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位于峨眉山麓的古嘉州乐山,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在这里汇流。盛唐时为镇三江水患,于波涛汹涌的汇流处开凿了崔巍的乐山大佛。乐山自古以来都是南丝路上的重要节点,溯江而上可达省会成都,连接西北丝绸之路;顺流而下可经金沙江、长江,前往渝、滇、黔和东南亚地区。这里山环水绕,码头众多,帆樯林立,百舸争流。郭沫若年轻时所写的《夜泊嘉州》里有两句诗:"三两渔火疑星落,千百帆樯戴月收",描写的就是乐山水运码头的盛况。在这些繁忙的码头港口上,不仅集散着南来北往的各种货物,也迎送着南来北往的文人  相似文献   

2.
194中国文物古迹游三大高潮活动之一的乐山国际旅游大佛节,将于94年5月18日至25日在四川乐山市拉开帷幕。 乐山旅游大佛节依托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和佛教圣地峨眉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将观光游览、佛事、文化活动和招商经贸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集中展示乐山的佛文化、古文物、名山名景点和地方民风民俗的精华。显示乐山以‘山、水、佛、人’为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 乐山古称嘉州。位于川南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处。物  相似文献   

3.
乐山大佛寺的三口大钟帅秉龙乐山大佛寺位于乐山城东三江汇流处的凌云山,凌云山远眺峨眉山峰,近瞰三江奔流。山上林木葱宠,丹崖翠壁,文物古迹丰富。现存摩崖造像就有世界上最高大的唐代石刻弥勒大佛。摩崖题记有,唐代韦皋撰写的《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宋代邵伯...  相似文献   

4.
在素有“天下山水之胜在蜀,蜀之胜曰嘉州”称誉的古城乐山,经历三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古代乐山人民留下了著名的东汉岩墓群,唐代石刻佛像、古建筑、古塔等古文化奇迹,分布于三江流水之畔,掩映在碧翠的群峰密林,融和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构成一幅天然图画,成为名扬海内外的著名胜地。在众多古文化遗迹中、有一处闪烁着艺术光辉的石刻奇观,它就是被誉为乐山“千佛岩”的唐代石刻佛像。  相似文献   

5.
周涛 《巴蜀史志》2007,(2):34-35
四川乐山古称嘉州,这里三江环绕,依山傍水,风光秀丽,自古来就是文人墨客荟萃之地。唐代女诗人薛涛年轻时曾寓居嘉州,在遍考嘉州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后写下了《题竹郎庙》、《忆荔枝》、《赋凌云》等赞颂嘉山嘉水的优美诗篇,吸引了当时诸如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一大批文人雅士来嘉州旅游唱和。薛涛并以自己西川节度使韦皋幕僚(侍酒、校书)的特殊身份参与了当时古嘉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特别是参与了开凿乐山大佛(当时为“凌云弥勒大像”)收尾工程的建设。韦皋主持的凌云大像收尾工程包括:“莲花宝座至膝”、“通体设色”、“佛窟小龛”、“韦驮护法”、“九曲栈道”、“大像阁”等工程,历时十五年。  相似文献   

6.
峨眉山为中外著名的旅游圣地,雄踞于四川盆地西南。高差2600余米,主峰海拔3099米,巍峨绮丽,遐迩闻名,素有“天下名山”、“峨眉天下秀”之称。 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城东,大渡河、岷江、青衣江三江合流处,是国家级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世界著名的乐山大佛矗立于凌云山临崖处,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衤危)坐。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  相似文献   

7.
乐山市中区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之处。秦始名南安,汉南安县、唐嘉州、宋嘉定府、元嘉定路、明嘉州、清嘉定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始名乐山。建国后为乐山专区所在地。1985年,改乐山县为省辖市,同时将乐山市区、城郊区、茅桥区、安谷区、苏稽区、土主区划为乐山市中区。乐山市汉代属犍为郡,交通方便,经济文化发达,是犍为郡的重要地区之一。为探索汉代南安县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情况,笔者近几年来除多次参加乐山市中区崖墓的集体调查外,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若干次的单独调查,现将所获资料综合整理,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8.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乐山、乐水,乐山之美总能让人乐在其中。乐山,古称嘉州,又称海棠香国,历史上属古蜀国。素有“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日嘉州”的美誉,直接道出乐山风景冠绝天下。无论是威严宏大的大佛,亦或是钟灵毓秀的峨眉,乐山总能变幻出不同的风景,以各种姿态吸引着各色游人。  相似文献   

9.
乐山,初名嘉州,后称嘉定,曾是州、府治地。有州之名始于魏,有府之名始于宋。州府志始于宋,由嘉州刺史吕昌明“本图经而增广之”。明清间相继有《嘉定州志》、《嘉定府志》等问世,详细地记载了乐山的历史与现状,但历经沧桑。逸失颇多,现唯存清嘉庆和同治《嘉定府志》两种版本,前已残缺不全,后有完整版本的已不多见。  相似文献   

10.
乐山大佛及石刻艺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山大佛及石刻艺术研究周俊其乐山凌云山位于乐山城东,海拔448米。山下,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流一处,波涛汹涌,奔腾东流,被古人感叹为“夸父之巧,巨灵之工,一至是耶。”山有集凤、栖鸾、灵宝、丹霞、拥翠、望云、就日、兑悦、祝融九峰,面积二平方公里。峰峦...  相似文献   

11.
乐山灵宝塔始建年代之我见彭学艺灵宝塔位于乐山市城东南,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水汇合处的凌云山,因其地处凌云九峰之一的灵宝峰,故其名曰灵宝塔。又因筑成或修缮后,通体粉刷成白色,俗称白塔。也有大佛塔,凌云塔等别名。其实塔自铭曰“释迦舍利宝塔”。灵宝塔是...  相似文献   

12.
乐山在宋代为嘉定府,三龟九顶城时为嘉定府境内两座山城,作为宋代抗元山城屡载于《宋史》、《元史》之中。在长达4O年之久的宋元嘉定之战中,三龟九顶城作为嘉定府城的附翼,扼守服江水道,抵抗元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279年嘉定降元之后,该山城渐渐湮没,史册绝少记载。故史家论及其地理位置,或语焉不样,或偶有失误,令后学惶惑不安。笔者因工作之便,查诸方志,考察山野,有所收获,成此拙文,以表愚识。一、朱元战争中的嘉定战事嘉定城位于四)11西部氓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合流处。南宋时为嘉定府治,开槽(1205--1207)初,…  相似文献   

13.
一、峨眉山峨眉山,位于川西盆地西南部,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襟带乐山、夹江、犍为、峨边;远眺贡嘎、瓦屋、大雪山;俯视岷江、大渡河、青衣江。群峰叠翠,碧流奔泻,浩浩千里,气象万千。关于峨眉山的记载,最早据《华阳国志·蜀志》说:“杜宇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廓。”《华阳国志》记蜀中名山说:“青城,峨眉为坤维之巨镇。”《金陵随笔》说:“蜀人绘蜀山作六图,一日峨眉,去嘉州龙游县三百余里,为六山之最。”《益州记》及《寰宇记》记载:“峨眉山在南安界,两山相对如峨眉。”《水经注》记载说:“去成都千里,然秋月澄清,望见两山  相似文献   

14.
“大像(佛)阁”研究周俊麒在四川乐山城东,凌云山两江汇流处的栖鸾峰下,屹立着一尊建于唐代世界最大的乐山大佛而闻名天下。还有不为人们了解重要组成部份洞时修建于唐代巍峨壮观,高约90余米覆盖乐山大佛及众多佛龛,有十三层楼阁建筑为主体,包括佛亭、碑廓在内堪...  相似文献   

15.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成为我国99座历史文化名城中首批以整体保护方式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城。2003年7月,包括丽江的大片区域在内的“三江并流”区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3年8月底,纳西东巴古籍文献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6.
璧津楼史话     
璧津楼是乐山历史上的名楼,此楼录入《舆地纪胜》:“璧津楼——在府城之东南隅,跨城为楼,下瞰三江,三峨九顶森列左右,提刑陈谦建。”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史志》2006,(8):F0003-F0003
绥滨县位于三江平原的黑、松两江汇流处的夹角地带,人称“金三角”上的明珠。绥滨地域广阔,旅游资源丰富。总面积3.335平方公里,人口13.1万,有耕地120万亩。黑、松两江流域河网密布,江内岛屿草青碧绿;还有以奥里米古城、同仁古城为代表的一批文化底蕴丰富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百余处待发掘考证的古文物遗迹、遗址。绥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资源丰富。盛产大豆、水稻、玉米和烤烟、甜菜等。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史志》2008,(8):F0003-F0003
黑龙江省双城市位于松嫩平原中部、美丽的松花江畔,黑龙江省南大门,1814年(清朝嘉庆十九年)建城设治,因境内有金代达禾、布达二座古城而得名“双城堡”。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1997年划归哈尔滨市管辖。全市幅员面积31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9万亩,辖9镇15乡246个行政村,总人口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万。  相似文献   

19.
追忆郭沫若     
在四川大渡河与岷江汇合处,有一座3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乐山市。这里水秀山清,地灵人杰,有举世闻名的“仙山”——峨嵋山,有唐代凿建的世界第一大佛———乐山大佛。在峨嵋山美女峰正北有一小镇,名为沙湾镇。1892年11月16日午时,一位母亲忍受着难产的巨大的痛苦,产下一位“脚  相似文献   

20.
隆里古城     
杨秀庭 《文史天地》2013,(6):F0004-F0004
隆里古城位于贵州省锦屏县南部,城区面积约5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是明朝“开辟苗疆”的产物,现有居民3000余人皆明代屯军的后裔。在以苗侗文化为主流的黔东南地区,古城呈现出独特的“明清汉文化孤岛现象”。隆里古城是中挪国际文化合作生态博物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