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文惠 《纵横》2010,(8):16-20
关于徐海东,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中曾经这样写道:“在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而蒋介石和毛泽东对他也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蒋介石曾经称徐海东为“文明社会的一大害”,必欲除之而后快;毛泽东则称赞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2.
埃德加·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中称赞“红色窑工徐海东”道:“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毛泽东称赞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红军的领袖,群众的领袖”、“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民间传颂他是“中国的夏伯阳”。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他九次负伤,全身被子弹打伤17处,而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一次次从死神手中抢救出徐海东的,是一位名叫“少兰”的女子。 1934年11月16日,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三千名将士高举起“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  相似文献   

3.
“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这是毛泽东同志对徐海东的评价。美国作家斯诺也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徐海东从一个穷苦的窑工成长为共和国大将,在他奋斗的一生中,除了历经艰辛外,的确充满着传奇,更像是一部红军军人的壮丽史  相似文献   

4.
徐海东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只读过3年书,自称“粗人”,但满腹良谋,智勇双全。他身经百战,威震敌胆,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卓越的军事家。毛泽东很推崇他,称赞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称赞徐海东:“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比他更加神秘的了。”  相似文献   

5.
徐文惠 《纵横》2012,(3):20-22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说:“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  相似文献   

6.
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在战争年代,人称“徐老虎”的他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在党的事业和革命利益面前,他更是从不计较个人的进退和得失。出自其子饱含真情的回忆将使您对“徐大将”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向徐海东借钱 1935年11月,经过长征的中央红军几乎弹尽粮绝,从军委领导到战士,大都身着单衣。部队急需解决数千人御寒的冬装和口粮,最少需银元2000至3000元才能度过眼前的难关。为解燃眉之急,毛主席想起了徐海东和红二十五军。他立即派人找到后勤部负责人杨至成说:“我写个借条,你拿着去。不过,你要注意,千万不要使海东同志为难!” 毛泽东的借条这样写道:“海东同志:你好!因部队过冬吃、穿出现困难,特向你借款二千五百元。”  相似文献   

8.
《沧桑》1994,(5)
第四章 北线轶事一、“看来阎老西确实要比蒋介石小气得多”在中路军转战晋西,吸引和牵制晋西阎军的同时,左路军在徐海东军团长的率领下,于1936年3月18日,离开灵石,进攻介休、孝义、汾阳、文水、交城、清源(今清徐县),一步步地进逼太原,以调动、吸引和牵制间军主力.至清源后,作为军团长、左路军总指挥的徐海东,亲自率领骑兵连,一次次地游击晋祠一带,作出进攻太原的姿态.  相似文献   

9.
徐海东的绰号非常多,有“窑将军”、“徐老虎”、“老病号”之称。有这样一个传说:三十年代大别山闹起了红军,有一次国民党一个团把几百名妇女儿童包围在一个树林里,架着机枪逼迫他们说出“共党”下落。眼看敌人要开枪屠杀,妇女中有人放声大叫:“徐老虎来了!徐老虎来了!”敌人顿时一片慌乱,争相逃命去了。  相似文献   

10.
还记得当年苏联影片《夏伯阳》里那位策马挥刀,率领红军骑兵所向披靡的夏伯阳吗?大将徐海东,每逢恶战,他总是光着膀子,挥舞着大刀率先杀入敌阵,因此被誉为“中国的夏伯阳”。  相似文献   

11.
徐海东大将(1900-1970),湖北黄陂人,六代窑工世家,历经百余仗,九次负伤,身上战伤十七处。时人称"中国之夏伯阳"(夏伯阳是苏联国内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红军指挥员,他足智多谋、顽强勇敢、屡建奇功)。徐海东参加革命后,其亲属66人被国民党杀害,其中27位近亲,39位远亲。  相似文献   

12.
《百年潮》2017,(9)
正1931年3月,徐海东被调到红四军十三师三十八团当团长。在一次战斗中,他不幸负伤,被送进红军医院。手术后一个月,他便拄着棍子回到了部队。当时三十八团天天打仗,不能没有指挥作战的团长,组织上又不知徐海东何时出院,于是就任命了一位新团长。徐海东回来后,一时成了没处安置的干部。师政委要他留在师部等待分配,徐海  相似文献   

13.
1955年9月27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北京怀仁堂隆重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授勋典礼,毛泽东主席亲自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命令状”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人;周恩来总理将“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的命令状”授予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10人。从1955年至196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的  相似文献   

14.
程子华,1905年6月20日生于山西省解县(现属运城市)解州镇,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1929年12月发动大冶兵暴。1931年到中央苏区工作,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9月调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任红二十五军军长,同年11月与吴焕先、徐海东率部先于中央红军展开了历史上著名的长征,史称“小长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功勋卓著,参与组织和指挥了塔山阻击战  相似文献   

15.
正提到长征,人们往往着重讲红军的"三大主力"即一、二、四方面军的万里征程。其实,除此之外,徐海东、程子华、吴焕先等人率领的红二十五军还进行了一次数千里的"小长征",从鄂豫皖根据地先期到达陕北。毛泽东后来一再称赞红二十五军的军长徐海东,说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红二十五军的长征,采取了沿途建立根据地的"跳跃式"前进,长征结束时的人数比出发时不少反增。为何能取得这一成绩呢?鲁迅帮助成仿吾去中央苏区  相似文献   

16.
李棋 《文史精华》2009,(9):31-37
徐海东,湖北大悟人,1900年出生,穷苦窑工出身。革命战争年代,历任红25军军长、红15军团长、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4支队司令员。他勇猛善战,屡立奇功,先后9次负伤,身上留有17处伤疤;他的家族中有66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形成了一座罕见的家族烈士陵园。1955年,他被授予大将军衔,位列十大将第二位。然而,这位被毛泽东誉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在文革动乱的非常年代,却再也不可能做到毛泽东多次对他“静心养病,天塌不管”的嘱托……  相似文献   

17.
清风 《文史月刊》2007,(6):18-22
徐海东与毛泽东,一位是曾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屡建战功的赫赫大将,一位是我国的开国领袖,为了共同追求的事业,他们走到了一起,彼此之间结下了无比真挚的友情。  相似文献   

18.
说起徐海东大将,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骁勇善战。十年内战中,他的对手——无论是国民党的嫡系亲随,还是杨虎城的西北军,张学良的东北军,阎锡山的晋军,都屡屡败在他的手下。抗日战争中,他转战于江南江北,运筹于病榻之上,同样是战功卓著。但他不仅仅是一名卓越的军事家,更是一位胸襟宽广、光明磊落的共产党员。他的家乡湖北黄陂至今还流传着他三次“让官”的故事。 “闹革命又不是争富当” 1931年的春季,正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作战紧张进行的时候。敌人集中了十一个团的兵力,采取追堵并施的战法分路向红军进攻,妄图在…  相似文献   

19.
竹沟镇位于河南省确山县城西35公里,介于桐柏、伏牛两大山脉之间,扼豫鄂两省之咽喉,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就建立了党的组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我党在南方八省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地区之一。抗日战争初期,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留守处及中共中央原局、中共河南省委又一度驻在这里,使这里成为领导中原抗战的指挥部,支援前线的总基地,被时人誉之为“小延安”。在这块富有光荣传统的革命圣地,刘少奇、张星江、仝中玉、王国华、彭雪枫、李先念、徐海东、罗炳辉、刘子久、张震、  相似文献   

20.
在共和国十位大将中,徐海东算是出身最苦的一位,也是战斗中负伤最多、最重的一人。他打仗10年,9次负伤,全身共有17个窟窿,8次子弹穿膛而过。然而,这位被毛泽东誉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