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二十年来,德国的史学史研究呈现一些引人注目的新气象。首先,社会文化史的理念促使研究者关注史学思想的社会文化背景、历史学家的日常生活与人际网络。其次,史学理论和知识社会学的视角促使研究者关注历史知识作为一种社会产品的形成过程。再次,对"学术"、"专业"等概念重新加以理解的学科史路径导致了对公众史学、史学机构之结构要素和制度要素的研究。最后,对史学研究之现实性的重视将目光导向了史学与政治、与民族国家、与出版业和大众媒体之间的复杂关系。总之,晚近的德国史学史进行了多元化的批判反思,力求生动地呈现历史学家日常的研究活动,社会化地分析史学知识生产的过程,清晰地勾勒历史学的组织结构,并且更加清醒地认识史学专业的现实处境。  相似文献   

2.
史学思想和史学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同志指出,在中国史学史的研究中,要重视史学思想方面问题的探讨。要做好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我们应当讨论一下史学思想探讨在史学史研究上有怎样的意义,弄清楚什么是史学思想,史学思想包括哪些方面内容。围绕史学思想方面的问题开展讨论,应当说,这对史学史研究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下面说说自己的想法。(一) 我国史学史上,许多史学家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著述反映目己对客观历史的看法和著史的大旨。司马迁说他写《史记》是‘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究天人之际”是考察一定的目然条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通古今之变”是说  相似文献   

3.
戚国淦先生与世界中世纪史研究刘新成一戚国涂先生原籍贵州省修文县,1918年6月生于热河承德,出身书香门弟,仕宦人家。先生开蒙甚早,4岁即从母读唐诗。家中多藏书,上学后,课余之暇,对于四部多所涉猎,因而国学根基颇为扎实。18岁考入国立北京大学西语系。抗...  相似文献   

4.
为庆祝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回顾以往成绩,推进今后历史科学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于10月4日召开了题为“史学史研究史四十年”的座谈会。北京部分史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者应邀出席,龚书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所长)、施丁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史学史研究室主任)共同主持会议。与会同志怀着对我国历史科学事业的豪情,以科学的态度,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史学史研究所走过的历程、取得的丰硕成果,讨论当前的任务和今后努力的目标,决心以更大的成绩迎接国庆50周年和21世纪的到来。白寿彝先生在座谈会上的讲话,已刊于本期卷首。这里发表的是一部分与会同志的发言。  相似文献   

5.
从史学漫谈到史学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史学漫谈到史学史研究海涛白寿彝先生在将近70年的漫长而辉煌的治学道路上,留下一段“从史学漫谈到史学史研究”的深刻的足迹,记录了白先生在史学领域努力摸索前进、不断从理论上进行总结和开拓、逐渐完善自己的史学思想的过程,同时反映出他对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2008年12月2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史学史研究》杂志社共同举办的首都史学界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美国罗文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近50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与学科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7.
沃尔特·乌尔曼是20世纪西方中世纪史学的一位大家,他以著述宏富、观点鲜明、门生众多著称,在中世纪史研究领域一度有着十分显赫的地位,对我国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也有重要影响。同时,乌尔曼又是一位广受争议的学者,一些论者质疑甚至强烈批评他的观点和方法。乌尔曼引起学术界质疑和批评的主要是他在50年代以后发表的著述。他在这些著述中通过概括、抽象和"提纯",以"两种权力观"的对立和此消彼长,完整地解说西欧中世纪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试图建立某种逻辑化的解释框架。但批评者指出,乌尔曼的解释框架事实上已不同程度地支配着他对历史文献的解读和历史事件的解释。这一批评是合乎实际的,这也正是近30年来乌尔曼的影响逐渐消失,其学说日渐被放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在西方史学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史学研究范式及其转换衰落都与时代的演进,社会发展的阶段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例如,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个体解放和性别身份认同催生了性别史研究;历史学者在借鉴人类学和语言哲学的资源后,开始解构年鉴学派为主导的结构主义,由此出现了以新社会文化史为代表的新史学,思考象征物,记忆等内容。在当下,随着全球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史研究与口述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学勤 《史学集刊》2006,4(5):70-75,80
当代中国史是历史学家族中最年轻的一门学科,也是目前最有活力、发展最快的研究领域之一。口述史学的出现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也顺应了国史变革的方向。寻求二者的最佳结合途径能使二者相得益彰,“合之则两美,离之则两伤”。当代中国史研究需要通过开展口述史来拓展研究视野,活跃研究思路,并弥补与修正史料之不足,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面向社会公共教育和启迪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日常生活史与西欧中世纪日常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西方新兴的日常生活史学派进行评介。首先分析该学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以及对于传统史学的扬弃;其次概括了日常生活史学的特点,诸如研究范围微观化、重建全面史的目标和“目光向下”的方法、“他者”立场的解释,等等;再次对专门研究西欧中世纪日常生活史的该学派代表人物及其著作进行简略的介绍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关的西欧中世纪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得失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史研究与口述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史是历史学家族中最年轻的一门学科,也是目前最有活力、发展最快的研究领域之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史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  相似文献   

12.
解放后三十五年,发表的史学史论文可能在两千篇以上。“文革”前十七年,可能是上千篇。一篇论文,当然不能什么问题都解决,探讨的问题,只能一个个来。但从这些众多的一、二千篇文章里,有一个倾向可以看得出来,角度都比较小,研究的问题比较窄,往往集中在一个史家,一部史书,这样的文章比较多。今年,有个同志在《哲学研究》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中国搞历史的人有个传统,不善于宏观方面的探讨。我认为这种看法不一定正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史学史研究鸟瞰吴怀棋史学史作为一门正在建设和发展的学科,这两年有了长足的进展。据不完全的统计,两年来发表的论文在300篇以上,这还不包括一些未公开发行的学报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杂志。1992年、1993年出版的史学史文面的专著、文集在20部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一、对史学工作的自觉检讨中国史学史学科产生于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建国以后,这门学科在六十年代初曾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最近十年有显著的发展。近十年来,出版的专著和发表的论文数量可观,在内容上,已经明显地注重于历史观点、编撰思想、史学与时代的关系等方面的探讨。我们正在从事的是建设一门有中国特色的学科的工作。白寿彝先生于四十年代初,便开始在云南大学讲授中国史学史,在这块园地上辛勤耕耘了将近半个世纪,在理论上作了许多总结阐发,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地开拓,对建设这门学科、推动它达到今天的发展水平,有很大的贡献。白先生治史学史,特别重视发展理论思维。他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史学史是对史学工  相似文献   

15.
本刊于今年第二期发表了一组"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笔谈,现又推出一组"西方古代中世纪历史理论"笔谈。在此组笔谈中,张广智教授的文章对西方古代历史理论中的三个重要问题,即历史进程中的神人关系、历史进程中的古今关系和历史盛衰中经济因素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易宁教授的文章从历史变化、时间和空间及其联系等方面分析波利比乌斯普世史观念的内涵,并且指出了波利比乌斯历史思维的特点以及他的历史理论在西方古代史学中的价值。侯树栋教授的文章讨论基督教神学的历史解释和对现实社会的关怀等问题,分析了西欧中世纪早期史学观念中的神性与理性及其关系。这三篇文章大体上都注意到将西方古代中世纪历史理论问题与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相关问题联系起来思考。本刊今后将继续推出在比较视野下,对中西历史理论作出探讨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正世界中世纪史在我国曾经是边缘化的研究领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也随着学术上破除了"黑暗中世纪"的误区,经过40年发展,世界中世纪史已经成为我国史学界进步最为明显、成果最为丰厚的学术领域之一。由于它特殊的历史时段,一度还成为我国比较史学特别是中外比较史学的重要策源地,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10月28日,南开大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中心在天津南开大学津南校区成立。瞿林东、陈其泰、徐泓等知名学者参加中心成立仪式并致贺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史学史恢复活力,曾经形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南开大学4大研究重镇。在老一辈史学家杨翼骧、白寿彝、吴泽、尹达等先生共同关心下,南开大学史学史研究作为重要阵地之一,曾经与上述3个单位的史学史研究机构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8.
耿淡如先生是现代中国历史学家 ,新中国成立后 ,以治世界中世纪史名闻史坛 ,晚年又致力于西方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他培养本专业的研究生、主编《外国史学史》、译介诸多的外国史学名著 ,撰写学术论文 ,是中国的西方史学史学科建设的先行者与奠基者。他关于历史研究的求真精神、史学史的基本概念、西方史学的新陈代谢、学术批判的工作原则、标本与模型兼备的研究方法等许多真知灼见 ,都是可供后人借鉴的思想遗产 ,也是他对西方史学史研究的具体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武海燕 《史学理论研究》2020,(1):105-116,160
亨利·皮朗是20世纪初西方史坛的著名学者。他提出的“皮朗命题”被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命题之一。皮朗创造性地将地中海视为一个整体,从不同文明之间大范围互动的角度解读欧洲的起源与发展,开拓了新的研究视野与范式。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作为新区域史主要研究对象之一的地中海成为学术研究的热',而费尔南·布罗代尔的《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是地中海史研究里程碑式的著作。通过对皮朗史学思想与布罗代尔等地中海史研究学者的著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皮朗强调经济与社会史研究,倡导超越民族主义史学的局限性与注重在大范围空间对历史进行长期性与结构性分析,对布罗代尔的地中海史研究产生了直接影响。而对“皮朗命题”中有关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二元对立的中世纪早期地中海分裂性论断的反思,则推动了新地中海史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史学界的西欧中世纪史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拓展与深化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我们对唯物史观进行了正本清源,引进和借鉴西方史学的理论与方法,注重史料的搜集和翻译。同时,也对封建西欧的经济、政治、宗教、文艺复兴等方面的历史现象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并运用本土的学术资源进行中西比较,还就某些问题展开争论。所有这些,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可喜成就。不过,我们的研究还处在一个初始阶段,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甚至是严重的缺陷,与欧美同行的差距甚大。要使我们的研究水平显著提升,首先,必须努力克服语言关,培养能够运用原始资料来进行研究的学术群体;其次,必须全面梳理西方的相关学术史,为研究提供全面的参照;再次,还必须克服对西方史学的路径依赖,构建中国式的学术理路。唯有如此,我们的西欧中世纪史研究才能跻身于国际史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