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见"襄阴"圜钱与"(衣)金"尖足空首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襄阴"圜钱 几年前见到一枚战国圜钱,钱径26、孔径10mm,重6.2克(图1).因其上文字比较特别,当时仅一见,曾旋读为"襄二甾",判定为战国晚期赵国圜钱.①近期见到两枚与几年前见到的那一枚大小、铭文基本相同的圜钱,一枚重3.5克(图2),一枚重4.2克(图3,"襄"字下部笔画很浅),文字清晰可辨,当释读为"襄阴二".  相似文献   

2.
一、“襄阴”圜钱 几年前见到一枚战国圜钱,钱径26、孔径10mm,重6.2克(图1)。因其上文字比较特别,当时仅一见,曾旋读为“襄二甾”,判定为战国晚期赵国圜钱。近期见到两枚与几年前见到的那一枚大小、铭文基本相同的圜钱,一枚重3.5克(图2),一枚重4.2克(图3,“襄”字下部笔画很浅),文字清晰可辨,当释读为“襄阴二”。尤其是“阴”字,从阜从金,比较清楚。相互比较,知前次见到的那一枚“”是将“阜”形右旁三笔与“金”内三横合书。因此, “襄二甾”应为“襄阴二“之误释,在此予以更正。 小方足布中有“襄阴”,襄字从土,写法与圜钱有别,重5-6.…  相似文献   

3.
《中国钱币》2005,(2):8-9
几年前见到一枚战国圜钱,钱径26、孔径10mm,重6.2克(图1)。因其上文字比较特别,当时仅一见,曾旋读为“襄二甾”,判定为战国晚期赵国圜钱。④近期见到两枚与几年前见到的那一枚大小、铭文基本相同的圜钱,一枚重3.5克(图2),一枚重4.2克(图3,“襄”字下部笔画很浅),文字清晰可辨,当释读为“襄阴二”。尤其是“阴”字,从阜从金,比较清楚。相互比较,  相似文献   

4.
古钱     
"西周"、"东周"与"安臧"圜钱均为战国晚期周王畿内受秦货币影响,或在秦占领下出现的秦式钱。圆孔(方孔者伪),面有内外郭,背平素。"安臧"钱无郭。 "西周"圜钱,公元前441年周考王封其弟揭于河南城,称西周,此钱西周君铸。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与商品货币关系的较大发展,开始出现了金属铸币。解放以来出土的东周钱币,见于正式报道的达七万余枚。其中三晋(赵、韩、魏)和宗周地区,主要使用布币;燕国发现的货币,有刀、布和圜钱三种;齐国发现的货币,以刀币为主,也有少量圜钱;楚国的金币有“郢爰”、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先秦时期青铜铸币主要有刀、布、圜钱三大体系。关于这几种铸币形制的渊源,钱币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比较权威的是以蔡运章先生为代表的一些学者的观点。蔡先生以为:"铲(布)币是由农具铜钱演变而来""刀币是由工具刀削演变而来""圜钱是战国中期由玉璧演变而来的"~([1])。蔡先生的看法很有道理,但有些细节和背景可能还需要  相似文献   

7.
《墨子·尚贤下》等文献记载商代武丁贤相傅说早期曾居住在北海之洲、圜土之上,学术界对"北海之州"、"圜土"的解释说法不一。清华简《说命》上中下三篇提供了新资料,有助于厘清傅岩、北海之州与圜土的关系:北海之州位于北方的荒晦之域,傅岩是傅说及其部族为失仲服劳役之地,亦为北海之州的一具体地名。而"圜土"并非监狱之名,而是北海之州的一个都邑之名,与古圜水有关,在今无定河流域一带。傅说打败赤狄之后,便以此地作为自己的都邑"说邑"。  相似文献   

8.
本刊1959年第5期国外简訊载苏联考古学家在波扬哥尔契克河上的鄂依瑪克边境的吐弗,发掘了一处古城遺址,出土了背面无字及背面带"中"字的大定通宝。我認为这个背文"中"字的钱币可能因銹蝕而辨認不清,背文"中"字应为"申"字之誤。按大定通宝钱是金世宗(1161—1189年)时代的鑄币。金代的货币分为铜钱、銀币(铤银和承安宝货跟币)和紙鈔,早期所使用的是辽、宋的旧钱,金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始鑄正隆元宝钱,只有小平钱一种,为金代鑄钱的开始。到了金世宗大定十年(1170年)命戶部流通官钱,十五年增鑄新钱,十八年代州(今山西代县)立监鑄钱,  相似文献   

9.
正圜钱出现于战国中晚期。圜钱的正面铸有铭文,钱文或纪地或纪重。最早的圜钱出现于魏国,因其形制较刀币、布币更便于携带和存放,赵、秦、燕、齐和周等国均有铸造。圜钱分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两类,中原三晋和两周多圆孔,东方的齐国和北方的燕国多方孔,西方秦国既有圆孔也有方孔。圆形方孔最终成为中国古代钱币的经典形制。  相似文献   

10.
笔者最近获得一枚以“一两”计重的圜钱(封三下左,图1),现将该币介绍如下。该币属极开门的生坑黑漆古包浆,圆形圆孔,形制古拙,面背均无郭。穿孔正面大,背面小,币背呈平面状,面径、背径大体相等(因边缘经过锉磨)。面径:27、面穿约9、背穿约5、厚3.5mm、重11.7克。币面文字旋读“一两”。该币出土于楚国故地,其“两”字的写法与秦时圜钱及“半两”钱上的“两”字写法迥然不同(图2、图3),而与“三孔布”背文“两”字的写法一致(图4)。由于该币从未见诸任何著录,故特别予以报道,供学术界研究、参考。近见“一两”圜钱@李良宁…  相似文献   

11.
古钱     
洪武通宝《明史·食贷志》:"(明太祖)即位,颁‘洪武通宝’钱,其制五等: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当十钱重一两,余递降至一钱止。"钱文楷书。背文纪重:一钱、二钱、三钱、五钱、一两;纪值:一、二、三、五、十;纪局:京、北平、鄂、浙、济、桂、福、豫、广。实测当十大钱径4.6厘米,重34.4—37克;当一钱径2.45厘米,重3.4—3.6克。各局所铸大小轻重不一(图一)。  相似文献   

12.
1986年7月,青岛胶县后屯乡采购站发现一批珍贵的战国末期流通于齐国的“賹四化”、“賹六化’圜钱,重约二千克,现藏于胶县博物馆。“賹四化”径约3厘米、穿约1厘米、重约6—7克(上图);“賹六化”径约3.6厘米、穿约1.1厘米、重约9—10克(右图)。这种賹化圜钱,近人丁福保认为是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  相似文献   

13.
对《〈洛阳战国粮仓试掘纪略〉读后》的商榷《文物》1982年第4期刊登的《〈洛阳战国粮仓试掘纪略〉读后》一文中,作者认为"《纪略》把‘齐水金化(货)’空首布钱文误识为‘三川(釿)’,似应更正"。此说值得商榷。所谈空首布文以往确有"齐水金化"、"济釿"、"三川釿"三种释法。其中以释  相似文献   

14.
冯括 《中国钱币》2014,(4):18-24
匽(燕)国圜钱是战国后期燕国的主要流通货币之一.近年来,随着出土量的增大,许多旧观念被颠覆,形成了若干新的“定论”,以致我们无需再花时间对其国别进行分析.但是今天的学者们时常套用齐隘刀系列圜钱的理论,忽视了燕国的自身特色,亦与出土的实际情况存在矛盾.因此,就燕圜钱相关情况进行梳理对于我们重新认识燕圜钱、重新认识燕国后期的金属货币状况,还是具备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刀币、布币、圜钱是三种流通较为广泛的金属铸币,而且每种铸币都有其特定的流通区域。但是,从近年来出土资料看,也有超出一般流通区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李海俏 《文博》2006,(1):54-55
过去,对汉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 在陕北南部设立之圜阳县治方位的一般提法是在神木境内秃尾河下游。对此诸家曾多次提出疑义。吴镇烽先生在其所著《陕西地理沿革》一书中表明,他对圜阳县属所在地的解释沿用旧说,“把秃尾河定为圜河”。之后,他又提出了“今绥德无定河以东、黄河以西应为圜阳县地,”“无定河当为古圜河”的推断,这是因为吴先生见到了1957年  相似文献   

17.
1979年10月,河北省滦平县虎什哈公社营坊大队在农田建设时,于地下约60厘米深处发现一个素面夹砂黑陶罐(已碎),内盛铜币八百余枚,重约十七斤。其中燕明刀币五百多枚,赵刀三枚(图二),燕、魏、赵布币五十四枚(图三),燕一化圜钱二百八十枚(图一)。  相似文献   

18.
正题目中"峻极神工"一词,出自明成祖朱棣所题的一个匾额。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大明皇帝朱棣御驾亲征蒙元大军,途中驻跸应州城,为城里的辽代木构佛塔挥笔题词。应州城属大同镇,为明洪武八年(1375年)土筑,隆庆六年(1572年)砖包,在今山西省朔州市的应县城内。应州城"魏称神武,唐置金城,龙首雁门,南北相应,亦胜地也。但地势平衍,虏易长驱,嘉靖十九年由平虏井坪入掠朔应,自后大举、零寇,岁犯无常。二十二年置分守参将,旋改驻井坪。议者谓本城属在腹里,又南邻山西北楼口,虏虽至此,不敢久留。然相邻郡邑,力寡难援,一方生聚,何恃不恐,又额赋大重,民多逃亡,四野荒芜,闾阑萧索,招抚调停,以实保障,是在有良司耳。"(《三云筹俎考·险隘考》)这段文献中,"山西北楼口"的"山西"指明长城山西镇,与今山西省不是一回事。明代的"九镇"中,今山西省境内独占其二,分别是"大同镇"和"山西镇",它们是并列关系。北楼口附近的其他明长城城堡也属山西镇,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所在的内长城属山西镇。今应县、浑源、灵丘三县境内的明长城,既有山西镇的,也有大同镇的。  相似文献   

19.
山东海阳出土“大泉五十”钱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年12月,山东省海阳县赵疃乡庶村,出土钱范1件(图一、二)。钱范为陶质,倒四棱台状,中空似漏斗。内底平面中心有一浇铸孔,铜水可经此孔流入各钱腔。长边16.6、短边10.6、高7厘米,斜面角为62°。范壁厚3.7、浇铸孔径1.85厘米,残约1/2。钱范外底及四周斜面为钱腔面。圜钱,方孔,阴刻篆书反文"大泉五十"四字。钱径2.35、正方形穿边长0.8、周廓宽0.2厘米。从钱腔的分布推断,  相似文献   

20.
读1986年第二期翁文忠、吴榕合写《天水沙版及其它》(以下简称该文)一文,很有收益,但对该文“孔辅”币(目前尚无统一名称,暂按该文称呼)当四十、八十,壹佰文提出质疑。我们认为这三种钱并不存在,当属臆造钱。天水是文化古城,钱币爱好者不乏其人,孔繁锦造钱正在天水,离今只六十余年,当地古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