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宝伊局是新疆铸钱局中持续铸币时间最长的铸钱局,也是新疆唯一铸造过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等五个年号制钱的铸钱局。由于清王朝在新疆实施特殊的货币制度(如“双轨制”)和特殊的铸钱政策(如补铸“乾隆通宝”等),加之铸造工艺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清代新疆有没有私铸钱,答案是肯定的。《新疆图志》中记载:道光二年(1822年)十一月,刑部戴均元等奏:“新疆私铸铜钱掺入制钱使用。”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伊犁将军布彦泰奏:“查私钱混充官钱,为害甚大)……”。又《回疆则列》中亦有如此记载:“因普尔钱有当五当十之分,不肖回商希图渔利,私毁私铸。”从上述有限的史书记载可以看出.清代新疆南北两地的流通市场上也充塞着一定数量的私铸钱。  相似文献   

3.
中国铜元的兴衰与收藏(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节:中国铜元的兴衰我国自有金属货币以来,多采用钱范浇铸,在钱币学中称之为“范铸钱”,自秦始皇统一六国货币,方孔圆钱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清朝末期,在中国维持了近两千年的制钱制度已濒临崩溃,嘉庆、道光年间,铜价上涨,铸钱逐渐减少,咸丰年间的大钱出笼更使钱法混乱,同治、光绪年间,除京师宝泉、宝源两局及部分省局铸钱外,多数省局都已停铸,因而市面制钱日见短绌,各地不时出现钱荒。在经济困乏,民用日紧的情况下,朝野人士有的主张购买外洋机器制造银元、制钱,有的建议铸造减重的制钱,以解决钱荒。清光绪十三年(1887)正月,两广总督张…  相似文献   

4.
邱添  刘志岩 《四川文物》2023,(4):98-110
四川彭山江口遗址在2016—2019年度的发掘中,共出土清代铜钱65296枚,约占出土钱币总量的90.19%。按照性质可分为制钱、私钱、母钱三类。以宝川局铸钱为例,制钱的重量波动较大,与法定标准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清代晚期普遍存在偷工减料行为。私钱可分为铜钱和铅钱两类,私铸者通过减轻铜钱重量或以制钱模印铅钱的方式铸钱牟利。母钱在铸造工艺上与子钱存在显著区别,结合出土背景来看,宝川局母钱应具有流通属性。对出土清代钱币按照年号和铸地进行统计,发现出土钱币的历时性变化不仅反映了该区域清代货币经济中铜钱的流通特点,同时也反映了人口迁徙、银钱关系、交通路线对流通中所使用铜钱类别和货币形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宝津局使用机器铸造光绪通宝一文制钱,是从光绪十四年(1888年)开始的。铸钱机器购于英国格林活铁厂,铜料则由日本进口。一文机制钱试制成功后,李鸿章于八月二十日上奏说:“查阅铸成的制钱,字画轮廓均尚清楚。”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后,铸钱局遭到严重破坏。此后,宝津局未再鼓铸机制一文。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存较早的铜雕母钱——明“嘉靖通宝”当十大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铸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泥范、石范、金属钱范铸钱,发展到用“母钱”翻砂法和机器制钱,历经了三千多年。“母钱”有两种,即“雕母”和“铸母”。所谓“雕母”,就是用铜块、锡块或牙、木、蜡块,由刻工用刀在上面雕刻出文字和钱样来,这是最原始的钱样,俗称“祖钱”或“雕母钱”。据史书记载在六朝后期开始用“母钱”法铸钱,到唐初用“母钱”翻砂法铸钱的技术已很成熟,这种方法一直延用到清代晚期才改用机器制钱。  相似文献   

7.
清王朝建立伊始,即设立京城宝泉、宝源局和部分省局鼓铸钱文。铸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息助饷”,“以佐军资”,即通过铸钱获息解决军费开支之不足。广西宝桂局设炉于康熙六年。开始铸钱时,各铸局主要依靠收买废铜旧钱以及旧铜器皿作为铸钱原材料。时值社会动荡,废铜旧钱及旧铜器皿价格非常低下,每百斤价银六两五钱左右,  相似文献   

8.
明朝万历初年,由于自明初以来为强制推行不足值的宝钞纸币,绝大多数钱局已多年停铸;作为民间流通主要货币的铜钱日渐稀少,已不敷应用,钱价上涨一倍,嘉靖金背钱四至五文即可直银一分。万历四年(1576年)帝令户、工二部按嘉靖钱式铸“万历通宝”,随后又令广开铸局,以解钱荒,题准十三布政司、南北直隶开局铸钱。随着铸局的广开,中央政府对各地钱局约束力的减小,各地王府纷纷铸钱,钱币的质量逐年下降;私铸现象时有发生,以南方诸省为甚。由于万历钱的铸期较长,在明代铸钱的诸朝中铸量相对也较大,所以至今比较常见。“万历通宝”钱的版别品种较繁,…  相似文献   

9.
钱监,是古代政府设置的铸钱机构。唐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钱币需求量的增大,钱监的数量开始急速增加。由于古时铸钱多在币材产地设场铸造(所谓“即山铸钱”),所以,对钱监地望及建立时间等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助于古钱币版别、铸行时间、流通区域等问题的深入研究,而且对研究我国古代矿产(主要是币材铜、铁、铅、锡、燃料  相似文献   

10.
拜读《中国钱币》2008年第4期发表的《“宝苏”机制制钱铸地探寻》(下简称“探寻”)一文,该文结论是“江南制造局才真正是‘宝苏’机制制钱的唯一铸造地”。笔者据现有史料和钱币实物研究,对“探寻”的结论不敢苟同,“宝苏”机铸制钱应该是多地铸造,“探寻”指为唯一铸地的江南制造局并非是“宝苏”机铸制钱的主要铸地。  相似文献   

11.
以铅铸钱始于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最早以铅铸钱的国家,这己为人们所公认。但是,具体早到哪一朝代?就其说不一了。有“中国最早的铅钱是五代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闽王王审知所铸‘开元通宝’小钱”之说;有始于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的永通万国钱,“永通铅钱,旧谱未载。此铅钱之始”之说;有“以铅制钱始于周代”之说等,前后相差逾千年。  相似文献   

12.
清朝世宗雍正帝即位后,铸年号钱——雍正通宝钱。它的背文统一采用满文,表示钱币铸造局。但雍正朝制钱明显少于顺治、康熙二朝,主要原因是铜源紧缺,铜价人工上涨,铸钱赔本,故政府下令禁造黄铜器具,以增加铜源,又令三法司制定严禁私铸的条例,违者从重治罪。为确保户、工二部长年铸造流通于全国的所需货币,适应商品经济发展与繁荣,对其余各铸钱局采取时铸时停,宝苏局亦不例外。  相似文献   

13.
中国行使钱币历史悠久。早在战国后期,当时的周、秦、晋、宋以至燕、赵等国,已经铸有铜质“圆钱”,流通于市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由中央王朝直接掌握铸币权,并大量铸造“重如其文”的“半两钱”,发行于全国;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逐步过渡到货币的定型化。但偏处西南的贵州,则大约在此一千六百多年后,才开始议及铸钱的问题。根据历史古籍的记述,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年),曾明令规定全国铸钱25万贯,其中贵州(和四川、云南一样)可年铸583万文;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贵州巡抚毕三才“请行布政司铸钱济用,户部议准”;①清顺治八年(1651年),大西军首领孙可望曾遣裨将田子禄在遵义“开厂设局”,鼓铸“永历通宝”。②但这三次铸钱,是否都已进入生产实践,其鼓铸设施及铸钱数量等等的具体情节,在有关史志中并无明确的记载。  相似文献   

14.
石刚 《新疆钱币》2005,(3):96-100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按伊犁将军伊勒图的建议,开设宝伊局鼓铸制钱,岁铸钱九百二十余串,至清同治五年(1866年),因农民起义占领惠远城终止,宝伊局前后共铸钱九十一年,先后铸有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共五个年号钱。  相似文献   

15.
清朝母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钱,是指翻砂铸钱中印模时的工艺用钱,其数量远较普通钱为少。清朝的母钱基本上都用铜制成,间有少量铅锡制品。各省铸钱均须“例由户局先铸祖钱、母钱及制钱各一文,颁发各省,令照式鼓铸之”(《皇朝文献通考·钱币考》),同时户工二部在京还有宝泉、宝源二钱局,也开炉铸钱,历时二百多年,故在北京应留下不少母钱。但是,母钱同其它钱相比,既不象钱样那样由象牙、硬木等制成,可以从材质上区别,也不象祖钱那样雕刻而  相似文献   

16.
津门炉房考     
有清一代,沿用银两与制钱,政府税收及大额交易用银两,民间零散交易用制钱。清政府对制钱管理较为严格,全部官铸,打击私铸。而对于价值高于制钱的白银,政府却采用放任自流的政策,允许各地方铸造及民间铸造。由于没有统一的度量衡标准,各地方有各地行用的平与色,各地银两仅能在本地流通,而不能到外地行用。如甲地银两运到乙地,必须经炉房熔铸成当地通用的平色标准银后方可流通,反之也如此。  相似文献   

17.
<正>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冬,清圣祖玄烨病故,四子胤禛继位,次年启立新年号"雍正"。雍正帝登基后,开始对全国的铸钱局进行整顿,将过去的省局、镇局、府局、州局,统一规定为各省只准设立一个钱局,裁撤多余的钱局。"以后各省铸钱,俱将宝字为首,次铸各本省一字"。从此将各省钱局的命名、制钱的形制统一到规定的固定模式。"雍正通宝"为清世宗雍正年间(1723-1735年)所铸之制钱。面文楷书直读;背文一律采用满文记局,穿左为满文"宝"字,穿右为记局满文。"雍正通  相似文献   

18.
汉武帝铸行五铢伊始,在不改变铸行原则的前题下,连续进行了几次改革。先是元狩五年,令各“郡国铸五铢钱”。继而在元鼎二年(前115年),因“郡国多铸奸钱,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侧”。紧接着,又于“其后二岁……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钢三官”①,彻底剥夺了地方政府的铸币权,完成了中央政府统一掌握铸币权的过程。对于汉武帝统一铸币权的原因和结果,即“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和“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两点,历来史家和泉界均深信不疑,沿袭…  相似文献   

19.
清乾隆时的私钱和禁私钱政策叶世昌清乾隆年间的私铸和私销一直难以禁绝,后期尤为严重。私销毁坏国家铸币,而又往往是私铸的前奏,因此高宗多次强调私销之罪重于私铸。乾隆三十四年(1679年),因浙江巡抚永德奏中把熔化制钱私铸小钱按私铸定罪,被高宗批评为“所见...  相似文献   

20.
明朝万历年间,由于自明初以来为强制推行不足值的宝钞纸币,绝大多数钱局已多年停铸;铜钱作为民间流通的主要货币日渐稀少,在实际使用中已不敷应用,钱价上涨。嘉靖金背钱四至五文即可值银一分。万历四年(1576年)帝令户、工二部按嘉靖钱式铸“万历通宝”,随后又令广开铸局,以解钱荒,题准十三布政司、南北直隶开局铸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