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书·地理志》载桂阳郡“有金官”。宋明清的注释家对此出现了“金官说”和“铁官说”。王先谦《汉书补注》采集众说曰:“官本金作铁,引宋祁曰:‘铁官’,邵本作金官;徐松云:‘宋本作铁官’。”当代学者或持“金官说”,或持“铁官说”。《辞源》曰:“金官,采金之官。《汉书·地理志》桂阳郡……有金官。”《剑桥中国秦汉史》曰:“桂阳郡‘金官’铸造黄金。”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二册第333页曰:“据《汉书·地理志》所载,设有铁官的郡或县计有:……桂阳郡。”但是,持两说的学者都没有深入论证自己的观点。事实上,两者都难于成立…  相似文献   

2.
西汉一代,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相当于内地县一级行政单位———道,管理少数民族事务。《汉书.百官公卿表》云:“有蛮夷曰道。”《后汉书.百官志》亦云:“凡县主蛮夷曰道。”根据《汉书.地理志》(以下简称《汉志》)后序,西汉末年“道三十二”,但同书在所述各郡之下,共记“道”仅三十:翟道(左冯翊)、夷道(南郡)、营道、冷道(零陵郡)、甸氐道、刚氐道、阴平道(广汉郡)、严道、湔氐道(蜀郡)、僰道(犍为郡),灵关道(越嶲郡),故道、平乐道、嘉陵道、循成道、下辩道(武都郡),狄道、氐道、予道、羌道(陇西郡)、戎邑道、绵诸道、略阳道、豲道(天水…  相似文献   

3.
正《连州刺史厅壁记》(唐·刘禹锡)载:"按宋高祖世,始析郴之桂阳为小桂郡,后以州统县,更名如今,其制义也。"宋高祖,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于晋哀帝兴宁元年(363),永初元年(420)即皇帝位,崩于永初三年(422)。宋高祖世,是指宋武帝刘裕在帝位期间,即420-422年。因此上文可理解为:南朝宋永初时(420-422),桂阳县由桂阳郡析为小桂郡,后以州(郡)统县,几经变名为刘禹锡受贬任刺史时(815)的连州。史上各版《连州志》的修纂者  相似文献   

4.
“三吴”考     
“三吴”为六朝以来典籍中常见的地区名,可具体指什么地方,长期来众说纷纭,迄今未有定论。历史上大致有五说:《水经注》(北魏时)中的“三吴”指吴郡、吴兴郡、会稽郡;《通典》、《元和郡国志》(唐时)指吴郡、吴兴郡、丹阳郡;《十道四蕃志》(唐时)指吴郡、吴兴郡、义兴郡;《历代地理指掌图》(宋时)指苏州、常州、湖州;《名义考》(明时)指苏州(东吴)、润州(中吴)、湖州(西吴)。《辞海》(1989年版)认为《水经注》和《通典》、《元和郡国志》二说较合原意,然亦未作结论。  相似文献   

5.
正赵云(?-229),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为三国时期蜀汉将军,曾任桂阳太守。赵子龙任桂阳太守,首见于《蜀志》。《资治通鉴》中也有记载:"备以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以偏将军赵云去领桂阳太守。"而使赵子龙任桂阳太守家喻户晓的要数《三国演义》"赵子龙计取桂阳"的故事。赵子龙任桂阳太守,使湖南桂阳县衍生了很多有关赵子龙的地名,为桂阳留下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子龙祠又称护英祠,在桂阳芙蓉峰石岭上。据清《康熙桂阳州志》记载,子龙祠原在  相似文献   

6.
<正> 王氏合校本《水经·湍水注》云:“湍水出弘农界冀望山,水甚清微,东南流经南阳郦县故城东,《史记》所谓下郦析也。”朱本原作“经南郦县故城东”,赵本始以郦县属南阳郡增刻“阳”字,而王氏合校本从之。究其实际,当以朱本为是。汉代南阳郡有二郦:秦及西汉所设郦县在淯水  相似文献   

7.
张麟 《巴蜀史志》2004,(5):37-37
古资中县(注)置县时间,《内江百科全书》(2000年版)、《四川省内江市地名词典》(1989年版)和《资阳县志》(1993年版)都说:“古资中县,秦为蜀郡地。西汉建元六年,即公元前135年,在今(1993年)资阳县城关镇,置古资中县,隶属犍为郡。”  相似文献   

8.
邗江胡场汉墓所谓“文告牍”与告地策谜再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一件奇特的所谓“文告牍”之谜 《文物》1981年11期《江苏邗江胡场五号汉墓》报导:1980年在扬州市西郊七公里邗江县胡场大队清理五号汉墓,1979年已清理四座汉墓,据出土器物与宣帝五铢钱等被定为西汉中期偏晚,约宣帝前后,五号墓亦属同一个时期,而出土文物达二百多件,最为丰富,其中较为珍贵的是木牍十三件,有文字可  相似文献   

9.
<正> 《汉书·地理志》云:山阳郡,莽日巨野,有铁官。铁官未详置于何县。汉山阳郡位于鲁西南冲积平原,并无铁矿分布,郡内任何县都没有产铁的历史记载。有趣的是,1960年在山东滕县(汉鲁国薛县)汉代冶铁遗址中,却发现有“山阳”、“巨野”字样之铸铁范(李步青《山东滕县发现铁范》,载《考古》1960年7期)。发现者解释为:“山阳郡在西汉时有铁厂,到东汉时因故而废,因之副相距较近的薛地来铸造铁工具。”还有人认为:可能由于鲁国冶铸基础较差、或是设铁官较晚,所以借用了山  相似文献   

10.
西汉武威郡治所,现在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在姑臧县,即今甘肃省武威市;第二种说法,认为在武威县,即在今甘肃省民勤县东北。第一种说法,认为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在“武威郡”下列了十县,第一个县就是“姑臧”。西晋的司马彪的《续汉书·郡国志》是遵循《汉书·地理志》的体例写的,他说:“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这不仅说明了《续汉书·郡国志》的体例,而且也说明了《汉书·地理志》的体例。因此在长时间内,人们认为西汉的武威郡治就是姑臧县。如《嘉庆重修一统志》就说:“汉置姑臧县,为武威郡治。后汉因之。”直到1979年出版的《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6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名辞典》(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中国历史地名辞典》编委会编,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都和  相似文献   

11.
今本《史记·黥布列传》“兹乡”《索隐》注“番阳■县之乡”,当作“鄡阳县之乡”。“■”为“鄡”之俗讹字。“鄡”字又作“郻”,《汉书·地理志》郻县在巨鹿郡,鄡阳县在豫章郡,与番阳近者为鄡阳县,《索隐》作“鄡县”误。西汉无番阳郡,依《索隐》体例亦不得言“番阳鄡阳县”。《史记索隐》当是据《汉书》颜师古注为说,今本《索隐》此注有误。  相似文献   

12.
1982年武威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征收文物,发现铜印一枚,现藏武威市博物馆。该印铜质,重50克,正方形,边长2厘米。带纽,鼻纽(图一)。印面刻“临松令印”(图二)白文。据《晋书·地理志》“凉州”条及《甘州府志》卷四载,临松为郡县名,郡、县设在临松山下的南古城(今甘肃民乐县),在甘州(今张掖)“城南一百里,前凉张天锡置临松郡,北凉改临松县。”据史籍记载,从前凉王张天锡(363~376年)在此置临松郡,北凉沮渠蒙逊(401~432年),在此改置临松县,前后约40余年。后凉(386~403年)是否设有临松县,史书无载。又据《宋书·氐胡传》载,北凉王沮  相似文献   

13.
<正> “绵诸”作为县级行政区,根据史籍记载,历史上曾设过两次。《汉书·地理志》西汉天水郡有“绵诸道”,北魏也曾设绵诸县,属略阳郡。关于绵诸道(县)的城址地望,古籍记载互异,主要有三种说法:(1)《括地志》:“绵诸城(在)秦州秦岭县北五十里”;(2)《读史方舆纪要》:绵诸城在西和县“东北五十里”;(3)民国《甘肃省通志稿》:“汉绵诸道在县(天水县)东四十五里之邽山下,有古城遗址,即绵诸城”。谭其  相似文献   

14.
崔鸿籍贯考     
崔鸿,字彦鸾,北魏著名历史学家,《十六国春秋》之作者。关于崔鸿的籍贯,《魏书》卷六七载云:“东清河鄃(shu)人”。对于“东清河郡鄃县”今属何地,近几年出版的数种史学史及史籍介绍著作在谈及这一问题时,均释为“今山东平原县”。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其一,中国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三个鄃县: 1.西汉设置的清河郡鄃县,北魏太和(477—499)中改属平原郡。东魏武定(543—550)年间又改属南清河郡,北齐时并入平原县,治鄃城,即今山东平原县西南。2.隋置清河郡鄃县,是县置于开皇十六年(596),唐天宝元年(742)改称夏津县,治所在今山东夏津县。3.东晋侨置的东清河郡鄃县,见下。其二,《魏书》卷一○六《地形志》中云:  相似文献   

15.
“跳五猖”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神舞,流传很广,安徽郎溪定埠镇尤为盛行.关于“五猖”神的由来,大致有两种说法:其一,据《清人笔记》说:朱元璋征陈友谅,梦阵亡士卒请求抚恤,乃命江南百姓家造“尺五小庙”,命阵亡士卒“五人为伍”而受供.其二,“五猖”是“祠山神殿下诸将”.“祠山神”相传是西汉时的张勃(见《广德州志·丛缀卷》).张勃先世佐禹治水,故张勃被派往广德镇守治水,引长兴(浙江)之水,益广德山田(见《广德州志·寺观卷》),开成“圣读河”后,坐化而死.后人感其功德,将其神化造庙祭祀,庙额题赞“禹后一人”,神牌上的全称是:“广德灵佑崇德祠山大帝”,传说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封的.郎溪、广德供奉的“五猖”神,都是设在“祠山神”庙殿两侧.  相似文献   

16.
明初的迁民分为民人迁徙、富民迁徙和罪囚迁徙三大类 ,每一大类中又包含若干小类。第一大类为民人迁徙。民人迁徙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一 ,无田无产者。从苏、松等江南地区的迁民 ,除富户和罪囚外 ,几乎都属无田无产者。洪武三年六月 ,朱元璋曾说 :“苏、松、嘉、杭、湖五郡地狭民众 ,佃民无田以耕 ,往往逐末利而食不给。临濠 ,朕故乡也。田多未辟 ,土有遗利 ,宜令五郡民无田产者往临濠开种。”(《明洪武实录》卷五三)又如洪武二十七年 ,“迁苏州府崇明县无田者五百余户于昆山开种荒田”(《明洪武实录》卷二三一 )。在北方的迁民中 ,亦有…  相似文献   

17.
蔡伦井之谜     
彭广业 《文史博览》2014,(11):61-62
蔡伦是伟大的造纸术发明者,《后汉书·宦者列传》云:“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 在湖南郴州桂阳县城西南有一口古井,称蔡伦井,位于桂阳县城蔡伦路与城南路交汇处,蒙泉宾馆西侧。蔡伦井呈正方形,每边长约一米,上有石砌井台,井旁有蔡伦盆。据清朝大儒王闿运撰写的《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记载:“州南门有蔡伦井,传云伦故居也。其井深不可测,下有隧道,石甃曲折,旁多刻识。”“旁多刻识”这几个字让人琢磨不透,究竟有多少刻识?刻了些什么?是什么年代何人所刻?关于蔡伦井更是众说纷纭,是井?是故居?是幽圹?是冢穴?  相似文献   

18.
王素先生的《高昌史稿·统治编》是作者计划撰写的约200万字的《高昌史稿》的第一编,其他四编分别是《交通编》、《政制编》、《经济编》和《文化编》,据说有的已经完成有的还在撰写中。《高昌史稿·统治编》共六章:第一章“姑师与车师前国(先秦至西汉中期)”,第二章“高昌壁垒(西汉中期至西晋)”,第三章“高昌郡(上)(前凉至段氏北凉)”,第四章“高昌郡(下)(西凉至沮渠氏北凉流亡政权)”,第五章“高昌国(上)(阚氏、张氏、马氏王国)”,第六章“高昌国(下)(麴氏王国)”,后附“高昌统治年表”。自本世纪初以来…  相似文献   

19.
谭其骧先生《〈汉书·地理志〉选释》(《长水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释河南郡下班固所注“故国”云:“密国为周共王所灭,见《国语·周语》。”查《国语·周语》,有言:“恭(共)王游于泾上,有三女奔之。……康公不献,一年,王灭密。”据此可知,此“密”当近泾水;又泾水在今陕西高陵境入渭而不至于河南。故谭先生此释似不妥。又钱坫曰:“密须,女吉姓之国。杜预同考密有二:一姬姓,河南郡密县也;一女吉姓,此(安定郡阴密县)是也。”(《新注地理志集释》,《二十五史补编》第一册1143页)故而,若如钱氏所言有二密,且因有迁徙而先后相承本为一密,…  相似文献   

20.
正湖南汉寿是个古老的县城。从秦实行郡县制(前221)算起,已有2237年历史。据明嘉靖《常德府志》、清同治《龙阳县志》以及其他史书记载:龙阳,《禹贡》荆州域也。周为楚黔中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11)秦统一六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秦属地在今湖南境内的有黔中郡和长沙郡,汉寿这块地方属秦中郡索县地。西汉分黔中郡设武陵郡,汉寿属武陵郡索县地。汉顺帝刘保阳嘉三年(134)分武陵郡的索县为汉寿县。三国吴赤乌二年(2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