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敏 《广西文史》2008,(1):57-58
我区宜州市(前为宜山县)城郊北山的半山之中,有个闻名遐迩的白龙洞,在其洞口的东侧石壁上,有一块刻着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等的唱和诗碑(见复印片)。1860年(清咸丰十年)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师驻庆远府(今宜州市)时,乘政暇之余偕诸大员巡视芳郊并登上白龙洞,对其中的壁诗很感兴趣,而刘云青诗更吸引了他,诗云:异境从天辟,登临眼界空。万家遥带雨,一水怒号风。古佛形容怪,奇人气象雄。回看腰上剑,飞去作长虹。  相似文献   

2.
现年75岁的谭明均同志,退休后仍受聘在市志办工作,连续修志十多年,完成了大事记、农业、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专篇及财政、旅游、经济管理等专章的编写任务。他为《宜州市志》各篇章提供了60多条珍贵条目,其中民国前25条,民国期间25条,解放后10多条。酷爱修志以志为乐谭明均同志对宜州文物古迹多有了解,他为地方修志及文物保护不遗余力。1954年省人民政府拨款修建宜山白龙洞,他受聘参加修缮委员会。期间他多方联系地方各界人士,为恢复白龙洞白云楼、使翼王石达开诗碑重放光彩而努力。1959年1月9日,时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  相似文献   

3.
龙洞简史     
(一)龙洞是一股泉水的名字。这一股泉水在我老家油菜坡.离我老家的房子只有十步左右,在我老家房子里就能听见泉水流动的声音。如果提到我的老家。就不能不提到龙洞。老家这个词。在一般人看来似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我的老家却是具体可感的,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那栋土墙黑瓦的房子,二是房子后面那片竹园,再就是房子右边的这个龙洞。长年客居异乡,难免时时回忆老家,每当想起老家来,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龙洞:而且,龙洞往往是我回忆的重点,它在我心中的地位有时候简直超过了那栋房子。这真是有点儿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关于龙文化、神龙祈雨的故事屡见不鲜,在天龙山与圣寿寺遥对的南山处半麓,有一座苍松翠柏掩映,可望而不可及的小庙,内藏黑龙王,凡到白龙洞祈雨者,必到黑龙洞虔诚礼拜。  相似文献   

5.
吴政  邱翠云 《沧桑》2012,(3):50-52
学术界对黄庭坚被贬宜州一年多的生活境遇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少研究者认为他刚到宜州就获得较好的待遇,后来受到宜州太守迫害,在怨愤困苦之中病逝。事实并非完全如此,笔者根据黄庭坚私人日记《宜州乙酉家乘》等文献所记,考证黄庭坚在宜州羁管十七个月的际遇应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前七个月为被严管阶段,中间八个月为受尊敬阶段,后两个月为被疏远忧愤而死阶段。  相似文献   

6.
刘保栋 《旅游纵览》2013,(10):25-26
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将把民俗文化导入旅游,是广西宜州打造刘三姐民俗文化旅游品牌的必然选择。广西宜州要全方位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必须实施一批民族文化开发重点工程和项目,造就宜州少数民族和地域文化氛围,加快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整合开发,将通过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化的运营模式将民族文化内涵进一步拓宽和提升,从而打造宜州刘三姐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7.
于是,我成长,背井离乡,浪迹天涯/我见过沙漠、雪峰、女人和羔羊/现在我老了,头白了/我回来了,又回到故乡。——沈苇《两个故乡》在麻赫穆德·喀什噶里诞辰1000年以后,我看到了这首诗。我突然觉得,这首诗像是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祭文,是为他而写的。  相似文献   

8.
地下公园     
地下公园也叫南郊公园,位于贵阳市小车河畔,是贵州开发较早的溶洞风景区之一。溶洞叫白龙洞,约形成于二百万年前,洞中千奇百怪的石幔、石笋、石柱、石花、浅池、流水,拟人状物,惟妙惟肖;洞外群山苍翠,怪石嶙  相似文献   

9.
吴政  ;蓝振榕 《沧桑》2014,(6):44-45
文章对黄庭坚被"除名羁管宜州"的主要原因,到达宜州接受羁管的时间,前后居住六个地点,黄庭坚初至宜州靠卖字画为生实为传讹,宜州山谷祠介绍黄庭坚的简历弄乱了,山谷祠碑刻"苏门四学士"中是张耒而不是张來等六个问题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0.
吴政  蓝振榕 《沧桑》2014,(1):30-32
本文针对黄庭坚到宜州接受羁管时间,前后居住六个地点顺序,郡守杀鹅祭天求雨,党太守死后宜州官民不与山谷交往不合实际,胖舸酒是宜州特色名酒,黄庭坚羁管宜州是冤假错案,黄庭坚反对“市易法”是对还是错等问题,与韩晖《黄庭坚在宜州》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黄庭坚到宜州接受羁管时间,前后居住六个地点顺序,郡守杀鹅祭天求雨,党太守死后宜州官民不与山谷交往不合实际,牂牁酒是宜州特色名酒,黄庭坚羁管宜州是冤假错案,黄庭坚反对"市易法"是对还是错等问题,与韩晖《黄庭坚在宜州》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2.
正一安健,彝族,字舜卿,又称舜钦,彝姓阿哲。1877年8月出生于郎岱厅(民国郎岱县,今贵州六枝特区)牛场乡下官寨(彝名:瓦乌邸)。其父安庆澜为明代四大土司之首贵州宣慰使司宣慰使安氏后裔,于清道光年间,携带家眷从水城白龙洞至六枝牛场乡下官寨定居。明清时期,郎岱为安顺府所辖,有郎岱长官司  相似文献   

13.
吴政  蓝振榕 《沧桑》2014,(3):12-13
考证张克暐、韦甘睦、吴佐民等传讹黄庭坚是"初开宜州文化第一人""培养区革考中进士"的由来,呼吁要以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对待黄庭坚在宜州所作的贡献和影响,让读者真实全面地了解黄庭坚在宜州生活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4.
1997年初,在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纱帽镇附近长江边的沙滩上采集到一件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初步认定为晚期智人类型,因地命名为“汉阳人”。这是继1956年发现长阳人上颌骨化石,1971年和1972年在郧县梅铺和白龙洞发现直立人牙齿化石,1989和1990年在郧县曲远河口发现直立人头骨化石后,这一地区旧石器时代的又一重大发现。化石发现地点在古化遗址汉阳纱帽山下游约300米处。  相似文献   

15.
宜州汉元鼎初设县,唐贞观初置州,宋咸淳元年升庆远府,直至1950年设宜山专区,这里一直是桂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要地。宜州的碑刻历史悠久、数量巨大、内容丰富。碑刻内容涵盖自唐昭宗大顺间至民国二十九年,这千余年间宜州地方的建制、时政、兵事、民生、教育、宗教、纪游、墓志、桥工、告示等事类。这些碑刻,详实记载宜州地方建制更替、时政兴衰、历史人物、兵事战乱、民生诉求、教育发展、宗教文化、交通建设的历史概貌以及地方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秀美的山水风光。宜州碑刻,是研究宜州地方历史文化不可缺或的、极有价值的借鉴资料,亦可充分发挥其补史之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前往乌当区探寻红色旅游线之前,我首先去拜访了乌当区离退休老干部李可。他是本报的忠实读者,一个了不起的老人。1987年,他曾用115天时间,在乌当区境内重走红军路1205公里,在红军通过的655个村寨做调查,留下了大量的调查资料。在乌当区旅游局的帮助下,我驱车前往乌当区开始探寻红色之旅。早晨从贵阳出发,穿过森林公园,从龙洞堡前往永乐。1935年4月初中央红军佯攻贵阳时,先头部队曾到达今龙洞堡机场旁的罗吏、下坝等村寨,并在黄泥哨打过一场伏击战。昔日的红军战场已是今天的贵阳空港,历史见证了这巨大的变化。地处城郊的永乐乡以盛产艳红…  相似文献   

17.
宜州,汉代武帝元鼎六年建置,西晋时期初步开拓连贯桂黔沟通京城的驿道,北宋以后,其桂西北政治、经济中心及军事重镇地位益加凸现,地方交通建设受到高度重视,域内陆路驿道四通八达,水道航运连结黔桂粤港。发达便利的交通使宜州能够与外地的经济、文化及商贸活动进行交流,先进的中原文化、教育、生产技术被引进宜州,对影响和促进宜州地方的文化繁荣、教育兴盛和商业贸易、矿业开发、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本世纪第一个10年,在龙洞桥(老桥)上游约百米处、木头寨前,修建了"油小线"的高架桥,无论高度还是长度,都超过了新的见龙桥。三拱的龙洞桥与见龙桥相距约百米,在新的见龙桥上凭栏而望,依次是见龙桥、龙洞桥、高架桥,3座桥只横跨了200米空间,却经历了600年时间!它们构成了龙洞堡独特的桥梁景观。  相似文献   

19.
地处“粤之西鄙,三代以前俱属蛮国”的宜州,建县始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名定周,辖域为今河池市范围。唐初,定周域置龙水郡,别立龙水县(辖区为今宜州市域),后郡改为粤州,旋改宜州。龙水县为郡、州治。宋宣和元年(1119)龙水县改为宜山县,咸淳元年(1265)宜州升为庆远府,宜山县为府治地。1993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宜山县设宜州市。  相似文献   

20.
地下公园也叫南郊公园,位于贵阳市小车河畔,是贵州开发较早的溶洞风景区之一。溶洞口叫白龙洞,约形成于二百万年前,洞中千奇百怪的石幔、石笋、石柱、石花、浅池、流水,拟人状物,惟妙惟肖:洞外群山苍翠,怪石嶙岣,桃、李、紫薇、樱花、雪松、梅花四季争艳,清香扑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