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秀丽 《历史研究》2012,(1):88-105,191
中国国民党改组伊始,即在"非党团体"中设立秘密党团。党团服从所属各级党部领导,功能在于贯彻党的主义,巩固自身,争取同情,打击异己,吸收党员,以此掌控和引导非党机构和群众团体的活动。党团活动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偏重青年学生组织和军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则侧重民众团体和"民意机构"。建立党团的初衷是为推动国民革命,但与中共竞争群众运动领导权很快便成为党团活动的重要目的,后期针对性更强。党团组织在国民党内曾长期存在,并受到高层的高度重视,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国民党意识形态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汉口执行部,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后建立起来的国民党中央派驻中区的党务组织,为时短暂.它的历史,反映了其时国共党内合作的样态和矛盾,说明党内合作对共产党来说固然是的,但组织上的党团形式和思想理论上的分野,使党内合作这种方式具有先天的局限性.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最裂,在汉口执行部的历史里能够找到端倪.  相似文献   

3.
从“第二党”到后备军:共产党与青年团早期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自身组织之外,另设青年团独立存在,原意是为其臂助,发挥助手与后备军的作用。然而,党团双轨机制具体如何运作,在中国尚属首创,无先例可循,党团关系的确立颇为周折。由于中共与青年团成立早期的特殊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青年团产生了第二党的倾向。实际运作过程中,党团之间常为争夺组织资源与政治资源,互不相让,时起纠纷。青年团重建后,中共干脆放弃青年团保持组织独立性这一传统,使青年团在政治与组织上完全从属于共产党。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革命史上,共产党、青年党和国民党纵横捭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政党政治发展的格局和走势。而三党竞斗的一个重要交汇点,就在于争取青年学生。在此后20多年三党循环敌对和相互抗衡中,中共广泛运用思想交锋、党团制度、统一战线等斗争策略,从而确保其在国、青两党的攻击下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民党早期军队政工制度的演变:1924-1928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沛 《安徽史学》2008,3(4):57-66
在孙中山的“党治”理念及苏联“党军”体制影响下,中国国民党于1924年改组后积极倡行“党在国上”、“党在军上”的政治制度,在黄埔军校教导团时代,即仿效苏联红军实施以党代表为中心、以政治部为具体实践单位、辅以自上而下建立党部的三位一体的政工制度。1925年7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这一体制在黄埔军校生为主体的军队内基本保留。因国共间的猜忌,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随着“清党”运动而产生重大变异,党代表制废除,政治训练部地位下降,军队党部更是形同虚设。试图控制军队的国民党,却被以蒋介石为首的军人反控,形成了事实上的“以军干政”、“军强党弱”现象,成为此后影响民国政治走向的一大因素。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安徽省会安庆市原省教育会旧址,设有国民党左派省级组织机构.本文依据当时的文献和亲历者的回忆,考证这一组织的名称应该是“中国国民党(左派)安徽临时省党部“,而不是“中国国民党安徽省党部“.  相似文献   

7.
方庆秋 《民国档案》2007,(3):139-140
三青团,全称为三民主义青年团,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多维党派组织,由蒋介石赋予“组训全国青年”的任务,奉行国民党的“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总方针。在其总体活动中,曾经有过一段与中共合作抗日的一致性和革新政治的正义性,但更多的是以反共为首务(如收集反共情报、破坏进步青年学生运动等),在当时就有一些人视其为“一种特务组织”,后来在政治上又被定为“反动党团”。因而以往史学界对其很少问津,更鲜有将其列为重要研究课题者。在目前中华民国史和中国国民党史的研究中,关于三青团的研究虽不乏佳作,但从总体上看还比较单薄,尚无全面系…  相似文献   

8.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会议讨论通过了鲍罗廷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基本精神起草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实现了国共两党历史上的首次合作,并由此  相似文献   

9.
人物     
《神州》2008,(6):16-16
国民党明年将派团参加中山陵80周年纪念活动5月27日上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南京拜谒中山陵并宣布:明年国民党将派团参加孙中山先生奉安中山陵80周年大型纪念活动,吴伯雄率领中国国民党访问团上午8时20分左右抵达南京中山陵.随后举行拜谒仪式.向孙中山先生坐像敬献花圈,宣读祭文.行鞠躬礼.随后挥毫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  相似文献   

10.
刘颖 《安徽史学》2005,4(1):12-16
20世纪初英国逐步建立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贫困和失业等社会问题的严重化和济贫法制度的失效是这一制度建立的根本原因;来自工人阶级的政治压力是其建立的一个重要原因;费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为这一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德国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起了先导作用.英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社会立法逐步形成了涉及到养老、失业、医疗、儿童等方面比较完善的福利体系,标志着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确立.它是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史上一次根本性的转折.  相似文献   

11.
冉绵惠 《民国档案》2007,(2):136-141
保甲制度是我国古老的一种基层制度,对此进行研究的也不乏其人。在清代有徐栋所辑《保甲书》,20世纪30到40年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研究、谈论保甲制度的高潮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甲制度的研究比较长时间受到冷落,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才陆续有专门的文章发表,可喜的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其研究出现了由完全否定到部分肯定,新资料得到发掘和运用,研究范围和视角得到拓展等新趋势。但就目前来讲,民国时期保甲制度需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国民党、共产党和苏联三方合作的历史背景下,苏联在莫斯科设立中山大学,专门招收国民党留学生并用苏联式革命理论对其进行培训,同时,部分具有国民党员身份的中共党员也加入其间.国共苏三方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这一特殊环境中,展开一段合作共进与纠纷矛盾共存的特殊历史.随着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与苏联关系日趋冷淡,这一特殊背景下的留学运动最终于1927年划上句号.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开创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新局面,在中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特点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实行国共两党的“党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民党“党国”体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沛  迟晓静 《安徽史学》2006,7(1):107-115
在西方政党政治潮流及苏俄体制的影响下,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形成了一套颇有特色的"党治"理念,为此后中国国民党执政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初步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党国"体制.1927年4月,伴随着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和全国统一,中国国民党继续实施其"党国"体制."党国"体制的核心在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国民党,以党的意识形态作为治国的基本原则,以"党政双轨制"的权力管理体系作为自上而下的行政运作模式.这一独具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既是西方政党政治理念特别是苏俄政党体制进入中国政坛的结果,也是传统中国政治文化与西方现代政党体制及理念相互作用的产物.由于理念与利益的分化,"党国"体制不仅形成了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及其运作模式的重大变革,成为中国国民党统治体系内党、政、军利益纷争的根源,也由于党、政两条管理系统并存且关系滞碍而导致行政成本倍增,进而演变为中国国民党政治制度上的一大顽症.  相似文献   

15.
贾春晖 《丝绸之路》2012,(18):55-57
州县这一清代政权中的基层政权,是一切政事的开始。了解清代州县制度,可以透视清代甚至中国历代政权体制的运作情况。自20世纪以来,研究与清代州县有关的著述已有不少,本文对此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6.
国民党与三青团的关系及其矛盾之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党与三青团的关系及其矛盾之由来贾维拙文《三青团的结束与党团合并》①曾经指出:党团矛盾的激化是导致三青团结束的直接原因。实际上,党团矛盾从三青团产生起就已经存在,并贯穿了三青团的整个发展过程,对三青团本身和整个国民党政权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那么...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民党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政党。它的前身为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中经数度演变,至1919年10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4年1月,在孙中山先生主持下,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以后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的这一时期,是中国的执政党。从1919至1949年,为适应形势的需要,其中央机构进行了频繁的变动。现仅就笔者所掌握的材料,对该党这一时期中央机关演变情况,作一简略概述。疏漏舛误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8.
1924年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将民主集权制导入其党内政治生活。至1949年退据台湾前,国民党一直在党内和民众组织中倡行民主集权制。本文谨对国民党推行此制的情况、关于此制的解释及相关问题作一探略。一国民党推行民主集权制的基本情况1924年1月22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纪律问题的议案。文件指出:大会以为国民党之组织原则,当为民主主义的集权制度(荣孟  相似文献   

19.
朱兆华 《攀登》2004,23(6):28-31
西方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党民关系方面,基本价值取向是致力于发展民主;二是在党际关系方面,权力监督机制有效地防止了权力的异化;三是在党政关系方面,厘清了政党与公共权力之间的法理关系.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不等于没有立场。我们研究西方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目的是为完善和发展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这是我们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上半叶,日本企业为了缓和劳资矛盾和强化企业内部秩序,纷纷推行以构建家族主义式的劳资关系、劳资沟通协调制度、企业内部培训制度、企业内福利制度、年功主义工资制等为基本内容的家族主义经营模式。这一新型雇佣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劳资关系,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