实况不是去大都市,而是要到乡村实地了解,回到自己家乡了解会更深刻。他特别关心教育,认为兴办教育,才能使国家现代化,脱离贫困。  相似文献   

16.
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历史等方面都有论著。本文仅就其校勘学思想略作评述。一、胡适校勘学思想的发展线索胡适校勘学思想的发展有着较长的历史。根据胡适自传等方面的材料,可以归纳如下。1、胡适早年在家乡接受过九年的教育,读过许多经史典籍,十几岁时,便有了疑古的倾向。“如有一怀疑也都要予以批判来证明和反驳”。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为配合整理国故,大力鼓吹疑古思想,导致《古史辩》七卷的出版,也许就是基于这时的思想根苗吧,以后,他就寻觅一个能解决他的怀疑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孔祥熙作为旧中国的四大家族之一、蒋家王朝的财政部长,在青年时曾抱有“教育救国”的思想。后来他凭借美国基督教公理会的扶持,在他的家乡山西太谷创办了铭贤学校,并由此而发迹。《孔祥熙与铭贤学校》记述了他办学的经过及学校的教学与管理。  相似文献   

18.
刘荣华 《收藏家》2006,(7):69-72
杨岘是晚清的著名书法家、经学家和诗人,他的隶书在咸丰和同治时期以用笔明快爽畅、用墨神明变化而闻名,而他的行书成就鲜为人知。他的行书虽没有隶书、八分书这样突出的表现,但其豪放俊逸,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湖州博物馆藏有杨岘致吴昌硕的信札,虽只五通,我们从中不仅可以一睹杨岘的行书书法尺牍,也可以窥见杨岘与吴昌硕间亲密师友情谊之一斑。杨岘(1819-1896年)字季仇、见山,号庸斋、藐叟,晚号藐翁,自署迟鸿残叟,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咸丰五年举人。后会试不中,遂以幕僚身份辗转各地,曾入曾国藩、李鸿章幕中参佑军务。50岁以后负责漕运专…  相似文献   

19.
北宋中叶的王安石(1021—1086年)是一位有魄力、有作为的封建政治家、教育家。他关于人才问题的独到见解,是他进步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他的主张虽然不可能真正实现,但作为一种珍贵的思想资料,至今仍在历史文库中熠熠发光,读来意趣盎然,发人深思。一王安石认为,人才是国家的栋梁,人才得失事关国家的盛衰安辱。这是他关于人才问题的基本观点。他说:“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材论》)。又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已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  相似文献   

20.
零雨 《旅游》2003,(10):1-1
中国,阳朔,锦绣漓江。 由桂林至阳朔的84公里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千峰峦之间。奇峰夹岸,碧水萦回,削壁垂河,青山浮水,风光旖旎,犹如一幅百里画卷。 漓江在流经阳朔大桥后,到书童山时,和田家河汇合,形成了风景优美的田家河洲。就在这依山傍水的田家河洲,今年的10月1日,将上演一场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