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979年,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80年,任仲夷出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他和省委一起率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以惊人的速度,奇迹般地把这个“圈”变成了生机勃勃的深圳经济特区。32年前,我为当时担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的任仲夷拍摄了一幅令人触目惊心的惨遭批斗的照片,被他的家人视为“最宝贵的财富”。任仲夷历尽“文革”磨难,痛定思痛,立志改革,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之中,我作为一名青年摄影记者,拍摄了近十万张疯狂岁月的历史见证照片。今天要给…  相似文献   

2.
《百年潮》1999,(8)
六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的关系。任仲夷同志早在1979年8月25日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就比较详细地谈到了“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问题。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仲夷同志更多次讲到这个问题。谈得最深刻、最具理论色彩的,是1994年12月27日发表在《羊城晚报》上的谈话,题目是《任仲夷说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重视和发挥“两只手”的作  相似文献   

3.
卢荻 《百年潮》2008,(10):16-22
任仲夷(1914--2005)“文化大革命”后曾任辽宁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他在广东早期最艰难的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广东的先行一步,对带动全国改革起到了重大影响。笔者于1998年至2004年夏天曾多次在任仲夷家中对他进行采访。任仲夷回顾了改革开放的历程,多次谈到广东之所以有今天,首先应该归功于党中央特别是邓小平的正确领导和关怀。笔者根据多次访问记录,试将任仲夷有关回忆邓小平的部分摘录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任仲夷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一位老党员、老领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主政广东期间,思想解放,政绩显赫,频出新招,为全国改革开放作出表率,颇获邓小平的赏识。离开权力舞台后,还能经常看到他在媒体上议论风生,依旧思想敏锐,见解深刻,对邓小平理论领悟运用得颇为精湛。最近,我从2006年第11期《炎黄春秋》杂志上读到关山先生撰写的《任仲夷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一文,感到是一篇触及时弊、发人深思的好文章。文章详细记录了任仲夷同志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1月逝世前,谈论有关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见解、思想和看法。  相似文献   

5.
任仲夷同志离去,失去一位最真挚的同志,一位最敬重的良师益友,我感到很孤独,很失落,很悲痛!回顾过去我们之间无话不谈,开怀交心,使我获益匪浅。如今失去最可信赖的兄长,内心的痛楚,谁人知晓?!惟一能做到的是按照任仲夷同志的忠告,多读各家的书,多听各家之言,多想问题,继续发挥余热,又不患痴呆症。一年来,我正是这样度过的。  相似文献   

6.
以思想解放、作风开明的官声,凭纠正“左祸”、落实政策的能力,在中国历史开辟新局的起点上决毅受命,在经济改革的试验田里耕耘播种,任仲夷这个名字,当然要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史书上留下浓墨。这位曾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老人,于2005年11月l5日阖然长逝,享年92岁。老人留下的遗嘱是:(1)不作告别仪式;(2)不写生平;(3)不留骨灰。但我们这些改革事业的受惠者与后来人有责任、有义务去缅怀,去承继。 2005年l2月初,与任仲夷有较多交往的《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杜导正同志,在北京万寿路家中,接受了我的访问。[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炎黄春秋》2008,(5):79-80
关于“人定胜天”、“自作孽,不可逭”及其他 《报刊文摘》今年2月25日转载《炎黄春秋》第2期杨慎的文章:《人是不能胜天的——任仲夷同志的一幅墨宝》,文中引用了任仲夷写给作者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8.
关山 《炎黄春秋》2004,(8):8-17
反对两个“凡是”获小平赞赏关山(以下简称关):任老,你是抗战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又长期身居要职,与小平同志一定有过不少交往吧!任仲夷(以下简称任):我在抗战期间和解放战争之后直到1977年任辽宁省委第一书记前,与小平同志没有单独直接接触过,只是听过他几次报告和讲话。第一次见到小平同志大概是在1939年冬或1940初,听他作抗日战争中“关于锄奸问题”的报告,当时他才三十四五岁,留着小胡子,人很精神,讲话声音很响亮。第二次是在太行整风学习时,听他在北方局党校作关于“抢救失足者”的报告。1956年我出席“八大”,听他在大会上作修改党章…  相似文献   

9.
《炎黄春秋》2000,(7):2-5
近接广州来信,说任仲夷老4月29日又有新作在《南方日报》发表,题为《再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谈的是老问题,读来却很有新意。今年86岁高龄的任老,说来也是本刊的老朋友了。1997年他出席党的十五大,并当选为主席团成员,本刊 1998年 11期刊载了他的学习心得《十五大在观念上的新突破》。在此之前,本刊还发表过张作斌、向明写的《任仲夷谈“为民作主”还是“由民作主”》,摄影家李振盛写的《我所拍摄的“文革”纪实照片主人公任仲夷》。 任仲夷——这位抗战前即投身革命的北平中国大学学生,抗战后身着戎装转战冀鲁敌…  相似文献   

10.
任仲夷同志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位先驱人物。他在辽宁、广东担任省委第一书记期间,以思想解放、作风开明著称。他满腔热情地支持改革开放事业的事迹,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传为美谈。他同时又大力支持新闻媒体大胆、积极地开展改革开放的宣传,这方面的情况却知者不多。笔者当时是《辽宁日报》的一名工作人员,感受极深。二十多年来一直历历在目,未能忘怀。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人没有不知任仲夷这个大名的,在我国官员、学者中,任仲夷至今享有盛名。他是粉碎“四人帮”后,中共广东省委第三届第一书记。在前是韦国清、习仲勋,在后是林若、谢非,现任的是李长春。他行政能力与学识皆优,不只在我国高层官员中算老资格,可贵的是他善于接受我党屡屡受挫的教训,善于吸纳时代新知识,晚年还有一股为真理敢于赴汤蹈火的品德。因此治理广东五年,改革开放富于创造,很是求实,政绩卓著,下顺民心,上受邓小平,胡耀邦夸奖。惜垂垂老矣,今年八十四五岁了罢,患了满身的病。可他达观开朗如往日。此次我在广州度春节,听到人们传说他…  相似文献   

12.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又一次回想起那桩“我为改革开放存史”的事。那是改革开放30周年2008年的事儿,那一年我们夫妻俩双双退休不久,就以发挥专业特长的姿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投身到计划中的“徽州文化”“黄山大事”“黄山名人”“徽州民俗”等系列文章的采写、拍摄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3.
去年11月15日,我在北京参加一个会议,突然接到任仲夷同志辞世的噩耗。会议一结束,我就急匆匆直接飞抵广州。在任老家简朴的灵堂中,面对他的遗照,紧握王玄大姐的双手,我百感交集,欲哭无泪,一时竞说不出话来。时光荏苒,转眼快一年过去。这期间,任老那清矍、睿智、慈祥的面容时常在脑海里浮现。此刻,当我提笔追忆与这位老人交往的点滴片段,不禁油然想起鲁迅先生说过的话:“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  相似文献   

14.
晚年任仲夷     
2005年11月21日,91岁的中共元老任仲夷,落下人生帷幕,遗体在广州火化。灵堂就设在他平日所用的书房里。这是他的遗愿,不张扬,不铺张。任仲夷静静地走了。从他15日病重起,海内外媒体便对他进行了持续的报道,称赞其功勋,追忆其生平。数以万计的网民则在各自钟情的论坛上留下了思念之情。人们思念他,因为他是广东思想解放“闸门”的开启者,是改革开放之初关键时刻的引领者,是因为“这位先锋与长者的身上,有我们不可遗忘的智慧与勇气”。  相似文献   

15.
王涛 《百年潮》2014,(9):19-27
正从1976年11月起到1985年7月,任仲夷在一北一南的辽宁、广东主政长达9年,坚持思想解放,坚守改革开放,他虽未曾担任过国家级领导职务,却无可争议地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政治家,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解放思想力主为张志新平反1972年6月,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了230多次的任仲夷,任黑龙江省委书记兼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6年11月,中央决定调  相似文献   

16.
张颖 《纵横》2002,(12)
1966年“文革”暴风雨骤至,我一夜之间变成“牛鬼蛇神”。此后几年我和周恩来同志、邓颖超大姐即割断了一切联系。倘若在平常的日子,每年我们都会有三五次去探望他们,在会议或工作上的接触还会多一些。“文革”期间,从  相似文献   

17.
胡耀邦同志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受命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同时,兼任了中央宣传部部长一年零两个月。那是“扭转乾坤”的日子,也是中宣部工作朝气蓬勃的时期。在社会上,特别是在文化知识界,当时的中宣部一改旧观,成了“思想解放部”、“思想建设部”,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知识分子之家”。我在耀邦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虽属短暂,但他那顺乎时势人心的政略,开阔深邃的思想,坦荡宽大的胸怀,率真热忱的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仍是我享用不尽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1月15日,任仲夷在广州悄然去世。令人万分惊奇的是,1980年的这一天,竟然正是他来广东上任的日子,这期间,不多不少,正好25年  相似文献   

19.
文史快车     
胜祥 《文史天地》2008,(12):64-67
30年前的12月,小平同志一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使十一届三中全会赋予了中华民族崭新的历史意义。在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的今天,本刊“文史快车·影像站”收集到了1978年前后的部分图片,按不同分类进行编发,让我们一起回眸那段艰难而欣喜的日子。  相似文献   

20.
今年12月22日是王炳南伯伯逝世15周年的日子,在我的记忆中,王炳南伯伯是和蔼的长者,是我的忘年交。我认识王炳南伯伯是在1971年4月4日,当时我和哥哥一起随父亲到江西上高县外交部“五七”干校参加劳动。我们父子三人被安排在一间九平方米的房子中,张灿明夫妇、焦若愚夫妇就住在我们的隔壁。父亲带我熟悉环境,走到住所旁的一片小树林时,我看到有三个人迎面走来,父亲惊喜地小声告诉我:我是王炳南。父亲和炳南伯伯同时紧走几步,炳南伯伯一把拉住我父亲的手,大声说:“希禄同志,你好吗?我好想你,我想你会来的。”“王部长,你好,裕云同志好吗?”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