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三峡地理环境与原始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论三峡地理环境与原始文化的关系王家德一、三峡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的特点所谓三峡地区.并非仅限于今天的长江三峡,而是特指以长江三峡水道为轴线.联接今四川省东部、湖南省西北部、湖北省西部三省交界的区域。简称川东、湘西北及鄂西。这一区域正好是长江中。...  相似文献   

2.
三峡地区古代渔猎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地区古代渔猎综论王家德(一)远古洪荒时代,三峡地区的原始先民处在锄耕农业尚不发达的阶段,其先民生存主要靠长江、溪河的鱼类,以及附近高山峡谷中野兽,山林中的飞禽和植物果实来补偿。考古发现渔业、狩猎、采集三种原始的生活方式,则在六、七千年前的三峡先民...  相似文献   

3.
杨华 《东南文化》2007,(6):6-13
通过对三峡地区长江沿岸的考古发掘,发现了远古时期人类居住遗址的所处位置、海拔高度,尤其是遗址地层堆积中往往还叠压有洪水过后的淤积,根据这些洪水淤沙层的位置以及其上、下堆积层中包含物的年代,我们可推测出远古时期三峡地区长江发生洪水的大致年代,洪水水位的海拔高度,看看那时的河床究竟是比现在高、还是低,从而为当今人们治理长江、开发长江提供科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三峡地区唐宋遗址出土的以兽面为装饰图案的瓦当、脊兽、砖等三类陶质建筑材料具有明显的时代和区域特征,是分析唐宋遗址性质、建筑等级的重要实物资料。三类建筑材料出土于三峡地区唐代中晚期至北宋早中期的长江沿岸及其支流的市镇遗址,反映出在唐代中晚期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城市制度激剧变化以及商品经济兴起的大背景下,三峡地区介于乡村聚落与州县城市之间的市镇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对长江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化遗存内容丰富,前后延续时间长达6000余年,中间无空环。大量的物出土,以及一些重要遗迹的发现,不仅为我们复原出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原始化的真面目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也充分证明了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三峡东、西两地的原始民族就有了密切交往的历史。当时处于领先水平的三峡东部地区的原始化自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到夏商时期,一直对三峡西部及成都平原的原始化产生过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峡地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指的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个长江上的峡谷地区,广义则指西起重庆、东至宜昌的一个长六百余公里的沿江狭长形地带,本文的“三峡地区”即取其广义。长江三峡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都比较特殊。它在行政上归属渝、鄂两省市,邻陕、川、贵、湘四省,在地理位置上接近我国几何重心,又是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长江略成弓形横贯东西,连通四川盆地和两湖平原。境内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江岸及河流交汇地有不少小块台地,古人往往就生活在这些台地上。从旧石器时代以来,这里就有了人类,在上万年的历…  相似文献   

7.
三峡地区很早以前便为人类生息繁衍之地,但直至清中叶以前三峡地区仍是人口稀少,移民多为沿长江两岸东西走向迁移,移民及土著的主要经济开发区多局限于沿江平坝、丘陵台地及附近山地;移民们的经济开发立足于垦殖、渔猎、商业并重的格局。但这种格局随着清中叶外来移民大量涌入和人口自然滋生造成的人口膨胀而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赵冬菊 《南方文物》2006,(3):107-111
考古学与民族学、民俗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笔者欲结合长江三峡地区文化遗产之特征,以及工作中的一些体验,就考古学与民族学、民俗学的关系谈些不成熟的看法。一.三峡考古揭示的民族、民俗文化事象据《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报告》显示:三峡地区需保护的  相似文献   

9.
中坝子遗址位于重庆市万州区小周涂家村二组,地处长江北岸的一级台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0’55’7″、东经108’32’52″,海拔高程117.4—140米(图一)。属三峡地区A级保护遗址:我们在遗址中部设置了永久性的测量总基点.确定了东西、南北向的十字总基线,并依顺时针方向  相似文献   

10.
历史时期三峡地区经济开发与生态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这里所指的三峡地区主要是指今川东万县地区,涪陵地区和鄂西宜昌地区。此地区现有总面积80392km~2,其中山地占70%以上。人口1684.53万,人口密度209.64人/km~2。古人称的峡路是指今泸州、重庆、涪陵、万县、奉节及巴东、秭归、宜昌长江两岸,明显比今天三峡地区概念要广得多。鉴于本地区万县地区、涪陵地区北部和宜昌地区在地理特征上有共同性,古代又为一个相对独立统一的经济区,现又为未来三峡工程库区和坝区所在地,有共同的经济内在机制,故这里的三峡地区概念比古人峡路小,又大于今天一般的三峡概念。因条件限制,本文在论述时以万县和宜昌地区资料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三峡考古琐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向 《四川文物》2003,(3):43-48
作自20世纪50年代就参加了长江三峡考古。本重点回顾了1958年三峡水库考古调查、大溪遗址发现始末、三峡地区的崖墓调查等重要考古工作。  相似文献   

12.
杨华 《东南文化》2000,(3):33-44
本文根据考古发掘公布的数百座新石器时代墓葬资料,对长江三峡地区距今约6000年至4000年之间的远古人类埋葬习俗作了系统研究,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明清以来的三峡旧志登载了本地大量的石刻文献,这些石刻文献主要分布在三峡地区腹地奉节县的长江峡口石壁、万县的天子城和岑公洞、云阳县的龙脊石等地,具有代表性的有《宋中兴圣德颂》《天城石壁记》《大宁监创筑天賜城记》三种.三峡旧志所载的石刻文献有助于我们研究三峡地区的历史,弥补正史的不足,认识三峡地区重要的军事地位、书法艺术成...  相似文献   

14.
明月坝遗址位于长江北侧支流澎溪河南岸的明月坝台地上。经2000年发掘所获商周时期遗存分析,其上限为商代末期,下限为春秋战国时期或者更晚,其材料为三峡地区商周时期遗存的综合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开县余家坝墓地2002年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县余家坝墓地是长江三峡地区一处极为重要的战国时期巴人墓地。本年度共发掘墓葬13座,它们在墓葬形制、棺椁制度和随葬品组合上与以往发掘墓葬存在共性的基础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自身特色,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余家坝墓地的延续年代、埋葬习俗和化特征等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刘慧 《四川文物》2009,(4):35-42
本文通过对考古所发现的长江三峡渔具和鱼类骨骼遗骸进行初步的统计和分析,将这一区域新石器时代的渔业生产分为东、西两大区,发现其在时间、空间、渔业资料及渔具等诸多方面均有差异.同时分析了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经济结构的组成情况,指出渔业在当时的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肉食资源的获取占有突出的地位.三峡地区渔业经济的繁荣与其较低的农业生产水平、丰富的渔业资源、相对独立的自然环境以及较高的渔业生产水平有关,研究渔业生产对认识三峡古代文化、经济结构与生计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峡地区的盐业资源在巴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是近年来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提出了许多值得重视的观点和思路。但同时也存在一个需要注意的倾向:由于受考古材料的限制,大多在探究这一问题时仅限于猜想或臆测,这对我们探讨这个问题造成了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8.
《湖北库区考古报告集第6卷》由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文物局编著,科学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发行。该书为A4开本,正文658页,约118.4万字,定价280元。该书共收录三峡工程湖北库区田野考古发掘报告33篇。长江三峡地区不仅山水雄奇,而且是一座瑰丽的文化宝库。考古发  相似文献   

19.
宋代长江三峡地区出现了大量草市镇,它们之中有的今天依然存在,有的只剩下残垣断壁,有的则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本文通过对有关历史文献记载的分析研究,考证出51个草市镇,并将它们的位置按照今天的行政区划作了相应的比定  相似文献   

20.
《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2卷》由重庆市文物局、重庆市移民局编,科学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发行。该书为A4开本,正文1852页,333.4万字,文后附彩版126幅,黑白版24幅,定价980元。该书共收录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田野考古发掘报告67篇。长江三峡地区不仅山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