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写了一首富有哲理的咏方塘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那么“半亩方塘”在哪里呢?一说朱熹原系江西婺源县清华镇人,那里有一口半亩方塘,咏方塘诗出处在清华镇.又说这首诗出处在福建省龙溪县的“半亩方塘”,最近笔者见到《淳安志苑》(1986年12月2期)提到朱熹于淳熙年间  相似文献   

2.
宓毓旸 《南京史志》2022,(Z1):84-88
<正>【教材原题】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宋代朱熹有一首诗《观书有感》,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这其实就是一则短小的读后感,表达了朱熹在山村读书时的一种感受,只不过是以诗的形式加以表达。  相似文献   

3.
一元复始。我挑出一首南宋理学大师朱熹老夫子的七言诗,作为我献给《炎黄春秋》和广大读者跨进新一年的贺岁礼。诗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何也?我对这个比喻做一点解释:在我国报刊园地里,《炎黄春秋》像一面镜开的半亩方塘,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林林总总在这里展示,宛如在塘面上徘徊摇曳的天光云影。  相似文献   

4.
“六经”次序探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诗》为首”的“六经”次序 ,并非出于今文家 ;而“用《易》居前”的“六经”次序 ,虽然出自古文家 ,但也渊源有自。《易》居《诗》、《书》、《礼》、《乐》之前或居其后 ,这两种“六经”次序的形成 ,实与孔子晚年前后经学思想的变化密切相关。陆德明“用《易》居前”本于“著述早晚” ,周予同“以《诗》为首”“按《六经》内容程度的浅深”的论断 ,文献尚难坐实。从帛书《要》篇提供的线索看 ,孔子晚年以前轻视《周易》 ,所以殿《易》于《诗》、《书》、《礼》、《乐》之后 ,晚年以后重《易》 ,所以冠《易》于《诗》、《书》、《礼》、《乐》之前  相似文献   

5.
杨凤莲 《神州》2012,(19):178-178
朱熹《观书有感》曾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历史是鲜活的,历史是灵动的。历史教学就是要发掘晶莹剔透的活水,用千变万化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寓教于乐,乐中解惑,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6.
丘良任 《古籍研究》2000,(3):110-112
吴敬梓《木山房诗说》久已亡佚。金和在《儒林外史》跋中说:“先生有《诗说》七卷,是书载有《溱洧》篇数语;他如“南有乔木”为汉江神女之词;《凯风》为七子之母不能食贫居贱,与淫风无涉;“爰宋唐矣”为戴妫答庄姜“燕燕于非”而作;皆前贤所未发。又说:“先生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日:“史之本义为持书之人,引申而为大官及庶官之称,又引申而为职事之称。其后三者各需专字,于是史,吏、事三字于小篆中截然有别.持书者谓之史,治人者谓之吏,职事谓之事。此盖出于秦汉之际。而《诗》《书》之文尚不甚区别。”(《观堂集林》卷六《释史》)观殷人卜辞每以史((?))或吏((?))为事,如“(?)王事”之事,或作史,或作吏,是殷时尚无事字。又以吏  相似文献   

8.
裴兰克 《神州》2012,(9):408-409
朱熹《观书有感》曾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历史是鲜活的,历史是灵动的。历史教学就是要发掘晶莹别透的活水,用千交万化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寓教于乐,乐中解惑,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9.
伍振 《旅游》2012,(7):22-25,3
我是一个爱摄影,爱旅游,爱写作的人。但是我和别人不同,喜欢一个人去远方,我不跟风,不结伴,不喜欢走寻常路。走进福建泰宁,仿佛走进历史。当我踏进泰宁古城那一天起,我知道我和泰宁注定有缘的。读书时我很喜欢读朱熹的诗文,曾经在笔记本中恭恭敬敬抄了许多他的诗文。比如他的那首《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但是我不曾想到这位历史上我十分崇敬的思想家也来过泰宁,而且一住就是六年之久。泰宁是幸运的,无论是人文景观还是自然景观都被很好的保护下来,那古城古街古巷、古墙古屋古井,让人感受到这里的古朴厚重;那红军长街,让人感怀追忆工农红军的烽火岁月:那世界地质公园的丹山与碧水,让我领略了大自然的灵趣新奇……  相似文献   

10.
鸟书构形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鸟书是春秋战国时流行于吴、越、楚、蔡、宋、徐等地的一种特殊书体。这类线条回绕而以鸟为主的动物形装饰的文字,典籍中有“虫书”①、“鸟虫书”②、“鸟书”③、“鸟篆”④等异称。段玉裁注《说文·叙》谓:“上文(按:指秦书八体)四日虫书,此(按:指新莽六书)曰鸟虫书,谓其或象鸟,或象虫,鸟亦称羽虫也。”后来容庚作《鸟书考》⑤,在前言中也说虫书和鸟书在形状上有别。近时还有人写文章说“鸟虫书”应细分为鸟、凤、龙、虫四种书体⑥。其实,“虫”在古代是一切动物的总称。《说文》:“虫……或行、或毛、或赢、或介、或鳞。…  相似文献   

11.
辑佚是将久已散佚的书,见载于其他书籍中的一句一段辑录出来,再加以编辑,复为原书。辑佚这门工作开始于何时,据章学诚《校雠通义》卷一“补郑篇”所说:“昔王应麟以《易》学独传王弼,《尚书》止存《伪孔传》,乃采郑玄《易》注、《书》注之见于群书者,为《郑氏周易》、《郑氏尚书注》。又以四家之诗,独《毛传》不亡,乃采三家诗说之见于群书者,为《三家诗考》。嗣后好古之士,踵其成法,往往缀辑逸文,搜罗略编。”章学诚此说认为辑佚古籍工作,是开始于南宋时王应麟。但是在王应麟以前的辑本古书,不是没有,还是很多;所以叶德辉的《书林清话》中有“辑刻古书不始于王应麟”一条,他例举  相似文献   

12.
这是邹容《革命军》中引用过的一首诗(诗长,不具录)。多年以来,一直被认为是邹容的作品。1974年4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邹容》一书说:“他又以辛辣的笔触,写了一首《奴才歌》,讽刺不许革命的奴隶哲学。”1975年6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辛亥革命前夜的一场大论战》一书说:“邹容还写了一首乐府《奴才好》”,“怀  相似文献   

13.
《武汉文史资料》1989年第四辑《汉口忆旧》曾发表过徐明庭、裕和两同志撰写的《六渡桥究竟在哪里?》一文,对六渡桥的桥名和地址作了一些考证和论述,兹根据有关史料和个人所了解的情况对此作进一步探讨.一、桥名“妾似垂丝牵不断,郎如飞絮任斜飘,人都说是伤心树,怕上春风六度桥”.这首“汉口竹枝词”,为清嘉庆道光年间范锴《汉口丛谈》载入.作者是范锴的儿子范涛.《汉口丛谈》一书问世于清道光二年即1822年,书内对当时汉口“坊市街衢”,“大略纪之”.关于玉带河,书上说:“河上木桥横跨,或相距里许,或半里许,在在有之.”书内所列桥名,多达30,其中的六度桥,竟被骚人墨客写入诗中,可见六度桥在170多年前已很有名.  相似文献   

14.
汪祚民 《古籍研究》2001,(4):17-24,63
《韩诗外传》(以下简称《外传》)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说解《诗经》著作,也是汉代今文诗学唯一流传下来的一部较为完整的著作。然据《隋书&;#183;经籍志》著录,此书隋唐之际,卷次增多,已非其旧,成为学界不解之谜。且自宋以来,不少学者认为此书“多记杂说.不专解《诗》”;“大抵引《诗》以证事,而非引事以明《诗》”;甚至“无关于《诗》义”。这类否定《韩诗外传》说《诗》性质的观点渐被奉为权威,影响深远,以至《外传》一直不受《诗经》研究者的重视。对  相似文献   

15.
张旭曙 《古籍研究》2001,(3):111-116
“诗境”说是《诗经》的核心观点之一,也是朱光潜诗学理论的精髓之一。它虽未直接讨论诗的本质问题,但实质上却是朱光潜诗的本质观的核心部分。朱光潜的“诗境”说直接受到王国维《人间词话》“意境”说的启示。王国维《人间词话》提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的“境界”说。朱光潜对王氏评价及高,认为《人间词话》是近代学批评“最精到”的作,甚至到晚年他还满怀感激地说:“王国维写过一本小书《人间词话》,我从中受到很多启  相似文献   

16.
张雨是元代有名的道士,因其是“以儒者抽簪入道”,所以象许多文人一样,既精于诗文,又擅长书法。他的书迹,大多数是书画的题跋,也有一些卷册类的书法作品。其中有两件著名的书作,经寓目和对照出版物细致地考鉴,终下鉴伪的决心。这两件书作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小楷自书诗札卷》和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行书自书诗册》(以下简称《书诗卷》、《书诗册》)。下面分别说明辨伪的理由。  相似文献   

17.
清初硕学朱彝尊(1629-1709)《曝书亭集》卷44《桂林风土记跋》说该书“虽非足本,中载张固、卢顺之、张丛、元晦、路单、韦瓘、欧阳膑、李渤诸人诗。采唐音者均未著于录,洽闻之君子亟当发其幽光也”。清代敕修《四库全书总目》卷70《史部&;#183;地理类三》录《桂林风土记》,继朱说曰:“今观诸诗外,尚有杨尚书、陆宏休二首,亦唐代轶篇,为他书之所未载。  相似文献   

18.
《诗古微》(校点本)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湖南岳麓书社出版了何慎怡先生校点的《诗古微》,它是《魏源全集》最先出版的一种。读后有些感想,写在下面。 《诗古微》是魏源的经学著作。魏源的经学著作有《诗古微》和《书古微》(《公羊古微》未见传本)。二书均以“古微”为名,说明魏源在书中所阐发的是古代经学家对于《诗》、《书》二经的微言大义。  相似文献   

19.
日本学人的黄遵宪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 言黄遵宪 (1 848— 1 90 5)作为清政府驻日公使馆参赞官 ,随同首任公使何如璋于 1 877年 1 2月到达东京后 ,以其诗文与日本朝野人士交往 ,悉心研究日本传统文化及近代日本国情 ,未及两年完成《日本杂事诗》一书。该书于 1 879年孟冬由总理衙门以同文馆聚珍版刊出。黄在该书自序中说 :“余于丁丑之冬 ,奉使随槎 ,既居东二年 ,稍与其士大夫游 ,读其书 ,习其事 ,拟草《日本国志》一书 ,网罗旧闻 ,参其新政 ,辄取杂事 ,衍为小注 ,之以诗 ,即今之杂事诗也。”由此可知《日本杂事诗》是后来《日本国志》的“母体”。《日本杂事诗》及《…  相似文献   

20.
胡问涛  罗琴 《古籍研究》2003,(3):59-59,77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夏,太常博士、修国史顾云所作之《杜荀鹤文集序》,称杜荀鹤“平生所著五、七言凡三百篇”,“乃分为上、中、下三卷,目日《唐风集》。”今存杜荀鹤诗以《全唐诗》较为完备,共3卷320余首。此外,尚可拾遗诗数首、残句数句。元人方回所编《瀛奎律髓》卷三,另收有杜荀鹤《南游有感》、《过侯王故宅》二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