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鞠维伟  张华 《世界历史》2012,(1):150-152
2011年3月19日至20日,由首都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主办的"首届国际关系史青年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大厦举行。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梁占军致开幕词,首都师范大学著名世界史专家齐世荣先生作了精彩的讲话。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崔丕、沈志华、刘德斌等知名国际关系史方面的专家、教授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5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日本东方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在东京日本教育会馆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现阶段中国史的时代划分——结合历史学、思想史、文学"。来自中国、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共计70余人参加了本届论坛。开幕式上,日本东方学会东京支部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池田知久先生发表主题讲话。他指出: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学界就曾经针对中国古代史  相似文献   

3.
目前西方学界的国际关系史书写中的"欧洲中心论"元叙事,既包含对非西方世界历史地位的忽视和贬低,同时也遮蔽了人们对欧洲或西方历史的准确认知。它笼罩下的国际关系史叙事主要表现出三种偏好:即偏好于主权国家、偏好于体系、偏好于条约。冷战结束后,西方的国际关系史研究中的英国学派,为破除"欧洲中心论"所付出的努力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然而,其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欧洲中心论"的痕迹。在如何进一步提升国际关系史叙事实践的问题上,应当更多地关注社会的影响与作用;重视非国家行为体的活动;注意国际体系内部的互动与相互影响;处理好国际关系史专题研究与宏观把握之间的辩证关系;克服在资料上片面强调条约和政府档案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正>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历史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理论的总结和升华有助于历史学家从庞杂的历史现象中提炼出深层的机理;另一方面,历史理解是国际关系研究的基础,国际关系的历史论述、思考和解释对理论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罗伯特·杰克逊和乔格·索伦森强调,"历史不但是研究国际关系的起点,也是国际关系理论必不可少的指南和矫正"。1赫德利·布尔指出,"历史研究是理论研究自身的主要伴侣"。2作为连接两者的引桥,国际关系史的编纂需要历史  相似文献   

5.
2012年11月30日,由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社举办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新进展与前沿问题"为主题的第一届当代中国史研究学科前沿论坛在当代中国研究所召开。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军事科学院、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及当代中国研究所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本次论坛共邀请有关学者撰写学术综述28篇,集中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以下简称国史)研究在政治、经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7月23—24日,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主办、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协办的"第四届中国中古史前沿论坛"国际学术会议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本届论坛主题是"中古新政治史研究",共收到论文37篇。一、政治军事与新政治史。孙闻博《东郡之置与秦灭六国:从昭王后期的将相更  相似文献   

7.
<正>国际关系史是我国许多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历史学、政治学(含国际关系或国际政治学)和法学学科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有的设置为专业基础课,有的设置为选修课。近年来,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愈益频繁,随着中国的内政和外交愈加紧密和直接地联系在一起,大学里对国际关系史的知识需求也愈加旺盛。有些重点大学甚至在把国际关系史设置为相关学科专业基础课或选修课的同时,也设置为全校公选课,并成为一门深受文理工医等不同学科学生欢迎的  相似文献   

8.
2012年11月16-18日,由北京大学历史系、《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和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共同主办的"全球史、文明史学术回顾与世界史学科建设高层论坛"在杭州西子湖畔召开.来自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十余所高校以及《世界历史》、《史学月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会议由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承办,杭州师范大学校长叶高翔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刘新成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高毅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全球史、文明史学术回顾和世界史学科建设两部分.与会学者围绕"全球史、文明史研究"和"世界史学科建设"两个主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面前摆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百年国际风云》,它是黄鸿钊等同志多年从事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结晶。作者采用了一个通俗形象的书名,以期吸引广大读者来关心、探讨国际关系史。这本雅俗共赏的国际关系史专著的出版必将为我国的国际关系史研究增添一分光彩。《百年国际风云》以其新颖的体裁、生动的语言勾划出一百多年来国际关系风云变幻的动态轮廓,为我们学习和研究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提供了一本好教材。通读全书,我以为无论从形式和内容都有许多优点和特点值得肯定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10月11-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编辑部和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主办,黑龙江省社科联《学术交流》编辑部协办的第三届世界史研究前沿论坛在哈尔滨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外交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社科院等二十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五十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20世纪东北亚国际关系与美国的对外政策"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王方宪 《世界历史》2003,(4):123-123
该书由吉林大学刘德斌教授主编 ,全书78万字。编者以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的演变为主线 ,系统阐述了近代以来包括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全书分为四编 :现代国际关系的缘起 ;“均势”格局的兴衰 ;美苏主导下的两极世界 ;转型中的国际关系。本书在编写体例上有所创新 ,每章设有导言 ,章后列出名词解释、学习题和思考题 ,正文后附参考书目、大事年表和译名对照表。这有利于教学和自学 ,也是值得专业研究人员参考的国际关系史最新著述。该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 2 0 0 3年 3月出版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际关系史》出版@王方宪$高等教育出…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在众多的国际关系史的著述之中,确实是一部艰辛的开拓之作。这部书稿所以是艰辛的开拓之作是从两层意义上讲的。我们知道自从本世纪始中国的国际关系史研究领域中的著作,几乎都是以外国人的著作为兰本编译的。这部书稿不同,它是以立足于中国的视角,不将中国看作是国际关系中的被动客体、只叙述各资本——帝国主义强国的国际外交活动对中国的作用,而是研究阐明中国外交政策在国际政治关系中的作用和影响。尤其是注意东北亚国际政治形势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作用。总之,这是一部中国的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这是第一层意义。我们还知道国际关系史研究向来是以西欧为  相似文献   

13.
重要概念构成了人们感知、理解、阐释历史和现实的方式。对于构建学术体系而言,重要概念不仅是内容,也是工具。本期笔谈试图探讨以下几个问题:重要概念在当代国际关系的历史叠加与观念重塑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遏制"概念如何影响了冷战史研究范式?"概念史"将会给国际关系史研究带来哪些借鉴?"羁縻"概念的内涵在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实践的宏观演进脉络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天下体系"理论与中国传统天下观的内涵存在着怎样的差异?探究重要概念与学术体系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为国际关系研究"历史路径"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思路,有助于避免对非西方和西方重要概念的误解甚至以讹传讹的现象,有益于从中国视角与西方学术界进行学术对话。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7月4—6日,由中国宋史研究会和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共同主办的"唐宋政治与社会"全国博士生论坛在古都西安举行,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的唐宋史专家和博士生、硕士生共40余人与会。在学术研讨开始之前,青年学子共聆听了两场专家讲座,分别是陕西师范大学杜文玉教授《唐五代社会阶层内部结构的变化——以唐宋变革论为中心》和四川师范大学张邦炜教授《路在何方:宋代社会史研究怎样走出困境?》。论坛以"唐宋政治与社会"为主题,收到论文25篇,现按内容分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高艳杰 《世界历史》2023,(5):87-100+158
海外华人史研究是近代以来中国史学界的传统领域,历经文化背景的时代变迁,因其复杂性成为吸收跨学科理论和方法的交叉地带。作为移民群体的海外华人所同时具有的民族性和跨国性,使得海外华人史与国际关系之间存在天然交集。借鉴国际关系学界方兴的“移民与国际关系”研究,有助于厘清晚清以来海外华人与中国外交,乃至更大范围的国际关系的历史交织。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研究海外华人历史,不仅意味着研究路径和研究对象的变化,同时也意味着传统的侨史研究者需要加强对不同类别的历史文献的运用。海外华人与国际关系之间存在大量亟待开垦的学术荒地,中国学者有责任和义务挖掘海外华人群体在国际关系史中留下的复杂痕迹,及其所呈现的多重面像。  相似文献   

16.
<正>2008年以来,全球秩序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领土政治"(territorial politics)在一种不确定的国际关系逻辑下发生深刻的演变,赫德利·布尔所说的"新中世纪主义"(New-Medievalism)走势日趋显现。(1)然而,正如国际冷战史专家约翰·加迪斯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家肯尼思·沃尔兹的批评一样,主流的国际关系理论未能对当前的国际秩序做出合理的预测与判定。(2)究其原因,在于  相似文献   

17.
许多明史界和国际关系史界的研究者都认为,明代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是最为典型的"华夷秩序"体系。帝制中国的"华夷秩序"体系可谓"春秋公法",牢牢笼盖朝鲜、琉球和日本,使东北亚诸国诚心向化、恭谨输贡、严守藩封,心悦诚服奉帝制中国为天朝上国。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明代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十分复杂、十分诡谲,"华夷秩序"体系遭到严峻冲击和挑战。日本始终没有承认明代中国的宗主地位,明日关系与明朝关系、明琉关系不可等同视之,有本质差异。特别是日本在十六世纪中叶结束南北分裂后,侵朝鲜、伐琉球,叫板明朝独大地位,俨然在构筑"华夷秩序"之外的"和夷秩序",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是二元的。  相似文献   

18.
陈文艺同志编撰的《近代国际关系史》一书即将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约三十余万字。本书是编者从事近代国际关系史教学编写的教材。其特点:(一)突出了近代欧美列强争霸的内容,揭露了近代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强权政治对近代国际社会的危害作用;(二)对亚非拉国家,特别是中国在近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实事求是的阐述;(三)严格遵守结构体系和内容统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日俄三国关系史不仅是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中的核心内容,而且也是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本书既介绍了日俄共同侵略中国的"两强凌一弱"格局,又有中苏联合抗日的史实;既有双边的敌友转换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8月29日至31日,由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和英国莱斯特大学城市史中心主办,杭州师范大学城市学研究所和《世界历史》编辑部承办,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三届中国世界城市史论坛在杭州召开,来自海内外三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届研讨会共收到论文近四十篇,以"城市化语境下的城市与乡村"为主题,集中探讨了城市化和城市史理论、帝国城市与殖民城市、乡村市镇、郊区蔓延与扩张、城市贫困、住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