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登封观星台元代大殿基址是河南唯一一处经科学发掘的元代大殿基址,基址的位置、构建方法、包含物以及构件特征均表明其为元代建筑,是观星台天文观测建筑整体的一部分。大殿基址的发掘,对复原元代天文建筑并揭示其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洛阳瞿家屯东周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发现有大型成组的夯土建筑基址、墙基、散水、给排水设施、池苑等遗迹,出土了大量建筑材料及少量的器物残片。主要遗迹现象均在一个特大型院落内,发掘者将这些夯土建筑基址分为二期[1]。下面结合相关的文献及考古发掘资料,着重探讨该组夯土建筑基址的第一期遗存,并对其性质进行初步的推定。一特大型院落内夯土建筑基址的分期及布局第一期是该遗址的始建期,也是繁荣期。从其整体布局来看,从南向北由两道东西向夯土墙将其分割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南面第一个庭院南北长约100米,在其北端发现了具有中轴性质的…  相似文献   

3.
2009~2010年,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对镇江市区双井路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发掘,发现并揭示出宋代漕河、清代关河河道,元末明初拖板桥,清代京口驿,宋、元粮仓仓基,宋代官署建筑基址等遗迹、遗址,出土宋代带官、昌字的建筑砖瓦及唐至清代遗物,为研究我国大运河漕运、宋元仓储建筑、镇江地域文化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2006年7月,为配合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对偃师市境内的东汉帝陵和陪葬墓群进行了调查、钻探和发掘。其中一处陵园遗址位于庞村镇白草坡村东北,遗址外围构建夯士垣墙,内分布有成组的房屋、庭院和粮窖。房屋建筑基址四周有排水设施,个别地段发现了道路遗迹。出土遗物主要有陶器、铜器、铁器和陶建筑材料等。根据建筑基址的遗迹、遗物,可以证明这里应是一处东汉时期的帝陵陵园遗址。  相似文献   

5.
洹北商城一号宫殿基址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河南安阳洹北商城一号宫殿建筑基址分别于2001、2002年进行了考古发掘。两次发掘共揭露面积约8000平方米 ,清理出一座大型建筑基址的中、西部(约占该建筑的三分之二) ,包括主殿、耳庑、廪台、南庑、门塾和中庭等建筑基址。根据该基址在宫殿区的位置、宫殿建筑的结构、基址上的若干祭祀遗存、地层关系和出土遗物 ,可推定为商代中期的宗庙建筑基址。  相似文献   

6.
唐兴庆宫勤政务本楼花萼相辉楼复原初步研究(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培德  罗宏才 《文博》2006,(6):10-16
(二)花萼相辉楼花萼相辉楼(十七号遗址),《发掘记》介绍:“仅仅在十六号甬道基址的东侧,发现南北平行的大柱础8个,南北长为29米,每个柱础的距离都是4米。……这一带可能是花萼楼遗址”。遗址的残缺给复原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7.
2021—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队对偃师商城遗址Ⅲ号基址群开展了系列勘探与发掘,确认了该基址群内建筑基址的空间关系;探明了建筑基址的形制、规模和存续年代;证实该基址群外围没有围护设施。为该区域功能的深入探讨和偃师商城遗址的深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视角。  相似文献   

8.
陕西岐山凤雏村发现周初甲骨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物》1979,(10)
1977年7—8月,周原考古队在发掘岐山凤雏村甲组建筑基址时,发现了大批甲骨文。这组建筑基址的时代是周初,它的性质,初步判定是作为宗庙之用的宫室建筑。有关建筑基址的情况,我们在本期《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基址发掘简报》一文中,已经介绍,这里不再重复。甲骨文出土于建筑基址内西厢房第二号房间的一个窖穴里,编号为  相似文献   

9.
天长古城位于石家庄市井陉县西部天长镇城内村、绵河北岸的高台地上。2012年8月—9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天长古城东门城楼、东南角楼基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了房址、回廊、台基等遗迹,根据2组基址的平面结构和出土遗物,推测其年代为明清时期;门楼、角楼基址的发掘,对于河北西部山区历史文化名镇建筑考古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99年到2000年,周原考古队在陕西扶风县云塘村西南、齐镇村西北发掘了西周夯土建筑基址9座,其中在F4南侧庭院内、叠压在活动面之上的黑土层中,出土共计约20块铜器碎片.这些铜器碎片大小厚薄不一,其中四块表面饰有纹饰或铭文.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0月19日至11月5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位于北京市宣武区的天宁寺钟鼓楼遗址进行了考古试掘,共清理出三组建筑基址,分别是钟楼、鼓楼和东配殿基址,建筑时代初步判定为清代。  相似文献   

12.
偃师商城,继四号宫殿基址发掘之后,又发掘了第五号宫殿基址,这一新的收获,无疑是重要的。自偃师商城发现以来,学术界就这座城址的年代与性质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大家发表了各自的见解,然而认识并不一致,其分岐,一时也难以弥合,这就有待于新的发掘资料,进一步加以研究,以求得到共识。现在,第五号宫殿基址已发现,如果对其建筑年代能够作出正确的推定,这对进一步认识偃师商城的建筑年代,是有一定意义的。本文拟对第五号宫殿基址的建筑年代及其相  相似文献   

13.
王宇信 《南方文物》2011,(4):162-170
自1928年开始的河南安阳殷墟的科学发掘工作,至今八十多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①。殷墟科学发掘工作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以小屯村北、洹河以南的54座宫殿宗庙基址和洹河北岸侯家庄的14座殷王室陵墓为核心殷晚商都城标志性遗迹,而且在以洹水和大濠沟为保护性措施的宫殿宗庙区以外,又发现不少贵族、平民居住遗址和墓葬,特别是殷人聚族而居的族墓地,在后岗和殷墟西区等地不断发现。而手工业作坊遗址,诸如铸铜、制骨、制玉、制陶等作坊,也多有发现。而在殷墟王陵区又有成片的祭祀场,在乙七基址前和丙组基址上及附近、54号基址附近也有祭祀祖先和社坛的遗迹。如此等等,八十多年来的殷墟发掘,已初步查明殷墟遗址的范围是"东西6公里,南北5公里,总面积近30平方公里"②。昔日的殷墟,乃商代晚期都城,是商王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而殷墟文化,代表了殷商文化的最高水平。八十多年来殷墟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4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殷墟的发现与研究》和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考古学》(夏商卷)第六章商代晚期的商文化和第七章商代的经济、技术、文字和艺术,及2006年刘一曼《殷墟考古38年》(《中国文化遗产》总第13期)等专著和总结性文章作了全面总结。由于学者们"对都邑考古的主要任务重视不够",特别是"对宫殿考古在都邑考古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因而在殷墟都城文化的研究中,存在"重文物遗迹,重墓葬轻建筑,反映了人们在学术理念上的偏差",因而出现了长期以来,对殷墟都邑的核心———宫殿宗庙遗址"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③的局面。而2010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杜金鹏著《殷墟宫殿区建筑基址研究》,就是八十多年来第一部系统研究殷墟宫殿建筑基址的开创性著作,从而把考古学者、历史学者引出殷墟的迷宫,科学地再现了昔日殷都宫室宗庙的巍峨与辉煌。这部著作不仅把殷墟宫殿区建筑基址的研究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而且抢救和复原了一批重要考古资料。因此,《殷墟宫殿区建筑基址研究》,是殷墟宫殿建筑研究的突破性成果,是值得史学界、考古学界认真学习和加以称道的。一、一座长期困扰学术界的"迷宫"商朝晚期的都城,"宫中九市,车行酒,马行炙",是相当繁华的。商朝最高统治者,为"游于九层之台,居于广室之中",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在都城大兴土木",造倾宫,作琼室瑶台"",其大宫百,其小宫七十三处"④。商王都建有鳞次栉比的宫殿建筑是为史学界和考古学界所熟知的。1928年至1937年前中央研究院十五次科学发掘殷墟所得53处宫殿建筑基址和1989年至1991年发掘的一处凹形建筑基址(或统编为54座基址,或  相似文献   

14.
东下冯商城内圆形建筑基址性质略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下冯商城内圆形建筑基址性质略析程平山周军东下冯遗址位于山西省夏县东下冯村东北,在遗址的中部发现了一座商代二里岗下层时期的城址,城址的西南角一带勘探和发掘出一群圆形建筑基址①。对于圆形建筑基址的性质,发掘报告未作推断。我们通过对圆形建筑基址及其周围遗...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二工作队等对龟趺山建筑基址进行了发掘。基址由台基、主体建筑和两侧登山路等组成。主体建筑面阔和进深各三间。中央有一幢石龟趺碑座。发现刻有契丹大字和汉字的石碑残片。据汉字碑文可知,碑上刻有耶律阿保机的历史功绩。该基址为辽太祖纪功碑楼。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合分析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资料,确定了唐洛阳宫集贤院的四至范围为东至唐明福门外大街(T837与T74之间),北至章善门横街(GT56-77),西至明福门外西街(T57及以西),南至GT56-77向南对应的今唐宫中路一带(约T674南扩探方向东的延长线上)。进而根据文献复原集贤院内布局,指出大内西区中部二号发掘区中所见两处唐代建筑基址可能与集贤院的西院北行廊和中院正堂有关。  相似文献   

17.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5-2016年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在故宫隆宗门西广场北侧、内务府各司值房南侧配合消防管道更换工程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层位关系清楚的清代排水沟和砖铺面、明后期砖铺面、明中后期门和墙基址、明早期磉墩基址、元代磉墩和夯土层基址等建筑遗迹,与文献记载元代宫城、明清紫禁城营建的阶段性相一致,堪称故宫元明清"三叠层"。其中元代磉墩和夯土层遗存,无论层位关系、出土遗物,还是营造工艺,均是故宫考古的首次发现,很可能是元宫城大明殿周围的周庑基址,对研究元宫城(大内)格局、紫禁城历史特别是元宫城与明清紫禁城中轴线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潜江市龙湾放鹰台Ⅰ号台基东周楚宫殿基址自1987年至2001年历时几个春冬的发掘,发掘面积共350平方米。揭露出东周楚宫殿基址的一、二、三层台主体建筑及其附属建筑遗迹。出土了一大批建筑遗物和铜、陶质生活器皿。为多学科的研究楚文化及楚宫殿建筑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正>元上都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河镇东北23公里处的金莲川草原上,北依龙岗山,南临闪电河,东、西两侧为开阔的草原,城址由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城垣组成,占地面积48.4万平方米(图一)。2009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古文物保护中心联合组成元上都考古队,对城内一处大型阙式宫殿基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重点清理了阙式建筑三个部位,即西阙台基址东侧、西慢道、东阙台基址顶部台面。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江汉考古》2003,(3):3-15,F002
湖北省潜江市龙湾放鹰台I号台基东周楚宫殿基址自1987年至2001年历时几个春冬的发掘,发掘面积共350平方米。揭露出东周楚宫殿基址的一、二、三层台主体建筑及其附属建筑遗迹。出土了一大批建筑遗物和铜、陶质生活器皿。为多学科的研究楚文化及楚宫殿建筑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