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宦,号二庵,湖北安陆县人,前清拔贡,湖北武备生。1904年,因受知于四川总督锡良,曾任四川武备学堂总办;后来,锡良调任云贵总督,他也随同前往,负军事教育及军事部署等责任,锡良调任东三省总督,陈定又任第二十镇统制。民国成立后,黎元洪以副总统兼总参谋长身份,保荐陈定为参谋部次长,代理部务,与袁世凯就有了朝夕接触的机会。陈宦是个善于揣摩和逢迎的官僚。他一面以黎元洪作背景,一面又拉拢云南都督蔡愕,广东都督龙继光,四川都督胡景伊,因此颇见重于袁世凯。他知道袁要做皇帝,就赞成帝制,更加得到袁的信任。当时全国各…  相似文献   

2.
赵子云 《文史春秋》2007,(10):62-64
提起赵尔丰,自然就会联想到他血腥镇压"保路运动"的罪恶行径。赵尔丰是清末汉军正蓝旗人,1903年随四川总督锡良入川,镇压会党起义。1905年即升任川滇边务大臣,1908年继升为驻藏大臣兼川滇边务大臣,191l年4月调任四川总督。  相似文献   

3.
提起赵尔丰,许多人自然就会联想到他血腥镇压保路运动的罪恶行径。赵尔丰是清末汉军正兰旗人,1903年随四川总督锡良入川,镇压会党起义,1905年即升任川滇边务大臣,1908年继升为驻藏大臣兼川滇边务大臣。1911年4月被调任四川总督。[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陈夔龙(1857-1948),字筱石。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历任直隶总督等职。陈夔龙是清末高级官僚,起于寒士,官运亨通,历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民国时期,是当时著名的故清遗老。陈夔龙(1857—1948),字筱石、小石、韶石,号庸庵、庸叟、花近楼主,贵州贵阳人。八岁丧父,家境贫寒,困境中苦读书,于清光绪元年(1875)考取举人第一名解元。曾为四川总督丁宝桢的幕僚。十二年(1886)参加全国会试,中三甲五名进士。历任兵部主事、郎中、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内阁侍读学士、顺天府尹、大理寺卿等。二十六年(1900)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陈被任命为留…  相似文献   

5.
杨凯 《文史天地》2009,(7):51-52
陈夔龙(1857—1948),字筱石,号庸安居士,是贵州籍在清末官位最高享年最长的人,1901年后陈夔龙历任河南布政使、漕运总督、河南巡抚、江苏巡抚、四川总督和湖广总督等要职,他在宣统元年(1909)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官居一品;清亡后在上海当寓公,直至解放前夕才去世,整整活了九十余岁。他历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自称三朝老臣,期不负厚恩。他起于寒士,又是汉族,但是却能官运亨通,其中与奕劻有着莫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1日北满洲俄兵全部撤退。1日南满洲日兵撤去十五、十六两师团。3日道清铁路通车。3日岑春煊调任四川总督、锡良为云贵总督。3日前驻藏大臣有泰因私吞兵饷,被革职查办。  相似文献   

7.
《近代史研究》2023,(4):26-26
潘崇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版,158元蒙古族旗人改革派锡良(1853—1918),1903至1911年先后总督西南、东北的四川、云贵、东三省,是清末边疆新政和中外交涉的关键人物。该书爬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收藏的锡良档案,摆脱固有观念束缚而秉持多维视角,以锡良职任变迁为经,以行政作为为纬,将史传性纵向书写方法和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题研究相结合,考察其开发经营西南、东北诸省以及参与国家制度变革等方面史事。  相似文献   

8.
在云南籍的名人中,在四川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赵藩了。他在四川为官近二十年,他的名联,为三国名胜成都武侯祠锦上添花。赵藩是清朝末年的清官、学者和书法家,字越村,又字介庵、蟠仙,晚号石禅老人。他是云南剑川人,白族,咸丰元年(1851年)出生于剑川的一个望族之家。他成长于动乱的年月里,在辗转迁徙的避乱生活中,能够坚持自学。他聪明干练,十四岁写出律诗,十六岁便约集乡绅捐响械、卫桑梓,出谋里外合击镇压回民起义军,以此获得“小诸葛”之誉。然而,赵藩的科举仕途之路却几经周折。他在1875年中光绪乙亥乡试第四名举人,以后两次进京会试落榜后,被选任易门县儒学训导,由云南盐法道员钟念祖聘为幕客。后晋见云贵总督刘长佑,被保荐以知县候选。〕82年(光绪八年),岑毓英接任云贵总督后,盐法道员钟念祖母病辞官返乡,岑  相似文献   

9.
《文史春秋》2006,(6):15-15
1日 奉天日军撤至铁岭、抚顺地界。 3日 北洋大臣袁世凯函告外务部,可答复驻京俄使,无论何国军火,中国均可自由购办,无限制外人在华售卖枪炮的责任。 3日 四川总督锡良拒绝法商索办川汉铁路。  相似文献   

10.
一“特园”的主人名叫鲜英,1885年4月出生于四川西充县太平乡,幼读私塾,熟谙经史。光绪末年四川总督锡良奉旨筹办新军,在成都开办弁目学堂,意在培养朝廷鹰犬。但鲜英考入该校却参加了同盟会,暗中进行反清活动,并与同学刘湘、杨森、王缵绪、唐式遵、潘文华、贺国光等人交谊笃厚。民国初,鲜英被选送北京陆军大学第四期深造,毕业后留任袁世凯总统府侍  相似文献   

11.
胡剑 《贵阳文史》2008,(3):65-66
杨森,1882年农历1月24日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龙台寺一个小官吏家庭。原名淑泽,又名伯坚,号子惠。祖籍湖南衡阳草堂寺。在兄弟姊妹五人中,他排行居长。幼年就读于广安县紫荇书院,1904年考入顺庆府(今南充)联合中学。杨森的父亲为邑武庠生,受此影响,他自小便对习武从军有着强烈的愿望。1906年,适逢清朝四川总督锡良扩建新军,1907年,杨森考人四川高等军事讲习所,次年,该所改为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学成后,被分到成都新军当排长。因他对士兵训练认真,在该部组织的会操、考核及比赛中,他的排多次夺魁,1910年被晋升为四川陆军三十三混成旅第一营右队队官。  相似文献   

12.
陈龙(1857—1948)字筱石,又作小石,号庸庵居上,是贵州籍在清末官位最高、享年最长的人。他在宣统元年(1909)曾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官居一品;清亡后在上海当寓公,直至解放前夕才去世,整整活了九十余岁。陈龙原籍不是贵州,其父分发来贵州当知县,刚卸任,贵州爆发了威同农民大起义,交通断绝,恰好其父病故,才占籍贯筑(贵阳),成了贵州人。陈龙回忆他少年生活时说:“甫届八龄,严亲见背,在疚,惟孀母是依,是为余孤苦时代。”但为时不久,19岁时他便中举,与时任四川总督的丁宝桢家结了亲,1886年他中进土,先在兵部、总…  相似文献   

13.
毕沅(1730—1797),清代江南镇洋(今江苏太仓)人,字纕衡,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一甲一名进士。他毕生的重要活动,基本上与乾隆后期相始终。自乾隆三十一年(1766)奉调甘肃,出任地方官吏,历迁陕西按察使、布政使、陕西巡抚、陕甘总督、河南巡抚、山东巡抚、湖广总督、兵部尚书。  相似文献   

14.
陈夔龙是清末高级官僚,起于寒士,官运亨通。历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自称三朝老臣,期不负厚恩。陈夔龙在末任直隶总督任内,镇压革命与民主运动,是民国时期著名的逊清遗老。陈爱龙地位显赫,去世较晚,历事颇多,现就其生平进行~简要评论。起于寒士,老于宦海陈爱龙(1855-1948),字莅石;一作小石、韶石,号庸庵、庸臾、花近楼主。贵州贵阳人,八岁父死,家境贫寒,其这样记述“甫届八龄,严亲见背,兼劳在疚,推嫌母是依,是为余孤苦时代。”陈在困境中苦读书,16岁入库,19岁中举,其后到成都作四);1总督丁宝帧的幕僚。1886…  相似文献   

15.
赤松是传临济正宗三十三世大和尚,创办黔灵弘福道场的开山祖师,破山大师再传弟子,敏树和尚嗣法弟子。他一生宣说佛法妙音,培养大批宗教人才,也是贵州佛教界的一代法门宗师,群宗思想史上的著名大德高僧。赤松和尚(1634-1706),法名道领,另号黔灵,赤松乃其字,俗姓韩,名景琦,明崇恢七年(公历1634年佛历2216年)4月24日生于四川控川东塔山青藤坝,排行第五。父中轩,母谢氏,为当地望族。六岁时父亲见背,由哥哥抚养教育,幼年已感生灭无常,哀叹甚深。叔父见他家遭变故,又聪颖过人,便接人憧川城中,研习儒学,一年末满,值明…  相似文献   

16.
正陈畏人(1883~1970),本姓史,名味余。5岁时出继姨父陈继元,遂改名宗书,字鉴庭,号畏人,别号半间书屋主人、绿雪庵主、十石老人、打线巷南一老民等。淮安市淮安区人。幼年时曾读私塾,后习商业。但他喜爱读书,经常向当时淮安著名学者段朝端、徐嘉等请教。并十分喜爱藏书、抄书。陈慎侗(1909~2010),陈畏人之子,字岳山,少从父经营烟店,解放后任教于淮安各小学。2012年4月、2016年6月,藏书家陈畏人、陈慎侗父子的遗存图书,由其  相似文献   

17.
宣统二年(1910)八月,东三省总督锡良在京期间联合鄂督瑞澂密具由郑孝胥捉刀的干路借款折,遭清廷基本否定后,又听从郑孝胥建议将此计划群发疆臣,希望通过群议路政,倒逼清政府加速宪政进程,最终达于两者皆进的目的。干路借款计划促成疆臣群力的凝聚和联合,言说重点经历了从借款修路利弊到会、阁期限问题的转向,这正好构成政界对郑孝胥“民先行开放”而后“可言对外开放”政治理念的回应。锡良领衔疆臣要求会、阁速立的两次会奏,是锦瑷铁路借款遭挫、东三省危急情势以及东三省总督在疆臣中“领袖”地位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包括锡良在内的疆臣群体要求会、阁速立暗含对抗中央集权之意,但借此扭转“上下、内外互相乖睽”政象的目的也不能全然漠视,最终结局则使其成为近代以来改良主义政治试错的典型一例。  相似文献   

18.
朱射斗,字文光,贵州贵筑人(今贵阳人),其名与字寓意“文光射斗牛”。生于雍正二年,卒于嘉庆五年(1724年-1800年),终年七十六岁。朱射斗少年丧父,母子相依为命,他边读书边躬耕奉母,后家贫弃学入营伍当兵,稍有空隙即樵棌换钱补贴家用。  相似文献   

19.
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十九日,徐世昌离任东三省总督,补授邮传部尚书,云贵总督锡良调补东三省总督。尽管徐、锡人事变动不乏个人使力因素且皆与驱袁事件脱不了干系,但整体看来,实为载沣斟酌其时政治局势做出的正常人事调整。徐世昌离东内用,长远原因是其东三省施政屡遭时论指斥,驱袁事件则客观上加速了其请辞步伐并营谋内调。清廷内用徐世昌实收一箭数雕之效:顺应舆论要求且顾及了徐氏情绪,并能以徐氏之才补邮传部尚书空缺,同时又有监视督导之意。是举体现出在光、宣之交权力交接以及老臣凋零的时代背景下,载沣致力于消减驱袁之后弥漫于官场的不安情绪并培植枢臣人选的努力和追求。锡良由滇调东,根本原因是其施政能力得到载沣信任赏识,而其廉洁自律的品行、滇督任内屡屡请辞的个人诉求以及蒙古旗人身份、"平日不附项城"等因素,则增添了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20.
李忠智 《纵横》2011,(6):13-15
名门望族之后 刘之洁,字聿新,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生于河北沧县集北头村(今属南皮县)。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袁世凯到天津小站主持编练新军,招募有文化的学员兵。1896年,刘之洁进人武备军官学校。后被选拔出国留学,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到东北任职于北洋陆军。后因与袁世凯的亲信陈宦意见不合,遂南下投奔江苏巡抚程德全,先任江苏督练公所参议官,继而任四十五、四十六两标的统带。由于他军法严明,训练有术,又关爱下属,深受官兵的崇敬和爱戴。他所统帅的两标军队成为江苏的劲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