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主体性的逐步确立,主体性也必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能动的反作用。正确认识主体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是实践提出的重要课题,也是深化主体性研究的迫切需要.一,对主体位的辩证分析主体性,是指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的本质特性,具体表现为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所谓自主性,是指主体在把握客体必然性基础上的自由性、自决性、自控性.也就是指主体能够成为主体自身以及客体对象的主人,独立自主地决定主体的行为方式和目标,使主体行为符合客体的内在本质和主体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巨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研究,帮助人们科学把握人的本质,摒弃错误的人生目的,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正确对待人生境遇,确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科学的人生态度;正确地认识人生价值,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3.
安秋亭  陈庆文 《攀登》2014,33(5):21-24
探索真理、实现价值一直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是理论创新的动力。真理性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价值性是指客体对主体的价值和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理性为价值性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实现其价值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性为其真理性提供方向和动力。  相似文献   

4.
辛华 《神州》2012,(16):332-333
一、“主体性”概念及其在教育中的适用所谓主体性就是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其本质内涵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超越性)。自主性意味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不为不受他控制的外部力量或原因左右,  相似文献   

5.
武晓华 《神州》2012,(16):212-212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欣赏客体与主体发生一种审美关系。一方面,客体对人的审美感知和体验、审美能力和需要的本质特性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客体具有审美价值,主体对其感知与体验必定表现为评价性客体在主体心理中的地位和认可程度,都具有主体的评价标准和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6.
杨永志 《神州》2013,(21):136-136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欣赏客体与主体发生一种审美关系。一方面,客体对人的审美感知和体验、审美能力和需要的本质特性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客体具有审美价值,主体对其感知与体验必定表现为评价性;客体在主体心理中的地位和认可程度,都具有主体的评价标准和情感态度。虽说评价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但审美价值必须经过评价才能被认识和掌握。逐渐使主体的评价标准与客体的审美价值相吻合,以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常精彩 《丝绸之路》2012,(18):105-106
西方语境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关注人的价值与人生幸福,这种人文主义思想有机地融入中国的社会文化中,在新的时代背景产生了对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和现实关切为原则的新的人文精神,对我国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国洲 《攀登》2000,(1):6-10
价值分析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改革开放20年来,邓小平以辩证法大师的睿智,拥熟地运用这一方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使中国一扫干年沉疗,在世纪之交终于走上了全面复兴的康庄大道。毫无疑问,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中的价值分析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人民群众:价值分析的主体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部事物的关系中产生的”①。价值作为表征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哲学范畴,指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的统一,即客体属性对主体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和效用。从…  相似文献   

9.
艰苦奋斗精神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活实践中,人是实践的主体,自然和社会构成实践的客体,主体有目的地改造客体的活动就是人的实践价值活动。任何时代的价值活动,都自然锻造出相应的主体思想风貌即价值精神与过去我们所倡导和实践的相比,艰苦奋斗精神有了新的更丰富的科学内涵。一、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党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艰苦奋斗史。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带领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经受住了各种复杂险恶局面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0.
正确把握“实践”的科学内涵,有利于我们深入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特征及其在哲学发展中的人类历史地位。因此,有必要对“实践”进行再探讨。一、实践的科学内涵及其结构对于一个哲学范畴的内涵来说,我们可以从多层面进行揭示。我们对“实践”范畴的认识,也应如此。(l)从实践概念的定义及其本质讲,实践即社会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本身属于“关系”范畴,而不是实体范畴。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也不是一种简单地自然联系,而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关系,即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运动。实践作为人所特有的对象性…  相似文献   

11.
张楠 《神州》2011,(2X):22-23
旅游文化主要是由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与旅游介体文化共同组成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旅游客体文化是旅游文化的基础,也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近年来随着旅游主体文化需求的多元化和审美情趣的个性化,旅游客体文化建设显示出诸多不足,因此提升旅游客体文化内涵、强化旅游客体文化价值对于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胶东旅游客体文化建设为例,结合旅游客体文化的特点,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旅游客体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给出旅游客体文化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成己成物”是《中庸》的一个重要命题,它一方面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认为人是宇宙中唯一的自觉能动的主体性存在;同时又把人的这种主体性看作是对天道的承担——人通过自己的德性的完善实现与天合一。即把人的主体性地位的确立与人的道德职责的承担统一起来,从生命存在整体角度看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强调德性主体与客体共在而又超越的关系。这对解决现代性危机、构建和谐社会及对个体人生价值的实现都具有很大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要使人生变得有意义,那我们就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人生意义、人生价值和人生目标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归根结底,人生价值观就是对待人生的态度问题。人的认识能力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于外部世界的,另一个方面是对于人类自身的。  相似文献   

14.
和谐精神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不仅十分注重人与人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协调,也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崇尚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其中心思想就是“天人合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批判地继承这种和谐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历史——发展主义与拉丁美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应。人对自然界的认识、适应和改造产生了自然史。人对社会的认识和推动则产生了社会史。在历史形成的过程中,人是具有能动作用的因素。人对历史起了主动的作用。在人与历史二者之间,人处于主体的位置上。因而人对历史的关系是主观对客观,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然而人在无法认识历史规律的时候,主体的人对历史客体的作用是不自觉的。每个人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各  相似文献   

16.
樊焕尧 《神州》2014,(12):150-151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中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它具有比较广泛的意义,而且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观点。其传统的意义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融合,也就是主体与自然环境是一体不二的关系。这是中国传统哲学追求的最高境界。现在,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其中就包括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两个重要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化遗产保护以人为本在意涵上要从两个方面深化思想认识,丰富人与遗产关系的内涵。一是从主体(人)到客体(文化遗产),做到人正确对待遗产,包括理性认识接受遗产、积极保护传承遗产、努力发展创造遗产三个维度;二是从客体到主体,实现遗产为人服务,服务人的素养提升、文化生活、精神需求。基于文化遗产文化性、聚合性、创新性等鲜明属性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要对人所提出的目标要求,以及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化遗产保护以人为本的目的主要是坚定文化自信、筑牢共同体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幸福指数。而要真正做到、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以人为本,首先必须重构文化遗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的社会功能,努力兑现文化遗产的文化、经济、社会等多重价值,同时还要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文化创意、广泛运用新科技等方法、渠道和平台,推动文化遗产内涵活化和向文化资产、文化资本转化。  相似文献   

18.
社会是个大系统,每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大的社会环境,大学生也不例外。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的现状及原因,并对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给国有企业改革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新型劳动关系的内涵,准确把握和驾驭新型劳动关系,妥善处理劳动关系变化带来的新问题,有效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成为当前企业面临的崭新课题。一、劳动关系的新变化所谓劳动关系是指人们为了实现生产劳动对劳动力占有、支配、使用、交换和管理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它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和反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以来,随着我国以公有制为…  相似文献   

20.
张晓瑞 《神州》2012,(9):133-134
语感就是人(主体)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客体)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能力。良好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检查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语感入手,来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我从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语感;抓住重点,理解语感;抓迁移,运用语感;抓语言文字训练,培养语感;抓自能读书.感悟语感;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体验语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