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森材 《陕西史志》2006,7(2):38-44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凡7卷,其中近30条用来分析古籍句读失误的原因。近人杨树达《古书句读释例》分4类15种,共收例句168个,专门研究古籍句读和标点的讹误问题。近人孙德谦《古书读法略例》,今人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王迈《古标点例析》、徐仁甫《广古书疑义举例》、段喜春《古书标点释例》、汪耀楠《注释学纲要》、宋子然《中国古书校读法》等,也都在古籍标点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根据各家的研究,产生古籍标点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因不明词义而误、因不明语法而误、因不明章法而误、因不明礼法而误、因不明史实而误、因不明情理而误、因失于校勘而误,等等。他们虽然讲的是古籍的标点,但旧地方志是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同样也适用于旧方志的标点。  相似文献   

2.
上海人民出版社《春秋左传集解》标点本的标点,有不少地方可以商榷。左氏之文,刚健雄深,要眇奥衍,遣词琢句,绝妙穷工。语言虽古异于今,而其规律,犹可考求。今欲通习古籍,自当先事句读。是书广泛流传,阅时既久,则弥缝补阙,殆有不容稍缓者矣。为例既多,不容遍举,兹仅就属上而误下、属下而误上、当断不断、不当断而断四大类,依次例举如下。  相似文献   

3.
《安顺府志》是清代成丰年间安顺府太守常恩主持的一部地方志,篇幅浩瀚,内容丰富,对了解安顺市及贵州省历史均有重要史料价值。我受托审读《安顺府志》稿本,发现少量标点错误:因形而误,因不明语义而误,因不明化背景而误,因体不明而误等,作此小记。本对进一步完善该《志》的整理工作、对学习古书句读均会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孔凡礼先生点校、中华书局出版的六册八十卷《苏轼文集》(以下简称《文集》)与同类古籍比较,堪称是一部句读较准确、校勘较精审的好书.但由于该书卷帙浩繁,点校工程巨大,所以偶有失误,亦实属难免.笔者粗读此书,发现其中时有当断未断或不当断而断之的句读失误和少数失校、误校之处,这些会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甚至可能造成误解.今略举数例如下,以就教于孔先生和广大读者.为了印刷之便,原文异体字、繁体字一律代之以规范的常用字或简化字.  相似文献   

5.
关杂剧《拜月亭》第二折的[牧羊关]一曲,各家点校整理沿袭了原来的错误,本文从对仗、平仄、造语等方面,指认这是因机械理解曲谱,将衬字混入正格而造成的误逗,并进而提出,杂剧中的衬字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变为衬句。对衬句的确认可能给杂剧文本的句读带来帮助。同时,戏曲句读还应该参考音乐演唱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张金霞先生《〈尔雅注疏>标点琐记》一文的基础上,对李学勤先生主编的《尔雅注疏》标点本的标点错误,按原书顺序再予以订正,共26条,以期有助于《尔雅注疏》的进一步整理研究.这些标点错误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误标点号导致破句,第二类是误标书名号导致文意混乱,第三类是当标书名号而失标导致文意不明.  相似文献   

7.
南北朝史书断句、标点错误举隅于志荣笔者偶读南北朝史书《宋书》《魏书》及《南齐书》(均据中华书局标点本),发现有句读和标点不确之处,现摘录、辨识如下。一、断句错误例上述三种史书中有个别句子在不当断句处点断,而在当断处却未点,致使句意不通或与事理相背道。...  相似文献   

8.
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是在顾颉刚先生主持下,博采诸本所长整理而成的,故而校点精当,是《史记》研习者的首选版本.但《太史公书》本身博大精深,且年代久远,在传抄过程中又难免讹误,这都使得中华本《史记》在断句与文字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欠妥之处.断句失当的原因,主要有因不明地理而误、兼承误为单承、当断不断、不当断而断、点断错误以致张冠李戴、“而”字之前断否不当、因信任“三家注”而误、因不谙文体而误、因错解词义而误、时间副词归属不当、当属前而属后、人物语言未用引号、专名号与书名号使用不当、官职间当用顿号而不用、因失校而误等.文字方面的问题,则主要有夺文、异文处理不当、校勘不精等.  相似文献   

9.
上博九《成王为城濮之行》简2"王归,客于子文",李守奎、白显凤先生以"王归客于子文"作一句读,甚是,但"归"当读为"馈","客"当读为"赂","王馈赂于子文",谓楚成王赠送物品给子文;《邦人不称》简2b"■天之女","■"当读为"激发"之"发","女"当读为"怒","■天之女",谓激发了上天的愤怒;《邦人不称》简2b"要王于随寺","寺"当读为"畤","随畤"当为曾侯在都城随附近设立的祭祀上帝的地方;《邦人不称》简7b"兀千君,■可它","兀"当读为"扤","千"当读为"仁","■"当读为"焉","它"当为"也"字之误;"扤仁君,焉可也",谓动摇了楚惠王这个仁君的地位,怎么可以呢?  相似文献   

10.
《居延汉简》中所谓"缘中衣"不是名物词语,属标点失误而产生的歧义。其正确句读应连上读为"大红布衣缘中衣",意思是用大红布作衣缘的中衣。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整理报告<银雀山汉墓竹简[壹]>图版、摹本、释文和摹本隶文的仔细校核,共校出错误27条,出现于42处.这些错误大致可分为隶定错误、误加衍文、相互矛盾,误标简号几类,其中隶定错误最多.  相似文献   

12.
天亡簋新韵新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学旺 《史学集刊》2000,(4):72-75,77
《天亡簋》所押应是阳韵,或者是上古不乏其例的阳耕合韵。铭文中的“贝力”是一个表示繁多、懿美之类意思的形容词;“食”即《说文》“邈”字;“(厂幕)”当有过“若香”一读,可以跟阳部字押韵。郭沫若所谓“阳冬合韵”说实际上是由于错误地将本该属下读的冬部“降”字连上读所致。  相似文献   

13.
王力先生主编的《王力古汉语字典》是一部独具特色、功能齐全的古汉语字典,面世以来,一直受到各个层面古汉语爱好者的喜爱。但与历代辞书一样,该字典难免有美中不足之处。从书证引文角度来看,该字典主要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书证引文句读有误,二是书证引文标点符号使用有误。前者主要归纳了书证引文句读错误的四种情况,从中不难看出,由于句读处理错误,直接影响到对文意的准确理解;后者主要涉及书证引文标点使用上的错误,容易使读者对书证原文的整体性产生误解。明确这两方面的问题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利用这本字典。  相似文献   

14.
攸兴超 《广西地方志》2011,(1):34-36,33
<粤西文载>的整理本(<粤西文载校点>)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极大地方便了学术界对该书的研究和使用.同时,因为种种原因,该书在点校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错误.从地理沿革、职官制度、史事、文意和体例等五个方面,对点校疏误和致错原因进行列举和分析,希冀引起使用者和修订者的重视,减少引用和再版时的错误.  相似文献   

15.
《文物》1962,(9)
读《文物》1962年第1期"读宋刻十二卷本《唐鉴》书后",甚有裨益,唯文中所引宋刻三段,有些字和句读恐有误,兹举出以下数条,以供商榷。(一)天宝三载三月条臣祖禹曰一段内:"王心益固"句"王"字疑误。唐朝皇帝,鲜见史书称"王"者,亲王、嗣王等则称王。因细部文中所附宋刻印版,此"王"字上固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中华书局1980版<十三经注疏>中<仪礼>注疏存在的句读问题,将其中有代表性的句读错误进行了整理、分析,从中归纳出若干义例,以助于相关礼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史记》和《汉书》是我国历史上两部重要的史书、但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两书均出现了一些讹误。本文通过对它们相关部分的比勘,校读出厂两书中存在的一些错误.分析了致误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利用这两部书进行古籍研究和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陈希亮 《民国档案》2005,(1):130-131
《孙中山全集》共收录孙中山《批杨鹤龄函》三件,其中第一件的时间,插图中的字说明有误,而第二件与第三件实为同一件,且所标时间均误。本通过对杨鹤龄来函及孙中山批示内容的分析,对上述错误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19.
本就山西省大同市地方志办公整理点校之明《大同府志》存在的版本说明、字及句读标点的错误加以辩证。  相似文献   

20.
哀成叔鼎铭中,"君既安,叀亦弗其■錅获嘉"句应以"叀"字属下读、"嘉"字属上读为断。"嘉"为作器者之名;"叀"释为"主",是嘉对哀成叔的敬称;"君"指康公之后嗣位之君。嘉为哀成叔之家臣而升为公臣者,其作器随葬哀成叔,是希望哀成叔在冥界亦能保持贵族生活的礼仪,以继续侍奉康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