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赴台探亲记     
1994年元旦过后,我突然收到台湾家乡发来的电报称:“母亲病危,速联系返台事项.”我得到有关领导的关心和同志们的大力帮助,顺利地办妥了去台探亲手续,于3月22日乘机经香港返台.在香港至高雄的班机上,我思绪万千,许多往事涌上心头.40年前,即1953年我和一批旅日台胞响应祖国召唤,离开日本回到  相似文献   

2.
1990年7月6日,台湾当局出入境管理局驻香港旅行社大厅里,人头躜动,异常繁忙.从大陆去台湾探亲的台胞,他们必须办完最后的手续,换取赴台入境正本,才能回到久别的故乡与亲友团聚.  相似文献   

3.
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去留学,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学有所成,有一个辉煌的前程。然而在留学旅途成行之前,换汇、付学费等繁琐复杂的留学手续和费用支出,却使许多家长不知所措。那么,到底如何办理留学手续?怎样操作才能既提高手续办理的效率,又节省开支呢?为帮助诸多留学生家长解惑,中国银行的理财师小罗,特地介绍了四大降低留学成本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4.
1988年下半年,台湾当局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亲。我以探望年逾八旬且行动困难的父亲为由,申请赴台;次年7月办妥一切手续,8月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往来港澳通行证》,经香港抵达台湾。赴台之前,我在高校从事中国现代历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0多年,知道台湾50年代成功地进行过土地改革,从根本上稳定了台湾局势,并对台湾经济起飞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但对其了解不多、不具体,并存在许多疑问,因而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这样,抵台之后,我便利用和亲人团聚、畅叙情谊之余,赴有关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5.
陈忠人 《世纪》2020,(2):72-73
外婆陈洁如是1952年从香港返回上海的,居住在重庆南路巴黎新村。外婆在沪期间深居简出,极少露面。1962年4月,外婆应周恩来夫妇之邀去北京私叙,受到黄埔军校校长夫人和北伐军总司令夫人之礼遇。在北京的那段时间,外婆参观游览均由契女廖梦醒陪同,同时还会见了许多在京的黄埔军校故旧,并两次赴西花厅家宴。外婆向周恩来提出请求数项,包括去香港索债等等,总理一一应允,并嘱咐在座的廖承志和徐冰部长执行办理。  相似文献   

6.
徐学 《环球人物》2020,(7):106-108
“你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我一次回眸岁月就成了风景”,斗室此时,我凝神静气追忆刘以鬯(音同畅)先生,心中闪过这两句诗。1992年,到香港参加一次学术会议时,我曾与刘以鬯寒暄几句,未能畅谈。1993年,我去香港访学,临行前台湾友人得知这个消息,祝贺之余还叮嘱几句,林耀德和痖弦都说,“一定要去看看刘以鬯先生”。  相似文献   

7.
再见火烈鸟     
越野车队天一亮就出发了,我跟德子却决定睡个懒觉,让酸痛的身体休息一下。从乌尤尼小镇出发时,我们已经办妥了玻利维亚的出境手续,但车辆的出境手续要在离红湖一小时车程的地方办理。  相似文献   

8.
颜色与政治     
前段时间,我到台湾观看“总统选举”。据说有香港旅行社大张旗鼓,办了一个“台湾选举嘉年华考察团”。临行前,该旅行社的董事长在接受杂志访问时,还兴致勃勃、绘声绘色地说,  相似文献   

9.
台湾有多远     
王建梅 《世界》2009,(3):2-2
2008年年底,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亲历台湾采访的平面媒体,《世界》杂志7人报道小组经香港转机,抵达台湾高雄。这一天,距离我们申请办理赴台证,过去了112天。  相似文献   

10.
香港、澳门的相继回归,“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早日解决台湾问题更加为国人所关注。《炎黄春秋》编者为满足读者多了解一些台湾历史情况的要求,特邀我在“二二八”起义53周年纪念之际,写一点回忆性的文字。正是这个时候,我看到了北京另一家杂志发表的《救救台湾》的长文。该文在批判李登辉“两国论”的同时,谈到了发生在1947年的“二二八”起义,但无论述事与评论,我认为多有不当。  相似文献   

11.
佚名 《文史博览》2009,(12):13-13
毛岸英与刘思齐恋爱后,有一天来见父亲毛泽东。他把自己想立即办理结婚手续的想法说了出来。 “结婚?”毛泽东问道,“思齐多大了?”  相似文献   

12.
据说,今年台湾将会对大陆开放自由行。也就是说,普通的大陆游客可以像现在去香港一样去台湾旅行,没有拿小旗的导游招呼着“跟紧跟紧”,也没有生硬的购物吆喝声,也不要汇报每天行程,真好。  相似文献   

13.
我母亲郭碧玉,台湾省台中市人.母亲家中兄弟姐妹16人,她排行第五,有一个舅舅排行十四.早年,母亲家中贫寒,她很小就出外做工,协助父母抚养弟妹.我母亲的勤劳与善良,在这个舅舅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父亲是浙江人.1948年我舅舅9岁时,我父亲患病,在浙江省镇海县老家治病,我母亲携带襁褓中的我从台湾到浙江探望.那料,我父亲不久就病故,而我和母亲又因众所周知的情况,回不了台湾.我母亲与舅舅断了联系,一晃就是40年.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准予民众赴大陆探亲的次日,我舅舅立刻到有关部门办理赴大陆探亲的手续,他是台中市第一个申请者.他因担心一时难以找到我们,便设法加签到6个月的探亲期限.  相似文献   

14.
《文史博览》2009,(10):71-71
2009年第9期“特稿”和“口述”栏目的几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为我们解答了一个心存疑惑而又悬而未决的难题:即国共两党高层领导如何对待台湾?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国共两党的共识。毛泽东与蒋介石兵戎相见,对峙几十年。为了祖国领土完整,毛泽东表示:台湾只要在中国人手中,承认是中国的一部分,就可以暂时不去解放台湾,甚至还答应把庐山送给蒋介石,共产党人的胸襟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心曲 《南京史志》2014,(12):64-64
你好!我今年读初三,最近很浮躁,不想学习,特别是不想学习语文,因为爸妈要把我送到澳大利亚去读书,我更加想放弃语文了。但是办理出国还有段时间,还要参加学校的考试,每次考试我的语文成绩上不去,爸妈就唠叨,老师也找我,我也觉得成绩不好很丢人,一直很不开心,我也知道他们是为我好,为我以后考虑。我很希望心曲姐姐能够给我些建议。谢谢,真心期待早日回复!  相似文献   

16.
专注一件事     
我有一位邻居,叫老郭,是一位退休老干部。老郭人随和,我们谈得来,有空在一起坐坐,成了忘年交。老郭爱好根雕艺术,这在20多年前我就知道了。当时,我还在上学,有空去他家玩,总会看到他在茶余饭后,或手拿刀锯在枯根上雕刻,或捧着一个根雕半成品凝神构思。那时他在乡镇工作,回家的时间不多,但只要在家,他就做根雕。到了六十岁,老郭办了退休手续,正式成了闲人,全部的时间都由他自己支配,他的爱好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一年四季,老郭都处于创作的兴奋之中。他用200天时间挖树根,好的根材往往长在深山老林之中,需要有心人去寻找。老郭背上干粮水壶…  相似文献   

17.
正总觉得和台湾很有缘,第一次去台湾的时候在台湾大学的表演系,偶然见到了这张海报,蒋勋的《少年台湾》。我很喜欢台湾,大概源自于一些话剧,当年算了下时间,觉得没有机会去看这场戏。没想到在第二年的上海有《少年台湾》的公演。毫不吝啬地买了票,没有失望。台北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街头巷尾的生活气息与文艺的氛围是我喜欢这里的理由,总有人跟我说台湾没有内地的好山好水,但是台湾毕竟是  相似文献   

18.
卢晓蓉 《纵横》2011,(3):14-15
我和祖父同处于人世的时间,终止于1952年2月8日。那天夜晚,他毅然决然去了彼岸世界,走得果断从容,犹如他转战于自己所开拓的每一项事业之间。那一年,他59岁,我6岁。他在重庆,我在香港。他最后离开香港的时候,我才4岁多,所以我对他直接的印象已很模糊。但是,儿时的片段记忆和长辈们断断续续讲给我听的往事,却清晰地伴随了我一辈子。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地方志协会赴台湾考察组,受台湾中华两岸人民文经交流促进会的邀请,办理完毕赴台有关手续,在成都集中,将于8月28日-9月4日赴台进行交流考察。代表团团长:四川省地方志编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马小彬,成员:省志编委政策法规宣传处处长汪毅、市县志工作处处长何瑞明、成都市志办主任郭杨、省交通厅史志总编室总编辑黄丽、  相似文献   

20.
正一、孤身一人闯香港我做香港永久居民马上30年了。这30年来我们与香港这座城市一起成长,见证了香港30年来的历史。80年代初,祖国大陆刚刚改革开放,为了改变自身的命运,我想到了去香港发展。1982年,我带着我5岁的女儿到过香港一次,当时就想留在香港。但想到一个人在外打拼,还要照顾女儿,在香港很难生存下去,就把女儿送回内地我母亲家。1984年,我又重新申请,再次来到香港,当时还是个年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