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民族地区续志中的民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续志是否记述民俗,已引起志界同仁的注意。在探讨续志篇目设置、内容安排的好多文章中,都提到了这个问题。目前,对续志是否记述民俗,有三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编修续志时间跨度很短,只有20年左右,在这样短暂的历史时限内,民俗等内容不可能有多大的变化,可不立篇设章,不再作重复记述。①另一种观点认为,续志是上一部志书的继续,因此,续志不需要像前志那样横陈百科。对于那些没有多大变化的事类,如民俗等内容,在有关章节(条目)或概述中简要记述即可。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因为不变而把一些内容删去,后人并不知原因,会认为这些事物在当…  相似文献   

2.
对续志是否记民俗,有不同意见。芙蓉、孟国荣在《谈民族地区续志中的民俗》一文(载《中国地方志》1999年第5期)中认为:续修民族地区志有必要记述民俗。其理由是: 一、民俗的变异性,决定了续志必须记述民俗。续志的时限正处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俗等也发生一定的变化,续志一定要记编写好民俗的变化。 二、从续志结构的合理性看,续志记述民俗是必要的。续志是社会主义新方志的延续与发展,编修续志同样要“横不缺项”,科学合理地安排续志的整体结构。 三、从对本届志书进行“补遗订正”的…  相似文献   

3.
在已出版的续志中,除概述、政区、自然、民俗、方言、人物等少数篇目外,其他所记事物的内容,基本上是从续志上限年份开始,没有处理好与前志的关系,真正做到衔接前志,使记述的许多事物缺少发端时间,发展脉络不清晰,降低了志书的质量,削弱了志书的功能。续志是一种特殊的志书,既具有一般志书的共性,又具有其特殊性。续志要处理好与前志的衔接,应注意对记述前志部分的内容以明晰事物发展脉络为度、复记前志内容切忌照搬照抄和对前志补遗正误应随文与专文相结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志》(1840~1990年)已出版发行多年。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届所修的《广州市志》(1991~2000年)为其“续志”,在时间断限上紧密衔接。因此。续志在篇目的设计及内容的记述上。要有“续”的观念,对前志要有继承性。但由于《续志》要记述的时空对象,与前志相比已发生了变化,因此,《续志》所记述的内容及设计的篇目又必然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5.
郁有满在《续志篇目若干问题讨论之我见》一文中(载《无锡文志》2000年第1期),谈及续志篇目设置的原则,归纳为“详、略、增、补、复、合”6个字。详,详改革开放,详两个文明建设;略,略变化不明显,前志已有详细记载的;增,增加新事物、新内容的记述;补,补前志缺漏,纠前志差错;复,为突出地方特点,复记有代表性的、突出的、典型的事物,起到为现实服务的作用;合,变化小、内容少的适当合并,为缩小续志框架结构规模,也需适当合并首届志书原有结构。续志篇目设置六字@沈志  相似文献   

6.
《萧山市志》不仅利用述、记、志、传、表、录承接前志,而且还利用"注"的方式承接前志,操作方法有三:1.一段注释法。即对一句话加注,一段注释事物的发端、发展情况,直至与续志上限相衔接。2.分段注释法。即连续对几个句子加注,分段注释事物的发端、发展、曲折和变化情况,直至与续志的上限相衔接。3.直接注释法。即对记述事物的标题加注,直接注释事物的整个发展过程,直到与续志的上限相衔接。在操作中注重做到四个方面:一是做到记述事物从发端开始,查不到发端时间的,从有文献记述的年代开始,直到前志下限的发展过程。二是做到"简",高度概括前志内容,以达到明晰事物发展过程为目的,重点记述续志上下限时段内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三是做到站在时代的高度,对事物的历史发展赋予新的更深刻的认识,而不完全照搬前志。四是做到所注句子的针对性、科学性,并注意不与其他所注句子重复,以免损害志书质量。《萧山市志》利用"注"承接前志,不但能记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而且方便读者。  相似文献   

7.
传统意义上所讲的续志,是在前志基础上续记以后一段历史时期的事情,体例基本依照前志,只是类目上略有增删,属断代志。这表明续志非常强调与前志的衔接,衔接是续志的根本,没有前志为源头,“续”无从谈起。从我们所查阅到的旧志中的续志来看,在其断限内记述内容,与前志连续性极强。以《(道光)泰州志》及《续纂泰州志》为例,前志36卷,续志35卷,均以“序”、“建置沿革”为开篇,“杂志”为结尾:《续纂泰州志》删去  相似文献   

8.
民俗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续志应对上届志书未记述的习俗变化予以记载,有必要设置民俗章节,保持民俗演变过程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第二轮省志必须与首轮省志衔接。一是时空范围上的衔接。时限上与前志衔接的起始资料特别是续志上限资料不能缺,地域上过去隶属地域与现行区划有从属关系的资料不应漏,规定地域范围与域外横向联系的资料应准确选用,专业上主体内容要翔实、涵盖面要广,与其他专业横向交叉资料的选用力避重叠。二是体例结构上的衔接。体裁要在继承前志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拓展,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地反映记述事项,篇目要保持与前志基本门类的衔接,便于类目调整后的内容衔接。三是记述内容上的衔接。承前简述用于续志起始内容的记述,旨在勾连前志、承接续志,可灵活采用覆盖式、简介式、浓缩式、追溯式、铺垫式、补充式、修正式、考注式等记述手法,加强与前志的有效衔接。四是对前志的补遗考订。补遗既可明补也可暗补,亦可明暗结合,或设置专门板块、或于行文中明确补遗内容、或将补遗内容融入承前简述,考订实质是对前志的纠错,宜采取明暗结合、分散处理办法,慎用“大集中”,以免误导读者、损及前志。  相似文献   

10.
目前,续志编纂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续志的内容重点问题。这个问题的研讨对于续志资料的搜集整理、编目的拟订和内容的把握,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重点明确,才能使资料取舍得当,编目科学合理,内容评略得宜,从而提高续志的编写质量。关于续志的重点内容,方志界多从经济部类与人文部类的比重来分析研究,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续志应以经济建设为重点。如白录在《陕西史志》1997年第5期上撰文,题目就是《续修县志应强化经济部类的记述》。该文认为旧县志的缺陷和新县志的不足,就是在经济部类上,因此,续志要强化…  相似文献   

11.
因缺乏对续志基本特性的全面理解,所以,续志存在记述内容不齐全,缺少要项;记述史实不完整,缺少发端的历史资料;记述要素不全面,缺少历史统计数据三个方面的问题。编修续志需要对其特性全面理解,从历代规范的续志和第二轮志书研究成果分析,续志具有传承性、衔接性、独立性三个基本特性。编修续志的实践证明,“详今明古”是行之有效的续修方式,即详记续志新时段发展的事物,记述前志发生的事物,应根据事物的稳定性和变动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稳定性事物浓缩复记,变动性事物可采用述、注、图、表和录等多种体裁精炼记述,并对前志内容拾遗补缺、订讹正误。  相似文献   

12.
关于续志与前志(首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是当前修志工作者经常思考的问题之一。有一种想法认为:续志既已设定断限,那末写什么和怎么写,大抵与前志关系不大。于是过分强调了赋予续志以主体独立意义的意识,而忽略了事物的发展必有前因后果这样一个客观规律。虽然其主观愿望是要避免续志的内容与前志重复或雷同,但假如连一个事项的因由、连前志与后志的传承与延续关系都没有交代清楚,那么续志这个所谓独立的载体,便真的成为一截孑然孤立、没有本源的、缺乏前呼后应效果的记录文字了。  相似文献   

13.
小议续志“重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续志应当形式多样 ,不拘一格 ,可“接修” ,也可“重修” (含“合修”)。续志“重修”不是对首届志书的否定 ,而是对我国历代修志传统的继承 ,是便于记述改革开放和便于用志的需要 ;而“接修”则矛盾、问题很多。“重修”同“接修”一样 ,也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篇目上要与前志有一定的对应性 ;编写要严守必要的“志规” ;在内容上要加重对改革开放记述的分量 ;对上届志书编纂的一些提法也要加以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4.
市、县志续修可以是以续为主、适当地反映前志内容,以及纠错补缺。相对于前志来说,续志是前志的延续,对于续志本身来说,它又是一部独立的志书,适当反映前志内容是续志自身的要求和读志用志的需要。篇目创新要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和符合志体,还要考虑到可操作性和实际效果,要避免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15.
作者分析了《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所载旧志的基本情况及续修志书的概况 ,认为续修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研究旧志的续修使用广义的概念较为科学 ,即首次修志之后 ,凡再次修志 ,皆视为续修。从这一概念出发 ,历史上的续修大致分四种情况 :续志完全抄录前志内容 ,再新增一小部分内容 ;续志悉依前志“凡例” ,凡前志详载又未变化者从略 ,大量增加前志之后的史实 ;凡前志已载者续志一律省略 ,仅增补前志缺漏 ,续近事成编 ;改前志体例 ,重新设纲立目 ,补旧增新。从成书情况来看 ,第四种方式是比较科学的。由历史上的方志编修可见 ,续修是一个不断融合、不断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方志名家章学诚曾把人物篇称做“志中之髓” ,可见人物篇的重要。目前 ,许多县 (市 )进入续修或准备续修阶段 ,因时代变化、前届修志的局限以及方志界理论的深入发展 ,如何写好续修县志中的人物志就成了关键问题。现就对续修县志中人物志的几个问题谈些看法。一、人物志断限不能与续志断限等同一般续修县志上限至前志下限当年 ,有的适当追溯。续志上限看起来具体明确 ,好操作 ,但是 ,如果其中的人物志严格按这个上限记述 ,则前志人物的疏漏、欠缺就难以修补。对前志人物的记述 ,普遍存在离下限越近 ,被记述的人物越少 ,人物传记中 ,记述下限…  相似文献   

17.
全面理解续志的特性是第三轮编修续志的先决条件。从历代规范的续志和第二轮编修续志的研究成果分析,续志应是一部完整的志书,既具有通志的共性,又具有其传承性、独立性和衔接性的三个基本特征。同时,还须注意对前志的拾遗补阙、订讹正误。续志续修方式应"详今明古","详今"就是详细记述续志新时段内发生、发展的事物,"明古"就是明晰事物的发端、发展和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续志可采用以下办法对前志有关内容予以“复载”:一,在志首“总述”中简述自然地理(地质地貌、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建置区划等变化不大的事物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脉络;二,在篇目的“概述”中追溯历史,扼要记述事物发展的过程及至前志下限时的状况;三、对具有地方特点的人和事,可在续记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第二轮修志有两种理解:是“修‘续志”’还是“‘续’修志”。从“‘修’续志”的含义看主要包括续、补、纠、创四方面:一、续就是续记前志断限后的史事;二、补就是补前志所当有而实缺了的内容;三、纠就是纠前志之谬;四、创就是在前志基础上的创新。…续’修志”的理解则认为是继续修订志书、融汇前志,修成新的通志。作为理论探讨或是实践摸索,需要在修志过程中不断总结、丰富。  相似文献   

20.
讨论续志的篇目,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续志,续志与前志是什么关系?我认为,续志是接着前志往下编修,不是另起炉灶的全面修志。它与志的关系是首尾相接的关系,是源和流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续志来源于前志,又不能雷同于前志,要具有自己这个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