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历史上人们往往把司马懿与曹操同视为欺侮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者"的典型。这其中有个原因是与《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关。一、源于正统思想作祟的褒诸葛(亮)贬司马(懿)对三国历史,很多人是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得来的,书中讲到一个很有名的故事——空城计。三国时期,葛诸亮第一次北伐,出祁山,因马谡失街亭而退兵,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既无大将,亦无战斗  相似文献   

2.
李国文先生在《今晚报》等报刊发表文章,说诸葛亮初出茅庐便注定失败的命运,原因是跟错了主子,并指责他嫉贤妒能,想把魏延和司马懿父子一起烧死在上方谷,断言“魏延之乱始于诸葛”。  相似文献   

3.
我曾有机缘登访了位于河南温县西北15公里、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司马懿的故里招贤镇。对他的有关史迹和传说,进行了调查了解,取得了可喜的收获。晋宣帝司马懿,是两晋帝业的开创者。据《晋书》记载:“宣皇帝,讳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姓司马氏...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流传几百年而不衰,深受人们喜爱。与其他历史演义小说相比,我偏爱《三国演义》,尤其是它成功地塑造了很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曹操、刘备、诸葛亮、周瑜、关羽、孙权、司马懿等。其中,刘备和曹操这两个魏、蜀集团的代表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而又复杂。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以描写战争和谋略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诸葛亮、曹操、司马懿等经典人物形象的军事谋略在《三国演义》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三国演义》所总结的军事谋略和战争经验在明清时期被广泛学习、借鉴和运用,对军事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看司马懿     
司马懿,在一般读者和观众的心目中,印象不佳。 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力量,因为在那部流传数百年的古典文学名著里,他是作为诸葛亮的主要对手出现的。假设没有他,诸葛亮的雄图大业,至少有成功的绝对把握;由于有了他,诸葛亮终于饮恨而亡,这位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贤相,最后,败在他的手下,死在他的眼前,凡《三国演义》的读者,或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对司马懿怀好感者不多,情感上过不去。 读文学作品者,只相信文学的真实,而不会介意历史的真实。 在封建社会里,中国的老百姓对于当皇帝的那个家伙,好一点,坏一点,聪明一点,笨蛋一点…  相似文献   

7.
《晋书》点校商兑汪维辉近读中华书局标点本《晋书》(1993年印本),偶见点校欠妥之处,辄随手笺识。有些虽无关宏旨,然终有白璧微瑕之憾。现一并整理如下,供研读是书诸君及再版修订时参酌。宣帝初辞魏武之命,托以风痹,尝暴书,遇暴雨,不觉自起收之。家惟有一婢...  相似文献   

8.
世人谈三国史事或看《三国演义》,看到刘备漂泊半生,东投西靠,处处寄人篱下,没有一块立足之地,前途渺茫,不知所措时,不禁为英雄扼腕叹惜。及看到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之开陈天下大计,精辟的分析,英明的论断,使读者与刘备顿开茅塞,犹拨云雾而见青天。后来刘备—一旅行,竟如柳暗花明,更觉得诸葛亮有先知之明,简直是神仙中人。其实,当时看出这种形势、与诸葛亮有相近见解的,还有在《三国演义》和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被描述的呆头笨脑、屡屡被诸葛亮愚弄的鲁肃。史称鲁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绝不是小说和电视剧中那种迟钝猥琐的人物。  相似文献   

9.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有“孔明兴兵征孟获”,“孔明秋夜祭泸水”等专篇,描绘了诸葛亮南征的故事。清人毛宗岗《读三国志法》谓其为“汉相南征记”。多年来《三国演义》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对《演义》中一些相对独立的故事如(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以及书中的人物,已有较广泛的讨论,但对“汉相南征记”却迄今尚无专论,论者间有涉及又极简略,且有些看法值得商榷。按史籍载,诸葛亮是主张对各少数民族施行“和抚”政策的。早在《隆中对》里,他就提出要“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这种“和抚”政策即既要使周边的少数民族归顺王朝,又要力求民族地区的安定,使之与王朝“和睦”相处。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通过将中华书局标点本《晋书·天文志》与《汉书》《三国志》《宋书》等对读,发现其关于诸葛亮屯兵渭南及文钦、毌丘俭淮南叛乱的记载存在不妥之处。就此略抒管见,献疑于方家。一、《晋书·天文志下》载:"蜀后主建兴十三年,诸葛亮帅大众伐魏,屯于渭南。"~((1))按:"十三年"疑为"十二年"之讹。《三国志·诸葛亮传》载:"(建兴)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  相似文献   

11.
西晋建都洛阳经四帝(武帝、惠帝、怀帝、愍帝)五十二年,除怀帝(司马炽)、愍帝(司马邺)被刘聪杀于平阳外;武帝(司马炎)、惠帝(司马衷)均死于帝位。加上追封的宣帝(司马懿)、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合共五帝,其陵均应在洛阳,但史书无所载。晋书只载陵号,于陵址  相似文献   

12.
肖艳 《文史春秋》2006,(12):64-64
设想一下,如果让张飞去住怡红院,访蘅芜院,在大观园里享受风花雪月……那将使读者啼笑皆非,为什么?不和谐啊,人物与环境不和谐嘛。如果让诸葛亮去水泊梁山,充当“智多星”,当然完全可以胜任,但他以汉室为宗,以臣节为重,去当草寇,是不会愿意的,徐庶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终身不设一谋吗?假如让诸葛亮上梁山,也是思想性格与行为相悖。而在《三国演义》里,却是异常“和谐”,作者罗贯中是深谙和谐之理的。《三国演义》讲述的是和谐的故事。东周列国,人物故事纷繁、紊乱;隋唐演义,故事单调,缺乏波澜。所以,《东周列国志》和《隋唐演义》都不能成为…  相似文献   

13.
钱国宏 《文史月刊》2011,(10):27-27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随着小说《三国演义》的流传,家喻户晓。其实,历史上,诸葛亮并没有斩过马谡。  相似文献   

14.
袁培德 《旅游》2005,(3):68-72
诸葛村,古称"高隆",是诸葛亮一支后裔聚集的血缘村落。据《高隆诸葛氏宗谱》记载,村中的诸葛氏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圭为始祖。元代中叶到高隆定居的是诸葛亮第27代裔孙诸葛大狮。这座以九宫八卦构思布局的村庄是诸葛大狮亲自设计的。全村目前有5000多人口,其中近3000人为诸葛亮嫡传后裔,是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集中聚居地。  相似文献   

15.
电视剧《三国演义》播出之后,人们对司马懿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难得有机会去他家乡走走的人,读罢此文,是不是会有一些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陈寿撰《三国志》,素有曲笔之称。《晋书·陈寿传》云:“或云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亮长子)又轻寿。寿为亮  相似文献   

17.
后汉诸葛都护父子墓祠(又名诸葛双忠祠),位于绵竹县城关西南中学校内,是四川省重要蜀汉遗迹之一。(图一)绵竹诸葛双忠祠,与成都武侯祠,都是为了纪念诸葛一门“三世忠贞”而建的。在成都武侯祠内,正殿内供有诸葛亮祖孙三代的塑像,诸葛亮居中,其右为子诸葛瞻,其左为孙诸葛尚,形貌端庄,栩栩如生,绵竹诸葛双忠祠,原亦有塑像,前殿祀诸葛瞻父子,后殿祀诸葛亮,陪祀有黄崇、张遵、李球等人。成都武侯祠和绵竹诸葛双忠祠这两处古迹,展示了诸葛祖孙忠贞无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后人景  相似文献   

18.
兰溪地处“三江之汇”、“六水之腰”,为全国诸葛亮后裔最大聚居地,素有“兰溪药乡”、“诸葛药帮”之美誉,而诸葛中医药文化的源头,也往往只追溯到“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诸葛亮为止。本文通过对散落在钱塘江上游的葛洪文化遗存的考察,及对中国道教文化名山——金华山与黄帝文化渊源关系的研究,将兰溪医药文化的源头追溯到黄帝时期。  相似文献   

19.
为魏延正名     
《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写道:刘备攻取长沙,降服黄忠、魏延后,诸葛亮对刘备说:“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此说虽是小说家罗贯中之虚构,但也近乎写实。诸葛亮对魏延多存疑虑,不予重用,且借机除之,以致最终被杨仪乘机以所谓“叛逆”之罪将魏延杀害。魏延是蜀汉举足轻重的栋梁之才,遭此厄运,实在令人不平和惋惜。历史是公正的,应当用史实为魏延正名,平反昭雪。  相似文献   

20.
《三国志.魏书.张郃传》记载":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①张郃追击诸葛亮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而裴松之所引《魏略》记载":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②参考《通鉴》记载:"司马懿遣张郃追之,郃进至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