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的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史中的地位举世公认。而同在江苏的金陵园林(这里主要指南京的古代园林),其受重视的程度,似乎就远逊于苏州园林了。其实,金陵园林完全应该在中国园林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不仅表现在南京的古代园林历史悠久、数量多、起点高、多名园等诸多方面,而且也表现在它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造园理念。它对形成完整的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体系,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关于《浙军光复金陵阵亡将士墓表碑考》作者曾作过研究,本文对此碑文作了进一步补述,并辅以新的原始照片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我国名的物考古学、古字学和教育学专家,中山大学教授商承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为纪念商先生对祖国物、博物馆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经国家物局批准,定于6月12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举行“商承祚先生捐献物展”。商先生早年于1933年就教南京国立东南大学,1932年任南京私立金陵大学教授兼中国化研究所专任研究员。为纪念他在南京长期从事研究工作,并对我院物鉴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现发表其遗作《我与金陵大学》,以兹怀念。  相似文献   

4.
金陵八根系     
旧时南京市井经常可以听到“八根系”之说。人们之间问及做何买卖或做什么事时,往往就冒出“八根系”或“挑八根系”的之说。“八根系”狭义是指挑葱卖菜的菜担子;广义指一头四根、两头八根绳子的担子.包括收破烂挑高箩的、卖鱼的、卖水果的担子等。这“八根系”之词,连从事的人也不忌讳,自己也常挂在嘴边,一般百姓也知道的,只有外地人或初来乍到或闭门不出的人才不知晓。  相似文献   

5.
平娜 《神州》2014,(18):9-9
金陵是李白丰富人生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金陵文化对李白的思想和文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从地理位置、自然风景、人文风俗、历史底蕴等多方面对金陵文化进行分析,为探究李白金陵情结背后所隐藏的丰富内涵和意义做铺垫。  相似文献   

6.
岁月悠悠,古都金陵留下几多让人凭吊唏嘘的历史痕迹。在城南的南捕厅,就有那么一片被历史湮没的旧宅群落,这里是晚清文人甘熙的故居。为抢救这座俗称“九十九间半”的巨宅,再现江南清代的民居风貌,2001年开始,南京市在此展开了全面抢救,使得“南捕厅”小街一时名声大振。近日,甘熙故居一期工程的竣工,让市民走进了翘首期盼的甘家大院。看过深深的庭院,走过曲折的回廊,人们也许更希望了解大宅门背后的旧闻轶事。  相似文献   

7.
金陵啃秋     
立秋是古代二十四节气之一。江南有谚语:早晨立了被,晚上琼飕飕。自此之后,气温开始下降.人们将逐步摆脱盛夏的酷暑.迎来凉爽的秋风习习。  相似文献   

8.
李白一生,足迹多次及金陵。他在此吟诗交友、游历山水,当然也参加一些饮宴活动。10年前,笔者就是依据他的《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一诗,写下了他在玄武湖赴宴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说到无字碑.人们首先会想到立于乾陵的武则天的无字碑,在人们的印象中那当是中国第一块无字碑。可实际上金陵也曾有两块无字碑,其中的一块还早于武则天的年代,只是实物不存,人们对此已经颇为淡然了。  相似文献   

10.
金陵荠菜香     
南京人最喜爱吃野菜,看来很早便有环保意识,注重绿色食品。荠菜,便是最常食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张纵  施侠 《东南文化》2005,(4):62-66
通过对南京自唐至明这一时期文献记载及遗存的园林旧址的探赜、勾沉,并参照今人的一些著述,以皇家园林为契入点,对以私家园林特别是诸多宅园为主的故址、风貌、建园、修葺、重建等状况加以阐述,体悟文人诣趣、构景理式的隽永况味,并于片鳞半爪间窥其全貌。  相似文献   

12.
写意,是中国艺术重要的美学特征,中国园林艺术的独特性也正是在于它是写意的,文人写意园形成的主要因素则是文人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关于宋代相权削弱的观点,其核心论据是将枢密院视为分割宰相权力的一个建制,认为宋代军权由枢密院专掌,中书宰相无权过问,仅是行政首脑而已。其实,在两宋时期,宰相的军权自始至终一直存在,并且渐次加强;与此相对应的是枢密院的权力、地位逐步削弱,并最终沦为宰相的下属机构。这一局面的形成是由宋代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所决定的。宋初面临的主要社会矛盾也决定了以枢密使专司军政的目的是分割、削弱枢密使权力,还政于宰相。  相似文献   

14.
唐令关于其江南诸州租,并回造纳布的规定,仅见于《通典.食货.赋税下》。从中无法得出其江南诸州租,并回造纳布为开元二十五年新制的结论,但也不足以断定它是重申武德七年令。陈寅恪说折租为布为南朝旧制,依据只是两条明显失校的南齐资料。南朝并无折租为布的制度。唐代江南的折租造布算不上国家财政制度史上一大变革。南北朝财政收入构成大同小异,北朝与南朝,关市之税在财政总收入中所占比重都远不及田租或户调。甄琛说南朝仍崇关鄽之税,北魏唯受谷帛之输,都不符合历史真实。南朝关市之税在其全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即使比北朝高,也不表示南朝国民经济国家财政较北方进步。  相似文献   

15.
李锋 《中原文物》2006,(4):29-34
商汤南亳在今商丘一带的文献记载,在学术界存有不可信与不可否定两说。近年发现的惠济河流域先商文化是早商文化之源,其分布范围与文献记载的任何汤亳的面积都相称,且其地望也与文献记载的商汤南亳地望基本一致,故有关商汤南亳的文献记载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6.
陈飞 《文献》2002,(3):32-47
"秀才科"被《新唐书·选举志》等典籍列为常选科目之首,是唐代科举重要科目之一,同时也是起伏甚大、变化较多且不易详明的科目之一.过去学者们对此多有考论,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仍有未达或可商者.笔者近年致力唐代试策研究,于唐代科举各科之试制及其变迁,稍有所及,兹就有关文献记载,略作考辨如下.未当之处,尚祈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分为南、北朝,是在诸侯割据的五六世纪,南北朝是中国在社会混乱状态中产生了新的精神的时期,从历史上虽然可以概观道教的确立和佛教的扎根,但是从文物上观察,更能清楚地发现佛教错综复杂的精神活动和面向新时代的社会苗头,在视觉上可使我们看到深蕴其间,象征精神纠葛的佛教雕刻造形。 佛教是公元前5世纪伴随佛陀的诞生开始的,最初并没有建造作为长期信仰对象的佛像。而是把安放舍利的佛塔作为象征性的崇拜对象,不久之后,描绘佛传和说法的图像渐渐也成为信仰的对象。到了约1世纪末,受罗马神像和肖像雕刻的影响,在印度西北…  相似文献   

18.
中晚唐京西北八镇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国之西门”之称的凤翔 ,由于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易守难攻 ,故驻有重兵 ,是京西北的主力大镇。从宝应元年起 ,凤翔兼有陇右节度之称 ,永泰元年 ,陈郑泽路军移镇凤翔 ,凤翔开始成为京西重镇。泾原地势平坦 ,易攻难守 ,“泾原兵变”后军力曾一度有所减弱 ,到贞元后期 ,农业经济得到恢复 ,粮食自给有余。宁不但在地理上处于京西北中心 ,而且因屯驻着朔方军而实力雄厚 ,成为京西北的中心大镇。灵盐素有“国之北门”称号 ,既承担着防御吐蕃的任务 ,又支撑着北线防御回纥的天德、振武两镇。天德、振武是京北沿边的镇 ,主要任务是防御回纥。坊、夏绥都是不临边的小镇 ,因其地处京西北防御圈里面 ,所以多用作屯驻军队和作为后方基地  相似文献   

19.
唐宋时期在太湖湖流的作用下,太湖南岸形成一条地势较高的滨湖沉积带,吴越时在太湖湖滨开挖溇港,创建湖堤。入宋以后,在太湖南部碟型洼地的平原地形中,产生了横塘纵溇的水利结构?崽劣胱轀鞠嗯浜现饕?是为成功地向太湖排出平原洪涝水,两宋时对横塘纵溇结构的完善主要体现为溇港的设闸与横塘的加筑扑问逼诘?水利建设奠定了后期太湖南岸地区农田水利开发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20.
潘明福 《文献》2006,(2):95-100
唐代墓志保存了大量唐人、唐代社会和唐代文化等方面的真实史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近年来,随着唐代墓志的大量出土,学术界对唐代墓志的研究广泛展开,唐代墓志在文献辑佚、校勘、考定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学者利用唐代墓志,作了许多积极和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可喜的研究成果,程章灿先生《唐代墓志中所见隋唐经籍辑考》(发表于《文献》1996年第1期)一文就是其中一项颇具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