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古镇溪口,东靠武岭,南濒剡溪,北临雪窦山,这里是蒋介石、蒋经国先生的故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溪口,位于宁波市西南30公里处,包括溪口镇、雪窦山、亭下湖和商量岗等景区。溪口山环水绕,景色秀美,自汉代就有“海上蓬莱”之称,今天以“蒋氏故里、弥勒圣地、应梦名山”闻名中外,每年主办奉化市一年一度的“水蜜桃节”,是华东主要旅游干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溪口欢迎您!——奉化市溪口风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镇党委书记黄林军  相似文献   

2.
走溪口     
纪红深  米兰  张琪 《风景名胜》2008,(11):64-72
溪口镇位于奉化市西北,历史悠久,被称为"千年古镇"。一条波光粼粼的剡溪自西而来,横贯全镇,至东端,由武岭头和溪南山阻隔成口,由此,便有了这千年古镇的名字——溪口。古代的溪口因为雪窦山而蜚声遐迩,汉代文人孙绰就曾以"海上蓬莱,陆上天台"之词赞誉过雪窦风光。近代,这里出了个蒋介石,溪口便更引人瞩目,除了小洋房、文昌阁、丰镐房、蒋母墓道等蒋氏遗迹外,在溪口雪窦寺旁修建的总高度为56.74米,由锡青铜铸成的露天弥勒大佛,是迄今为止全球最高的坐姿铜制露天弥勒大佛造像,也成为今人慕名而去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 走进溪口一个朗朗的秋日,我走进了溪口。一条波光粼粼的剡溪自西而来,横贯全镇,至东端,由武岭头和溪南山阻隔成口,由此,便有了这千年古镇的名字——溪口。到溪口,你可以很形象地看到此处,那就是站在蒋经国住过的小洋房屋顶的平台上或在蒋介石别墅文昌阁临溪而立,顺着溪流望去,在溪流的尽头,那位于剡溪两岸的武岭头和溪南山便在那里隔溪而耸,那里便是这个"口"字。剡溪从那里流出,也就流出了这千年古镇的历史。我第一次知道溪口,是源于那个袒胸露腹、笑口常  相似文献   

4.
《风景名胜》2012,(12):84-87
最美名人故里蒋氏故里昔日,它是蒋氏父子回不去的故乡;今天,它是备受游人青睐的江南古镇。这里有曲折秀丽的清清剡溪,有喧闹古朴的三里长街,有林泉幽深的雪窦名山,更有国内罕见的弥勒大佛。故人已逝,青山依在,剡水长流,美哉溪口!  相似文献   

5.
1948年纂修的《武岭蒋氏宗谱》,是蒋介石敦请吴稚晖为总裁,陈布雷为总编纂,实际总纂是沙孟海。谱主与事者均为一代名人,其谱为一代名谱。蒋氏先祖在常州府蒋氏始祖东汉亭侯宜兴蒋澄,传至晋时,始迁台州。五代时有蒋显者,任四明(宁波)盐官。其子蒋光,五代后梁时,从常州定居四明,遂为四明蒋氏第一世。第二世宗祥、宗霸。宗霸信佛,人称“摩诃太公”。其孙浚明居宁波采莲桥。元末,光十三世孙仁杰迁溪口。蒋介石为第二十八世孙。先祖蒋澄,祠墓在江苏省武宜溧三地交界处,距宜兴城西北20郾5公里,宜兴官林区杨巷镇都山乡(曾称亭乡)蒋家村。今武宜溧一…  相似文献   

6.
正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下面这段"美谈":今天我们到蒋氏故居,就会看到蒋家面临剡溪的大院右侧,有一个"周顺房饼店",嵌在蒋家大院的一角,显得有些另类。原来,蒋介石发迹后,准备把老家的旧房子拆掉扩建。周围群众接到拆迁通知后纷纷搬迁,可隔壁周顺房千层饼屋的主人,对政府的拆迁通知并不买账,执意让蒋介石本人和他谈搬迁的事。蒋接到手下人的  相似文献   

7.
1949年4月,蒋介石在溪口收到上海、嘉兴发来的急电:贾亦斌昨晚叛变……。蒋暴跳如雷,痛骂蒋经国“用人失策”,立即手令国防部调兵遣将堵截,并悬赏5万银元购买的头颅。贾亦斌在《我率蒋经国“太子军”嘉兴起义》一文中回忆了蒋氏父子的关系,讲述了起义前后一段令人难忘的往事。  相似文献   

8.
<正> 剡溪清清剡水长从雪窦山归采,又回溪口,月亮的光华早已潇潇洒洒地泼满了这溪山剡水。白日里游人如织的古镇,此时也显得异常地清静和安逸。晚饭后邀友人一起徜徉在三里长街的武岭路,一边是荟萃了玉泰盐铺、丰镐房、文昌阁、小洋房和武岭门等溪口的人文景观,一边是李太白笔下"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中的清清剡溪。岸边的树阴下,忽明忽暗的灯光里,有地摊上或店铺内的溪口人叫卖着热气腾腾的芋头和千层酥饼。美景如斯,我已不知游玩到了几时,抬头一望,只见一轮明月,晶晶莹莹、圆圆润润,亮得好媚、好清灵。古镇的夜,有了这一条千年  相似文献   

9.
一溪口的儿媳 蒋家故居丰镐房内宋美龄亲手所栽的一棵桂花树突然枯萎死去,而此时正是大洋彼岸享年106岁的老人宋美龄过世。这件事被溪口人传述,成为一个传奇。 宋美龄是溪口这个江南小镇的儿媳。1927年夏天,蒋介石面对清丽聪慧的宋美龄,仿佛坠入情网般写道:"功业宛  相似文献   

10.
《文史博览》2009,(9):10-10
在毛泽东、周恩来的“一纲四目”中没有提到让蒋介石回住庐山的问题,而在1965年7月蒋氏父子商量条件时,却特意把“庐山为蒋介石居住与办公的汤沐邑(即封地)”写入六条之中。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还小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计划单列市”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总是从大人的交谈中隐约感觉出了宁波与浙江其他城市的些许不同.在中国历史上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中,宁波名列其中,这顶“开放口岸”的帽子让宁波比许多城市的经济发展更为迅猛.宁波,当我还未到达哪里时,在我印象中总是商业、现代、车来车往、人潮不断,一脸大都市的模样.但当我真的到了宁波之后,才发现这里有着有趣而奇怪的融合,江南小桥流水和现代化都市交错编织,让人总是感到一种带着惊喜的错愕.去宁波,首先要去奉化,奉化溪口是蒋介石的故里.他将童年对剡溪的记忆写进了当地的教科书里.据说现在许多台湾游客来到奉化要找剡溪,然后到饭店里吃吃在溪水里逆流而上的小鱼.  相似文献   

12.
凌君 《文史精华》2002,(11):30-35
蒋介石父子已是历史陈迹,如今静静地躺在海峡对岸一隅,昔日森严的公馆,今日的“借厝”之地,已然成为游人去处,而“反攻大陆”回归故土终是黄粱一梦;蒋氏父子生前坚持“一个中国”,然而与历史机缘擦肩而过,又岂知因错选接班人,导致自家的政党都下了台……真是沧海桑田,天翻地覆。《蒋氏父子魂归何处》一文披露了鲜为人知的蒋氏父子去世前后的一些内情。  相似文献   

13.
张维达 《民国档案》2022,(2):131-144
1937—1945年,张君劢与蒋介石之间关系经历了“合作-分歧-缓和”的过程。从1938年互换函件到1939年蒋介石同意张君劢创办民族文化书院可称为二人短暂的“蜜月期”。自1940年张君劢同曾琦联名致函蒋氏起,张蒋关系逐渐疏远。1941年北平沦陷区国社党人接触敌伪,加深了蒋氏对张氏呼吁民主动机的猜忌。1942年昆明“倒孔”学潮后,蒋介石对张君劢的不满爆发,将其软禁于重庆汪山,二人关系跌落谷底。1943年起,因国内外形势变化及张氏主动示好,张蒋关系有所缓和。1944年蒋氏批准张氏赴美,后任命其为1945年旧金山会议中国代表。全面抗战时期张蒋关系的分合,主要因二人对宪政理解不同和政治性格不同所致。因自身秉承反共立场及受民国政治逻辑制约,抗战中后期张君劢政治态度并未“左转”,仍对蒋介石寄予厚望并与之合作,希冀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4.
蒋氏故里溪口人杰地灵,物产也别有特色。其中尤以芋艿头、千层饼、水蜜桃最为出色。来过溪口或是品尝过的人更是对这三种名特产赞不绝口。 溪口种桃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幽明录》记载,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今新昌一带)人刘展、阮肇,进入现今溪口镇西部天台山与四明山交汇地带,迷失了方向。在林子里转了十三天,干粮吃完,筋疲力尽。最后在山中发现了桃林,于是食桃充饥,才免于一死。宋代大学  相似文献   

15.
陈红民  ;潘建华 《纵横》2014,(6):57-61
蒋介石受传统影响较深,具有浓厚的乡土观念,对故乡奉化溪口有着独特的感情,这种感情贯穿于他的一生。2011年,台北“困史馆”出版了《蒋中正总统五记·游记》(黄自进、潘光哲编,以下简称《游记》)。该书成稿于抗日战争期间,以编年的形式将1943年之前《蒋介石日记》中所有游历时对各地景物的描写与观感摘录汇集,其中相当多的内容与奉化溪口有关。  相似文献   

16.
馆藏毛丁所献蒋介石氏档案私人来往书信中,有1922至1924年间蒋介石与廖仲恺来往函电若干,其中廖仲恺致蒋介石一组函电已在本刊1987年第一期公布。这组函电的主要内容为廖仲恺劝勉蒋氏放弃个人成见,从奉化尽速回到广东参加革命工作,并对蒋介石之弃贵出走提出严厉批评。蒋介石于1924年3月12日曾复廖一长函,详细述说他对广东革命政府内部矛盾的看法,并提出个人意见,为自己之出走辩护。在这封长函中,蒋氏并提出了他对孙中山先生联共联俄主张的怀疑与反对,这是研究蒋氏思想变化的一件重要史料。以往此函虽经一些论著引据,但内容文字多有差异,为此本刊特将该函稿选编刊布如后,以供研究者参考其正本。  相似文献   

17.
1949年初,内外交困的蒋介石宣布"下野",回到老家奉化溪口休息,开始了在家乡的最后生活。此间,他一方面徜徉于山林泉石,浸润于桑梓情谊;另一方面,又以国民党总裁身份掣肘代总统李宗仁,破坏国共和谈,负隅顽抗。然而,在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攻势下,蒋介石在凄凄惨惨戚戚中离开了他无限留恋的故乡,终未再回。详情请惠阅《蒋介石永别溪口》一文。  相似文献   

18.
石溯 《文史天地》2005,(5):55-57
一代学人何廉,原本是蒋介石的追随者,后来离蒋而去。晚年,他在《何廉回忆录》里对蒋氏政权的一些内幕作了揭露。通过何廉的笔触,我们不妨对蒋氏政权作些近距离的审视。  相似文献   

19.
《湖南文史》2010,(7):71-71
读《蒋介石的人情味》一文,顿生感慨。从启蒙教育来,教科书描绘蒋介石其人是一个彻头彻尾十恶不赦的坏人。近些年来,历史人物去伪存真式记述多了起来。这是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蒋氏作为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恨的人。该文虽短,但鲜活地再现了蒋氏的处世哲学,  相似文献   

20.
宁粤对峙与蒋介石的第二次下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31 年,蒋介石扣押胡汉民,引发反蒋派南下广州另立政府,形成宁粤对峙局面.蒋介石为了化解反蒋派的攻击,采取了一系列善后措施,谋求宁粤合作,终因粤方坚持反蒋立场,使蒋氏的各种措施无补于事,不得不第二次下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