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刻石新论     
秦始皇二十七年到三十七年,始皇帝曾多次巡游各地,视察民情民风,且大多数于每次巡游时立石刻文,以往人们将这些刻辞仅仅看作是秦始皇个人的歌功颂德之作,而没有发现其巨大的史料价值,但这种歌功颂德之作更可直接反映秦始皇的个人追求。从这些刻辞中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的"圣王"心理,到碣石刻石时,他的新的统治理念"圣王"观已基本完成了,随后又开始了风俗伦理的统一。风俗的统一不仅对国家的稳定统治十分重要,也是圣王观的一个重要方面,于是秦始皇利用会稽刻石进行了一次大的宣扬,以促人伦,正风俗。至此秦的统治不仅在政治、制度上统一了起来,在风俗伦理方面也日渐统一。  相似文献   

2.
《泰山刻石》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东巡至泰山所立。原石到北宋时期保存基本完好,后不知何时遭毁,明代仅存4行29字,传至今还剩9字。馆藏明拓《泰山残刻二十九字拓本》是极难得之佳拓,其流传有序,罗振玉曾辑入《秦金石刻辞》中。  相似文献   

3.
王健 《安徽史学》2012,(3):51-56
本文以秦刻石铭文为中心,分析秦帝国政治与儒家伦理的复杂关系,揭示伦理因素对秦朝政治的重大影响。由刻辞中所见秦意识形态及其治国实践的变化,无疑反映了秦始皇和李斯君臣对政治模式的修正。在天下一统的历史形势下,秦事功型政治传统确实出现了向伦理型政治转轨的迹象。秦政与伦理之间复杂互动历程表明,秦文化创造其事功奇迹的同时,也造就了自身的专化特征,从而丧失了大一统时代政治价值目标重建和政治文化转型的自我更新功能。  相似文献   

4.
秦始皇时代的私营工商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续推行抑末政策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东巡,登上东方海滨的琅琊山,筑琅琊台(在今山东胶南县西南),刻石颂秦德,在刻辞中写道:“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所谓“上农除末”就是重农抑商。秦始皇自执政以来,特别在统一六国之后,继续推行了商鞅以来的抑末政策,在局部地区推行得极端严厉,故谓之“除末”,其中最严厉的有两项: 首先是“迁”。秦“迁”有两种,一是用赐  相似文献   

5.
正泰山上下,石刻极多,历史悠久,年代连续,内容广泛,风格各异,可谓一座露天的中国石刻艺术博物馆,而其镇馆之宝,当首推秦泰山刻石。秦泰山刻石是泰山第一刻,开创泰山刻石之先河,是秦始皇的颂德碑。秦泰山刻石乃书法大家秦相李斯所书,李斯小篆不仅是"汉晋碑铭所从出",更是"古今所师";秦泰山刻石是大秦帝国结束先秦各国各说各话、各书各字的历史,实行"书同文"的典范之作和实物例证;秦泰山刻石是当今仅存的两通秦刻石之一,且是字迹  相似文献   

6.
汉业存亡俯仰中, 留侯于此每从容。 固陵始议韩彭地, 复道方图雍齿封。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这首诗中的“留侯”,是指张良。张良的一生,不但富于传奇色彩,而且他在军事、政治以及处世为人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研究借鉴之处。一 张良,字子房,出身于韩国贵族,先辈历任韩国宰相。公元前230年,秦始皇灭韩之时,虽然张良并未在朝为官,亡国之恨亦刻骨铭心。张良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杀掉秦始皇。为此,他尽倾家资,在东夷君长沧海君那里募到两名刺客,备好两个铁堆,准备在秦始皇巡游时下手。他和两名刺客化装成逃难百姓,暗中查访秦始皇巡游的路线…  相似文献   

7.
历经劫难的石鼓文黄剑华《石鼓文》是先秦流传下来的刻石文字。它采用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籀文(又称大篆)书写,刻在十个馒头形的石鼓上,因而得名,被称为《石鼓文》。又因其记载的是古代国君游猎生活事迹,故又称为《猎碣》。石鼓属于花岗石质刻制而成,圆顶平底,高...  相似文献   

8.
正祖国万里海疆,北自辽东,南到海南,曲折的海岸最东端在哪里呢?在山东半岛的成山角。从地球的经度上看,它比我国台湾东北部的三貂角还要偏东60分。中国好望角不仅海洋风光绮丽,而且早在2000年前就遐迩闻名。秦始皇三游成山头成山角,原名成山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在交通方面搞了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就是兴修  相似文献   

9.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统一了法律,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货币和文字等,这些是众所周知的。然而,这位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出生在河北,死在河北,他在位期间发生的一些重要事情也与河北有着密切联系却鲜为人知。本文根据文献记载结合考古调查、发掘的资料,谈谈河北境内与秦始皇有关的几个问题。一、秦始皇生在河北战国时期,各国争战,为了取得信任,相互交换人质。秦国太子安国君(秦孝文王)之子子楚(秦庄襄王)是夏姬所生,夏姬不受太子宠爱,所以子楚被派到赵国作人质。子楚在赵国作人质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几版藏于卡内基博物馆的甲骨的分析,发现它们反面的钻凿与正面刻辞的时代相异,提出殷墟甲骨中可能确实存在异代使用的现象。只是这些后刻的刻辞并非真正的卜辞,而是后来习刻者练习契刻的作品。这一问题的探讨对我们了解当时的甲骨保存制度、甲骨契刻技术的传承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西周卜用甲骨的整制与钻凿形态有一定规律,甲骨刻辞的行款走向与之密切相关,对残碎甲骨的准确定位有助于正确判断刻辞行款的走向,有助于准确理解刻辞的内容。本文依据《周原甲骨文》与已经公布的其它遗址的材料,先从甲骨正背两面的特征作定位研究,然后分析刻辞行款走向的规律,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路远 《文博》2009,(1):74-79
本文围绕西安碑林藏苏轼《集归去来辞诗》刻石,对苏轼的“尚意”书法不践古人、追求个性自由的本质,及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略加述评。对该刻石所据之墨迹本的由来及刊刻者邓霖其人,对苏轼这件书法作品产生的背景及其价值,略加考述。认为《集归去来辞诗》刻石之“六首本”和“十首本”各有出处,不能因为《苏轼诗集》收录10首,便轻易否定“六首本”。  相似文献   

13.
秦始皇巡游的时空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史记》及有关记载详细分析了秦始皇为帝十一年间频繁巡游的时间、空间特征 :即巡游频率高、历时长、游历范围广且以齐鲁海滨为巡游活动的主要目的地。并根据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 ,提出促成秦始皇巡游活动时空特征的主要原因是扬威宣德的政治目的、虔诚的宗教情感、寻求长生的强烈渴望和地理景观区域差异的吸引。  相似文献   

14.
毛惠民 《丝绸之路》2014,(14):20-21
1986年3月,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号秦墓中出土了460枚秦简,大多保存完整,字迹清晰。据《墓主记》断代,这批竹简写于秦始皇八年(前289)以前。它的出土不仅对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及思想文化情况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而且对研究秦始皇时代的文字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分析这些竹简上的文字及其他出土和传世的秦国铭文,对秦始皇时代流传的文字书体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连云港始建国界域刻石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连云港市文管会在文物普查中,曾于东连岛羊窝头峰下海岸发现一处界域刻石,因严重漫漶脱落,只能读出30余字,当时推定为西汉时物。1998年冬,有关人员又在羊窝头之西北约2公里处的苏马湾度假村发现内容和形制基本相同的另一处石刻,此刻纪年及立石人职衔明白清楚,从而帮助我们重新认识羊窝头刻石的全部内容。经对羊窝头刻石重新识读,发现两刻石内容完全一致,书体风格相同,且同出一人之手。两处都是先将天然岩石凿平磨光,然后刻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在一些历史著作中,有秦代会稽地区“淫风”盛行的说法。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究其错误的来源,与对一条史料解释的不恰当有关。若认真考察这条史料,并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不仅不能得出会稽“淫风”盛行的结论,而且可以发现令人饶有兴趣的新问题。 引起误解的一条史料来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始皇由咸阳出发向东南巡行。当他到达会稽(今浙江绍兴)时,像以前几次巡行一样,在山上刻石留念。在这块刻石中,除一  相似文献   

17.
秦诏版研究     
赵瑞云  赵晓荣 《文博》2005,(2):78-83
说起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事,人们自然会想到刻在权量器上秦始皇诏书和悬之国门、布之郡县的秦诏版。尽管二者的形成和功能存在差异,前者继承了“物勒工名”的传统,起了官方认可的标识作用,后者则是“金字招牌”古老遗风的延续,借此把皇帝的诏令宣示社会,推动度量衡统一,二者具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在宣传誉论上作用是相同的,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具有同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抛砖引玉,以期学界前辈及同仁共同推动秦诏版之研究。  相似文献   

18.
马尚 《文献》2022,(1):68-90
英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甲骨是"库方"藏品的一部分,曾著录于《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和《英国所藏甲骨集》。该馆官方网站近年公布了这批材料的高清照片,为全面观察甲骨各种现象提供了极大便利。比勘摹本、拓片、照片,可对疑伪甲骨刻辞进行更为准确、精细的甄辨。事实上,既有研究以为伪刻的部分仍有25例真辞。这些刻辞为商代历史、语言研究和甲骨学本体研究提供了资料。通过对这批甲骨真伪的综合研究,早期流传的甲骨伪刻的作伪特点亦得以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9.
论满汉文化交融与蒙古族音乐的相对独立发展赵毅一问题的提起自秦始皇赢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以后的两千多年间,历朝各代变换更迭,中国的国土疆域均由汉人统治,惟元、清两朝是少数民族统治了中国。一个统治集团,能够征服各方,统一并控制全国,固然有其政治、经...  相似文献   

20.
华表起源很早。早在尧舜时代,帝王就习惯在各交通要道、十字路口设置一些木柱。据《淮南子》记载,这种柱子乃"舜之诽谤之木","书其善恶于华表木也"。意思是,人民群众对帝王有什么批评建议,可以写在这些叫做华表的木柱上面。可见华表最初是发扬民主的工具。秦始皇时代,为加强专制统治,废除了华表。汉代又恢复华表,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