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利用中英文资料,以仰光唐人街为出发点,探讨缅华社会从19世纪中期开始,在殖民地多元种族下的传承和变迁。尤其借助1923—1924年英印总督访缅这一背景事件,剖析华社在这一帝国正式场合上的表现和各方反应,并借此探讨20世纪20年代缅华社区的结构、冲突和转型及其与殖民地主流社会的政治互动,展现缅华这一个既有南洋华侨华人共性又不失本土特色的亚洲移民群体及其殖民经历。  相似文献   

2.
云南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战场国际学术讨论会云南省保山行署、云南大学和民革云南省委于6月10日至16日在保山—腾冲,举办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战场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美国、日本的学者,当年中国援缅远征军的老战士和烈士后裔,和宣传、新闻...  相似文献   

3.
中缅文化协会自1939年12月21日正式成立后,在沟通中缅文化、促进邦交以及加强两国战时合作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1941年12月8日,日本侵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日军迅速侵占了东南亚广大地区。下一个目标,便是进攻缅甸,以截断我国当时唯一国际通道滇缅公路。基于共同的利害关系,1月26日,中英两国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1942年元月,根据协定,应英国政府要求,中国政府正式派遣军队入缅,协同英国作战。入缅部队定名为中国远征军。先列入缅的三个军,番号是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以后陆续增加到九个军。总兵力20余万人。太平洋战事爆发时,我在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作助理编辑。入缅部队第六军在昆明招揽大学生…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战场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林超民由云南省保山行署、云南大学、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云南省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战场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6月10日至16日在云南省保山地区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大陆19个省、自治区...  相似文献   

6.
高州缅茄雕刻是广东省独具一格的雕刻工艺品。茄雕艺人在小小的缅茄蜡头顶部刻出各种古雅的图章,配以花卉鸟兽以及风光名胜,十分小巧精美。清人黄若济有《咏缅茄》诗云:“其蒂宛涂蜜蜡黄,其实酷肖彭亨紫;小姑欣喜缀佩觞,雕琢斫萼成花枝”。 缅茄树产自缅甸,是世界上  相似文献   

7.
中缅边界问题是近代中国的历史遗留问题。从1885年清政府开始和英国交涉中缅边界问题,到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政府互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批准书,这一问题的解决历时70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是新中国成立以后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缅边境线长达2000多公里,在历史上没有十分明确的疆界,占领缅甸的英国殖民者曾借机侵占中国领土并遗留三段未定边界。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对此十分重视,为此作出了艰苦的努力,在亚非会议后即着手同缅甸商谈边界问题,并于1960年签订边界条约。中缅边境问题的圆满解决,对于巩固新中国与邻国的友好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详情请看《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一文。  相似文献   

9.
中缅边境旅游首选瑞丽○于建明编者按: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出国旅游还是一件费钱费时的难事,但一旦您要是到云南的瑞丽走一趟,多少也能圆您的出国梦云南是中国唯一与缅甸接壤的省份。中缅国境线总长1997公里,云南省开展中缅边境旅游业务的先后有德宏、西双版纳、临...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传统中缅边界发生剧烈变迁,不到百年时间边界向中方境内大大内缩,原属中国的一些领土被划在了今国界外。本文从发生原因上探讨近代以来中缅边界变迁问题,这对于目前中缅的边界状况还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缅甸是山水相连的亲密邻邦。中缅两国的贸易往来,有信史可考的,可以追溯到秦汉。后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六十九年)在不韦(今云南保山东北)设置永昌郡之后,就更有了明显的发展。接着,中缅两国便开始了文化艺术交流,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周军 《文史月刊》2013,(11):5-11
2013年11月9日,由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关爱抗战老兵基金等单位主办的"国家记忆——二战中缅印战场影像"解密展,在杭州西湖博物馆开幕。这次展出的300多幅照片,由美国通信兵第164照相连在中缅印战区拍摄,沉睡在美国国家档案馆多年。随着这些珍贵照片重见天日,这支由中美战士组成的抗日远征军终于走出重重遮蔽。  相似文献   

13.
中缅边界中的"麦克马洪线"问题及其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缅边界中的"麦克马洪线"问题是英国在中国西南边疆进行殖民扩张的产物.中缅双方通过友好协商,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在1961年全面解决了包括"麦克马洪线"问题在内的中缅边界问题.中缅成功解决"麦克马洪线"问题的经验,对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4年8月30日,由几家民营企业和民间团体策划承办的“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二战中美友好合作影像展”,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几十年来,由于政治风云的变幻和意识形态的错位,二战中的中缅印战区这个反法西斯战争中最辉煌的战场之一,成为被历史遗忘的角落.这次展出的400多幅照片,由美国通信兵第一六四照相连在中缅印战区拍摄,沉睡在美国国家档案馆多年.  相似文献   

15.
1960年底至1961年初.中国边防部队与缅甸国防军在中缅边境“金三角”地区前后两次实施了联合清剿国民党残军的作战行动,史称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这是我军历史上特殊的、鲜为人知的越境作战行动。作战目标和目的是清剿国民党反动集团武装,为中缅联合勘界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战场国际学术讨论会程政宁致开幕辞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辉煌胜利,滇西抗日战场反攻作战5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在保山召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战场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此,我代表中共保山地委、保山地区行政公署,对国内...  相似文献   

17.
1941年12月15日,我以中国驻缅甸军事代表侯腾将军的机要参谋身份,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遣人员,随侯腾及英国驻华武官丹尼斯少将一同入缅,并在蒋介石三次莅缅时参与迎送、警卫及随扈工作,现就我当时所亲历、亲见、亲闻的那些事,追述如后,以存史实,而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清代中期的中缅关系曾因战争出现过显著的变化,通过考察战争前后中缅贸易的变化过程,可以认为缅甸迫于贸易制裁的压力而主动恢复中缅宗藩关系,清朝实现了军事征战没有达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1950年6月8日中缅建交,缅甸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但建交初期两国关系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在于两国新领导人之间比较陌生以及华侨问题、中缅未定边界问题、缅甸北部"金三角"国民党军问题和冷战等。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缅甸,两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中缅关系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绚甸联邦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也是一个相对较为封闭、落后的国家.缅甸的北部与中国接壤,在这一区域内有许多民族跨中、缅两国边界而居.中国民族学界对于缅甸各民族的研究非常薄弱.由于我们对缅甸的民族划分、各民族的历史源流情况了解不够,以致中、缅跨界民族的研究也受到影响,甚至我们在分析、描述它们的情况时,也只能按照中国相关的民族称谓来进行.对缅甸各民族以及中、缅跨界民族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