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国民党达官贵人的生活令陈嘉庚大为惊愕 1940年春天,爱国华侨领袖、工商业巨子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简称“慰劳团”),回国慰问抗日军民并考察抗战实况。此次率团回国慰劳考察,陈嘉庚先生并不单纯是慰劳抗日军民、了解抗战实情,从他内心来说,还想借此机会了解国内政局真相,为中国的前途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2.
1943年初夏,抗日战争已进入第六个年头,是最艰苦残酷的时期。八路军平西军分区辖区是当时北平地区唯一的抗日根据地,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被抗日军民誉为“插在华北敌后的一把尖刀“。孤身建立敌后谍报站我这个1937年参加革命的“小鬼“,当时是平西军分区司令部的侦察股长。  相似文献   

3.
陶一笑 《文史精华》2012,(8):42-50,1
1942年的盂夏。在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的“五一”大“扫荡”中,日军上坂胜所属的一六三联队.经过精心的策划和部署,用拉网合围的战术。将抗日军民向一个叫北疃的小村庄驱赶聚集。  相似文献   

4.
1942年12月10日,新四军与日本侵略军在朱家岗(今江苏泗洪县境内)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歼灭了日本侵略军平林师团280余入,新四军4师9旅第26团有73名指战员为国捐躯。为纪念这些抗日英烈,淮北抗日军民竖碑建亭,修筑公墓,于1943年10月10日建起了“朱家岗烈士陵园”。  相似文献   

5.
肖占中 《文史天地》2012,(12):63-65
说起地道战,几乎黄发垂髻,妇孺皆知,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平原抗日根据地军民,在日寇残酷“扫荡”的情况下,挖掘地道同敌人进行英勇战斗。据此,拍摄的影片《地道战》,成为全国人民非常喜爱的爱国主义教育片。然而,地道战这一战斗样式,并非抗日军民所首创,而是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  相似文献   

6.
在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在武器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创造性地开展了地雷战、地道战,打得日军落花流水,极大地激励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斗志,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魏洪亮就因领导“地道战”而被人们誉为“地道司令”。这里讲述的是1945年春,魏洪亮领导冀中军民利用地道战以少胜多、战胜口军的一个战斗故事。  相似文献   

7.
一九四○年秋冬两季,我军在华北进行了百团大战。日寇受到严重打击后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便集中百分之七十五的侵华日军对我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更大规模的报复作战。敌人在推行所谓“治安强化运动”中,对我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以断绝我军民的生存条件。日寇在沙区的暴行就是在这时发生的。沙区是我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一个重要部分,地处濮阳以西,内黄以南,滑县以北,卫河以东,方圆六十余里的地区,因这里大部分是沙丘,因名沙区。一九四一年春,我沙区军民对日、伪、顽军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反封锁斗争,连续在卫河以南拔除了六个日伪据  相似文献   

8.
清光绪三十年(1894年),日本殖民者发动“甲午战争”,清军败绩,翌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让日本。割地议和.全国哗然,纷起抗议。台湾更是一片激愤.鸣锣罢市.集会抗议,要求拒和废约。社会各界联合发布檄文.“愿战死而失台,决不拱手让台”!表达誓与台湾共存亡的决心。日殖民者为肋逼台民屈服.派坚艋利炮重兵压境.台湾遂出现“乙未抗日”之战.时台境大动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民奋起抗日。漳籍士民电纷纷参与抗日行列.林维源捐银100万两.以助抗日军饷(全台岁收入370多万两).漳籍子弟踊跃参加简大狮、徐骧、姜绍祖、吴汤兴率领的义军奔上战场。“乙未抗日”初期.台湾巡抚唐景嵩等官员还外励内荏在领导抗日.未几就“陆续内渡.撤出台湾”。但台湾军民仍以“执戈齐敌忾.报同有众生”的气概,在战斗中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冲锋陷阵,奋起血战。从1895年6月至10月.不畏强暴的台湾军民历经5个多月的激烈战斗.打了大小100多战,抗击日本三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陆战队.打死打伤日军3_2万多人.日近卫师团一半被歼.近卫师团长白川能久被炸毙,.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写下可歌可泣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宁都起义已经六十年了。1931年12月14日,驻扎在江西宁都进攻中央苏区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举行武装起义,获得了成功。起义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这是我党我军领导的一次著名武装起义。它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反蒋的热情,壮大了红军力量,对巩固和发展中央苏区,增强苏区军民胜利的信心,起了重要作用。王稼祥是这次起义的精心指导者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一九四一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第七师在皖中地区以无为县为中心,创立了皖中抗日根据地。这是我党领导下的十九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皖中抗日根据地建立起来以后,曾经改称为皖江抗日根据地。“皖中”是何时改称为“皖江”的,长期以来,在省内外编印的党史资料及有关书刊中,几乎一致认为是一九四三年春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后,皖中根据地、区党委、行政公署、参议会等组织才统一由“皖中”改署为“皖江”的。对此,笔者不  相似文献   

11.
从一九三七年七月芦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是抗战初期。在这个时期中,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中国,激起我国人民的民族义愤,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救亡图存,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国民党政府抗日比较努力,于是导致了全国抗战的局面,“形成了全国军民抗日战争的高潮,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①为持久抗战打下了基础。本文试就这一高潮的面貌和原因、意义以及经验教训,作一些概略的叙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刘少奇创建皖东抗日根据地的卓越贡献王传厚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中共中央代表、中原局书记刘少奇肩负着发展华中根据地的使命,抵达淮南地区。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领导皖东军民粉碎了日用军的“扫荡”,取得了反击国民党顽固派武装摩擦的重大胜利,创建了皖东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3.
正从1941年起,侵华日军加紧了对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蚕食",大搞"治安强化运动",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及其武装力量作为主要进攻对象。根据地军民敌后抗战进入空前困难的时期,同日伪军展开英勇顽强的斗争。"狼牙山五壮士"就是敌后军民艰苦斗争中的一个抗日英雄群体。  相似文献   

14.
1941年下半年,日伪经过密谋策划与周密部署,对苏南地区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清乡”运动。常熟,以其战略上的重要,地理上的优势和经济的富庶,被日伪确定为第一期“清乡”区的重点县。常熟的抗日军民于当年7、8两月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考验,接受了一次血与火的洗礼,在抗日斗争史上写下了英勇悲壮的一页。“清乡”与反“清乡”不仅是地方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即便是在新四军军史、全国的抗日战争史上也是一件不可疏漏的大事。现笔者不计浅陋,将研究所得贡献于此。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城西35公里处,有个“抗日山”,原名马鞍山,因八路军在山上建造烈士陵园而更名。这个抗日山烈士陵园,兴建于1941年,是最早的烈士陵园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1年到1944年间,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山东军区和滨海地区广大军民,在此四次施工,为死难烈士树碑建冢。中华人  相似文献   

16.
六十多年前,中华民族被迫进行了一场长达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太行山军民把古已有之的抗击外御、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的“韧”的精神重新得以唤醒、发扬光大,并被赋予新的内涵。本文以太行山人民开展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为背景,以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为主体,采用层层递进的手法,从太行人民“韧”的抗战精神的唤醒、展示和升华、伟大胜利三大部分,一步步揭示太行山军民通过抗日战争显示出来的“屈之愈弓,势之愈劲”的伟大太行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三晋大地,并州双塔,当1937年抗日的烽火始燃于长城内外之际,它们荣幸地首先目睹了满腔热血北上抗日的八路军.同时.它们一直没有忘记,此前有一位被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和抗日军民共同赞誉的“八路军北上抗日的先行官”.他,就是英姿勃勃,工作忘我,作风朴实,功绩昭著的彭雪枫.他后来离开山西,去了河南省境,于1944年9月,长眠于中州大地.  相似文献   

18.
悉尼科技大学举办“华北抗日根据地学术讨论会”魏宏运今年5月下旬,我们南开一行3人从北京经香港赴澳大利亚,参加了悉尼科技大学国际研究院举办的“华北抗日根据地学术讨论会”。对我来讲,这是第三次去澳洲。第一次是1991年7月,参加悉尼大学举办的澳大利亚中国...  相似文献   

19.
徐市处于江苏省常熟东乡,抗日战争时期,因其在苏常太抗日游击根据地中的突出地位,被抗日军民称为“小延安”。徐市涌现出一批革命志士,当年的徐市小学教师也积极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洪流之中。时过境迁,如今的校园早已旧貌变新颜,但徐小师生不曾忘却那段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  相似文献   

20.
1940年春,在我沂蒙抗日根据地边缘的一个小村庄里,驻进了一小股日伪军,为首的叫水原清。他们口口声声要与共产党合作,不打骂老百姓,还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然而,这些小伎俩是瞒不了根据地抗日军民的,他们运用各种斗争手段,掌握了水原清的真实意图和各种罪行,最终将“水原清实验区”彻底摧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