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裕群 《文物》2023,(11):85-96+40
<正>东魏北齐时期,邺城与晋阳的交通往来十分频繁,沟通两京的交通路线亦多,且沿线还分布着众多石窟寺。本文通过八赋岭道的沟口、庆城和霍城三处北齐小型石窟的调查资料,阐述其与都城地区石窟寺之间的密切关系,探讨小型石窟造像中由二坐佛与倚坐菩萨组成的三佛题材问题,最后就石窟寺与古代交通路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讨。  相似文献   

2.
关于河西早期石窟的年代问题杜斗城在今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分布着为数不少的早期石窟,关于这些石窟创建年代及其有关问题,现已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笔者虽在以前就曾涉及过此方面的内容,但只是一些皮毛,故此再作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以前,我们曾经提到,河西地区早...  相似文献   

3.
太原姑姑洞与瓦窑村石窟调查报告李裕群(北京大学考古系)太原市西南蒙山、龙山、悬瓮山和天龙山一带诸山中分布着不少北朝晚期至隋唐的石窟寺。除闻名于世的天龙山石窟、蒙山开化寺大佛及石窟、龙山童子寺大佛及石窟外,尚有一些小型石窟鲜为世人所知,如龙山姑姑洞石窟...  相似文献   

4.
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石窟寺的建造也随之兴起,在距太原市西南36公里的群山之中,隐藏着一处集结了400多年佛教石窟艺术精华的巅峰之作——天龙山石窟。石窟现存25窟,大小石佛造像500余尊,藻井、壁画、飞天1144幅。东魏大权掌握者高欢执政的16年内,在天龙山修建避暑宫开凿石窟,拉开了天龙山佛教史的序幕。  相似文献   

5.
须弥山石窟,坐落在宁夏固原县西北55公里处的须弥山东麓.历史文献和佛教典籍记载甚少,一些涉及石窟艺术的书籍里也很少提及.其实,这里保存和珍藏着隋唐以前不少石窟造像.它是历史的产物,是丝绸之路上长期中西文化交流、友好往来的结晶.风雨沧桑,须弥山石窟经历了它的磨难期.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麟游县是该省佛教石窟造像地点相对集中的地区。特别是在隋唐皇室夏宫九成宫周围.分布着一些唐代的石窟造像。以慈善寺石窟与麟溪桥摩崖造像为代表。是我们分析唐代长安佛教造像样式的重要参考资料。慈善寺石窟包括3所大窟与10个造像龛。麟溪桥则有18个造  相似文献   

7.
华盖寺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二十里铺村,距离大像山石窟7公里。2005年7月.甘肃省文物局组织的甘肃省中小石窟调查组(东部小组)对该石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现将其基本情况介绍如下,供学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风景名胜》2008,(6):58-59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佛教传入中国后,石窟作为佛教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一并传入中国,因此中国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开凿的,多建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从北魏至隋唐,是凿窟的鼎盛时期,唐代以后逐渐减少。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甘肃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龙门石窟以其规模之庞大、历史延续之悠久、艺术成就之高被称为中国的四大石窟。在今天,这四大石窟早已超出了佛教范畴,成为属于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而这四大石窟各自不同的命运,也记录着中国千年的命运变革。  相似文献   

9.
新河 《丝绸之路》2013,(15):52-54
新疆大地上分布着许多佛教石窟遗址,经过近一个世纪中外学者的考察研究,大多数石窟的历史情况和壁画内容已为人所了解,但是,新和县境内的托乎拉艾肯石窟群,却因为诸多原因,至今依然独处荒山野地,保持着一种鲜为人知的神秘。2009年夏天,我来到了托乎拉艾肯石窟,开始了我的探秘之旅。  相似文献   

10.
在今甘肃陇东地区,分布着不少重要石窟寺遗迹,其中有不少北朝时期的作品.如庆阳北石窟;泾川南石窟、王母宫、罗汉洞、丈八寺、千佛寺;华亭石拱寺;庄浪云崖寺、陈家洞;合水保全寺、张家沟石窟等等.这些石窟大多分布在“丝绸之路”东段的泾河两岸和陇山、子午岭之中,是北朝时期陇东地区佛教兴盛的最好见证.这里主要涉及的是奚康生所开创的南、北石窟寺.  相似文献   

11.
龙门石窟群开凿在寒武奥陶纪石灰岩层上,石窟区喀斯特溶洞极为发育,使岩层中出现了方向不同的构造裂隙、岸边裂隙、岩层层面裂隙,将洞窟及雕像切割成大小不同的碎块,极大的危害着洞窟及佛像的稳定性,再加千百年来的自然侵袭,更加速了石窟的  相似文献   

12.
石窟寺遗存面临着风化、水患、失稳三大问题.我国的石窟寺保护工作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概念也不规范,文物保护精细工程地质学是石窟寺保护关键科学问题和石窟寺学科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石窟寺保护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点如下:石窟寺风化病害危害程度评估标准的基础问题、水患渗流网络的精细探测关键技术问题、风化病害防治与本体修复适...  相似文献   

13.
几位年轻的摄影师,虔诚的佛教徒,启动了一场关于石窟的寻佛之旅。他们用摄像头,记录下散落在山野间的点滴佛光。这是一场罕见的石窟寻踪和摄影之旅,也是一次对佛教艺术的忠实记录。第一站——河北。在那里,有北齐宏伟壮丽的皇家石窟、造像健美婀娜的隋唐石窟、世俗而亲切的宋窟……无独有偶,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内,几位佛教考古专业的学者也对河北石窟做了考察。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目的,却共同探索着关于河北石窟的奥秘。  相似文献   

14.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简介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胡承祖在秦岭山脉西端茫茫林海的边缘,耸立着一座中外闻名、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的麦积山石窟。麦积山以其奇特的山形。秀丽的风光、迷的烟雨、多姿的雕塑、古老的壁画、神奇的传说,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的骚人墨客...  相似文献   

15.
李良 《四川文物》2002,(2):49-55
石窟及经变相是佛教化的产物,也是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份。而四川石窟形制与中原、北方早期石窟寺一脉相承,唐以后的变相题材受其影响。洞窟形制的类型多样性,丰富了佛教石窟艺术宝库,经变相的雕刻表述了对佛教理想境界的向往,并且每个石窟都以佛界为主体,自成一个世界,隐藏着教化的历史,蕴含着神秘哲理。虽然四川石窟寺遗存不多(以摩崖龛为主),但唐以来的经变相无论是题材、数量在全国仍占优势,摩崖龛像的大量遗存,突显了蜀地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正东汉末年,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石窟寺的建造也随之兴起。在太原地区有一处集结了近5个世纪的佛教石窟艺术巅峰之作——天龙山石窟。石窟现存25窟,大小石佛造像500余尊,藻井壁画,飞天1144幅。公元617年,李渊起兵攻取长安,建立唐朝,天龙山凿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潮,共开窟18个。初唐时期,由于唐高祖、唐太宗尊老子为始祖,采取了抑佛扬道的政策,佛教受到很大的打击,因此在这一时期我国石窟寺的建造  相似文献   

17.
石窟寺作为石质文物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但普遍面临着洞窟及岩体失稳、各种水患、雕刻表面污染以及石雕风化等问题。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文物局立项的"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以世界文化遗产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为例,针对我国砂岩类石窟寺普遍存在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了砂岩类石窟病害的机理,研发了监测、检测技术手段和装备以及文物加固、保护材料和工艺,提升了云冈石窟乃至我国砂岩类石窟文物保护的整体水平,研究成果已推广运用于同类石窟寺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孟祥凤  郭宏 《丝绸之路》2023,(4):181-192
作为建筑、壁画、彩塑三位一体的文化遗产,石窟寺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开凿石窟的崖体受各种裂隙,尤其是卸荷裂隙的作用,形成各类危岩体,不仅严重威胁着石窟寺的长久保存,而且对游客、管理人员的安全造成危害,因此石窟寺崖体危岩体加固技术一直是石窟寺保护的重点与难点。我国在石窟寺危岩体加固技术中,主要应用是支顶挡墙、锚杆加固、裂隙灌浆三类,而使用最多的是锚杆加固技术。本文系统、全面总结了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的石窟寺危岩体锚杆加固技术,尤其是应用于安西榆林窟、新疆克孜尔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等著名石窟的危岩体加固技术,以及针对不同危岩体的加固方法研究成果,客观评价危岩体加固技术的经验和教训,为石窟寺崖体危岩体的治理提供系统的技术参考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9.
炳灵寺石窟藏传佛教壁画中保留着多幅印度成就师的画像。此文以其中的"道果法"祖师毗瓦巴为例,对石窟中6幅毗瓦巴图像在不同窟龛中的分布情况、宗师及其"道果法"于元明时期在炳灵寺的传播背景、以及在石窟中的功能特征做了尝试性探析。  相似文献   

20.
庄浪陈家洞石窟程晓钟陈家洞(又名龙眼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庄浪县城东北30公里通化乡陈堡村东龙眼峡山崖上。这里属于陇山林区,树木葱郁,景色优美。一条源于陇山分水岭的清溪从窟前流过,北岸峭壁高耸,危石凌空,谷底流水淙淙。陈家洞石窟开创于北魏晚期,是利用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