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47年前的1959年12月9日,作为战争罪犯的伪"满洲国"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同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共四人,被第一批特赦释放了.  相似文献   

2.
文史博览     
《纵横》2006,(1)
杜聿明旁听两案审判文强1980年11月20日上午,忽然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旁听组的通知,邀请全国政协文史专员杜聿明、郑庭笈、文强、沈醉、杨伯涛、董益三、李以劻等7人为代表,于当日午后3时到历史博物馆礼堂旁听公审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大会。我们如时到达,坐在我们前面的,便有杜聿明、宋希濂、黄维等人。我们眼看到林、江集团的10个人一个个押到被告席上,公审大会显得庄严肃穆。旁听公审的次日,我在全国政协礼堂邂逅杜聿明,我问他对于昨日参加旁听公审大会的观感如何。他说:“我曾经对你谈过,对‘文化大革命’根本不摸底…  相似文献   

3.
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监狱服刑改造后于1959年得到特赦,被推为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央文史馆馆员。为了让赦免人员看看新中国的建设成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周恩来总理批示:"邀请北京的文史馆员们去南方参观游览。"参观团的成员有溥仪和他的弟弟溥杰,还有杜聿明、宋希濂、范汉杰、王耀武、廖耀湘、康泽、沈醉等人,由全国政协派人带队,新闻记者随团采访。  相似文献   

4.
社会环境的改变,很容易使一部分人的身份产生双重性。如伪满州国皇帝溥仪,国内战争时期的高级战犯王耀武、杜聿明、宋希濂、黄维、沈醉等,由曾经的敌人经过改造成为人民的一员。抗战时期淮阴“四大魔王”之一的花其秀,也有着这样一段奇特而扭曲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5.
一个普通的四合院,住着几位身份特殊的人物,原国民党高级将领侯镜如、杜聿明、宋希濂、郑庭笈,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脱去了往日的光环与尘垢,在和平年代过着既简单又特殊的别样生活,体味着昔日动荡生涯中不曾得到过的清静和悠闲,也经历了诸多政治运动给他们造成的痛苦和不幸。  相似文献   

6.
王晶晶 《环球人物》2013,(17):79-81
写战犯改造突破禁区,认为失败者不是鬼,胜利者也不是神"静水深流"——黄济人说这是他最喜欢的4个字。这也是黄济人人生的写照:1979年,还是在校大学生的他写出了一部名为《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的报告文学,生动描述了原国民党将领杜聿明、宋希濂、黄维、沈醉等在功德林战犯管理处的改造经过,吸  相似文献   

7.
瞿宛林 《炎黄春秋》2011,(12):63-66
1959年国庆十周年之际,国家主席刘少奇签署特赦令,特赦一批日伪和国民党政府时期的战争罪犯。1959年12月4日,第一批战犯获得释放。这一天,北京市民政局根据市委和公安部的指示要求,对第一批特赦的战犯溥仪等11人,由局办公室主任王旭东接出,分别住在北京城内的远东饭店、崇内旅馆、崇外旅馆、虎坊旅馆。首批被特赦的战犯除大名鼎鼎的溥仪之外,主要是一些前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包括杜聿明、王耀武、曾扩情、郑庭笈、宋希濂、杨伯涛、陈长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我曾在全国政协直属学习组担任过近20年小组秘书,专门负责作记录、写简报、念文件(包括读报刊大文章)等工作。而在40余名学习组成员(涵盖科技、教育、文化及民族、宗教、旧军政人员、无党派知名人士等各个界别)中,有近1/3是“特赦战犯”,其中杜聿明、宋希濂、黄维排在这部分学习组成员的前三位。  相似文献   

9.
张颂甲 《百年潮》2006,(7):52-56
47年前的1959年12月9日,作为战争罪犯的伪“满洲国”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同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共四人,被第一批特赦释放了。他们于当天离开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成为新中国的公民。对这四位极富新闻色彩的人物,中宣部决定分别派记者进行采访,写出访问记,分别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北京《大公报》发表。后三位新公民的采访,由新华社总社记者负责,而采访溥仪的任务则落实到大公报社。大公报社总编辑常芝青同志(原任《晋绥日报》、《光明日报》总编辑)派我前去采访溥仪。  相似文献   

10.
1924年,陕西米脂人杜聿明与陕籍青年阎揆要、关麟征等11人,千里迢迢奔赴广州,经陕籍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推荐,考入黄埔军校。同年12月,杜聿明从军校毕业,开始了他20多年的军事生涯。 1927年“四·一二”反共事变之后,宁汉对立,杜聿明在武汉因为拥蒋被关押,他冒死扮成商人逃到南京,投奔蒋介石,从此逐渐得到蒋的信任。1929年,蒋介石成立教导第二师,张治中任师长。杜聿明被委任为该师中校营长。1930年冬,教导二师改为陆军第四师,徐庭瑶任师长,杜聿明任第二十四团团长。徐庭瑶见多数团队都松松垮垮,只有杜聿明  相似文献   

11.
伍立杨 《文史天地》2002,(12):38-39
1935年5月,瞿秋白被宋希濂所部三十六师捕获。从福建上杭解送长汀。至6月18日被杀害,为时一个多月,其间,宋希濂和瞿秋白有过一次辩驳式的对话。  相似文献   

12.
冯都 《文史春秋》2003,(10):14-15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监狱服刑改造后得到特赦,被推荐为全国政协委员并当上了文史馆馆员。为了让赦免人员看看新中国的伟大成就,目睹祖国的强盛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同时通过实地参观革命遗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周恩来总理批示:“邀请北京文史馆员们去南方参观游览。”参观团的成员有“末代皇帝”溥仪和他的弟弟溥杰,有任过国民党战区司令、兵团司令的杜聿明、宋希濂、范汉杰、王耀武、廖耀湘、康泽、沈醉等人,由全国政协派人带队,还派新闻记者跟随采访。迫不及待要上井冈山1964年3月10日,参观团从北京出发,南下…  相似文献   

13.
说起杜聿明,人们也许并不陌生。在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大反攻的淮海战场上。一大批被我军生俘的国民党官兵当中,有一个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一个作为国民党嫡系部队很有军事才干的指挥官,他的名字叫杜聿明。应该说杜聿明大名鼎鼎,他的知名,也许是从《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这篇著名的檄  相似文献   

14.
国民党的败军之将,殃及眷属1949年1月,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已近后期。10日,被誉为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时任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中将司令、徐州“剿总”副司令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被人民解放军所俘虏。新中国成立后,杜聿明与另外42名被俘的国民党军高级军官被宣布为战犯,一同被送进  相似文献   

15.
196 4年 4月 2 6日 ,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随全国人大组织的特赦战犯参观团一行 44人来湖北黄陂县横店区参观访问 ,参观团成员还有溥仪妻子李淑贤、溥杰夫妇、廖耀湘夫妇及杜聿明、宋希濂、孙连仲、王耀武、范汉杰等人。当时 ,我以黄陂县委书记处书记、县政协副主席、横店区委书记的身份 ,与副县长徐世苗、县委组织部长李怀信 3人一起接待了他们。现就记忆所及 ,将有关情况略述如后。这天上午 9点半 ,参观团到达横店。他们所乘坐的一辆大交通车径直开进区政府大院内。下车后 ,全国人大带队的同志一一向我们介绍来者身份 ,溥仪是第 7位…  相似文献   

16.
高放 《百年潮》2010,(4):77-80
淮海战役期间,以中原、华东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名义发表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以下简称《敦降书》),向被同困的国民党军队阵地反复广播,对瓦解杜聿明集团起了重要作用。这篇文章后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令人没想到的是,最近新华社老记者庄重说自己是该文作者。据我所了解的情况,这种说法不能让人信服。先从我的一段亲身经历说起吧。  相似文献   

17.
田斌 《文史月刊》2005,(5):47-51
2004年11月28日,是杜聿明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尽管历史已跨越过漫长的时空,但后人们对这位从陕北黄土地上走出的一代名将,任凭岁月的流逝也未被淡忘。一陕北远近闻名的米脂县是杜聿明的家乡。杜聿明的父亲叫杜良奎,是清末举人。其父在仕途上虽不怎显赫,但思想观念却十分开化,年青时,在家乡尚武功练剑法,后又外出教书修文,最终在辛亥革命时成为陕西的同盟会会员。在米脂城乡,杜家是一大姓,列入米脂李、杜、高、常,姜、马、艾、张八大姓之中。杜聿明是陕北名士李鼎铭的姑表弟,也是另一位名人杜斌丞的堂弟。正是在这样一种家庭关系的熏陶濡染下…  相似文献   

18.
在国民党军队里,卫立煌的参谋长郭寄峤、胡宗南的参谋长盛文、杜聿明的参谋长赵家骧,被称为蒋介石嫡系部队的“三大参谋长”。三人分别毕业于著名的保定军校、黄埔军校和东北讲武堂,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和较高的军事素养,从事多年参谋工作,并且效忠“党国”,甘愿为蒋介石卖力,因此能长期受到重用,成为卫立煌、胡宗南、杜聿明军事集团的重要幕僚。  相似文献   

19.
淮驹 《文史月刊》2008,(11):30-32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笔者在江苏省军区部队服现役,曾亲耳聆听过省军区政治委员陈茂辉将军讲述其亲历淮海战场杜聿明被俘经过一事。当时曾根据陈政委所述,写了一篇故事——《陈官庄杜聿明现形记》,投寄军内报刊。不久,因陈政委被打成“叛徒”,这篇稿子也就成了泥牛入海,几十年来一直引以为憾。现在我退休了,不妨根据记忆,又参考一些文章将这个故事写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邱清泉及所率的第二兵团在淮海战役快要结束,被人民解放军包围于皖豫交界陈官庄附近,1949年1月10日清泉在突围中被击毙,时任国民徐州“剿匪”总司令部第二兵团令官。然而邱清泉的遗体究竟埋在何处,如今却成了一个难解之。据史料载,1949年1月9日黄,杜聿明与邱清泉到陈官庄第五司令部,命令部队在陈官庄以西结,妄图在空军放毒掩护下,实突围。在突围时间安排上邱清、李弥等与杜聿明争吵到晚上10左右。午夜12时,李弥的十三兵全部崩溃。其时在第二兵团阵地七十四军军长邱维达接到邱清的电话,说“李弥兵团垮了,共军占领投掷场,请你注意!杜聿明到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