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 60年代 ,我国出现了第二次外交高潮 ,1 965年我国政府向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欧地区派出了第二批留学生。作者以亲身经历回忆了这批留学生的人员组成情况、在法国的生活学习状况以及“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留学生的思想变化。这批留学生回国后 ,周总理在繁忙的工作中 ,对他们进行了周到细致地安排 ,并着手培养外交干部。本文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时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初期向苏联派遣留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久春  蒋龙  姚芳 《百年潮》2008,(11):56-59
中国自19世纪70年代向美国、欧洲公派留学生,清末又有很多青年人到日本求学,其中有不少学生攻读工学学位。到1949年,共派出公费留学生约3万人,另外还有一些自费留学生。这些人中大部分后都回国了,为开拓中国现代科技事业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开始主要向苏联派遣留学生。20世纪50年代,中国以不同途径向苏联派出了大批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归国后,大多成为新中国的栋梁人才。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脑流失”的有益探索——评《中国脑流失在美国——90年代中国留学生、学者的观点》李其荣为了赶上西方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中国从1979年开始,决定派遣大量学生和学者到西方国家学习。这是自1949年以来中国第一次大量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和学者。1986...  相似文献   

4.
我国具有近代意义的留学生教育虽然只有150多年的历史,但却出现了清末民初、“五四”之后和80年代以来三次留学潮和五代留学生(即洋务运动、清末民初、30年代前后、50年代和80年代)。这批留学生,特别是留美生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无可替代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稼祥早年曾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红色教授学院学习,通过给国内友人的通信,转达俄罗斯人民对苦难的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在战争年代两次赴莫斯科治伤,亲自感受俄罗斯人民对中国革命者的关切。履任新中国首任驻苏大使,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访苏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尽心尽责地把中国人民的友情带到苏联去。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留学史的研究起步于本世纪20年代,曾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是30年代前后;一是最近的十几年。如果说前者是奠基期,那么后者则为扩展期。前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限于教育史的范围,只是就留学生论留学生,很少从中外社会文化背景中去探讨留学运动的起源、发展和社会作用,也缺乏对留学生群体和个体的深  相似文献   

7.
日本国收藏的唐代一行等人画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人民两千多年来一直有着密切的友好交往,其中,包括着两国佛教僧侣之间的往来。七世纪至九世纪,日本不断派"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国来,同时,还派大批留学生随使者来中国。这些留学生中,不少是"学问僧"、"请益僧"。他们在中国各地巡礼,研究学问,回国时就把中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带回本国。中国僧人也不断东渡到日本,沟通两国的文化和学术。佛教僧侣的互相往来,以宗教活动的形式,构成了中日两国历史上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80年代初的北京,是我在中国的最初记忆。那时北京睡得很早,没有夜生活,我们留学生囊中羞涩,就一直在宿舍消磨着时间。当时在中国的同学里有这样一个说法,如果在深夜看到有留学生宿舍亮着灯,要么是非洲学生喝酒听音  相似文献   

9.
李喜所 《史学月刊》2004,(11):49-56
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现代新儒家队伍中有相当数量的归国留学生。这和百年来中国留学生的思想化走向不大协调。本选择冯友兰和吴宓两个典型,通过对他们出国前的化观的解析以及出国后的思想走向和化追求的具体考察,旨在说明出国留学何以反而让他们步入了化保守主义的行列,从而以个案研究的方式来探讨中国留学生与现代新儒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我國文化輸入日本,以唐代为最盛,日本除派遣使節來吸收中國文化以外,还有留学生和学問僧,前者是指一般学藝的学生,后者指学佛教的僧侶,本文僅就留学生派遺一事作一簡略的叙述,对于了解中、日兩國之間的友好歷史关系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选派留学生的政策沿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1949年以来中国留学史的回顾及70年代末中国派出留学生的历史背景二战以后,中国大陆留学生的派遣始于1950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建设面临着许多困难,其中技术和人才的匮乏显得尤为突出。而解决技术和人才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派遣留学生。但...  相似文献   

12.
论文通过对俄罗斯统计局、俄罗斯联邦移民局、中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商参处等官方网站数据资料以及人民网、俄罗斯新闻网等重要媒体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以入境俄罗斯的中国公民为主要研究对象,梳理了2015年俄罗斯经济社会的基本状况、当年中俄经济合作的进展情况、俄罗斯移民政策的新变化以及在俄罗斯中国公民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状况.总结出2015年在俄罗斯的中国公民情况有以下特点:中国公民在俄投资形式有新突破,赴俄旅游人数增长迅速,留学生群体非常活跃,中俄共庆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是民间友好的亮点.除此之外,中国公民违反当地法律的行为时有发生,也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谢忱 《福建史志》2014,(6):51-53
古代的琉球国位于中国东南太平洋上,1372年与中国建立邦交关系,成为中国的藩属国。此后,琉球国派遣了一批批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传统文化和各种技艺。到中国学习的琉球留学生分为两类:一为“官生”,主要派往京城的国子监学习,所有费用由中国政府承担;一为“勤学”,多在福州地区学习。虽然也是官派性质,但中国政府不负责他们的费用,而由琉球王府承担。在福州学习的琉球留学生中,有不少成为琉球史上的风云人物,程顺则便是由三山沃土孕育出的一代鸿儒、琉球伟人。  相似文献   

14.
程宏  刘志光 《百年潮》2015,(3):64-68
20世纪50年代留美学者的"归国潮"有两次,第一次从1949年8月新中国即将成立开始,到1951年10月9日,美国司法部移民归化局发布明确禁止学习理、工、医、农的中国留学生离境的法令为止,共约950人归国。第二次从1954年7月美国逐渐放松和撤销对中国留学生的禁归令开始,到1957年中国大陆开展反右运动为止,共约200人归国,此后回国风潮消退,归国者成为个例。至"文革"前,两次"归  相似文献   

15.
六十年代中日民间贸易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年代 ,中日之间建立了友好贸易和备忘录贸易两条民间贸易渠道。友好贸易 ,是中方出于中日友好的诚意 ,与承认政治三原则、主张中日友好的日本企业的贸易 ;备忘录贸易 ,是中日之间以备忘录的形式发展起来的贸易。友好贸易和备忘录贸易推动了 60年代中日民间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有力地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早日正常化 ,在中日关系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留学政策是晚清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随着中德贸易和外交往来的开始,以及中国人对德国认识的逐步加深,清政府开始陆续向德国派遣留学生。1876-1911年的中国留德学生构成了这个时期中国留学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德学生主要来自湖北和江浙,他们在德国的学习以军事训练为主,但后来逐渐转向法律和自然科学等科目。留学生的管理对清政府来说是个难题。随着留学人数的增加,中德双方都在努力探索解决方案,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7.
闫晓松 《神州》2014,(11):52-53
<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留学生事业飞速发展,其中医学留学生数量增长最为迅速,全国已有50多所高等院校开办了临床医学专业的留学生教育,这说明我国医学留学生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但医学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仍然是医学留学生最薄弱的环节。本文探讨如何将HSK考试跟平时的医学汉语教学、学习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在医科类大学推广HSK(汉语水平考试)的道路,做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让留学生顺利进入医学汉语的学习阶段。  相似文献   

18.
李革 《神州》2014,(5):83-83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出国留学趋势报告》现实,近年来,留学人数呈持续增长状态,中国现已成为最大留学生源国,2013年已有三万五千多中国学生在法学习,那么在法的留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如何?他们是怎样看待俩国教育的差异及如何应对的呢?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降,日本外务省为培养精通汉语的翻译人才,派遣留学生来华。具体而言,外务省自1874年将留学生安排在北京学习,是对华派遣留学生之始;至1883年制定《清国北京留学生规则》,使留学生派遣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随后10余年间,留学生派遣制度在留学生选拔、在华培养及期满后安置等方面日臻完善;至1894年颁布《外务省留学生规程》时,将留华学生派遣纳入海外留学生派遣的整体制度框架;1919年又改将留华学生委托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培养,但以失败告终。外务省对华派遣留学生制度与近代中国之关联不可小觑,且培养出大量外交人才,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受制于日本侵华政策,其最终沦为侵略附庸,折射出时代的光与影。  相似文献   

20.
曹宏伟 《史学月刊》2005,(10):126-128
中国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 已形成一个为人嘱目的新型的留学生知识群体,他们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社会变革及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近代留学生直接促进了中国社会变革容闳和赴欧美留学1847年容闳在美国传教士帮助下赴美学习, 留美8年,美国式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成就了他解救中国的最佳方案。在容闳看来,“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容闳:《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