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次大战期间日本使用中国强制劳工人数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参照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纳粹德国使用强制劳工罪时形成的相关法规.运用国内新发掘出的大量日本和伪政权的重要档案献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对日本法西斯在二次大战期间在中国各沦陷区(主要是东北、华北沦陷区,也包括蒙疆、华中、华南沦陷区)强征输出和使用的中国强制劳工主要类别与人数。分别进行了简要考证和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综合。对战争期间日本强征使用中国强制劳工的总数进行了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国内新发掘的日伪劳工挡案文献为据 ,首次对二战期间日本在华北设的诸多重要战备企业矿山的强征劳工体制与主要政策、特别是上述企业征用华北强制劳工人数与待遇作了详实论述与专题考证。使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又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3.
日本强掳华北劳工人数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日本强掳华北劳工人数考居之芬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为了在中国东北、内蒙大规模修筑秘密国防工事,为了在本土和中国占领区大肆扩展能源交通和国防资源产业以维系其军事工业和战争机器的疯狂运转,需要残酷役使大批廉价劳力。因此,从人力资源丰富的华北诱骗贩卖、强征抓捕...  相似文献   

4.
何天义 《民国档案》1998,(1):97-10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曾强掳中国、朝鲜和美国等同盟国的战俘和人民到日本做苦役。其中强掳中国战俘劳工达4万人。因为种种原因,这一问题在当时没有进行认真追究。在二战胜利51周年后,仍然是一个战后遗留问题。当受害的战俘劳工通过不同途径向日本方面交涉时,日本政府和企业却相互推诿,不肯承担责任。那么到底谁应该承担这个责任呢?本文想通过日本强掳中国战俘劳工的具体事实,简要分析一下日本政府、军队、企业及日伪劳工组织的具体责任,以促使此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日军通过大屠杀、抓劳工等手段,造成大量中国平民伤亡、失踪等,并销毁战争档案等,导致战后中国政府无法彻底清查、取证和准确统计各地伤亡情况。当时调查的地域、时段、方法等不尽相同,也是技术性原因之一。战后国民政府调查的平民伤亡情况,以山东为例,均大大低于事实伤亡。1947年的调查数据表明,山东省人口伤亡在全国之中,伤亡严重情...  相似文献   

6.
对自由主义史观与司马史观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日本右翼自由主义史观出台的社会背景,分析了司马史观与自由主义史观的本质区别,认为:司马辽太郎论证日中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是连续性的侵略战争,战后殖民地的独立并非是日本带来的福音;自由主义史观代表人物藤冈信胜歪曲日本军队强征“慰安妇”、“通州事件”、“卢沟桥事变”等历史事实,宣扬“大东亚战争肯定论”。司马史观也有荒谬之处,即认为日本没有攫取领土之意,而且有意回避天皇的战争责任  相似文献   

7.
2007年6月12日,德国“纪念责任和未来”基金会(该基金会成立于2000年8月12日)正式宣布,在过去的7年时间里,共对居住在100多个国家的170万前纳粹劳工进行了赔偿,支付了近59亿美元赔偿金,完成了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纳粹当局强征的劳工提供赔偿金的历史使命。当天,德国总统霍斯特.克勒在总统邸举行庆祝完成劳工赔偿的仪式上说:“通过象征性的赔款,受害者所经受的苦难,在被遗忘数十年后,已得到公开承认。这是在通向和平和和解之路上,迫切需要的一项行动。”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也在讲话中阐明了需要赔偿金的原因和进行赔偿的意义。德国政府…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中,劳工常常被看作是与自然资源、资金、技术等同类的经济要素,只重视劳动成本,忽视了劳工作为社会活动主要参与者的角色。近年来,劳工地理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弥补了传统地理学研究的不足。全球化背景下的工人运动、劳工组织和地方劳工控制体制,劳工市场的空间分割,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的农区劳工地方化逐渐成为劳工地理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日本企业的战争责任及民间赔偿问题——以制造“花冈惨案”的鹿岛建设公司为例安平战时残酷使役,虐杀外国劳工的日本企业,在战后的军事审判中,并没有如德国企业那样受到严厉惩处,而是托辞没有确实的资料作证据,将其全部罪责转嫁给了战时的日本政府和军队。战后几十年...  相似文献   

10.
邢寒 《神州》2013,(10):252-253
二战中日本为应对国内劳动力的不足而对中国劳工进行了强制征召,有约四万中国劳工被强掳至日本进行强制劳动,导致其中将近七千人死亡。这些死者的遗骨在战后大部分散落在了日本各处,在战后日本的民间友好团体为了送还这些遗骨回中国而进行了大量艰难而细致的工作,经过十年分九次将近三千具遗骨送还给了中国,为中日间友好交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地方嵌入研究相对聚焦于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企业,而需要大量非熟练工人的劳动密集型跨国企业并未引起足够关注,建立在产业联系、技术外溢、社会网络等核心概念基础上的跨国公司地方嵌入分析框架很显然不能很好地解释劳动密集型跨国公司地方嵌入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劳工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等学科背景下,基于全球生产网络、关系嵌入、空间修复等核心概念,研究分别从劳工能动性的空间尺度、跨国公司地方嵌入的劳工要素、劳工管控对跨国公司的地方嵌入、区域劳工景观的空间修复等视角出发,系统梳理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主要研究议题,包括如何识别劳工供需因素对跨国公司地方嵌入的影响机制,如何剖析特殊劳工管控体制下劳工空间实践与能动性的关系,如何刻画跨国公司地方嵌入对区域劳工经济地理景观的影响,如何总结跨国公司地方嵌入与区域发展的战略耦合模式等。  相似文献   

12.
本在系统发掘与研究战后国民政府接收由日归国华工档案及相关劳工证词的基础上,首次系统论述了战后美日遣返与国民政府接收由日归国华工的政策及事件始末;并首次以国内的新史料对赴日华工战后的主要遗留问题,如被掳至日本的华工人数、美日战后遣返华工数、赴日华工死亡人数等重要数据,以及赴日华工的“工资”与赔偿问题等,作了进一步澄清和考证。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研究》2002,(1):252-252
由美国日本侵华浩劫纪念馆主办的第七届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1年 1 2月 7日至 9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美学者 50余人 ,陈香梅女士参加了会议。会议研讨的主要内容包括 :战时劳工问题研究、侵华日军暴行问题研究、东北沦陷区问题研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外交问题研究、“旧金山和约”及战后中日美关系及研究、战争赔偿问题研究、日本历史教科书及日本右翼势力问题研究等。另外 ,会议还举行了纪念张学良将军专场讨论。第七届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美国召开  相似文献   

14.
穷人子弟农宝央,遭强征壮丁入伍桂系国民党军,参加抗战,后随军驻海南。内战初,在莱芜被解放军收编,参加济南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会战、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战役。抗美援朝初,随志愿军第二十六军某团炮连急赴长津湖地区参战后被冻伤,短暂回国治疗又入朝归队。本文借这位当时不识字的普通士兵之视角,一窥那个年代基层士兵的境况,国共军队各有什么不同,战争环境的严酷……  相似文献   

15.
关于日本在华北的劳务统制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当年曾是日本掠夺中国强制劳工的主要来源地,因此研究与揭露日本在华北的劳务掠夺统制内幕是彻底调查日本使用中国强制劳工暴行的重要环节。现据天津市档案馆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有关档案文献,以及当年日本在华北经济调查机关出版的有关调查报告等史料,对日本在华北劳务统制掠夺中的若干问题研究披露如下,供国内外学者深入研究参考。一、华北是日本掠夺中国强制劳工的主要源地这个问题,本人在《日本强掳华北劳工人数考》(载《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4期)和《日本在华北经济统制掠夺史》(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版)中…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以英国、加拿大两国国家档案馆的原始史料为基础,以加拿大太平洋铁路运输的时空为经纬,对1917年3月至1918年7月,一战中8万多名中国劳工过境加拿大赴法的历史进行整理研究。如对一战中英军中国劳工的运输线路、承运情况所遇到的困难做了详尽的解析;介绍了中国劳工在威廉角与皮特洼劳工滞留营地、中国劳工的秘密过境与加拿大政府书报检察制度等情况以及英军运输中国劳工的全部过程与运输人数。8万多名中国劳工过境加拿大虽然仅是中国劳工援战的一个环节,但时至一战百年之际却仍属于新鲜的发掘与书写,令人深省。  相似文献   

17.
徐滨 《世界历史》2005,(2):105-111
本文对1 8—1 9世纪英国劳工生活标准的一般趋势作了综合研究,主要涉及劳工实际工资、消费模式和宏观经济水平等方面。随着1 8世纪现代经济增长的出现,实际工资的改善先出现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并最终逐步成为一般趋势。同时,劳工消费模式的变化和整体经济的发展也为生活水平的改善创造了相应的条件。作者的结论是,英国劳工的生活标准从1 9世纪2 0年代以后总体上不断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柴彬 《世界历史》2007,1(6):34-46
自中世纪的黑死病大流行时期起,英国政府针对劳工工资问题进行了长期的国家管制,其主要标志是1349年的《劳工条例》和1351年的《劳工法令》等法规的颁行。近代早期的都铎政府继承了前代做法并进一步强化了干预力度,通过著名的《学徒法令》及诸多王室敕令的施行,都铎国家的工资管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若干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都铎时期工资国家管制的实际效果又是较为有限的。  相似文献   

19.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的形势与日本在华全面推行强制劳动制日本使用华北强制劳工最早用于伪满洲国。1 941年前日人在满洲各战争经济企业、矿山与军事工程中使用的“苦力”或强制劳工 2 /3是入满华北劳工。①那时 ,因“七七事变”日本发动侵占华北的战争对华北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破坏 ,以及接踵而来的 1 939年华北地区特大水患 ,造成华北城乡众多失业劳工与难民饥民。而日本在华北各项“经济开发”事业均在恢复时期 ,所需劳力颇少 ,故日人向满洲、蒙疆大规模掠夺、输出华北强制劳工 ,主要是靠满洲与蒙疆的劳工募集机关 ,在日本华北方面军支…  相似文献   

20.
张龙平 《史学集刊》2023,(5):131-144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立的国际劳工组织为保护劳工权益而生,最初将工作重心放在欧洲,对其他区域关注不足。在亚洲代表的倡议下,召开亚洲劳工大会、解决亚洲劳工特殊问题被提上国际劳工组织的议程。日本和印度较早地主导了亚洲劳工大会的相关议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方面积极参与其中,但因各国政府态度不一和中日关系紧张,相关议程进展缓慢。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亚洲秩序发生深刻变革,中国开始谋求主导亚洲劳工会议,为此与印度之间曾发生短暂的举办权之争。作为妥协的结果,1947年印度顺利举办亚洲劳工预备会议,而拟于中国召开的正式会议却因国共内战而流产。亚洲劳工大会的具体筹备过程体现了亚洲劳工大会与劳工权益、亚洲秩序和国共政争的复杂关系,被赋予了超越劳工议题之外的意涵,显示了劳工权益保护背后所牵涉的国际秩序与国内政治角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