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注名著三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裴松之《三国志注》史注出现于汉代,有记载者,如延笃《史记音义》、应劭《汉书集解音义》、贾逵《春秋外传国语解诂》、胡广《汉书解诂》、服虔《汉书音训》等等,不幸的是,这类典籍均已亡佚,但从其史注名称推测,可知这类史注多以解释文字、考订制度为主。然而,宋裴松之所作《三国志注》则不同于以前的史注,独具一格。《隋书经籍志》著录裴注《三国志》六十五卷外,尚有《叙录》一卷,惜《叙录》失传,所以,对裴松之作注的宗旨的了解,只能通过《上〈三国志注〉表》及其具体内容认真体味了。裴松之在《上〈三国志注〉表》中说:“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避览之苑囿,近史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于是,裴松之注《三国志》“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据《廿二史札记》卷六“裴松之三国志注条”载,裴松之收集三国史料  相似文献   

2.
将刘孝标为《世说新语》作注的行为放置在梁朝修礼撰史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可以确定刘孝标的《世说注》应是奉梁武帝之命而作。考证刘孝标在梁朝奉诏校书的具体时间,也能确定刘孝标为《世说新语》作注的起始时间为天监元年,完成的下限则为天监七年五月。  相似文献   

3.
《史通》是一部价值很高的史学理论名著,它在诸多方面为我国的史学批评开辟了道路。在《史通·补注》篇中,刘知几总结了唐朝以前史注的主要成就,划分了史注的种类。他褒扬训解式史注而贬低补阙式史注,鄙弃自注。这些观点引发了后代史学家许多争议,开创了史注研究的议题,客观上推动了史注批评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谈志传     
注又称注释、注解、注脚等。注释有两种,即自注、他注。他注是注他人之书,自注是作者对自撰之书进行注解。史书注释称为史注,志书注释称为志注。本文侧重研究的是志书的自注问题。历史学界历来重视史注问题。关于史注问题的零散论述,历代皆有,不胜枚举。就史学专著而言,唐刘知几《史通》一书设有《补注》专章,清章学诚《文史通义》一书设有《史注》专章。相比较而言,方志学界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对于志注问题都关注不足。有鉴于此,有必要重提志注这个老问题,加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民国初年所修之《清史稿·顾祖禹传》乃由清国史馆所著《顾祖禹传》删削而成。在叙及对顾氏《读史方舆纪要》之评价时,脱去一“世”字,使传文由“世以其书与梅文鼎《历算全书》、李清《南北史合钞》称三大奇书”变为“以其书与梅文鼎《历算全书》、李清《南北史合钞》称三大奇书”,从而顺势将前叙之魏禧作为“三大奇书”称谓之发明者。又考学界对于清初“三大奇书”之使用,其内涵除《顾祖禹传》所定义外,另有三种说法,一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李清《南北史合注》、吴仁臣《十国春秋》,一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李清《南北史合注》、马骕《绎史》,一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李清《南北史合注》、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皆于史无明征,多为后世学者因文献中有类似记载,便轻下论断而未能切实追索所致。  相似文献   

6.
在历来的史注中,《史记》三家注,《汉书》颜注,《三国志》裴注是其杰出的代表,受到历代学者的推崇。郑众《国语章句》,贾逵《国语解诂》,杨终《春秋外传改定章句》,高诱《战国策注》,延笃《史记音义》,应劭《汉书集解音义》,服虔《汉书音训》及韦昭《国语解》等,也都是汉魏时期的著名史注。可惜的是,只有《国语韦注》保存得较为完整,其他各家史注或佚或残。本文试就《国语韦注》的特点和价值,略加探讨,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7.
廪君三题     
川东鄂西的巴族与廪君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后汉书·南蛮传》的记载带有神话色彩,真伪参半,往往使人看法不同,现就廪君有关问题,作如下探讨。一、廪君史料出于汉末廪君史料主要见于《后汉书·南蛮传》,李贤注中说廪君筑城以前的材料,并见于《世本》。《世本》的古本有三种,即刘向的二卷本(最早校定本)、东汉初宋均的七卷本、东汉末宋衷作注的四卷本。《史  相似文献   

8.
《文献》2014,(5)
<正>我国现存的《老子》流行注本有两大宗,一为王弼注本,一为河上公注本。日本著名老子研究家武内义雄在《老子传本考》一文中,经过缜密的文献考证认为:王弼注和河上公注成书于魏晋年间,后世的注本皆依这两个注本为范本;王弼注早于河上公注,魏晋以后老子注本虽多少有些不同,但基本上可追溯至同一经本;而西汉以前的老子经本就不同了,从《淮南子·道应训》、《韩诗外传》卷九、《史记·货殖传》等引用的老子章句看,今本王弼注也好,河上公注也好,都完全不同于西汉以前的老子经本;由此可以推想,今本王弼注和河上公注都可能是依据西汉末刘向校书后的老子经校定范本~①。  相似文献   

9.
《易传》是最早系统解释《易经》的著述,为《易传》作注之书亦汗牛充栋.和《易经》相比,《易传》的艰深程度略减,尽管如此,对它的注释仍有众多的欠妥之处.现以几种常见的今人注本为例,简析造成《易传》注释失误的原因.所涉及的注本有,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徐志锐:《周易大传新注》,南怀瑾、徐琴庭:《周易今注今译》.为行文方便,分别以高注、徐注、南徐注称之.造成《易传》注释欠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属国的名义 属国与属国都尉之设施在汉武帝之世。 史、汉两《霍去病传》只言汉因匈奴故俗为属国。对属国涵义未作进一步解释。张守节《正义》言:“各依本国之俗而属于汉,故言‘属国’也。”颜师古于《去病传》及《武帝纪》各有注语,前者说:“不改其本国之俗而属于  相似文献   

11.
《樊川文集夹注》是杜牧诗集的最早注本,引用书籍文章繁多,达三百种左右,此次新辑出《唐宋诗话》《茶谱》《遁斋闲览》《吴录》《天宝传歌录》《运历图》等6书的部分佚文;揭示出《夹注》引书注释的注中带注、注释详尽、征引广博、以杜注杜四个特点;还通过引书,探索了杜牧以史学为基础、尤重汉晋史以及精熟《文选》、推崇李杜的知识世界,为深入认识杜牧其人其诗打开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用一套严格的史官制度,以保证史事的连绵不断的记注和撰述,这是我国古代史学—个极为重要的特点和传统。史官制度在我国起源很早。《世本·作篇》说:“沮诵、仓颉作书。”宋衷注日:“黄帝之世,始立史官、沮诵、仓颉居其职。”这说明,在我国,打从文字一产生,便有了以记事为职的史官。殷代的甲骨文中,有“乍册”、“史”等字样,而刻甲骨文的“贞人”,也就是那时的史官。周代的史官,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等名目。不仅周天子的中央王朝有史  相似文献   

13.
扬雄《法言》的版本与流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言》是扬雄在晚年拟《论语》而作的一部语录体散作,是我国汉代的重要典籍之一,在我国哲学史、思想史、学批评史、美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在历史上形成了两大版本系统,一为十三卷本,一为十卷本。本分别简述了它们的特点,并对它们之间的优劣有所比较。通过唐宋类书、古书旧注对《法言》的征引,考察了《法言》在宋代以前的流传情况,发现其旧本与今本之间差异甚微。  相似文献   

14.
我是前几年在南宁、玉林开广西史学会学术会议时,读到了由广西史馆主办的《广西史》的。后来,钟典先生、刘君达先生也常要我为《广西史》写点稿子,于是我成了《广西史》的一名普通读和作。《广西史》虽属内部刊物,每篇章也不太长,但却是办得非常好的一本史刊物,表现在:第一,《广西史》的作,极大多数为年辈较长、阅历丰富、学术造诣较深的史专家,  相似文献   

15.
《文献》2014,(4)
<正>日三条家藏《五臣注文选》第二十卷残卷,为今所见仅存的单本五臣注钞本,昭和十二年(1937)东方文化学院影印一轴,列在《东方文化丛书》第九①。1980年天理图书馆印入《善本丛书汉籍部》第二卷,由八木书店出版。对于此本学术价值的考辨和叙述,先后曾有张寿林《唐写文选五臣注本残卷跋》②、饶宗颐《日本古钞文选五臣注残卷》、游志诚《五臣注原貌》③、傅刚《文选版本叙录》④、王立群《现代文选学史》⑤等著作。日本斯波六郎《文选索  相似文献   

16.
自汉桓以降,注《汉书》者不下数十家,其中唐代颜师古作《汉书注》,博采众说,匡谬补阙,号为班氏功臣。清代王先谦为《汉书补注》旁搜远绍,采摭剪裁,近于完备。近人又有杨树达《汉书窥管》、吴恂《汉书注商》、陈直《汉书新证》等,亦各有新义。然《汉书》蕴义宏深,文词古奥,旧注成绩卓著,亦间有疏略之处。愚于研读旧注之余,不揣浅陋,试为《<汉书>旧注辨证》,今摘取数例,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裴松之补阙式的注史方法并非前无所承 ,他不仅受郑玄等古文经学家博通兼采的注经方法和后来集解体的影响 ,也受到韦昭《国语解》和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以史注史倾向的影响。晋人挚虞和阎缵等人以补充缺略为主的注史方法 ,对裴氏更具有直接的先导作用。关于裴注所引书目的数量 ,因统计的原则和方法不一 ,学术界有十种不同意见 ,笔者则认为裴氏引书共 2 2 7种。至于《三国志》的正文与注文 ,前人一直认为注文多于正文 ,近来有学者称正文多于注文。其实 ,《三国志》的版本和流传的经过极为复杂 ,既有文字脱漏问题 ,也有注文混入正文的现象 ,因而正文与注文孰多孰少不能轻下结论。  相似文献   

18.
周骋 《古籍研究》2000,(4):48-49,69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本简称《月表》),班同以为模式,作《异姓诸侯王表》。二之间又有一定差别,笔将二表相比校,参与《史记》相关篇章,将三家注、颜注、《史记会注考证》及《汉书补注》未涉及的部分内容作一考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北宋前中期的唐史研究与《新唐书》重修中的几个问题谢保成自《新唐书》问世,便不断有纠谬、辨证之作推出。进而,以新、旧《唐书》两相对勘、合注。本世纪以来的研究,则多是对其某志、记周边政权的某传进行具体考证或笺注。近一、二十年,随着史学史学科的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20.
肖常哥,辽代外戚,北府宰相肖敌鲁之后。其次女师姑,被选入宫,为天祚帝德妃。常哥亦历官至北府宰相,官位甚崇。然《辽史》本传极为简略。近年幸有《肖义墓志铭》出土,经考证,肖义即肖常哥。《传》、《志》互校,足以互为补充者甚多。今仿裴松之注《三国志》例,作《肖常哥传》补证。补者,补缺略;证者,证谬误。妥否,尚乞方家有以正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