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小兰 《百年潮》2007,(9):52-56
沙韬,在20世纪50年代曾担任过康生的秘书。沙韬叔叔与我父亲王涛江是30年代在延安时的老相识;在60年代轰动中调部的“沙韬事件”(人称“杀头”事件)中,我父亲也曾帮助过他。因此,他与我父亲的关系一直很好。1995年我父亲过世之后,沙韬叔叔曾多次来到我家,向我和我的母亲谈他的经历,特别是历史上所谓的“沙韬事件”。  相似文献   

2.
肖流 《江淮文史》2010,(5):45-59
<正>印象中的郑位三提起新四军二师政委郑位三,虽然我仅见过他数次,但印象却极为深刻,对他的为人更是佩服不已,终身难忘。我到新四军后,1939年在无为江北游击纵队,1940年9月在  相似文献   

3.
80年代以来,由于考古发现给对古书年代的估定带来了新的认识,反对<墨经>成于战国后期,主张<墨经>为墨子所自著的学者渐渐多起来.本文通过细致的分析,认定墨子自著说的各项论据皆非充分条件,而其中作为墨子自著<墨经>最强证据的"墨子献书楚惠王"一事,则因其内容与<墨经>不合而其实并无力量.据<庄子·天下>篇等材料,可以推定<墨经>成于墨子晚年至公元前4世纪中叶墨家分裂以前这段时间之内.  相似文献   

4.
感受黄老     
沈虎根 《古今谈》2006,(3):55-57
回想我与黄源同志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接触确实很一般的。原因是我与黄老在年龄、资历、地位、声望的悬殊,尤其他是省文化系统的领导,我是在新闻单位工作的一名业余作者。要说近距离的接触,获得深刻的感受则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那时我在《东海》文学编辑部工作时,他先是复出参与筹备省文联与各协会重建工作,而后任职省文联领导,兼管《东海》;我任省作协驻会副主席,他任主席。  相似文献   

5.
何芳川 《世界历史》2006,(1):109-110
2000—2004年,我国亚洲史研究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蓬勃展开的基础上全面、持续进行,取得了一定成绩。近5年来,上个世纪60年代走上学术研究岗位的一代学人已经退休。但其中一些同志,如彭树智、王治来、林承节、陈君、戴可来、梁志明等,仍在笔耕不辍、贡献新篇;而20世纪八九十  相似文献   

6.
画粮票     
在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粮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出差要粮票,所有的饭店,没有粮票不卖给你饭吃;开会也要粮票,大会要你交基本伙食费——每天1斤粮票;上学也要粮票,不然学校不给你开伙;到商店买副食品,没有粮票就是不卖给你……  相似文献   

7.
毛庆沟墓地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位于内蒙古凉城县蛮汉山南麓的毛庆沟墓地,已发掘79座墓葬,其中东西向墓葬67座,南北向墓葬12座,墓葬间没有发现打破或叠压关系。这批材料最先于1982年披露,1986年发表考古发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  相似文献   

8.
筒形卣是青铜卣中形式较为特殊的种类,流行时间很短,发现数量也很少,但在周初青铜器中的地位却不容忽视。以往的学者在青铜卣的研究中对筒形卣多有涉及,重要的如陈梦家先生在上世纪40年代对青铜卣型式的系统研究中,将筒形卣列为单独的型式,在其下虽只有寥寥数十字,但有许多看法至今仍很值得我们借鉴;朱凤瀚先生将卣分为九型,其中筒形卣被归人H型中的b亚型,并注明为西周早期器;王世民等先生在西周铜器的断代研究中将卣分为三型,在长颈壶形卣和扁圆体罐形卣之后即为筒形卣,也指明了筒形卣属于西周早期这一年代特征;卢连成、胡智生先生的研究中也曾对筒形卣的年代与分布地域进行过大胆的推断。  相似文献   

9.
我的人生,和市西路很有缘分;我的成长,也见证了一个大市场的崛起和变迁。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童年的我时常在周末和寒暑假时,和母亲一道乘坐共交车在大西门下车,经过沿街均为木墙人字瓦顶老民房的市西路,再走过香炉桥来到香狮路,母亲有一同事家就住在烟厂后门那棵大皂角树旁的工管校宿舍里。她家有一个比我大一岁的女孩,跟我很是要好,于是市西路便成了我童年常去的地方。记得在90年代很红火的花香村市场、现在的花香上海城附近有个石灰窑,我们一群小玩伴会常去那儿玩打仗的游戏。  相似文献   

10.
“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邢瓷类银”;“邢瓷类雪”……古人对邢窑虽有诸多赞誉与评价,然而上世纪70年代之前,曾风靡一时的白瓷缔造者在巍巍的太行山下静静地沉睡,无人知哓,成为千古之谜。上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河北省临城县二轻局和内丘县文物组先后在临城、内丘发现多处窑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元瓷一些问题再谈一些看法。 1 关于元瓷足底无釉的问题 ;2 景德镇珠山元代御窑的地层问题 ;3 传世瓷器原则上不可作“标准器” ;4 元代“吉祥语”款识问题。我们对古瓷的研究 ,特别是对于古瓷真伪、年代的判定 ,需要全方位且科学的论证 ,才能得出正确的终结。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的浪潮冲击着所有地区和行业,年鉴业也不例外。上世纪80年代是起步期;90年代发展期;跨进21世纪,呈现出创新发展的新阶段。这是时代的必然.是年鉴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是年鉴生命力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3.
蓝娥 《四川文物》2004,(2):74-76
现藏重庆市博物馆的明代张瑞图行书、草书轴的书写年代,经考证认为:行书书于52—54岁间;草书书于70—72岁的春末之际。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经济和发展,作为人生大事的婚礼,其文化载体和形式也在不断升级。对于建国60年婚俗的变迁,南京地区流行着这样两首“顺口溜”:“50年代嫁英雄,60年代嫁贫农,70年代嫁军人,80年代嫁文凭,90年代嫁高峰(大高个子)”、“50年代一张床,60年代一包糖,70年代红宝书,80年代‘三转一响’,90年代星级宾馆讲排场,新世纪头十年特色婚宴个性特张扬”。  相似文献   

15.
《华夏地理》2006,(6):30-35
上世纪60年代我刚开始看足球赛时,一切都那么简单明了。英格兰队刚刚夺得了1966年的世界杯,因此毋庸置疑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这是事实,句号,斩钉截铁。然后一切都不对劲了,而且没完没了。首先,我长大成人,对“国家归属感”的含义心生疑窦;而此时的英格兰足球队呢,已经没救了(但凡他们的表现稍有可取之处,我恐怕也不至于因为爱国问题而如此矛盾。)1974年和1978年的世界杯,英格兰队连决赛圈都没进去;我们在上世纪60年代有幸拥有的那些世界一流球员已经成为历史,到了80年代,整个关于爱国和足球的问题变得愈发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6.
中苏结盟与苏联对新疆政策的变化(1944-1950)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综合利用新疆地方档案馆、俄国档案馆、新疆党史研究室编写的历史资料以及有关当事人的回忆录,讨论了1944-1950年苏联对新疆政策的变化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条约。几年以后,中国政权发生更迭,而同盟关系则又上了一层楼。文章认为,在此期间,中苏双边关系中的新疆问题始终是十分微妙的,苏联对新疆的政策表面上看起来变化无常,时而与地方政府结好,时而同少数民族联合;时而鼓动独立,时而强调自治;时而支持国民党,时而援助共产党。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根本目标是保持战后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确保苏联在新疆地区的优势地位和特殊影响。在战后对华政策中,就其重要性而言,新疆排在蒙古和东北之后,故而成为苏联调整对华关系的外交筹码,这正是苏联对新疆政策时常改变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唐小松 《史学集刊》2001,38(2):79-84
研究60年代的美国对华政策,必须先考察决定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理念,即“观念”,学术界似乎没有涉及这方面的讨论。1961—1968年间,美国民主党政府形成了对中国的四个基本观念:确认中国的现实存在;中国共产党敌视美国,富有侵略性,威胁美国的利益;中国经济危机导致粮食紧缺,社会动荡;中共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当权派受到挑战,政局混乱。承认中国的“现实存在”,表明美国政府意识到,必须尝试新的对华政策出路。但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期望中国的“混乱”局面能推翻现行“敌视”美国的领导层,催生新一代“务实派”领导。然而,整个60年代,一片骚乱过后,中国并没有出现美国想要的结局,最终美国排除了对中国改变政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历史动力惟一论统摄下的农战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回溯近百年来的中国史研究,人们会感到一个明显的事实,即人们过于将历史研究现实化,赋予它意识形态的特性,而忽视了历史本身的性质。农战史研究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上世纪初叶,在辛亥革命浪潮的波及下,太平天国研究一度兴盛,二三十年代短短20年间,出版的太平天国史著作近30部之多,在中国史学史上第一次出现了高度集中的学术论题;接着到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将整个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史研究提到了相当的历史高度,人们简直就将历史上的农民战争看做是现实中国革命的直接序幕;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史研究,更将农战史研究装扮成一朵耀眼的明珠,40年间发表论文4000多篇,出版著作300多部,在史学研究领域形成了趋之若骛之势;而到了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现实生活中阶级斗争问题的鲜有提及,随着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迅猛过渡,加之建立稳定社会秩序的目标日益迫切,农战史研究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漠。从学术自身发展的要求出发,围着意识形态转的现象应该得到改变。对于传统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农战史研究来说,今天是到了一个需要认真回溯、总结、清理并使之终结的时代。但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一直延伸进今天的时代,农民问题、农民的历史和现状,是我们认识国情的最为重要的方面。所以,抛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农战史和农民问题研究、乡村社会研究等等,仍是一个需要深入开掘的领域。所以,我们今天重提农战史研究,希望从新的历史高度对之重新审视,用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和反思的精神,清理以往的研究,开拓新的思路,以期使被极度冷落的农战史研究,再次成为历史研究的新的生长点,并绽开出比传统的“五朵金花”更为娇艳、也更富有生命活力和科学魅力的史学鲜花。本期所选用的几篇笔谈短文,表达着编者对农战史研究复苏和新生的热切期待。  相似文献   

19.
<正>提起露天电影,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似乎一脸茫然,他们只知道有水幕电影。但在我的记忆里,关于露天电影却丝毫没有褪色,一页一页地翻开来,成为我童年时代一抹最温暖的记忆。  相似文献   

20.
<正>在北大荒的文学创作群体中,有一位已出版13本散文游记专著的老作家,他就是早在60年代就受到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称赞过的丁继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