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省”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变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各省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地方性新政事业的开展,一种立足于一定地域经济文化认同和自身利益的“省”意识开始形成,“本省”成为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封疆大吏乃至部分群众的流行语。“省”意识变化的直接后果,造就了20世纪初的收回路矿利权运动,它兴起的基础就是“本省”这种群体心理和省的利权观念。“省”意识的变化,推动了各省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使地方主义抬头和地方利益的扩大。晚清地方主义既是中央与地方关系变化中出现的政治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思潮。清政府只注意在政治层面上收仔抚之权,加强中央集权,却在“铁路国有”政策的雉行过程中侵犯了各省利益和群众的个人利益,从而造成矛盾激化,加快了自身灭亡。  相似文献   

2.
廖文辉  杨弋 《风景名胜》2021,(8):0169-0170
针对编制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面临的形势及机遇进行简单论述,以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成果为基础,依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提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年度指标。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与具体工作密切融合,为规划编制奠定了工作基础,指明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3.
吕平 《民国档案》2001,(1):57-65
民国时期新疆、云南、东北(吉黑)、四川、贵州、台湾等省曾发行过“限省贴用”邮票。“限省贴用”邮票只能在所限省境内及该省发往他省的邮件上贴用,他省寄往该省的邮件上则只能贴用无加盖“限省贴用”字样的普通邮票或他省“限省贴用”邮票,如果使用限该省贴用邮票,此邮件则被视为欠资邮件。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词话》中经常出现“省恐”一词,其义颇为费解.如第七十七回云(引文均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排印本):(琴童)到各房里,并花园书房,都瞧遍了,没有(西门庆).琴童在大门首扬声道:“省恐杀人,不知爹往那里去了,白寻不着!大白日里把爹来不见了.……”台湾魏子云先生在《<金瓶梅词话>注释》一书中说:“‘省恐杀人’一词,在此上下语中不知何意?似为一般人的口头语,但喻意实难揣测.留此以待知者.”又如第二十八回云:  相似文献   

5.
江苏因文化艺术资源丰富而被誉为文化大省,但江苏艺术品市场却相对疲软和欠发达,这已经成为江苏文化大省的一根“软肋”。艺术品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高端部分,需要江苏省全力去打造江苏艺术品市场,从北到南分区成立艺术品市场板块,然后系统有机地联合各板块市场共创江苏艺术品市场品牌,不仅具备深厚的文化艺术基础,而且具有江苏特色和切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高,实在是高!”——这句41年前的电影台词,今天还在被人们模仿和引用。“我胡汉三又回来了!”——这句32年前的电影台词,同样让现代人口口相传。伴随这两句台词,著名演员刘江在银幕上留给人们深刻记忆的,全都是鼓着眼泡、满脸横肉,让人“恨之入骨、咬牙切齿”的“坏蛋”。在京郊一个普通住宅小区里,记者见到生活中的刘江。他全无银幕上的霸气和匪气,一件衬衫,套件小马甲,鼻  相似文献   

7.
張雨 《中华文史论丛》2023,(3):79-102+392
唐代尚書省符是以“尚書省”爲發文機構,由諸司郎官署位的下行文書,用以指揮公事或轉發制敕。宋元豐改官制以後,尚書省符雖然延續由諸司郎官署位的慣例,但其發文機構已變爲“某司”,故宋人一度沿唐制將省符稱爲諸司符。不過,與唐代省符運作以省、司爲中心不同,元豐以後省符運作以省、部爲中心。而且,就現有資料來看,進入南宋不久,諸司符就已不見於史籍。因爲在當時人,尤其是南宋後期人看來,省符的主體應是尚書六部,所以徑稱之爲部符。與此同時,六部印也從原來唐代尚書省諸司印中逐步分化出來,以區别於諸郎官廳印記。這都反映出唐宋之際六部在尚書省政務運行機制中走向實體化的轉捩點爲元豐改制。  相似文献   

8.
真想回到过去,重新经历那“曾经”。然而不可以。我只有回味“曾经”,细细咀嚼……翻开今年的贺卡,那一句句祝福的话,是如此温暖。“生活有时会很沉重,让人悲伤无奈,但我们要微笑面对,对不对?”那天,我的心情很不好。而他,竟悄悄洞察到。“漫漫严冬,朋友的一丝关心,让心头洋溢一层暖意。”那天很冷,他笑着赠我贺卡,说着祝福的话……  相似文献   

9.
六十年代,于豪亮先生曾作《居延汉简中的“省卒”》一文,对“省卒”的性质、执行的任务等基本问题做过探讨,至今三十年过去,旧简的重新整理,新简的发现,使我们有条件对居延汉简中的“省卒”作出比于先生的时代更深入、更完整的认识。因此,笔者以于先生的文章为基础,对“省卒”的有关问题,做些更细密的考察。  相似文献   

10.
张方洁 《神州》2012,(15):83
"省直管县"改革正在加速推进,行政区划正面临着重大的调整。从目前的理论研究和现有的政策推行结果来看,中央和省级层面的推行力度很大,积极性很高;但地级市的大多反映则比较消极,行动上比较被动,县级层面则不得不产生矛盾的情绪。本文就省直管县的优越性、必要性以及改革中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陈明 《民国档案》2017,(3):60-69
南京临时政府对省制的筹议,因立意与目的不同,以清帝退位为界,大致可分为两阶段:在前一阶段,因为施政受到各省掣肘,南京临时政府本诸中央集权主义,试图厘定省制,划分其与各省之间权限;在后一阶段,临时政府对于省制的筹议,主要为了防范袁世凯形成专制。前一阶段的省制筹议,因为南北和议实现统一而终止。后一阶段的省制设计,则与袁世凯省制主张存在诸多歧异,引发激烈政争,并制约了北迁后的临时政府对于省制难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马军 《文史春秋》2012,(3):58-63
一句“此间乐,不思蜀!”不仅让蜀汉后主刘禅成为名人,也让他成为“扶不起来”的典型。其实,真正的刘禅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3.
周佳 《史学月刊》2024,(2):37-47
宋代官员凡新授职务,最早收到省札后就可称“新授某官”,这很普遍。其意义一则突显中央权威;二则官员提前注授职务并允许入衔,有利于稳定日益膨胀的官僚队伍。按道理新官上任后应去掉“新授”字样,直接称“某官”,但地方官往往上任半年内,在与中央的往来文书中,仍称“新授某官”。这一时段类似“试用观察期”,一方面新官用来适应新岗位,亦享有“免责”的优待;另一方面所在机构、监司、台谏会监督新官的表现,及时淘汰问题官员,作为对以文书、资历为主要依据的选任制度的修正。  相似文献   

14.
这里所说的“四省三铁路”,系指20世纪30年代前期,在浙、皖、苏、赣四省境内先后投入建设的杭江铁路、淮南铁路和江南铁路(芜湖至南京、宣城段)。彼时,中华大地战乱未息,民生艰难。这三条铁路之所以能够冲破种种困厄而动工兴建,让沿线的山川市镇终于破天荒地迎来了第一声火车的  相似文献   

15.
伪三江省由于地处北满,广袤的平原尚未开垦,且毗邻苏俄,受其影响较深;同时也是东北抗联活动的主要驻地,因此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为解决日本国内过量的劳动力问题,更是为了防范苏联和抗日联军,日伪加强实施伪三江省的"满洲移民"。  相似文献   

16.
邓瑜 《巴蜀史志》2010,(2):31-31
3月1日,以“百年芳菲,巾帼璀璨”为主题的四川省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暨表彰大会在成都举行。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李登菊,省政府副省长黄彦蓉,省人大、省政协领导出席纪念大会,全省各条战线的优秀女性代表共1500人参加了纪念活动。为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全省评选表彰了300名四川省“三八红旗手”、102个四川省三八红旗集体、100户四川省五好文明家庭。  相似文献   

17.
生态立省是建设和谐青海的根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杰  王程才 《攀登》2008,27(6):77-80
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是时代的抉择,良好的生态系统是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构成青海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只有注重生态建设,才能赢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先机。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生态立省战略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8.
蔡洁 《安徽史学》2017,(6):103-110
民国元年,"省会迁移"成为广西军政各界争论的核心问题。以革命党人为主的"迁省派"倡导将省会从桂林迁至南宁,以立宪派为主的"反对派"坚持仍以桂林为省会。在陆荣廷的支持和袁世凯的默许下,"迁省派"最终取得了胜利,南宁取代桂林成为广西新的省会。"迁省之争"既彰显了民元广西的党争以及立宪派与革命派势力的消长,也反映了袁世凯政府对广西军阀势力的弱势统治。都督陆荣廷选择与"迁省派"结合,是基于稳定在广西军政统治的考虑。袁世凯政府对"迁省派"的态度从反对转向支持,则是对于平息广西政争、稳固西南边防以及陆荣廷军政实力的综合权衡。同时,"迁省南宁"的结局也推动了近代广西区域民族关系的变动。  相似文献   

19.
大面额省票     
省票是新疆省财政司(厅)发行的一种不兑现政府纸币。督军杨增新也曾为挽救省票币值做过努力。但自1932年(民国21年)起因连年内战,军费开支浩繁,税源锐减,财政支绌,省票又开始滥发,并且层层加码,币值一落千丈。以前面额为红钱四百(合银一两)之省  相似文献   

20.
徐海燕 《江淮文史》2008,(3):124-129
多哈亚运会上夺冠后,一句豪情万丈的“请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人,都来吃饭!”让胡青扬名立万。如果说拳坛是江湖,看上去文静沉稳的胡青俨然是一方霸主。与记者一番对话,一派“胡”言不掩江湖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