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黎印象     
方进 《文史月刊》2004,(12):F002-F002
到一个地方留给人最深的印象,除了环境和空气清洁度外,那就是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这些建筑或因它的纪念意义,或因它的风格独特,或因它的特别富藏,或因由它引起的对整个城市的联想,结果使人对它产生特别深刻的印象,到过巴黎的人,可能不会忘记自己镜头下的这些建筑物形象,我因对这些建筑物印象太深,从而把巴黎刻在了自己的记忆。  相似文献   

2.
张丹枫  小开  大宝  李谦 《世界》2008,(7):158-163
9个多小时的混沌飞行,忘路之远近。  相似文献   

3.
伍俊东 《风景名胜》2011,(12):170-171
只有法国南部安提布和圣保罗·德旺斯这样的小镇,才能让我们有可以不选择巴黎的理由。  相似文献   

4.
《世界》2008,(7):150-152
你对一个法国人说:请教我一首歌。如果他在法国长大,如果你的法语程度为零,那么多半他会给你唱起这首《阿维尼翁的大桥》,这也很可能是他这辈子学到的第一首歌。  相似文献   

5.
刘华 《世界》2008,(7):100-105
布拉格的魅力,通过两面展现。 一面,是显而易见的。雄伟的大教堂、热闹的广场、神奇的天文钟、迷人的伏尔塔瓦河……在这些地方,美,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 另一面,是隐藏的,通过某个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些线索,神出鬼没的波西米亚神偷、前总统打杂的剧院、大桥上的艺术家群像、咖啡馆酒馆里的市井百态……充满传奇,有着浓厚的江湖气息,却更具吸引力,刺激着你,在这个城市里,去探索、找寻。 布拉格,作为带有传奇色彩的目的地,吸引你……  相似文献   

6.
木乔 《世界》2005,(12):8-8
很少有人会想到,巴黎北郊10月27日晚发生的一起警察追捕案,竟会演变成持续严重骚乱。十几天来,混乱局势未得到有效控制,骚乱从巴黎蔓延至法国各地和部分邻国,上千辆汽车和多处建筑物被焚烧,包括旅法华商在内的不少居民财产受损,人身受伤。  相似文献   

7.
论文对巴黎通信社的创立及其运作情况进行了考述。巴黎通信社适逢1919年巴黎和会的召开应运诞生。它最先发回了中国代表团在山东问题上交涉失败的消息,成为引发五四运动的源头之一。巴黎和会结束后,它继续向国内媒体供稿,注重介绍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和苏俄现状,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也作了持续的报道。少年中国学会曾计划在巴黎通信社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国际通讯网,但因条件不足而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巴黎嗜甜记     
艺萌 《风景名胜》2014,(10):156-161
我在巴黎已经生活了约五个年头,是一名在;麦晨或深夜穿梭于家和西点厨房的人,通俗地讲就是一名甜蜜的制造者、法国的甜点师。当年从北京只身来到巴黎,为的也是实现一个关于甜品的梦想。于是我就读了ESCF-Ferrandi巴黎费航第高等厨艺学校甜点班,至今已取得了法国CAP注册甜点师的资格认证。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是受爱甜如命的嗜好影响还是工作天性使然,我开始迷上搜寻巴黎那些让人欲罢不能的甜点和甜品店们,并想与更多的人一起分享这里关于甜品的趣事。  相似文献   

9.
顾育豹 《文史博览》2005,(12):41-41
近年来,名人明星为自己出版的新书奔走于国内各大书店签名售书,人们已是司空见惯,但至今未见他们之中有一个人走出国门,为众多外国读者签名售书。而巴金,一个拥有真正的文学经典著作的伟大作家,则早在27年前的春天,即应法国之邀在巴黎为购有巴金著作的广大法国读者热诚题字签名。  相似文献   

10.
《世界》2008,(7):146-147
1888年2月20到1889年5月8日,梵高居住在阿尔,在这个他称作“有着蓝色调子和快乐色彩的城市”中,他痴迷、癫狂、涅磐、毁灭。也许这就是为什么阿尔的空气中始终能够嗅到麦田、向日葵以及油彩的味道。  相似文献   

11.
典藏欧洲     
《世界》2008,(7):40-42,44-46
欧洲,令人期望 欧洲,值得典藏 在欧洲最美的季节 《世界》编辑记者分为四路 经过40天以上的采访 走过20万公里路程 深入情调非凡的东欧 阳光灿烂的西欧 悠闲自在的南欧 以及纯净清爽的北欧 为你搜罗,值得典藏的欧洲经典、欧洲风尚欧洲地标、欧洲生活……  相似文献   

12.
《世界》2008,(5):22-22
一说到“吸氧”,大家十有八九便想到医院的急救诊室。不过近来“吸氧”问题成为很多法国普通民众关注的热点,巴黎更是于近日开张了第一间氧吧,门庭若市。  相似文献   

13.
巴黎     
《文史月刊》2008,(1):F0003-F0003
两千多年前。在法国赛纳河中间“西堤”岛上有一个小渔村,居住着古代高卢部族的“巴黎希人”。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在此定居,逐渐将其发展成为一座城市,公元3、4世纪时,为纪念此地最早的主人,该城被命名为“巴黎”。  相似文献   

14.
陈特 《风景名胜》2010,(12):52-53
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这是一席流动的飨宴……塞纳河水在流淌,我们的爱情向远方。巴黎,再没有以后,只有这瞬间。萨特《给波伏娃的信》  相似文献   

15.
1946年,法国政府将在巴黎举行城市住宅建设展览会,其目的在比较各国对此问题之研究设计及实际经验,以便解决世界各国战后所生之住居问题,邀请中国政府参加。本组史料为外交部、内政部、经济部及行政院等各部门之间关于参加此次展览会的来往函件。  相似文献   

16.
Jessy 《旅游纵览》2007,(9):44-45
<正>信不信由你,我的一个朋友的妹妹刚刚跟她的丈夫一起去法国捕获填满巴黎日夜的魔力和爱,抱着组建一个新家庭的希望。听起来可能难以置信,但是人们确实迷信巴黎浪漫的力量。我想当你  相似文献   

17.
18.
TO&FROM     
《世界》2008,(8):30-31
精美的小册子.洋洋洒洒的润肺文字以及丰富详尽的实用信息……随《世界》杂志2007年9月号杂志出版的《旅游圣经——巴黎博物馆之旅》,当真成为我在巴黎的“旅游圣经”。  相似文献   

19.
黄庆军 《旅游》2008,(2):68-75
“I travel between Heavenand Paradise”。这是常年往返于巴厘岛和夏威夷的一位美国老兵对巴厘岛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Vans 《世界》2008,(12):126-133
还在阿瑟·黑利写出《大饭店》之前,世人早已把酒店视作演绎人生百态的舞台。最早的时候,旅店只是驿站,后来,高级酒店成为浮世名利场;现在,至少那些成为某一类人旅游目的地的酒店,是按着尘世桃花源的样子来塑造的,游客在此,即使不能片刻地忘却纷扰,也必定能片刻地忘却庸常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