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县年鉴设置人物栏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体现年鉴自身特点的需要,也是继承中国史书优良传统的需要。市县年鉴的人物栏目以采用传记式、简介式、名表式、名单式4种分类形式为好,设置这4类人物应有明确的入选标准。  相似文献   

2.
市县志人物名表是人物志乃至整部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表"与"录"有明显的体裁区别,应称之为"人物名表"而不是"人物名录"或"人名表"等;收载人物以本籍人在外市(地)师级以上领导干部、副教授以上知识分子、本地域高级知识分子、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为基本类项,同时结合本地实际与首轮志书状况适当选择其他类项;表格根据表主题及内容确定七八个栏目为宜;编写时明确人物收载标准、确定栏目内容、下功夫征集资料、以生年排序、克服文字记述错误等。  相似文献   

3.
<正>一、框架设计,突出以人为本《江宁年鉴》在框架结构设计时,注重改变一直以来重经济轻人文的倾向,切实把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及诉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强化人物类目。《江宁年鉴》在"人物"类目中,先后设置"新任区领导简介""先进人物选介""逝世人物""百姓之星""美丽江宁人""特级教师简介""领军人才选介"等栏目,逐步形成了各类人物记载新格局,使典型人物宣传既有先进性、代表性,又有群众性、广泛性。特别是"百姓之星""美丽江宁人"  相似文献   

4.
市县年鉴在框架设计中,普遍存在有分类标准不统一,分类范围不对应,层次设置不协调,标题命名不严谨,事物归类不科学等通病.因此,市县年鉴的框架设计要注意“五性”,即分类标准的统一性,分类范围的对应性,层次设置的协调性,标题命名的严谨性,事物归类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方志传统的记人形式以传为主.传有传记、传略之分.但不论传记还是传时,都须记述传主的一生行谊,区别仅为.详略不同.这种记人形式,显然是以人物活动相对稳定为前提的.因此,旧志人物传强调箱属.非本籍者虽有,但不多.除流寓外,仅宦绩、方外等门有见.城市志是志苑新种,城市志的编修,特别是区志的编修,不断暴露出城市特点与方志传统体例之间的矛盾.一人物志的传统记人形式,难以反映以城市为活动中心的人物特点,就是矛盾之一.  相似文献   

6.
当前省级综合年鉴、市县(区)栏目存在在概况、典型性条目部分对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引用过多的弊端,而且条目选题存在记日常工作成就多,记述重大问题、社会变化少;记述官方政绩多,记述百姓生活少;记述表面性事件多,记述深度信息少的现象。为此,必须规范省级综合年鉴市县(区)栏目的写作要求,精简概况,优化条目。  相似文献   

7.
方志人物传记应有别于普通辞书、年鉴、报刊等的人物传记。传记人物要遵循以本籍为主,客籍为辅的原则;记载非国史人物与国史人物应把握要点,注意记述的侧重点。人物生卒年月日、籍贯、家庭出身、墓葬地的记载要详细;对于人物生卒年时序的排列,传记人物应以卒年为序,记述在世人物方以生年为序。  相似文献   

8.
本刊从1992年第三期起特开设《新疆人物》专栏,旨在向读者介绍古往今来开发、建设、保卫新疆的杰出人物,同时也介绍新疆各个历史时期有影响的各界人物。《新疆人物》专栏,不同于志体传记,内容可古今兼容,凡党、政、军人物事略、新疆重大事件中的人物活动、科技精英、文化名人、能工巧匠、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人物点滴均可刊用。形式可灵活多样,人物回忆、文史传记、文学传记、评传、轶闻轶事、专访均可采用。文笔可生动活泼,博施文采。只要有资料价值,具备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可读性的来稿都将受到欢迎。 本期发表的自治区部份优秀专家简介,是《新疆通志·科技志》的组成部分。今后将继续连载。  相似文献   

9.
综合年鉴,皆设有《人物》栏目(类目),遗憾的是,部分年鉴由于片面强调其权威性,过于注重入鉴人物的级别,使得栏目框架老化(翻来覆去是现任领导、新闻人物、逝世人物、模范人物等)、对象老套(除了领导人,就是先进模范)、记述老旧(文字加照片,甚至无照片)。这也成为困扰综合年鉴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上海年鉴》的框架设计遵循了一个重要原则,即尽量把有年度特点的事凸显出来,使年鉴体现出年度性。同时还从上海的城市定位出发,设置有个性化、有新意的栏目,避免与其他年鉴的雷同。设置栏目时注意密切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使领导、企业家、专家都爱看、爱查,从而增强年鉴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级地方政府相继设立年鉴编纂机构,开始编纂地方综合年鉴,年鉴的数量呈现增长态势,至今,全国各级地方综合年鉴已逾三千种。年鉴事业繁荣,令人欣慰,但与之相伴的标准不一、良莠不齐的问题也引起了年鉴界普遍的关注。"规范化"已然成为近期年鉴界思考的热点。2006年,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将地方综合年鉴纳入地方志范畴,进行了统一的规定。但该条例仅是对年鉴的领导部门、编纂单位、供稿责  相似文献   

12.
已出版的志书对人物的记载基本上做到了以事系人,人物入志标准比较明确,传记的记述方法也较科学。本文提出志书记事系人以间接系人为主,直接系人为辅。人物入志标准要因地制宜。传记主要立足于可信可用,以资料取胜,适当注意文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方志》2004,(5):32-32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主办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年鉴》创刊号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并于2 0 0 4年3月9~10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长江三角洲城市年鉴》(2 0 0 3 )创刊号首发式。为了保证资料来源的可靠性,《长江三角洲城市年鉴》(2 0 0 3 )的资料来源于各城市的政府有关部门。全书110余万字,分篇目、栏目、分目、条目4个结构层次。不同层次在字号、字体和版式上有明显的标识。其中出现最多的条目,用黑体字加黑方括号表示;条目中内容较多的,文中另起一行用楷体字标出。为了增强《长江三角洲城市年鉴》(2 0 0 3 )的实用性,城市概…  相似文献   

14.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年鉴事业面临着激烈的挑战,改革与持续发展年鉴事业.是年鉴界的当务之急,如果年鉴编纂工作仍旧沿用传统观念、传统模式、传统方法,就难以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创新是持续发展年鉴事业的动力,年鉴编纂工作者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永葆年鉴事业的辉煌。这里,笔者围绕地方综合年鉴的框架栏目、出版形式、资料内容、经营机制等几个方面的创新。谈点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5.
方志人物编的体裁有人物传、人物表、人名录。首届新方志中人物传的主要问题是:有的用人物传略代替人物传,有的人物传略和人物传并用,有的增设人物简介,以简介形式为生人立传;人物表的主要问题是:有的将各类人物合列一表,有的表、录混淆,有的未设人物表:人名录的主要问题是:名为人名录,实际上是人物表或人物简介。续修方志应注重规范人物编的体裁。  相似文献   

16.
第二轮修志中,有人倡议在续修县志《人物志》里设“人物事录”或是“人物简介”(除原有“人物传”、“人物表”和“人物名录”外),记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尤其是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的、有重要贡献的英雄模范先进人物事迹,因为这些人物多数尚健在而不宜给予立传。这个倡议引起志界激烈争议。反对者认为,“人物事录”或“人物简介”都是“变相立传”,有悖于“生不立传”的传统(或称原则)。倡议与赞同者认为,“人物事录”或“人物简介”不是“传记”,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尤其是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的英模先进人物事迹及时载人志书,更能反映时代特点,有益于加强志书存史、资政与教化功能,更好地发挥其现实作用,也会使志书内容更丰富充实、更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人物传记,《四库总目》的解释是:“叙一人始末者传之属,叙一事始末者记之属”。传记,则是把“传”和“记”连在一起的一种文体。即把言人状事、叙人述事连在一起的文体。传记有文学传记、文史传记和志书传记。志书传记也叫人物志传。人物传是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物志》的主体。它以一方历代各界重要人物为收录对象,记述其功过是非,是研究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重要依据。美国史学家特克讲:人物传记是研究历史的最捷径、最经济的好方法。因此,我国历代史志,都把人物传放在重要位置,加以记述。二十四…  相似文献   

18.
年鉴常编常新才能保持其生命力和吸引力。通过栏目的升格、调整和增删。使栏目框架稳中求变,更加完善;通过创新内容、变换条目形式,突破时限控制,以保持年鉴面孔常新,内容常新;采用多种形式以增加年鉴信息。方便读使用。使年鉴成为人们想用必需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19.
年鉴在中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虽然曾中断较长时间,但从20世纪80年代初重新兴起以来,也有20多年了。因此在我心目中,在栏目用规范化表述上,栏目规范化表述上,应该是无可挑剔的。其实不然,从目前年鉴的现状不难看出,在栏目规范化表述方面、明显存在着弊端。其主要问题是用“事业名称”还是用“事物名称”作栏目标题上,存在着混乱现象。综观多部(种)地方年鉴的栏目设置,绝大多数的一级目名称设置是好的,  相似文献   

20.
梁燕鸣 《广西地方志》2010,(4):10-13,29
二轮修志一些市县志评议稿出现以人物简介方式写在世人物的现象,在坚持"生不立传"原则的情况下,要避免采用人物简介的方式为在世人物变相立传。二轮修志要加强对人的反映,以事系人应该与人物传、人物表相提并论。大事记收录人物以及人物传、人物表和以事系人,都要有严格、统一的标准,避免人物入志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