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福和 《古今谈》2006,(1):14-18
1834年的俄罗斯和1918年的中国文坛,分别诞生了两部名字相同、文体相同、人物相同、风格相同的伟大作品——《狂人日记》。由于是俄罗斯作家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在前,中国作家鲁迅的《狂人日记》在后,因此,自鲁迅的《狂人日记》问世之日起,关于两部小说的影响与被影响,借鉴与被借鉴的学术研究就从未停止过。两部同名、同文体、同人物、同风格的“狂人”小说,就此成为中外文学交流中“直接影响”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2.
李波 《神州》2012,(12):2
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是鲁迅《呐喊》的主要批判精神所在,正如《呐喊自序》中所言:旧中国是无比黑暗的,"假如一个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就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感到就死的悲哀。"《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成功的塑造了狂人和阿Q的艺术形象,通过艺术形象广泛的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的黑暗,旧中国只能是令人窒息的"铁屋子",必须起来加以批判、加以捣毁。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育值得深思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18年,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愤怒地呐喊:“救救孩子!”鲁迅以“狂人”的目光,揭露当年的旧社会是人吃人的罪恶社会。八十多年过去了。从人吃人的旧社会中解放出来也已有半个多世纪了。中国孩子们的命运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就教育状况而言,很多孩子们的家长和关心社会未来的人们仍在呼唤“救救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应该为我们民族造就人才的摇篮、为中国开拓未来的教育,这些年来,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越来越高的学费把成批成批的孩子拒之大门之外,剥夺了他们受教育的神圣的权利。沉重的学习负…  相似文献   

4.
鲁迅和瞿秋白是亲密的战友。早在1923年10月,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初版刚三个月,瞿秋白就在他写的《荒漠里》对鲁迅表示极其仰慕,并推崇说:“好个荒凉的沙漠,无边无际的!鲁迅先生虽然独自“呐喊”着,只有空阔里的回音。”后来他又提到《狂人日记》、《头发的故事》等。1931年,溜秋白受王明路线的打击,被排斥于党中央领导机关之外,来到上海养病。他在读了鲁迅送给他的刚出版的译作《毁灭》之后。就写了一封《论翻译》的信给鲁迅。开头以“敬爱的同志’叶B称,并说:“我们是这样亲密的人,没有见面的时候就这样亲密的人。这种感觉…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小说《铸剑》是作者自认为“写得较为认真”而非“油滑之作”的作品。小说从不同角度塑造了三个主要人物形象:眉间尺、黑衣人和王,这三个形象分开来看各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但若合为一体的话,便把人性中犹豫、贪婪以及执著这三个不同层面完整地展现了出来。而鲁迅的“复仇”思想母题在这篇小说中也得到延伸和发展,以充满荒诞的结尾对“复仇”进行了消解,由此也可窥出创作当时作者矛盾而复杂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陈漱渝 《百年潮》2006,(10):62-65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以他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短篇小说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那时的认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坦言,他之所以能以这些小说为中国的新文学奠基,"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温情”鲁迅》一文的标题,似乎尚欠完美。鲁迅是为新时代而呐喊的狂人,是激烈的投枪手,是传统社会的叛逆者,用温情二字来作鲁迅的桂冠,使他“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第一性格,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湮没或削弱。如果把标题改为《孩子们在鲁迅的生活里》似乎更好,温情的深意让读者在文章中自己去咀嚼、领悟。  相似文献   

8.
“一名而立,旬月踟蹰”。文章的署名,是文章的标识,比题目还要重要,所以文人在署笔名的问题上,一般是很重视且有时是很费周折的。在中外文学史上,鲁迅的笔名是一道奇妙的“艺苑风景线”。据统计,鲁迅使用的笔名总共有140多个。这些笔名,大都寓意深刻,妙趣横生,兹摘取其中一小部分,道出原委,以飨读者。凸鲁迅。在他抛岁以前,是没有鲁迅速个名字的。这一笔名,是他写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尉首次用的,后来就成了使用得最多的一个笔名。以致于逐渐代替了他的原名了。据统计他共用这个笔名写作和翻译过500多…  相似文献   

9.
台静农( 1902年- 1990年), 安徽霍丘人。他曾是以鲁迅为首的未名社的重要小说家,鲁迅对他的小说评论道:“能将乡间的生死,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的,也没有更多,更勤于这作者的了。”文学史家杨义对台氏小说评论说“从内容到风格,皆师法鲁迅”,将他定位为乡土写实作家。他是鲁迅的重要朋友之一,可以互谈心曲。中国第一部评论鲁迅的论集《关于鲁迅及其著作》是他问世的第一本书。他1925年结识鲁迅,直到鲁迅逝世,有11年交往,彼此通信六七十封。 台静农与陈独秀交往时间很短,只3年多,陈独秀就去逝了,其情景很长…  相似文献   

10.
《儿女英雄传》的创作意图与民族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代小说在创作倾向上,一方面表现出一种浓重的忧患意识,不少作品都笼罩着这种悲壮伤感的情绪;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封建士人还对清王朝抱有不同程度的幻想,借小说以扶持纲常、劝善惩恶、淳化民风,把儒家“文以载道”的观念推向极端,使小说这一文学样式成为拯救封建王朝命运的工具。因而写出了“警世小说”《醉醒石》、《照世杯》;“医国小说”《岭南逸史》、《野叟曝言》;“教育小说”《歧路灯》;儿女英雄小说《绿牡丹》、《争春园》等等。出现了许多封建伦理道德的完美化身式的人物形象。在这种时代巨变之前的社会思潮影响下满族作…  相似文献   

11.
鲁迅从1918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狂人日记》和《随感录》以后,成为新文学运动的闯将。但《新青年》杂志却一度是没有报酬(不计稿酬)的,投稿都是义务的。  相似文献   

12.
鲁迅从1918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狂人日记》和《随感录》以后,成为新文学运动的闯将。但《新青年》杂志却一度是没有报酬(不计稿酬)的,投稿都是义务的。  相似文献   

13.
小引许广平同志在《研究鲁迅文学遗产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说过,鲁迅先生“辑录中国唐以前小说逸文的《古小说钩沉》,原意似乎在每一卷之前(共三十六卷)有一序文,来说明这一卷小说是从哪里搜辑来的,别的书上有没有类似的记载,原著者的略历,和鲁迅先生自己考证所得的意见等,体裁略似《会稽郡故书杂集》。但是因为屡次想付印都没有成功,同时因别方面的写作也抽不出时间来整理,所以至今印在全集的仅只是小说的逸文部分,这是很值得惋惜的”。看鲁迅先生的手稿,每卷之前都留空白纸数页,是为写小序  相似文献   

14.
历史散叶     
<正>鲁迅为许钦文"做广告"1924年春,鲁迅的小说《幸福的家庭》在《妇女杂志》上发表,读者发现,在小说的题目下面写着"拟许钦文"四个字和附记:"我于去年在《晨报副刊》上看到许钦文君的《理想的伴侣》时,就忽儿想到这一篇的大意……""拟许钦文"四字和附记在文坛掀起了轩然大波,有的说鲁迅在为许钦文做广告,有的说这是因为许钦文和鲁迅是同乡。鲁迅听后很无奈,气愤地  相似文献   

15.
不朽的业绩我称蹇老生前是贵州文坛的“文学领军者”,这是由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人格精神的魅力所决定的。蹇老德高望重,心存厚道,从无嫉妒他人之心,专以扶持、奖掖文学新人为职志,得到贵州作家普遍的拥戴。但蹇老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的乡土文学作品曾经产生过的影响,今天的人们就不甚了然了。有人甚至说:“蹇先艾么,不就因为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里对他的小说称赞过几句?没什么了不得的呀!”可是,鲁迅在这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所评价者,还只是蹇先艾1926年以前的创作,那时候,他才不过是一位二…  相似文献   

16.
孙健 《文史天地》2002,(6):64-64
范曾先生为鲁迅小说《药》所作的插图(刊于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三册227页,见附图)。直观地为中学生展示了两位老年丧子的白发妈妈给死去儿子祭奠的惨景,有助于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而图中却有微疵,即将两双“三寸金莲”均画成了“天足”,这是有悖于史实的。  相似文献   

17.
我初读鲁迅的小说,尤其是《阿Q正传》、《药》、《离婚》和《祝福》诸篇,总以为他对故乡过于苛求,甚至于有点吹毛求疵。我想,这大约是由于他从少年时代起,就经历了家庭从小康而坠人困顿,在人生途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因而就迁怒到这些人和这些事上去。不仅如此,我还听说他还不愿把“绍兴”二字填入乡贯一项。后来再仔细的读他的书,觉得自己这些想法是很幼稚并且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8.
张加强 《古今谈》2006,(3):34-36
寻找鲁迅,如不得要领,易在寻找中走失自己。友人要鲁迅写点东西,遂有了惊世之篇《狂人日记》,大地震动。刘半农断言鲁迅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赠给他一个条幅:托尼流派,魏晋文章。  相似文献   

19.
施蛰存与鲁迅的两次论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著名作家施蛰存以小说闻名文坛,而以他为代表的“现代”派杂文,在中国现代杂文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张华主编的《中国现代杂文史》中就有《“现代”诸家》专章介绍。而且,30年代,施先生与鲁迅先生关于《〈庄子〉与〈文选〉》的论争,更使他名闻遐尔。 近几年来,我曾多次拜访过施先生,并问及他与鲁迅的两次论争。  相似文献   

20.
《百年潮》2021,(8)
正2021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也是茅盾诞辰125周年。茅盾是鲁迅的知音。茅盾于1927年写的《鲁迅论》,立足鲁迅作品评论鲁迅,他的评论客观求实,长期以来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鲁迅研究史上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有相当的权威性,至今仍没有丧失它的价值。为什么写《鲁迅论》茅盾是鲁迅的知音。早在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时起,茅盾便对鲁迅作品产生兴趣。那时茅盾22岁,入职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已满两年,也小有成就,翻译了美国作家卡本脱《衣·食·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