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施“空城计”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据史书记载,历史上的诸葛亮并未用过“空城计”,只是作者罗贯中为了烘托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以艺术的手法,添加了“空城计”这个情节。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军事家,他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人民革命战争中,却导演了真正的“空城计”。  相似文献   

2.
汉末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局动荡、战争频仍的时期,在群雄逐鹿的过程中,各种谋略、计策和阴谋诡计应时而生,“空城计”也理所当然地被用于战场。不过,这一时期的“空城计”比之于其他计谋,比之于其他历史时期的“空城计”则特点明显,其一是知晓率高,其二是描写众,其三是真假混杂,众说不一。  相似文献   

3.
解放战争期间的1948年,位于华北平原的石家庄成为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所在地。时国民党崩溃已成定局。蒋介石为挽救即将败亡的命运,与华北“剿总”傅作义密谋趁石家庄中共兵力空虚之际,以重兵进行偷袭。此绝密情报即时被中共所获知。于是中共最高统帅部毛泽东等人巧施“空城计”,虚实并举,周密布置,最后傅作义偷袭部队不得不半路退回。详情请看《毛泽东导演“空城计”的幕后秘闻》一文。  相似文献   

4.
侯鑫 《湖南文史》2012,(2):37-38
父亲23岁那年和当时已经40岁的师叔郭启儒,应燕乐戏园邀请搭档来到天津,那一年是1940年。他俩首日登台是在端午节前的6月7日,白天的节目是《空城计》,晚上是《改行》。《空城计》那时不叫《空城计》,叫《跑龙套》,前半段是《挂票》,后半段才是《空城计》;《改行》那时叫《八大改行》,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一直流传着一个“毛泽东巧设空城计,吓退蒋傅十万兵”的故事,内容说的是:1948年秋,在我军各个战场捷报频传,国民党穷途末路之际,蒋介石与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密谋,上演了一场“蒋傅偷袭西柏坡”的“戏”,没想到这一情报被中共驻北平地下工作者得知,火速通知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所在地西柏坡。坐阵西柏坡的毛泽东在周密部署部队阻击、机关转移的同时,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诸葛亮用"空城计"退敌的故事妇孺皆知。一般人以为"空城计"是诸葛亮的专利,其实,考诸历史,"空城计"并不是诸葛亮首创,更不是他的专利。最早记载设"空城计"是在春秋时期。《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载:楚令尹子元带领六百辆战车征伐郑国,进入郑国的桔柣之门,到达大路上的市场,悬挂的门没有放下,有个楚国人说话后退出。楚军令尹子元以为郑国守备力量雄厚,又听说诸侯正在出兵救郑,于是就  相似文献   

7.
1948年秋,正当我东北野战军发动辽沈(?)役,华北军区部队在太原、察绥地区开展秋季攻势之时,蒋介石趁我后方空虚,调兵遣将,意欲突袭石家庄,一举“捣毁中共统帅部”,扭转败局。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临危不乱,运筹帷幄,导演了一场兵不厌诈的“空城计”,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时为新华社记者的解力夫对此作了生动具体的描述。  相似文献   

8.
1948年5月,解放战争已经转入全面反攻阶段,毛泽东率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10月下旬,中共中央接到一份密电:为挽回东北战场败局,蒋介石联合傅作义密谋进攻石家庄、偷袭西柏坡。毛泽东立刻作出周密部署,赶调部队的同时紧急动员广大民兵和人民群众实施堵击,撰写3篇新闻报道巧设“空城计”,吓退蒋介石、傅作义10万精兵,蒋介石的偷袭阴谋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空城计”:1948年9月以来,我军在华北战场上节节取胜,一月之内歼敌万余人,解放16座城镇,控制了平绥路的大部分地区。10月,党中央迁至离石家庄不远的西柏坡。蒋介石得知此情,亲临北平与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密谋策划,决定集中5个师的兵力,突袭被我解放的石家庄和西柏坡,以期消灭我中央机关。当时我军四大主力都远离中央:彭、贺大军与胡宗南激战于西北,林、罗大军正与蒋军决战于辽沈,刘、邓、陈、粟大军陈兵淮海地区,他们当中离西柏坡最近的也有千里之遥。  相似文献   

10.
空城计———一个妇孺皆知的计谋 ,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星移斗转 ,岁月轮回。 1 946年 6月 ,李先念又妙用了一回空城计。这是一个闷热、多雨的夏季。鄂东小镇大悟宣化店 ,被烈日烤晒 ,被暴雨冲刷。横贯小镇东西的竹竿河 ,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和妩媚 ,浑浊的河水卷着泥沙和树枝 ,咆哮而过 ,轰鸣声老远都能听见。李先念从南街中原军区司令部出来 ,踏着古老的石板路 ,径直来到竹竿河边。他点燃一支纸烟 ,眺望着奔腾远去的河水 ,静静地思索着。从这一年的 1月中旬进驻宣化店 ,五个多月的时间里 ,中原军区部队为执行党中央毛主席赋予的战略牵制任务…  相似文献   

11.
当青春微笑着向我走来时,我觉得有苗条的身材才是少女的美。于是,无知的我也被卷入了减肥的浪潮中。身高1米58,体重55公斤的我曾用过多种方法减肥,但效果都不明显,当我决定用饿肚子的方法来减肥时,朋友小A对我说:“小B,你不能这样做。这样会弄垮你的身体呀!”我没有听从小A的劝告,这个方法使我在两个月内体重减了五公斤,我看着自己日见苗条的身体高兴极了。但是,噩运马上就降临到我的头上了。那天体育课上,我热完身后,肚子唱起了“空城计”,我给自己打气,心想:要想减肥就得有股狠劲。可是,就在投篮球时我感到力不从心,全身出虚汗,手中  相似文献   

12.
杨派老生范以程文图/陈道弘范以程在《甘露寺》中饰演乔玄不久前,江苏省京剧院举办"迎春优秀传统流派剧目展演",我应邀前去观摩。著名杨(宝森)派老生范以程的一出《空城计》艺惊四座,叫人如醉如痴。"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这一大段"西皮慢板"被他唱得婉转熨贴...  相似文献   

13.
1948年5月,中共中央移驻河北平山县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西柏坡。西柏坡位于滹沱河畔,距一年前被我野战军攻克的石家庄150华里。众所周知,这里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指挥中心。世人未必知道的是危急时刻中共统帅部在这里上演一出现代"空城计",成功挫败敌方偷袭,而这一妙计得以实施的前提是中共强大的情报系统和忠诚的无名英雄。本文讲述的就是它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盛夏的亚兹德(Yazd)赤日炎炎,顶着大太阳在街上走+来分钟,就足以让人感觉晕眩。热浪犹如在空气中拉起一片透明的幕帘,透过这层流动的热气视察周边景象,画面有点虚和晃。大白天的亚兹德古城区,像是在摆空城计,由晒干的土砖石块砌成的纵横错乱、七拐八弯的窄小巷弄,沿着两边人家高高厚厚的闱墙往深处延展,紧闭的小窗户和矮木门都深深...  相似文献   

15.
正历史上人们往往把司马懿与曹操同视为欺侮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者"的典型。这其中有个原因是与《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关。一、源于正统思想作祟的褒诸葛(亮)贬司马(懿)对三国历史,很多人是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得来的,书中讲到一个很有名的故事——空城计。三国时期,葛诸亮第一次北伐,出祁山,因马谡失街亭而退兵,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既无大将,亦无战斗  相似文献   

16.
<正>毛主席对京戏情有独钟。他在休息的时候,爱看京戏,爱听著名京戏演员的唱片。从唱腔上对老生的唱段更偏爱,从内容上则对历史戏更感兴趣。在我印象中,《借东风》《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斩黄袍》《李陵碑》《辕门斩子》《群英会》等老生折子戏唱段,他是比较爱听的。对老旦的戏也比较喜欢听,他多次听过《钓金龟》《岳母刺字》等等,对《霸王别姬》《白蛇传》《苏三起解》等很欣赏。主席对京戏唱腔、乐理是比较内行的,而且可以大段大段地唱,对台词也很熟。工作人员有时趁他吃饭或放下书本拿起烟来短暂休息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志的重点内容是重要决策,设“重要决策”章或节,下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保护”节或目记述。人民代表大会志的重点内容是立法、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设“地方立法”“监督”章或节,下设“地方性法规制定”“批准地方性法规”和“决定重大事项”“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调研视察”“议案意见”节或目记述。人民政府志的重点内容是施政纪略,设“施政纪略”章或节,下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环境保护”“勤政廉政建设”节或日记述。人民政协志的重点内容是参政议政,设“参政议政”章或节,下设“提案”“建议意见”“调研视察”节或目记述。  相似文献   

18.
张力平 《文史博览》2013,(11):64-64
“血腥”和“愚昧”是“文革”的两大特点。十年浩劫,满是荒唐,“打鸡血”便是一例。一边是大破“四旧”封建迷信,一边却又迷幻于“神水”、“圣水”、“打鸡血”、“喝胃宝”、“甩手疗法”等“神奇”、“科学”和“专业”的“养生绝招”,“文革”让人啼笑皆非。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张家山汉墓竹简》十个字的字义进行了考释。认为“荃”为“絟”之借,其义为“细葛”布;“道”当读为“由”,用作介词;“qian”读为“鬝”或“顅”,义为“秃”;“胗胗”,亦作“chēn”,其义为“气体或液体满盛貌”;“洒洒”,亦作“洗洗”,读为“shēn”,其义为“寒”;当为“渴”字异构,其义为“泄”;“央”作名词用,义为“尽头”。“为”有两种用法,一为连词,一为动词,其义为“有”;“喜”为“禧”之借,其义为“吉”;“敦”借为“顿”,其义为“跺”。  相似文献   

20.
张炜 《湖南文史》2009,(8):35-35
我国历史上历代帝王除了有“庙号”、“谥号”和“尊称”以外,有些帝王还有“特称”。如宋代皇帝的“特称”叫“官家”,明代皇帝的“特称”叫“老爷”,而清代皇帝的“特称”则叫“老佛爷”。在有些历史小说、电影、戏曲中,把慈禧太后称作“老佛爷”。实际上,“老佛爷”的称呼不是慈禧专用的,清朝各代皇帝的特称都叫“老佛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