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世英 《福建旅游》2004,(11):28-30
“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是毛主席这首《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名篇引发我对龙盘虎距八朝古都的南京情有独钟,但几十年走南闯北都与它擦肩而过,直至今春特邀几个老友来个迟到的“南京游”,才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2.
1952年夏,中央决定调时任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和川北区党委书记的胡耀邦到中央工作,他们去北京之前,顺道到成都短暂休息. 一天,省委书记的秘书打电话给我,说是会打桥牌的人难找,想到我是大学毕业,一定会打桥牌,让我到永兴巷招待所陪邓小平他们打桥牌.我奉命赶到永兴巷,省委书记向邓小平介绍说:“找了个大学毕业的来陪你们打桥牌.”邓小平看着我笑着说,“我们在南京就认识了”.胡耀邦和我是第一次见面,他很热情地过来与我寒暄了几句,便让我坐到桌边打桥牌.  相似文献   

3.
张恨水自称是“贪茶癖”。他一生酷嗜喝茶,这在当年报界和文坛是莫之与伦的。1935年,张恨水由北平迁居南京,创办《南京人报》。虽然短短三载,然而他对南京的印象,尤其对于唱经楼、夫子庙、鼓楼、清凉山一  相似文献   

4.
守望的天使     
今天,我读了三毛的“守望的天使”,这是一篇“我”与汤米间的对话。“我”有着相当阅历,远离父母闯荡多年,深深体会并怀念着父母的爱。“我”告诉汤米,世界上是有天使的,每两个天使都守护着一个或几个孩子,为了孩子,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在抗战爆发前夕写有一篇《火车头的经历》(1936),是一篇科普童话,作者以“火车头”的拟人口吻自豪地介绍“京沪路上来回跑:从南京到上海,又从上海到南京。这条路上的一切景物,我闭着眼睛都说得出来。宝盖山的山洞,几个城市的各式各样的塔……”“  相似文献   

6.
穿越宋朝     
《山茶》2014,(5):10-10
前些天在杭州。和几好友一起喝茶。谈起时下影视剧和小说中时常出现的“穿越”,我突发奇想:“如果让各位穿越往昔.你最想回到哪个时代?”“当然是宋朝!”两位男士不约而同。  相似文献   

7.
天下第一鸭     
我8岁那年,家里来远方客人。这天中午,爷爷奶奶陪着出去吃饭,我要上学,只好“弃权”。晚上,奶奶专门给我拿出几块肉来,还略带神秘地说:“尝尝这肉香不香?”“香!香!”我只两口便将那肉填进肚里,这才问道:“我吃的是什么肉啊?”“傻孩子,这肉自然好吃了,这是全聚德的烧鸭子啊!”烧鸭子——也就是烤鸭,这是我第一次吃烤鸭,第一次听说有个全聚德。  相似文献   

8.
读初一的儿子的基础不是很好,在上学年的年末考试时成绩仅排在班里第30名。所以,我一有空闲,便再没有心思去看报纸翻杂志,或陪同事喝茶打牌了;心里老是悬着个“疙瘩”,到底怎么才能帮他提高学习成绩呢?  相似文献   

9.
孔夫子在家闲得无聊,便到天上拜访如来佛,二人寒暄了几句便坐下来喝茶。他们没有多少话好谈,坐着无趣,于是,孔夫子提议:“与其干坐在这里,我们何不找个趣头玩玩。”如来佛问:“玩什么好呢?”孔夫子说:“我们来玩猜字,谁输就罚钱。”如来佛说:“不好,天上的钱,你在地上不  相似文献   

10.
“我的舞台,我自己创造,出乎每个人意料。我的剧本,我自己写好,相信自己永远是个主角……。”相信这首歌大家一听便会知道,这个就是《我为歌狂》的主题曲。现在的电台有许多都在举办各种比赛,或许是因为“超女”热吧!现在的PK节目越来越多,给了一些原本不起眼的人们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11月26日是“超女”南京站最后一次演出,对于是个玉米粉丝的我,本来也想去看演出的,可是因为回家太晚,爸妈没有同意我去。但是11月27日的报纸我可是仔仔细细地看了又看,想了又想,“超女”们原本是一个和我们一样平凡的小姑娘,只是她们抓住这个机会,没有错…  相似文献   

11.
饭摊子发家两落两起 早在19世纪中叶,我的曾祖父马思发便从河南孟县原籍逃荒来到南京中华门外的花神庙乡,在那里开设了一个饭摊子维持生活。因为曾租父是回民,大家都叫它作“马回回饭摊子”,这就是现今“马祥兴”菜馆的发源。 曾祖思发死后,业务由我祖父马盛祥继掌。那时南京南门外的市面逐步向雨花台附近发展,我家的饭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你被利用了?”“很难说谁被谁利用,也说不定是我利用他们呢?”  相似文献   

13.
几个茶杯,一个茶壶,再加上一壶散发着香气的茶,是父亲的最爱。父亲总喜欢独自一人坐在那儿细细品茶。他常说:“人生喻茶,茶喻人生。从茶道里,可以看出许多做人的道理。”年幼的我始终不能体会父亲的意思,可从那次以后,我深深地感悟到了“茶道”。父亲是一个充满书卷气的人。在古代,应该算个才子。所以受他影响,从小我也喜欢舞文弄墨。父亲开了一个棋社,我也便跟着父亲学起了下棋。刚开始学棋,我深深地被它吸引了,天天向父亲求教,父亲耐心地教导我。每次和我对弈,爸爸总是夸我进步快。渐渐地,我也能和棋社中的前辈过几招了。于是在大家的夸奖…  相似文献   

14.
透气来的     
几乎是被挟持,同事黄妃红把我拽进了天河体育中心。说透透气吧,一定要我陪着观摩“中国头球队”打阿拉法特同志曾经领衔的巴勒斯坦穆斯林兄弟。他的想法是,从国脚们身上学两手三脚猫功夫,几天后说不定还能派上用场。及至坐在一群打着“湖北黄梅农民球迷协会”横幅的球迷当中时,我就有点懵了。我不知道我来这里是干啥的,透透气?权当透透气吧。60块钱买来的票,转眼工夫,几个黄牛党贴着身体说,哥们,30块要不要?  相似文献   

15.
烟雨豁蒙楼     
近日读到几篇近代化名人写的金陵忆旧的章,发现了几个有趣的现象:一是他们无论在南京逗留长与短,都要去登一登豁蒙楼。例如名散家、翻译家、艺理论家梁实秋先生,1923年初次到南京东南大学任教,人刚到,便拉着同伴出了校门,叫了一辆黄包车说:“去豁蒙楼!……怎么,你不拉?”那车夫迟疑了一下,笑着说:“拉,拉!,,梁实秋感到奇怪:这车夫为什么笑呢?等车两三分钟到了目的地,梁先生这才明白:原来豁蒙楼与学校近在咫尺。“难怪车夫要笑我们,我们下了车自己也忍不住笑起来。”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听说“香巴拉”,还是在孩提时代,那时西藏还没有正规的幼儿园,父母都是双职工,上班时便留下未满学龄的我,像个野丫头似的和小伙伴们满山遍野地疯跑。玩累了也不回自己家,到邻居卓玛阿姨家讨喷香的酥油茶喝。 卓玛阿姨是一位开朗健谈的藏族妇女,常常一边喝茶,一边给我们这些孩子讲些神神怪怪的民间故事  相似文献   

17.
感谢西藏     
几天前,一个在西藏生活多年的中国作家对我说:“一旦你踏上西藏的土地,你的生活就会发生某种变化。”他把我当作一个例子:“1994年你去西藏旅游,现在你在做西藏文学的博士论文,说不定那将是一生工作的地方。”那时,我还不太在意,只是隐隐觉得他言之有理。国内...  相似文献   

18.
“隔河看见子一团花,走到门前满面麻,若要隔河听渠做点私情事,世间那得更个长鸡巴.”(《山歌》)这是一首明代江南的民歌,冯梦龙用原汁原味的吴语方言,将这首作品做了完整的记录. 这首明代江南民歌,具有五个特征,一是四句头山歌;二是一、二、三句押韵;三是艳歌;四是用“隔××××××”起兴.这种起兴在现在的江南民歌中依然丰富.如苏州民歌“隔河看见美娇娘,头浪青丝亮澄澄,面熟陌生口难开,唱支山歌姐思量”、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县民歌“隔河看见白牡丹,我远详要倷几化难;我荷叶盘打水滴溜溜心里转,雨笃知了口难开”、上海市崇明县民歌“隔河看见姐情深,唱支山歌姐听听;半真半假思量你,落雨芝麻口难开”、南京江浦县民歌“隔河看见牡丹开,牡丹开花红艾艾,左手摘个头上戴,右手摘个怀里端.  相似文献   

19.
1999年3月份,我有幸代表静海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赴澳门,参加“澳门———南京文化周”活动。到澳门,当然要去看看妈祖阁。那是个中午,天气很热,妈祖阁前的广场上几乎没人,只见前方的大海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庙门不大,也就容两个常人比肩而过。进得门去,地方也很逼仄。但沿石径前行,便会发现这是一座构建独特的庙宇。妈祖阁建于娘妈角山的山腰,背山面海,沿崖而筑,石阶山径,回廊相依。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阁”的典型。庙宇建筑依山的高低分为三层,下层为“第一神山”石殿和正觉禅林,中层为弘仁阁,上层为观音…  相似文献   

20.
玉波池     
王羲之是东晋一位大书法家,他曾当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后人称王羲之为草圣,又称书圣。王羲之生性平易近人,有许多穷朋友,王皮匠就是其中的一位。王羲之经常到王皮匠的鞋店来玩。有一天。王羲之和王皮匠正在喝茶闲谈,王皮匠对王羲之说:“右军,我们相处已三十多年,你已年近花甲,你不写几个字给我留个纪念吗?”王羲之莞尔一笑,频频点头说:“可以,可以,但不知写点什么给你?”“随你的便,你写什么,我就要什么。”王皮匠满不在乎地说。“好说。拿纸拿笔墨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