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壮士无言     
<正>一个游客到了上海,想参观"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工作人员说,欢迎参观,但要登个记。游客有点意外,但还是拿起笔来,一边登记一边说,你们这里的"八百壮士",有一半是我老乡咧!工作人员蓦地抬起眼,问:您是通城人?游客说:是的!撞上了壮士我到通城是为了戏。就这么个几十万人的小县,一边傍着湖南一边挨着江西,左牵黄、右擎苍的,花鼓戏、打锣腔、提琴戏,山歌小调什么都有,热闹得很,便想实地去看看。壮士是撞上的。我用"撞"字一点也不夸张,"嘭"地一下,  相似文献   

2.
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行为,惊天地、泣鬼神,激励过多少满腔热血的年青人。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决定召开老军人、老烈属代表大会,狼牙山五壮士的幸存者宋学义,自然在受邀之列,然而,宋老英雄却销声匿迹了,于是,也就有了本文的寻访。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相似文献   

3.
登峰六壮士     
《山茶》2010,(4):I0026-I0027
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峰一直是世界登山者和科学家想要征服的地方,但是直到1953年,人类才首次成功登上珠峰,英国探险队的埃德蒙.希拉里与丹增.诺盖成为站在珠峰之顶的最初两人。为了鼓励这项伟大的成就,国家地理学会向英国探险队颁发了学会最崇高的哈勃特勋章,这是学会第一次将奖项颁发给一个集体。  相似文献   

4.
前年春天到晋南新绛时,因寻访隋代大儒王通读书处清廉洞,曾有名山姑射山之游。在清廉洞前,同游的诗友周毅先生告诉我,西边山里有个叫华灵庙的地方,立有一座抗战烈土纪念碑,那是他因新(绛)乡(宁)公路设计而上山勘察时见到的。那座不为人知的碑,记载了抗战时24位中国军人壮烈殉国的事。可惜未得其详。  相似文献   

5.
在新疆,每次去乌鲁木齐,走在城里,抬头间就会看到他;乘飞机回新疆,在乌鲁木齐上空,总要透过舷窗寻找他的身影一博格达峰,犹如一个伟岸的男子,承载着新疆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每当太阳翻越博格达峰,带来崭新的一天,城市和乡村就热闹起来了,烟火日子就暖起来了.但博格达峰熠熠生辉的面孔,依然神秘高冷,可望而不可及.无限风光在险峰,摄影人就是要探秘不为人知的世界,记录真实的大自然。  相似文献   

6.
张万荣(1895年—1949年),乳名万寿,字仁甫,太原市尖草坪区宇文村人。父亲为太原粮店工人,母亲略有文才,对子女读书十分关心,并亲授学业。张万荣在母亲教导和支持下,读私塾,粗通经史。宇文,鲜卑族,复姓。相传明代鲜卑族姓宇文者曾在此居住,故村名亦为宇文村。村东北里许地有碧天  相似文献   

7.
1853年,在家丁忧的曾国藩奉旨在家乡湖南办团练,取名湘勇,以对付太平军。湘勇在经过连续败仗后,相继攻克了武昌、汉阳等地,湘勇的大小头目,按朝廷规定都升官晋级了。  相似文献   

8.
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并吞我国,于1937年7月7日挑起芦沟桥事变后,又于8月13日向上海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我国军民奋起抗战,以大无畏的气概,给装备优良的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守卫上海达33天之久,打破了敌人“四小时占领上海”的梦吃,谱写了爱国主义的光辉篇章。我军健儿,浴血疆场,视死如归,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壮烈事迹。战起,原驻无锡的国民党第262旅524团中校团附谢晋元(广东蕉岭县人,黄埔军校4期毕业),奉命进驻上海北站,参加抗战。同年10月26日,日军突破大场防线,为掩护国民党军主力退却,谢晋元奉命率本部杨瑞符营守卫四行…  相似文献   

9.
对于素有“小叶挺”之称的叶飞司令员来说,金门失利是他一生中最难忘却的经历。多年以后。他在回忆录中仍一再感叹:四个团一个营渡海消失了。九千壮士的血染红了海。染红了金门岛!  相似文献   

10.
张道藩轶事     
张道藩陪同蒋介石参观画展自从电视剧《徐悲鸿》上映以来,街头巷尾不时听到一些有关张道落为人的评论,也听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议论。现就我们耳闻目睹的有关张道藩的事实写出供人们当作一份参考的资料。与徐悲鸿的友谊1919年的秩天,张道藩离开天津南开学校赴法勤工俭学,因所乘轮船不能在法国靠岸而改驶英国,于1920年一月抵伦敦。他先在曼彻斯特中学和克亲菲姆学院学习,白天上学,晚上在一家化工厂当临时小工。次年考进伦敦大学美术部,专学绘画。当时博斯年正在该校攻读哲学和文学,张氏与傅结识受到影响,乃兼习文艺理论。1924年毕业,…  相似文献   

11.
张作霖轶事     
张作霖(1875—1928年),奉系大军阀,辽宁人,土匪出身。1916年任奉天督军兼省长,驻北平时杀害李大钊;1928年与蒋介石斗败退回东北,不甘受日本人长期利用,于同年6月4日被日本人炸死于沈阳。下面奉上几则轶闻。大办“赛珍会”显现经济头脑1918年的东北,称满洲政府。在这一年的春天,  相似文献   

12.
旅行轶事     
A.我是干部,家里没牛 为了搭便车我们在距离拉萨600多公里的一个乡足足等了三天。与我们同住的还有一个叫王先的人,他是从内地来的。第四天,乡文化站扎干事来了,他戴了一顶亲友从拉萨捎来的大沿毡帽,这顶帽子挺适合他,使他显得比昨天神气多了。扎干事说起话来与别的草原人一样的大噪门,从他说话的声音里可以感受到他  相似文献   

13.
瞿秋白轶事     
瞿秋白出身于江苏常州一个仕宦书香之家。秋白幼年即乘巧聪明,四五岁时,母亲口授其易于背诵的诗词。入学后.秋白读书刻苦用功,成绩每名列前茅。11岁那年.小学尚未毕业的秋白.以优异成绩考进常州府中学(今常州高级中学)。在中学里,小秋白对史哲的兴趣尤为浓厚,谭嗣同的《仁学》、梁启超的《饮冰室集》、严复翻译的《群学肄言》和有关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义和团等内容的书籍都是他所钟爱的。  相似文献   

14.
张恨水轶事     
张恨水是20世纪30年代颇负盛名的通俗小说家。他是安徽潜山人,早年学农,曾经就读于蒙藏垦殖学校,从青年时代就酷爱文学,辍学后曾从事话剧活动。1919年他去北平求职,先后担任过《益世报》、《世界晚报》编辑。“五四”运动后新文学蓬勃发展起来,张恨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他的早期作品有《紫玉成烟》、《南国相思谱》等,代表作有《啼笑因缘》、《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八十一梦》、《魍魉世界》、  相似文献   

15.
李立三轶事     
建国初期,李立三同志担任了全国总工会第一副主席(陈云同志兼任主席)兼全总工资部部长,同时任劳动部部长兼工资司司长。那时,他精力充沛,重视调查研究,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在组建工会和恢复生产以及建立新中国工资制度方面,他是有重大贡献的。但是,在1951年12月全总党组第一次扩大会议上,他却受到了错误的批判,被扣上“工团主义”、“经济主义”两顶大帽子,会后调离了全总。立三同志负责主持全总和劳动部工作期间,我曾在他直接领导下,任全总工资部和劳动部工资司的副职,同他接触较多,深感这位革命长者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很值的我们敬重和学…  相似文献   

16.
成都轶事     
一、武侯祠名联 金秋风和日丽,秋高气爽,我陪远方来的久违挚友游成都武侯祠,她们欣然读起悬挂在武侯诸葛亮殿内名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落款为“光绪28年冬11月上旬之吉,权四川盐茶使者剑川赵潘敬撰。”友人随着便问我对联的背景历史来。遗憾!平时我不太留意,虽曾读过相关报道和史料,  相似文献   

17.
童心未泯赫鲁晓夫身居高位,身上却保留着某种孩童的东西。与其说这是孩子般的天真,不如说是好奇的童心。正是这种好奇心驱使着他去发现新的、未知的世界。各种机械玩具都让他着迷,他竟然常常去摆弄这种玩具。布尔拉茨基教授曾经陪同赫鲁晓夫出访南斯拉夫,他回忆说,在与铁托会谈时,主人在对面讲话,赫鲁晓夫却不时从口袋里掏出一只小怀表拨弄拨弄,那是著名的物理学  相似文献   

18.
孔祥熙轶事     
汪烈九 《文史春秋》2003,(10):60-63
旧中国,有个“四大家族”,即蒋宋孔陈。孔祥熙为其主要代表之一。孔的学历是通州协和书院肄业,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去美国留学,获得欧柏林大学法学博士,最高官职为民国政府的行政院长。他教书,包销美孚石油,当银行经理,创办中华书局,还开综合实业公司……从以上学历、经历看,  相似文献   

19.
许世英轶事     
许孔璋 《江淮文史》2000,(1):170-170
许世英,安徽东至县人。北洋时期曾任内务总长、安徽省省长及执政府内阁总理等显要职位。我的父亲辑堂公曾任许世英幕府西席多年,过从甚密。我幼时亲闻先父谈及许世英,其中有下面一段轶事:1936年春.许世英出任中国驻日大使,当时日本已侵占中国东北、侵入华北,  相似文献   

20.
张道藩轶事     
盛典 《文史月刊》2003,(8):63-64
张道藩,贵州省盘县人,先后留学英国、法国,学习美术专业,在巴黎结识陈立夫,并加入国民党,以后成为国民党CC系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