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清朝前期,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边疆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联系不断加强,内地汉族人口大量进入西南边疆地区。在边疆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下,当地的农业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本文从边疆地区耕地面积的扩大;水利的兴修;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农作物产量的提高、边疆茶业的发展等方面。清朝前期,西南边疆地区的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农业生产无论是从技术、品种、产量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为边疆的稳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关于当代中国边疆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边疆的界定问题 ,在 2 0世纪 90年代以前 ,我们往往只提陆疆 ,在这以后有所改变 ,增加了海疆的概念。我们在观察边疆地区的时候一定要历史地看 ,中国疆域的历史发展呈现出延续性和波动性相结合的特点。边疆的重要战略地位不仅体现在边疆地区是国防的前线、改革开放的前沿 ,还体现在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开展边疆史地研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国家来说事关重大。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边疆区域占我国很辽阔的一部分,很多资源蕴藏在边疆地区。人口大多集中于中原和沿海地区,其余60%的地区人口相对少,且为少数民族所聚居。这个国情决定了如果没有边疆的开发,就不可能有全国的发展;没有边疆的稳定,就不可能有全国的安定团结;没有边疆的安全,就不可能有国防的巩固。边疆地区的开发是我国的生命线,研究、开发边疆是我们的  相似文献   

4.
汉代对西南边疆的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汉代经营西南边疆的政策措施及其效果。汉代在西南边疆地区实行“以其故俗治”的政策,适应中央集权制统治的需要,符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有利于汉朝统治秩序的稳定和西南边疆经济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汉代边疆战略重点始终在北方和西北,对西南边疆的经营规模和力度仍然是很有限的,边远山区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5.
清代中期,云南边疆地区聚集了大批内地民人从事银矿开发,形成了在边疆地区有影响的移民集团。本文对矿民集团中最有代表性的茂隆银厂吴尚贤的事迹进行了研究。认为矿民集团是边疆移民的重要类型,其在边境地区的拓张,和当地土司、山地民族乃至外国朝廷皆发生了复杂的关系,深深卷入到复杂的边疆事务中,对清王朝的边疆秩序既有冲击和扰动,也有支持与合作。清王朝对其策略是将其纳入边疆秩序中,如矿民的活动对边疆秩序形成冲击时,就给予无情的打击。这进一步说明了追求稳定而非扩张是清王朝在西南边疆最基本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云南边疆地区事件频仍,危机深重。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及云南地方政府均注意在边疆地区调整建制,组建新的管理机构,试图强化管理,稳定边疆。民国时期设置的云南殖边督办公署是具有代表性的边疆高级管理机关,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因此,考察该机关在边疆地区处理边务的能力,是总结民国时期云南边疆政策的一个较好视角。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辽阔疆域内生活着众多民族,边疆地区尤其是陆域边疆地区既是中国疆域的外围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少数民族的集中分布区。就北部边疆而言,这里是以游牧见长的诸草原民族的主要分布区,历史上,这些草原民族在与中原王朝交流互动过程中,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进一步发展。一、历史渊源。中华文明或者说中国历史是由中国疆域内的所有民族共同缔造的,此处所说的所有民族是包括历史时期出现在中国疆域之内,但后来消亡或远徙他地的民族在内的。  相似文献   

8.
列宁对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边疆地位问题、边疆开发与边疆移民、民族主义与边疆发展等问题均有精辟论述。列宁强调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巨大,并且就其在俄国国家的地位来说,边疆地区保证了俄国资本主义不仅在纵的方面,而且在横的方面都得到巨大的发展。列宁倾向于从生产关系与政治制度的角度看待俄国土地问题与边疆垦殖、移民的关系,认为农民真正获得自由和完全摆脱农奴制的压迫,才是广泛利用俄国边疆大量待垦土地的一个基本前提。列宁还提出,国家对边疆地区的统合,不应建立在武断、生硬、机械的所谓国语确立等外在形式之上,而应建立在长期、自由的经济发展与经济流转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面对个人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首情感真挚的赞歌,曾经唱遍中国的城市乡村,海岛边疆。毛泽东改变中国,影响世界,全国各族人民由衷地拥护和爱戴他。可是,由于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意识的浸染,这种情感很快便转化成个人崇拜。面对扑面而来的个人崇拜,毛泽东经历了由反对、  相似文献   

10.
在晚清东北边疆危机的背景下,移民实边成为维护边疆地区稳定的重要手段;边疆危机与移民实边的双重影响,推进了边疆政区的设置。通过对吉林蜂蜜山地区放垦与设治这一历史进程的审视,可以看出边疆危机是引发移民实边的契机;移民实边促进了政区设置的进程,亦在一定程度上纾解了边患。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体现了清末东北政区设置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11.
清朝"大一统"的疆域范围广阔、疆界清晰,其统治体系大体包括"省"与"非省边疆"两大区域。文章围绕学界对清朝在非省边疆地区的法制建设及臣民(国民)意识统合研究进行评述,并指出清朝非省边疆地区法制建设与臣民(国民)意识整合对清王朝的政治认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论近代移民对巩固中国边疆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中叶以后,我国边疆地区危机四伏。在边疆危机和内地人口压力的刺激下,清政府和以后的民国政府相继推行移民实边政策,改变了内地与边疆人口分布稀稠悬殊的差距。由于边疆地区移民人口的大量迁入,筑成了一道抵御外来入侵的坚实边墙;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力量的加强;促进了边疆地区新的行政建置的设立,使国家控制力得到加强;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3.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基于重大现实问题和科学发展需要的原则,确定了近期中国边疆史地科研选题的重点,提出开展三大研究系列的构想,即1、中国近代边界变迁史;2、中国古代中原王朝与边疆地区关系;3、中国边疆研究史。这一构想在学术界同行中引起了反响:热忱建议者有之,积极著笔者有之。众人之灼见给我以启迪,现将开展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几点思考草拟成文,以求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期,作为广西边防的主要负责人,苏元春高度重视通过发展经济以加强边防实力。苏元春推动广西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有积极改善交通状况、开发利用特色资源、兴办实业、移民实边、活跃市场、稳定边疆环境等。对于苏元春所遗留的相关资源,晚清民国时期主政广西边疆地区者大多积极加以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广西边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淑琳 《旅游纵览》2023,(6):143-14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旅游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边疆地区旅游地应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设计旅游形象并进行推广。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从民俗风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人文精神层面分析旅游形象定位推广的基础,确定旅游形象定位和口号,并提出设计与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6.
十八世纪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峰时期,当时国力强盛,四海升平,经济、文化,发展鼎盛。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这种历史现象,不仅仅出现在中原地区,在遥远的边疆也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尤其是清朝政府的移民边疆,屯垦开发,发展经济的边疆开发政策,对边疆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对于十八世纪蒙古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清朝的边疆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意义等,史学界还存在不同的看法,需要进一步展开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清朝政府最后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是在18世纪中叶,而其对边疆实行的有效管辖和对边疆地区的施政却是在17世纪中叶就已经开始,在清代前期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独具特色的边疆政策,主要包括:边防政策、边疆民族政策和边疆开发政策。一、边防政策边疆政策的首要内容是边防政策。清代前期的边防指导思想是什么?有的学者提出,康熙皇帝所说:“本朝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屏藩”①;“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为坚固”②,是清朝以蒙古等少数民族为屏藩的边防指导思想,这种思想适应了当时的历史发展需要。也有的学者认…  相似文献   

18.
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领域.长期以来,学界在西北边疆史地文献整理、西北边疆经略与边疆管理、西北边疆民族史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改变传统的研究路径,全面、系统、综合地研究西北边疆财政、边疆民生、边疆生态、边疆地区"内地化"进程、边疆民族地区对国家认同等问题,是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中需要认真对待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基于我国边疆治理的基本场域,构建起了中国特色的边疆治理理论体系,这既深化了我国边疆治理规律的科学认知,也形成了新时代我国边疆治理的整体方略。一方面,我们要从地缘政治、边疆建设以及省区发展三个层次把握我国边疆治理的理论话语;另一方面,我们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要素构成的“场域集合”嵌入我国边疆治理的政策议程。这对有效维护我国边疆地区的和谐稳定,系统提升我国边疆治理的工作效能,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北边疆地区山水相连,许多少数民族跨界而居,形成了复杂而多元的关系。在面向"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中亚地区局势与我国西北边疆安全息息相关。中亚地区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区域,中亚五国存在的边界冲突、跨界民族问题、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边疆安全问题,与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的安全、发展和稳定直接相关。西北边疆的社会结构和自然表征十分独特,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多语言、多体制、多生态、多资源是其重要特征。通过对中亚局势对西北边疆安全威胁的识别、评估与边疆安全新难题的剖析,建构边疆安全治理新范式,探讨西北边疆安全治理新方略与新路径,有利于增强边疆安全的分析力、解释力、说服力与预测力,归纳边疆安全的驱动力模型,建构"边疆安全"的认识论与基本范畴、问题领域与研究对象、方法论与学术争论,以及边疆安全治理的价值支点、价值取向、路径选择等,从而推动新形势下的"中国边疆安全学"理论体系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