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贺兰山是我国名的山脉之一。自古以来,这里就是许多民族生息繁衍的场所,并有多种称呼。“贺兰山”之名始见于隋代,唐代时已有僧人在此进行宗教活动,西夏时期其地位尤其重要,并留下众多遗迹。当代人加深对贺兰山的了解和认识,对保护贺兰山生态环境和物古迹,对合理开发和利用贺兰山的资源,或许都有一定的意义。为此,兹将贺兰山的概况及其在西夏以前,特别是西夏时期的情况,略陈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旭 《西夏研究》2020,(1):52-58
俄藏黑水城西夏文法律文献《■》中文标题:深受唐宋时期综合性王朝法典编纂体例与中文标题:层面嬗变的客观影响,基于唐末五代以来王朝法典因编纂体例改变一般以"刑法统类"或"条法"中文标题:的历史趋势与史实,结合西夏文语义学,其汉文中文标题:应移译为《重详定天盛刑统》。作者认为《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制定与任得敬擅权毫无关系,并以此为切入点,讨论了《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的年代学问题,认为《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于天盛初年(1150)在西夏旧律基础上修纂成书,乾祐后期又经重修,应不早于1183年,今日所见《重详定天盛刑统》当属后者。学界中文标题:《颁律表》的俄藏Инв.No.2570号西夏文文献应中文标题:为《进重详定天盛刑统表》。  相似文献   

3.
作者用《蒙古秘史》、《史集》、《蒙兀儿史记》等八种文献记载的史实,辩驳了所谓"成吉思汗是被西夏打死的"、"成吉思汗是被西夏打伤后逃走而亡的"等错误说法.其次,对西夏灭亡后,西夏人到哪里去了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最后还简单介绍了世界上有很多国家或地区,研究成吉思汗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从银川市区出发,驱车西行一小时,可直抵巍峨壮观的贺兰山。西夏王陵就坐落在贺兰山下一片奇绝的荒漠草原上。进入陵区,9座西夏帝王陵园和200多座王公贵戚的陪葬墓一览无余,博大雄浑,悲壮苍凉。  相似文献   

5.
西夏疆域,地形狭长,东西倍于南北;地势高亢,坐西北而瞰东南。东南部是黄土高原,以横山、六盘山为屏障;北部是鄂尔多斯和阿拉善高原,以沙漠为主,有毛乌素沙漠、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间有草原,以阴山山脉为塞垣;西部是青藏高原的北缘,有绿洲曰河西走廊,以祁连山为庇护,河湟环带,山峡迂回;中部为"几字形"河套平原,以黄河、贺兰山为天堑。西夏存立之所以长久者,天时在于大国对峙的夹缝中求生存,地利在于形势要害之地置监军司,人和在于国小则无所恃而有畏惧,军民之事犹如一家。  相似文献   

6.
<正>在重重叠叠、山峦起伏的贺兰山麓之南,在日夜奔流,波涛汹涌的黄河之畔,在干燥而辽阔的宁夏平原之上,孤独而寂寞地耸立着几座高高的黄土墩。听任风吹雨打、电闪雷鸣,陪伴它的只是残墙断壁、碎砖片瓦和稀疏的小草。草荣草衰、岁月更替,在近千年的岁月中,谁也  相似文献   

7.
孙伯君 《西夏研究》2020,(2):116-118
西夏文■在《同音》中两见:一是■(sja2),见于《同音》(31.B.6)齿头音,与■组成■(sja2-djij1)。《同音》背注(32.B.1)释曰:■,可译作"后(日),算日用"。二是■(sie2),见于《同音》(39.A.5)正齿音,与■组成■(dzjwow1-sie2),可释作"隼鸟"。贾常业先生曾经正确地指出两字字形的左偏旁有区别,前者从■(njii2,日),偏旁作■;后者从■(dzjwow1,鸟),偏旁作■[1]109。本文考察的是前者。  相似文献   

8.
<正>朱熹(1130-1200)与刘知幾(661-721)《史通》之关系,迄今学者都认同明代张之象(1496-1577)所说的"宋儒朱晦翁犹以未获见《史通》为恨"的说法,而从未有人产生过怀疑。如果此言属实,则朱熹肯定没有见过《史通》。但揆诸实情,此论应属误说。一、朱熹"犹以未获见《史通》为恨"的说法不能成立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陆深以其所见明初蜀藩司刻本《史通》为底本,整理校刻了一部《史  相似文献   

9.
张九龄 《西夏研究》2020,(2):125-127
《西夏文藏传佛教史料--"大手印"法经典研究》的主体部分是对将近30种佛教文献的解读和考释,包括五种"拙火修法剂门"、法狮子所传的"那若六法"、十九种"大手印法",以及《亥母耳传记》和《大印究竟要集》。本书指出这些佛教经典的西夏本与汉译藏密经典《大乘要道密集》中汉文本之关系,揭示了元代藏传佛教深刻的西夏背景,把西夏文献学的研究成果拓展到了佛教史领域。虽然该书有几例西夏字的通假现象作者未予指出,一些西夏偈颂的断句还有待商榷,但仍不失为一部成功的解读藏传西夏佛典的力作。  相似文献   

10.
<正>冯梦龙(1574~1646年),字犹龙,亦字耳犹、子犹、龙子犹等,号墨憨斋主人、姑苏词奴、顾曲散人等,明代苏州人,著名通俗文学家、戏曲家、思想家,勤于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他一生编、撰作品近3000万字,代表作包括《东周列国志》《智囊》"三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等,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鲁迅等大家的高度评价。担任福建寿宁县令时,他政绩显著,有着良好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有关史料 ,对西夏王朝的盐业资源分布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探讨 ,认为西夏盐业资源基本可分为以贺兰山为界的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以及包括青海河湟在内的南部地区等三大产地 ,同时并就其食盐的种类与具体产地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我国邮政于1996年发行了一套特种邮票——西夏陵。古代帝王陵墓登上了“国家名片”。西夏陵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这是我国邮政继黄帝陵之后第二次发行的帝王陵墓邮票。人所共知,黄帝乃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而西夏陵埋葬的却实实在在是八九百年以前西夏国的诸帝王。西夏陵究竟是哪些帝王的陵墓Z何以会有如此巨大的影响?说到贺兰山,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我国宋代著名爱国将领岳飞的一首词——《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靖康耻,犹未雪;臣于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中国人谁不知道岳飞?中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试论西夏雕像石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宁夏贺兰山东麓的西夏皇家陵园 ,蕴藏着丰富的石刻雕像 ,内容多样 ,形象生动。就其风貌而言 ,其中的雕像石座尤具特点 ,独树一帜。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出自西夏帝王陵碑亭遗址中的雕像石座计有 1 1件 ,现介绍如次。一、石座形制西夏陵区中雕像石座的出土情况如下。9号陵 (原编 1号陵 )西碑亭石座 :1 972年发现 ,共出土 4件 (L9XBZ1~Z4 )。现 2件藏宁夏博物馆 ,另 2件入藏西夏博物馆。此 4件石座均为赭色沙岩质 ,略呈圆柱状方体。长宽尺寸为 59厘米~ 6 2厘米 ,通高 6 2厘米~ 6 4厘米 ,其中底部“土衬”高7厘米~ 9厘米。造型基…  相似文献   

14.
首先通过分析《宋史》、《辽史》和《续资治通鉴长编》等文献中武职之冠的金银装饰工艺,揭示武职之冠的主体并非黄金制品。其次通过分析西夏《比丘像》与榆林第29窟中供养人服饰色彩、纹样的不同,确定《比丘像》中男供养人为皇室成员。另外通过宋夏墓的石像造型对比,确定黑龙贵地区出土拄剑盔甲武士像为镇墓将军,并为持斧武士身份的确定指明方向。最后厘清西夏的尖耳黑帽是一种既可以搭配公服,也可以搭配甲衣的冠饰。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正2017年第10期《毛泽东为何能成为党的领导核心》这篇文章,我是一读再读,掩卷仍犹回味。"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这些耳熟能详的毛主席语录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前行。一个国家,没有核心,就是一盘散沙;一个政  相似文献   

16.
《收藏家》2021,(8)
正上海博物馆藏《道祖帖》为米芾中年所书,受信人为北宋著名书家、鉴藏家薛绍彭,二人交谊深受,世人称二人为"米薛"。米芾尝作诗戏云:"世言米薛或薛米,犹言弟兄与兄弟。"清李佐贤《书画鉴影》曾著录,该帖原与《章侯帖》、苏轼《刘锡敕》《功甫帖》同装一卷。是书神采奕奕,有龙跳虎卧之势,为其成熟期佳构。  相似文献   

17.
赵阳 《敦煌学辑刊》2017,(3):109-118
讲经文作为佛教讲经之底本,保存有很多讲经活动的珍贵资料,这在敦煌出土的大量讲经文中多有体现。《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四册中有一件被定名为《弥勒上生经讲经文》的文献,在将其与敦煌讲经文比较后可以看出,它于内容和格式上均不符合讲经文的特点,因此将其判定为讲经文似乎欠妥。文末被原书叙录定义为"杂写"的"小石花心动"五字也非为杂写,而应是这件文献实际体裁的标识语。因此,黑城本《弥勒上生经讲经文》的定名并不准确,它更像是作者在念佛之余,以经文为歌辞的一首词曲作品。  相似文献   

18.
《汉学师承记》卷三言及钱大昕犹子钱坫,坫着《史记注》,临终托於松筠曰:“坫疾不起矣。三十年精力,尽於此书,惟明公怜之,勿使蜡以覆车焉。”漆永祥笺释:  相似文献   

19.
贺兰山作为西北内陆为数不多的森林分布区之一,是明代宁夏军民采用林木的主要区域。通过对明代贺兰山森林采伐情况的详细考察,判断明代贺兰山森林整体保存状况良好。受军事、政策及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明代对贺兰山森林的采伐范围仅限于东坡低山地区。受"禁山"措施影响,官兵"私伐"行为成为贺兰山森林采伐的主要方式。贺兰山东坡地区作为主要采伐区域,其森林主体因分布海拔较高,采伐活动仅限于边缘地带,故而仍能保持一定的森林风貌。  相似文献   

20.
《百年潮》2021,(1)
正1945年10月7日,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将所作《沁园春·雪》(以下简称《雪》)书赠柳亚子先生,其后,柳亚子将《雪》在"柳诗尹画联展"中展出,并为联展作跋评论:"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