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永城黄土山三号汉墓发掘简报●河南商丘地区文物工作队黄土山,又称皇姑山、皇姑坟。位于永城县芒山镇黄土山村后,东距芒山镇约1200米,西北距夫子山约1000米。传说有位村姑被一场大风刮到御花园,皇帝收之为干女儿,自然便成了皇姑,死后葬于此。因坟墓象小...  相似文献   

2.
孙锦 《中原文物》2016,(4):53-59,2
赵廷美为宋太祖赵匡胤四弟,被诬而死,宋真宗时改葬汝州梁县之新丰乡。本文对位于今汝州市陵头村的赵廷美墓地进行了初步考证,首先介绍了赵廷美其人与墓园现状,其次结合文献论述了赵廷美墓地在南宋时曾称作"南坟",最后探讨了赵廷美墓地祔葬的陪葬墓情况。目前已经在史料中查到的陪葬墓数量约80座,实际上这里祔葬的陪葬墓数量约达数百座之多。  相似文献   

3.
什邡“皇姑墓”及后唐“三太子墓”由来考述郑绪滔“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王孟昶之姑母葬地──皇姑墓,座落在什部旧城南郊已一千余年了。《什邡县志》载:“皇姑墓,在城南四百步,墓高四丈,面积一亩有余。俗呼‘皇姑堆’,又讹称为‘黄骨堆’。;盖后蜀孟昶之姑母葬...  相似文献   

4.
洛阳北魏景陵位置的确定和静陵位置的推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魏自孝文迁洛,定沤河以西为长陵,以后宣武帝葬景陵,孝明帝葬定陵,孝庄帝葬静陵,均在洛阳。然而由于年长日久,战乱频仍,其位置多已失真。近代学者虽作过一些考证和推测,均因论据不足,又缺乏实地调查,故多有谬误。直至解放后的1966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的郭建邦同志,根据1946年出土的"文昭皇太后山陵志",才标明了孝文长陵的确切位置,而以下诸陵尚需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80年代初,在当时资料极端缺乏的情况下,笔者有幸看到了《弘治宁夏新志》、《嘉靖宁夏新志》撰文对“两碑”(一为元吴大庆三年(1038年)《大夏国葬舍利碣铭》,简称《碣铭》;一为谅祚天祐垂圣元年(1050年)《夏国皇太后新建承天寺瘗佛顶骨舍利碑铭》,简称《承碑》)进行考证,论述了“两碑”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保明寺钟考     
于弢 《文物春秋》2009,(5):71-74
保明寺位于今北京市石景山区西黄村,俗称"皇姑寺"、"黄村寺",现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收藏有两口明代保明寺铜钟,其中黄村寺钟为世宗朝两位皇太后捐铸,保明寺钟为神宗朝皇太后捐铸,均与明皇室有着密切联系,反映了明王朝对佛教的尊崇,而钟上所铸众多的捐资信士则反映出当时社会信奉佛教业已形成一种风气,更折射出佛教的日趋世俗化和民间化。  相似文献   

7.
敦煌佛爷庙湾五凉时期墓葬发掘简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敦煌县东南佛爷庙湾有一处规模较大的古墓葬群,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在这个范围内,分布着数以万计的古墓葬。其中除零散埋葬者外,有许多聚族葬。聚族葬周围有坟圈,坟圈用沙石围成,略呈  相似文献   

8.
张传勇 《民俗研究》2009,(1):110-122
清代江南地区盛行停棺不葬习俗,浮厝棺枢存在浅土厝与砖厝等型式。由于江南地区同时存在浅葬与浮葬的习俗,使得浮厝之棺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似葬非葬的属性,与墓葬难以区分。浅土厝尤为明显。在清代司法实践中,甚至将其作为墓葬对待。砖厝因与传统上“覆土为坟”的观念相悖,在正统观念中是作为浮厝存在的。不过,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作为一种葬式存在,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彭慧 《成都文物》2001,(3):64-65
宋代墓室浮雕现陈列于荣县大佛寺内,是1997年5月在荣县双古镇喻家沟村五组的深丘地区一墓葬内发现的。墓葬座东向西,为夫妇同坟异葬墓。两间墓室规模相同,被毁。浮雕原嵌在墓室两侧,现存26块,已佚块数不详,墓室主人身份待考。  相似文献   

10.
康老坟     
自从永乐七年明成祖朱棣选定黄土山一带作为陵址,并降旨圈地作为陵寝禁地以后,陵区内的所有村庄、庙宇、坟墓等都被勒令迁走,百姓不得进内采樵、围猎。可是,在长陵宝顶正东一百米左右的地方,却有一座康老坟。有人不禁要问:康老何许人也?为何会葬在皇陵区内?且历经数百年无人敢动它一分一毫? 康老,系当地土著,葬于元代。自从朱棣选中这里作为修建长陵的地址后,就勒令康家坟村连人带房子  相似文献   

11.
"来自京城一个名叫梅若丸的孩子病重后被遗弃在隅田川岸边死去,当地人怀念这个京城来客的音容笑貌,便在路边砌坟葬之,并虔诚祈祷植柳以为纪念……"川端康成在他的小说《隅田川》里,  相似文献   

12.
尹玉录  路玉国 《神州》2014,(2):32-33
<正>一九二九年——二零一二年明朝中期,戚继光镇守三屯营,三屯营建成了蓟镇总兵府,成为边塞重镇,城内居民逐渐增多,黑洼这块风水宝地就被有钱的大户选定为阴宅之所。三屯营城内的张家、庞家、任家和本村的王家、付家、李家先后把阴宅划定在了黑洼。张家和庞家分别在东山根和西山根的坟旁盖上了瓦房,供看坟的人居住和守灵之用。为此人们把这两个地方称之为东瓦房和西瓦房。到康熙年(1661年),来黑洼村买地、买山和扛活的都在这里生活,定居者逐渐增多,又出现了上庄、下庄、杨树沟,  相似文献   

13.
蒙元时期中原北方地区的墓葬中,福寿堂款的书写和预营坟室的修墓题记时有出现;同时,"东仓西库"和"香花供养"的壁面装饰题材也层出不穷。这些题记和图像一并反映出宋元以来"神灵安、子孙盛"的墓葬文化传统,共同构建了一个祈愿"富贵长命"、"福寿永延"的墓室环境。这种通过营坟治葬活动来表达对逝去祖先的祭奉行为,实际上反映出祖先与子孙、死者与生者以墓葬为媒介所进行的"互酬性"沟通:孝子贤孙预营寿坟来祈愿墓主富贵寿考,又借由为死去祖先营造永久供奉的乐安之堂,冀求祖先对家族在世子孙"福寿延长"的庇佑。  相似文献   

14.
王学理 《文博》2012,(4):11-18
咸阳原上的毕陌陵区,是秦都咸阳早期城市规划中的一处秦王陵墓区。《史记》载明葬有秦惠文王与武王,但自宋代以来混称为周文王与周武王陵。虽经历史代学者辨正,特别是近年在这一地域探测出几座秦陵墓以来,对墓主的定位分歧更大。本文考证的结果是:Ⅱ号陵园为"公陵",葬秦惠文王;Ⅳ号陵园为"永陵",葬秦武王;Ⅰ号陵园葬孝文王公子子傒,Ⅲ号是陪葬墓。这里没有秦献公父子之墓,汉平帝的王皇后陵也绝不是"秦孝文王的寿陵"。  相似文献   

15.
祁家坡位于中条山北麓,西临滔滔黄河,北倚交通枢纽永济韩阳镇,太风公路沿村西横贯南北,是个依山傍水的关隘形胜之地。村西南约二里有自然小村韩坟,为明代望族韩氏祖墓所在地。旧时墓地建有围墙、建筑设施,并设专人守卫。年长日久,守墓者在此繁衍生息,形成当今韩坟和祁家坡两个村庄(图一)。韩楫墓位于祁家坡村口。据当地群众讲,其后为楫父之墓,右下方是楫长子韩焕  相似文献   

16.
“男人爱把花帽戴”出自民间总结的新疆“十八怪”。游走在南疆各县市、乡镇的巴扎,你会看到,这不是杜撰,而是真实的新疆南疆风土人情。今天,我再次来到阿克苏市托克逊巴扎。四月初的南疆,和煦的春风吹走了寒冷的冬天,四乡八村的乡亲们纷纷走出家门。  相似文献   

17.
张桢 《文博》2010,(3):38-45
目前发现的来华胡人的石质葬具共有9件,其中有8件都与粟特人有关。这些石葬具的年代集中在北朝至隋唐时期,此时正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频繁期。这些特殊的石质葬具又被称为围屏石塌、石堂、石坟。无论从外观还是内在表现都可看出,它们在具有明显的异域文化特征的同时,又可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身影。文章重点放在图像中大量反映粟特酒文化的场景,着重讨论酒在这些胡人的日常生活、政治活动、宗教信仰中所体现的重要意义。与之伴随出现的音乐、舞蹈的因素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8.
明代“靖难之变”后,建文帝朱允坟去向何处曾为历史疑案。从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王济的《君子堂日询手镜》、邓士奇的《应天禅寺记》等同朝人的记述中,从钦定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中,从地方志书记载中以及有关专家学者著述中,可考证得出结论:建文帝朱允坟“靖难之变”出逃后,曾驻跸广西横县宝华山寿佛寺达15年,这段历史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市商业街墓葬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成都市商业街独木棺与船棺葬是近年的一个重要考古发现,现已公布为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本对这次考古发现出土的葬具和器物作了深入考证和探析,对墓葬的年代和化内涵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洋县志》(1996年版)所载位于今洋县戚氏镇太师坟村一带的王承宣使墓(又称太师坟)墓主为王师德(又称王德)。今据该村所出两方墓志推断,此墓墓主应为南宋初抗金名将吴玠部属、长期仕宦于汉中洋县一带、卒后获赠"镇西军承宣使"的王俊。太师坟村一带为王俊家族祖茔所在,因年代久远,该墓墓主身份渐湮没无闻,乡民惟见其高大,故而称作"大(太)坟",后讹作"太师坟",今村名即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