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美学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就被引入到我国并且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也在继续发展着,对美学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标准,并且有了正确的观点。中国在视角和思维方式上有了一定的进步,虽然在研究美学工作还存在不足,但是在不断的努力中,有了正确的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美学有着实践存在论和实践生存论的论争,这样的论争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正确的认识,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不断的去分析、研究,寻找出最正确的理论分析,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我国当代的演变也有一定的历史,最后把我国的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相互结合,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廖红梅 《沧桑》2010,(3):251-252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对审美追求由来已久,丰富多彩的民族语言和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民族声乐这一闪烁着中国人精神和智慧的艺术品种。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传入后,中国出现了现代音乐美学思想,在保存了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重要成分的基础上,同时接受了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巨大影响,是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交融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其审美风貌和精神,它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理论的一个永久性课题。本文试图从"情"这一角度对当代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特征作出自己的归纳和总结,并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情"这一美学理论方面作一些粗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王笑月 《神州》2014,(18):64-65
美学是人类最难的学问,美学著作以及著作人对"美学"的理解,对美学主要问题的认识,也从来没有统一过。音乐美学理论作为美学整体架构下的一个子学科,同样如此。面对世界多极化、多元化的发展大势,加强音乐美学理论成果教学转化,培养更多的高、精、尖音乐人才,对于实现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双 《神州》2012,(35):199
随着工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生态题材的纪录片越来越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本文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范畴出发,对生态纪录片的美学特征进行分析,进而阐明了当代生态纪录片的中国古典美学内蕴。  相似文献   

5.
魏邦良 《名人传记》2022,(12):68-73
李泽厚可谓中国当代思想界一个巨大存在。他创造的词“积淀”已收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学者刘再复盛赞李泽厚是“中国现代美学第一小提琴手”。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著名学者,李泽厚对许多人产生了“直接启示”。学者易中天曾直言:“学问可以有另一种做法,文章可以有另一种写法,人更可以有另一种活法。永远走自己道路的李泽厚,无意间成为我人生转型的灯塔。”  相似文献   

6.
潘仲华 《神州》2012,(17):231+233-231,23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世界文化艺术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基本态势。中国民族音乐要在世界艺术交流中得到认可和肯定,就必须全面深透地挖掘中国民族音乐的美学因素,将其独具魅力的美学特质展示给全世界。中国民族音乐以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审美观点为基础,具有深刻地秉承和传播民族文化的特殊意义。本文对中国民族音乐蕴涵的美学特征进行了说明,并深刻解析中国民族音乐的美学因素,以期提高中国民族音乐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张倩 《丝绸之路》2009,(20):94-95
在当代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第六代导演是一个重要的群体。面对创作意图受挫的政治背景、小成本投资面临的市场冷遇以及自身个性表达的有意夸张等共同因素,第六代导演在反映不同人群、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文化选题时,却表现出了某种隐秘的一致性——苦涩的青春。本文从美学艺术视角和现实历史维度出发,较为全面地分析了第六代导演的美学思想及其背后的文化蕴涵,总结了他们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出的独特美学风格——强化的"苦难意识"。  相似文献   

8.
郑甲锦 《东方收藏》2023,(12):142-144
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作为陶瓷大国的中国,与人类文明发展密切相关。而中国人物绘画艺术崇尚工笔与写意,其创作风格历经千余年的沉淀和演进,名家辈出,名作流传至今,陶冶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审美。文章主要探讨中国人物绘画发展及与当代陶瓷艺术的融合探索,从其发展的主要历史时期、代表性画家、工笔技法、写意技法及其美学探索展开论述,希望能够为当代陶瓷的创作和欣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对美学和建筑美学很多人感到有些迷茫,到底什么是美?人对美的感觉来自什么?审美又有什么规律可循?这些问题,在许多书籍中也有所解释。但由于美的复杂性,使得即便是读过很多有关方面书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对中国的研究起源于18世纪初,经历了俄国早期、苏联时期和俄罗斯时期三个历史阶段,学者们对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从不同侧面展开了研究。1999年以来,俄罗斯学术界对当代中国的研究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在经济发展、改革和对外开放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俄罗斯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中国的经济问题,中国的对外政策和俄中双边关系,社会政治史和中共党史,以及对当代中国的某一位具体人物的研究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运用接受美学理论研究中国历史问题是目前史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史记》的传播与接受自其问世就在褒与贬的双声道中展开,时至今日,学术界对唐前《史记》的传播与接受状况关注较少。按照接受美学理论,唐代以前为《史记》史学经典化时期。由于接受主体的期待视野和时代的审美趣味不同,使《史记》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接受风貌,唐前《史记》的接受便经历了一个由谤书到封建正史的转化过程。在这个意义转换的过程中,《史记》文本被接受主体置于儒家的意义世界中予以解构和意义建构,以儒家思想文化填充《史记》文本的空白和不确定性,使之最终获得了正统意识形态和主流社会文化所认可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2.
欧阳琼 《风景名胜》2020,(1):0049-0049,005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对环境美学的应用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趋向,让公共环境景观设计有了新的思路与策略。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需要与城市规划相协调、与周边环境及建筑互相映衬,这样才能凸显城市特有的风格面貌,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由于城市公园的开放性与公共性,它不仅能为大众提供休闲、娱乐、观光等使用功能,也可以成为大众美学教育的重要场所,而这也是环境美学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运用的重要意义。环境美学中对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重点在于怎样与周围的建筑及环境相融合,怎样将城市人文特点融入景观艺术之中,以便将更好的美景呈现在人民眼前。本文就此对环境美学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萌发于清末民初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到五四时期有了新的发展。李大钊提出了"新中华民族主义"和"中华民族之复活"的思想,孙中山提出了"要恢复民族的固有地位,便要首先恢复民族的精神"的思想,梁漱溟、梁启超等"东方文化派"提出了复兴东方文化的思想,王光祈在《少年中国运动》一书的序言中,提出了"中华民族复兴运动"的思想。与清末民初比较,五四时期不仅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或"民族复兴运动"思想,而且这时所讲的"民族复兴"是包括汉、满、蒙、回、藏在内的中国各民族亦即"中华民族"的复兴,而非清末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口号时仅仅是"中华"亦即"汉族"的振兴,尤其是孙中山对什么是民族精神、恢复和弘扬民族精神对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处理好恢复和弘扬民族精神与向外国学习的关系等问题的阐述,是对民族复兴思想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唐慧亭 《风景名胜》2021,(2):0236-0236
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建筑美学在房屋设计中的应用意义,进而分别从布局设计、均衡设计、统一设计以及比例设计四个方面分析建筑美学在房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旨在通过对建筑美学的研究,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对于房屋建筑的需求,促使建筑工程更具个性化和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15.
粱世磊  周慧赢 《神州》2013,(8):218-218
本文主要对唐代渤海国建筑的平面布局、空间形态、建筑构件以及各个方面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对渤海国建筑美学文化符号展开了具有针对性的研究,探寻了渤海国建筑文化符号之后的内在价值,体现了建筑文化对于现代建筑民族化生态发展的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寒青 《神州》2013,(8):32-32
中国古代文人谈及礼必论及乐,论及乐又脱离不了礼。"礼"必然通过"乐"来表现,而"乐"又依附于"礼"而存在,礼乐互为表里。这都是由礼的形式需要和音乐本身的社会功能性所决定的。我国古代音乐文化丰富多样,百家争鸣,而能够存活至今仍被我们施行的主要是儒、释、道三家,释家为外来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了道、儒两家学说,其本质仍离不开儒、道两家学说的思想。故本文主要通过儒、道两家既相互对立斗争又相互吸收交融,相辅相成的动态生存现象,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了儒家音乐与美学思想的互为表里的关系,分析了当代泛音乐美学思想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从一定意义上而言,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人类的生存受到空前威胁等重重生态危机,而宋词中所蕴涵的朴素的生态美学意蕴为当代生态学的发展和重构提供了借鉴。词人以特有的敏感于和谐的大爱之中不断地唤醒着人们对天地众生的体贴关怀,其中,既有对自然生态的呈现和礼赞,也体现了重生爱物的生态意识和"天人合一"的生态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18.
崔咏莹 《神州》2012,(30):211-21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在精神文明方面的追求也不断的提升,人们对于生活的审美化已经有了更高层次的了解。如今,身体与身体关学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广泛讨论的热点话题,并且随着讨论的逐渐深入,已经进入到哲学、关学等各个领域中。在美学研究领域内,理查德·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理论有着一定的代表意思,本文笔者就针对舒斯特曼关于身体美学相关理论的研究内容与价值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吴金香 《文史月刊》2012,(Z3):45-46
在近代中国美学研究中,宗白华始终走着与中国文化相一致的学术研究之路,他的中国美学研究以鲜明的中国特色而获得独立的学术价值。宗白华的美学研究领域是诗化了的世界,他以诗意的眼光观照世界,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叙述它,从而创作出诗化的美学。  相似文献   

20.
陈智楠 《东方收藏》2023,(12):134-136
古典美学写意深刻体现着古代哲学思想,《易经》中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中国式审美精神的源头,来自于包容万象的“天人合一”自然观,从对自然之大的观照和包容,进而延伸美学美感写意。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门类,寿山石雕以其特有的雕刻技法和艺术韵味著称于世。在其雕刻手法中,便是借鉴了中国古典美学原理,从而实现寿山石雕的美学写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