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戏台作为戏曲艺术的载体,提供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戏曲表现艺术,更重要的是展示了建筑形态和建筑艺术。古戏台融造型艺术、雕刻艺术、灰塑艺术、建筑艺术于一体,可谓古建筑之精粹。嵊州古戏台数量之多,形式之美,建筑之精,实属罕见。它们或隐居在穷乡僻壤,或静卧在乡镇集市,或矗立在街间路旁,并以设计巧妙、建筑精良而著称。  相似文献   

2.
陈雅静 《铁军》2024,(2):44-45
<正>近年来,一条热门的网红路“皖南川藏线”在泾县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这条路沿线不仅有皖南山水的精华,还有“318川藏线”之险峻,有江南天路之称。同时,这条公路还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幸福路”。就在这条公路的最精华段,桃岭公路上竖立了一块路碑,但这块路碑,跟咱们常见的路碑不太一样,它除了标上了路名之外,还刻了400多字,介绍一个人,结尾写道“饮水思源”,桃岭人民的子孙后代永远纪念这位“一心为民”的好领导——王乐平同志!  相似文献   

3.
徽州戏剧演出活动源远流长,东晋时期就有“宴会辄令倡伎作新安人歌舞离别之辞”的记载。徽州古戏台是戏曲文化的延伸,与徽州的建筑、徽商、宗族等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徽州的商人发达后,为了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一方面读书登第,努力入“仕”,一方面以戏剧等各种文化活动为载体,结交四方文入雅客,追求士大夫阶层的高雅品位。而在许多徽商看来,  相似文献   

4.
徽州老戏台     
潘小平 《江淮文史》2004,(4):103-113
今天,在徽州的山野乡村中,还能看见很多保存完好的古戏台。那当然是要进入徽州的深处,进入那些绵延的大山。最好是选一个冬季里的日子,太阳暖暖地照着,而徽州的山林依然葱  相似文献   

5.
戏台是不可移动文物类别中古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它是依托戏曲表演而生的文化建筑。从古至今,古戏台作为一种建筑符号,承载着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寄托,更是研究戏曲文化的“活化石”。文章通过对晋南地区汾河流域一带明清时期戏台建筑形制、建造结构和装饰特点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归纳出这一区域明清时期戏台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戏曲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舞台艺术。曾经的中国大地几乎无处不飞歌,戏曲以其优美的唱腔,平俗的语言娱乐着广大民众的生活;戏台作为它的物质载体,承载着戏曲艺术昔日的辉煌。从威严肃穆的大内宫殿,到繁华嘈杂的街市里巷,无不可以看到古戏台的留存痕迹。古戏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古代世俗生活的真实写照。本期聚焦“余音未了:中国古戏台”,关注了古戏台建筑从简陋到奢华、从质朴到精致、从繁华到衰败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7.
江西乐平明代青花窑址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平地处赣北,全境多山,县北与景德镇毗邻,境内盛产高岭土、瓷石、釉果、耐火土,陂塘青等制瓷原料。1963年,原乐平县志办公室曾发现华家窑青花瓷场,并经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调查证实(郭远谓:《乐平窑上华家瓷窑址调查记》,《文物》,1964年第1期)。1972年6月,我们又会同乐平县文化馆,复查了华家青花窑址,调查了匣厂、张家桥两处青花窑址。今将调查情况简记如下,供陶瓷史研究之参考。  相似文献   

8.
江西乐平宋代壁画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4月中旬,在江西省乐平县礼林乡九林村石榴花尖山北麓发现石室古墓一座,墓室内壁有彩绘人物壁画。省文物工作队(即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闻讯后即派人会同乐平县文物陈列室工作人员、赶赴现场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说戏台     
睢国强  刘忠伟 《文物春秋》2004,(2):36-37,64
从古代的舞榭到宋代的“构肆”,从明清皇家大戏台到近现代上演文明戏的舞台,戏台在中国戏剧史上承载着重要的物质文化内容,让人们在娱乐中得到教育和警示,是演绎人间百态的重要园地。  相似文献   

10.
作为民国三大漫画家之一的黄尧,其创作的“牛鼻子”形象,与叶浅予创作的“王先生”、张乐平创作的“三毛”,曾广泛影响了一代中国人。  相似文献   

11.
绍兴古戏台的文化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戏曲舞台,提供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景”和“境”,而是“意”和“情”,戏台是人世万象的集聚台。绍兴古戏台的建筑以“三面突出”为特征,因地制宜,造型简约,结构严密,匠心独运,把易理和戏理艺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其造型、构架、构件及楹联透出的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2.
戏台楹联,即戏班的对联,一般镌刻或贴在戏台两旁,一则图个喜庆,二则供人观赏,三则体现文化水准。它编撰巧妙,蕴意丰富,展示了戏剧艺术的魅力。 有的戏联,辩证地阐述了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如“引古论今,古事恰如今事;以虚为实,虚情还似实情”及“粉黛非真,演出当年面目;情形毕露,重现昔日衣冠”,可谓精辟地概括了生活与艺术的关系。贵州盘山“江山一览阁”一则“听律吕,点破世态炎凉;见衣冠,描尽人间冷暖”的对联,则将戏剧艺术规律巧妙寓意其中,令人叫绝。 有的阐述了戏剧、生活、演员三者的关系。如“莫笑我们涂面挂须,…  相似文献   

13.
《文献通考》卷 4记载了“宋咸淳六年 ( 12 70年 )江东饶州乐平县士民白札子”一条史料 ,文近 60 0字。这份札子的作者 ,虽标为“饶州乐平士民” ,但实际作者是马廷鸾。《文献通考·自序》称 ,此书记事下限为“宋嘉定之末” ,嘉定为南宋宁宗年号之一 ,咸淳是宋度宗年号。显然 ,此条记载为破例 ,马端临对此有解释。此事似小非小 ,它能够说明乐平加赋始末 ,马廷鸾在乐平减赋中的贡献 ,马廷鸾和马端临对财赋的“上供”与“留州”分配关系的不同态度 ,等等 ,故特为文以说明之。一 饶州乐平加赋始末乐平 (今江西乐平 ) ,南宋属江南东路饶州。乐…  相似文献   

14.
费孝通先生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但乡土建筑在今天已经日益成为稀缺资源。作为一种遗产类型,它们直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才大批量列入普查对象。浙江、山西登记的“民居建筑”超过1万处,湖南登记“民族建筑或建筑群”600余处,贵州登记“民族村寨”226处,云南登记“民族村寨”32处千余户。这些乡土遗产的时代跨度,集中于明清到民国时期,民族村寨则可以晚到1960年代末。由于纳入文物范畴较晚,其保护与利用皆无章可循。以往单一的以旅游开发的方式来提高经济水平的做法,因为对资源消耗过大、过度商业化等问题广受诟病——经济的提升以乡土遗产的美学价值不断消失为代价。一些村寨则出现了“空心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用于戏曲表演的古戏台,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我国现存宋(金)、元、明、清各朝代修建的古戏台,是见证我国戏曲产生、发展和走向辉煌的宝贵实物,也是我国宋代以来一种特殊类型的建筑遗存。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上的戏台可谓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但从戏台建筑的类型来加以归纳,可以分为三大类型:一种是“镜框式”的,另一种类型是“舌头状”的,再一种是“三合一”式的。“镜框式”的戏台就其形状来说,这类戏台的建筑式样犹如镜框,只有正面对着观众。这种形式的戏台现今世界各地为数最多,在我国更为常见。如:北京的民族文化宫、首都剧场、广州的友谊剧场、流花剧场,以及上海的人民大舞台、成都的锦江剧场等,都是属于“镜框式”建筑的类型。在新建成和将建成的舞台中,也不乏其类。如:1983年春季新落成  相似文献   

17.
“浙东一绝”——宁波庆安会馆戏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庆安会馆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北路156号,地处奉化江、余姚江、甬江汇合的三江口东岸。它又被称为“北号会馆”,是甬埠行驶北洋的舶商航工聚会、娱乐以及航运行业日常办公、议事的重要场所,为我国“七大会馆”之一。庆安会馆又名“甬东天后宫”,是祭祀中国沿海百姓崇拜的海神妈祖的神殿,为我国“八大天后宫”之一,  相似文献   

18.
王慧慧 《文博》2006,(4):43-45
中国古戏台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它的分布范围广泛,留存至今的数量也是十分可观的。从威严肃穆的大内宫殿到繁华嘈杂的街市里巷,再到一些与世隔绝的蛮荒山村,都可见到它的踪影。中国古戏台是中国戏曲文化的一个缩影,它不仅承载了中国古典的戏曲文化,还是中国世俗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9.
山西芮城县境内的古戏台,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据《史记·魏世家》注:“魏,姬姓之国,武王伐纣而封焉。”魏即今芮城县城北5华里之古魏城,为西周古城。魏国宫禁在今涧西村北方圆约180亩地的范围被称为“紫城地”,城东之柴村为魏国的柴市。位于魏城南之令花村,传为魏侯之花园,当时人们曾在此教练歌舞,被后人称为“梨园”,并在此村建有琵琶亭。琵琶亭当为古戏台之雏形,只不过当时不为老百姓娱乐,而只为魏侯专门演出而已。  相似文献   

20.
许多人都说:“我是看着三毛的故事长大的。”漫画家张乐平先生笔下的三毛漫画,早在1935年就问世了。抗战胜利后,三毛漫画在《大公报》连载,三毛形象在上海乃至全中国家喻户晓,成为当时多数中国穷苦儿童命运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