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引言:"異"與歷史的邊界《春秋》繫年的最後一年,即"魯哀公十四年",其下記載:"(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1)《公羊傳》給出了這樣一段解釋: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何以書?記異也。何異爾?非中國之獸也。然則孰狩之?薪采者也。薪采者則微者也,曷爲以狩言之?大之也。曷爲大之?爲獲麟大之也。曷爲獲麟大之?麟者仁獸也。有王者則至,無王者則不至。有以告者  相似文献   

2.
窦贤 《丝绸之路》2009,(19):49-51
八闽之地多山地丘陵,地势平缓起伏不大,但又多雨水,一季又一季,一年复一年,或猛烈地切割,或悄然地侵蚀,丘陵或成壑成谷成溪成河成江,或成崖成峰成山。溪水不汹涌不急湍,却长流不息;山不巍峨不苍茫,却高峻陡峭。有山必有水相伴,有水必有山相随,山是红色岩层高耸的丹霞之峰,水是九曲缠绵婉转之清流。丹峰碧水相映天地间,尤以武夷山为大观也。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箫声     
我不清楚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是新搬来的,就住在我家楼下。一见到他,就有一种悲伤之感。我自己也不清楚这是为什么。他的眼神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深邃而迷茫。  相似文献   

4.
一、庄公二十五年“夏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非常也。唯正月朔,慝未作,日有食之,于是乎用币于社,伐鼓于朝。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门,亦非常也。凡天灾,有币无牲。非日月之眚,不鼓。”  相似文献   

5.
<正>孔子有过"五不祥"的提法,语出《孔子家语·正论解第四十一》。一天,哀公问孔子:"在房子的东面增盖房子算不算不吉祥?"孔子趁机讽谏,指出"不祥有五":"夫损人而益己,身之不祥也;弃老取幼,家之不祥也;释贤用不肖,国之不祥也;老者不教,幼者不学,  相似文献   

6.
张良强 《江淮文史》2022,(6):101-108
<正>《陶庵梦忆》卷一有《濮仲谦雕刻》,文曰: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真不可解也。仲谦名噪甚,得其一款,物辄腾贵。三山街润泽于仲谦之手者数十人焉,而仲谦赤贫自如也。于友人座间见有佳竹、佳犀,辄自为之。意偶不属,虽势劫之、利啖之,终不可得。  相似文献   

7.
呼喜平 《神州》2011,(6S):71-71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知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下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  相似文献   

8.
北大的陈平原教授有一本书叫《千古文人侠客梦》,讲透了文人所向往的自由豪侠之梦。实际上,不少中国男人除了豪侠之梦,还有个胡子梦。要不是因为我们家点爸,我真没注意到这点。我个人不喜欢男性留胡子,因为有个固定印象,除了极少数的电影明星和自恋型男,大多数男性留胡子给人一种不干净不清爽的感觉,即便是关公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9.
分隶之殊,初无的解,其实分隶未必果二体也。隶之初出,本因篆书难成,吏不能记,程邈作隶,趋简便也。今所见秦时度量成刻诏书。存世既有如此之多,则当时镌刻匆遽之状可想见矣。然亦工拙不同,有极似篆体惟转折处方而不圆;有极端潦草、大小不匀、行款不  相似文献   

10.
清代著名學者姚鼐號稱不寫詞,在清代乾隆以後,已經成爲一個話題,受到學界的關注。考察其原因,是由於乾嘉年間的詞體創作非常繁榮,乾嘉年間的詞學觀念更加成熟,從清初發展而來的詞學復興之勢進一步得到加强,詞作爲專門之學的意識更加深入人心。同時,乾嘉學人大多强調學有專精,不提倡面面俱到,而姚鼐受桐城家法的影響,在文學創作上也懂得有所不爲。從學術淵源看,姚鼐受王士禛等的影響,對詩詞辨體之説也有自己的認識。所以,他之不寫詞,主要原因並不是由於鄙視詞,而是由於對詞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從這種認識中,某種程度也能看出清代詞學的發展。  相似文献   

11.
题画一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画须题也。不题,则画史矣。然画以题为佳,而题之佳否,往往得失与画相关。如美人点妆,唇朱眉黛,一有不合,反不如淡姿素质之为得也。故画亦常有因题而见累者。是则题不可以不讲求矣。自来著述,题画之作间或有闻,而题画之讲求则阙如焉。盖其事甚繁而且琐。画有万殊,题亦万变,非可执一。深言之,反令人迷茫;浅言之,又索然寡趣。假令无津逮将来之怀,乏参稽既往之识,必不耐笔札。予襄主讲美专书法,反覆与诸生言之。顾美专书法,偏重实习,科标习字,学者浅尝,一切不知。其勤者方耽怀于结构布白之不遑,一旦需题,则委之教者。于是书法一席非兼画法与文章一炉而冶之不可。不惟时间不及,而设科不备,习字等于孤立。诸生且有好有不好,十九虚应故事。主者不谙国故,欲与之言,譬诸聋瞽。故向所怀抱而曾一建白者,至成空言,悉坠诸地。余去校后,益成绝响。一病偃蹇,三年不起,幸而不死,此怀不欲辜负,因以时笔之,以待后贤。虽筋力逊于往日,空疏益甚,阙略仍多。则筚路蓝缕,不遑自恤己。戊辰初夏,莲华庵午睡起漫书发端。茫茫父。  相似文献   

12.
奇绝神木园     
梁彤瑾 《旅游》2002,(8):38-39
准噶尔盆地东部五百星黑色将军戈壁之腹心,横贯戈壁的奇台通往塔山之公路旁,独独地耸立着一棵10米来高的大柳树,树旁一泉,冬夏皆有水,你说奇也不奇?  相似文献   

13.
一問题的提出與學者的分析南宋後期,劉宰針對宋代信仰世界中出現的一系列重要問題擬了一份試題,其中一條就是关於神靈越界的:問水旱有禱,禮也。抑有可疑者,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境内者,故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楚昭亡國之餘,河非所祀,季氏旅泰山,孔子傷之。而今也五  相似文献   

14.
今按:全部屈赋主题在“眷怀祖国,系心怀王”。体现于有冷静之观察与分析,有炽热之愤怒与控诉,有驰骋高空之愿望,有自我毁灭之悲哀,胥于《离骚》一篇见之,此为比较晚出而最完美最成功之代表作。其他作品构思遣词,或不免重见叠出,要不外于“重著以自明”,则作者已自揭出之。读者或但见其重复总杂,便疑其为伪作,实未为知言。盖不深知其作者有矛盾苦闷之情绪,有错综复杂之思维,而有往复低回之咏叹,却彻头彻尾贯串一种声音发自其真诚深挚之激情,与夫伟大崇高之人格,非他人可得而伪也。章指:  相似文献   

15.
《禹贡》学会研究边疆计划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创办缘起当承平之世,学术不急于求用,无妨采取“为学问而学问”之态度,其效果如何可以弗问;此犹富者家居,狗马玩好唯所嗜,固不必为衣食计也。及至国势凌夷,局天蹐地之日,所学必求致用,非但以供当前之因应而已,又当责以弘大之后效;譬如蓬门华户之家,凡劳力所入先图温饱,其衣食之余则积储为他日创业之资,不敢有一文之浪费也。以我国今日所处地位之危险,学术上实不容更有浪费,故定其价值之高下必以需用与否为衡量之标准。  相似文献   

16.
乾嘉时期,在皖派校勘学家段玉裁和吴派校勘学家顾广圻之间曾展开了一场学术争鸣,这场争鸣,无论对当时还是后世学术界,尤其是校勘学界,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本文试就这一问题略加论述。 段、顾之争,是由于对《礼记》中几个字的不同校法引起的。《礼·礼器》:“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顾氏《礼记考异》据唐石经无“有文”二字,故认为二字乃衍文;段氏则认为“‘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此行文之常法也。”因此以理断之,校二字为正文。《礼·曲礼》:“二名不徧讳”。  相似文献   

17.
于石 《古籍研究》2000,(2):13-15,25
宋代王安石有《读孔子世家》一文,认为论出身,孔子不过“旅人也,栖栖衰季之世,无尺土之柄,此列之以传宜矣。”“公侯传国日世家”,孔子并非王侯,《史记》将其列入“世家”,“奚其进退无所据也。”又说:“岂以仲尼将躬圣人之资,其教化之盛,舄弈万世,故为之世家以抗之,又非极挚之论也。  相似文献   

18.
火葬是一种古老的葬俗,早在我国先秦典籍中就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墨子·节葬篇》称:“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烟上,谓之登遐,然后成为孝子。”《荀子·大略》亦云:“氐羌之虏也,不忧其系累也,而忧其不焚也。”这里的“仪渠”和“氐羌”都是指我国西部  相似文献   

19.
马军 《文史月刊》2013,(7):79-79
中国是对联的国度。古往今来,名联无数。而由官员针对自己和他人在治政过程中得出的经验和教训所撰之联,则是其中值得关注的奇葩。清朝康熙年间河南内乡知县高以永做有一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上联的意思是说当官的要正确  相似文献   

20.
一建国四十年来,中国考古界取得的成绩,不胜枚举。其中,有些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收获,如中国悬棺葬的考古收获。中国悬棺葬的考古收获,与其它方面的考古收获颇有相异之处。在考古学家大量清理和发掘悬棺葬之前,人们对悬棺葬的认识仅限于“见石壁有物,悬之如棺、使取之,乃一棺也;发之骸骨存焉”的简单认识,或“殓死有棺而不葬,置之崖穴间,高者绝地千尺,不施蔽盖,以木主若圭、罗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