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换星移,挥手间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以下简称“京剧现代戏会演”)35年过去了。这次会演不只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京剧现代戏,而且总结了开国后十几年京剧现代戏创作、排演实践中非常可贵的经验,肯定了成绩,增强了京剧反映现实生活的信心,闯出了一条京剧反映现实生活的成功道路。这方面的重大成就,我在过去所写的几篇文章中都谈过了,本文从略。现仅就所知所见的几件事简述如下。我本着实事求是,力求忠实于历史而秉笔直书,磕着碰着谁也是在所难免,因为历史是不容改变的。大会组织机构的基本情况这次京剧现代戏会演总负责人是文…  相似文献   

2.
沈洁英 《纵横》2009,(11):34-37
一 今年是父亲沈玉斌诞辰100周年。我家祖籍浙江绍兴。1909年12月我父亲出生在北京贫苦的艺人家庭中,曾祖父沈小庆京剧武生,祖父沈三元京剧老生,父亲沈福山京剧花脸演员。至今已是六代梨园世家。  相似文献   

3.
心潮澎湃说喜儿杜近芳我自幼得师教于被世人誉为“通天教主”的著名戏曲艺术教育定王瑶卿先生,故我从此才有对传统京剧坚持继承发展的舞台表演生涯50载。唯难于1958年我在初演现代京剧《白毛女》中的喜儿:您说,传统京剧“九旦”中的哪一“旦”的表演程式,能够直...  相似文献   

4.
我是贵阳市京剧团的一名演员,是解放后贵州培养起来的第一代新文艺工作者。我情系家乡,为京剧事业作了一点工作,得到领导关心和认可,又推荐我出席全市各界人士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经验交流暨表彰会,深感荣幸。 为了京剧事业我曾四处奔走寻求适合发展和实现自己理想的地方。在1980年,我曾调  相似文献   

5.
张侃侃 《江淮文史》2016,(1):100-107
正张学良平生酷爱京剧,在他百年的人生历程中,与京剧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他晚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深情地说:"我和京剧有着深厚的渊源,我不但喜欢听戏,有时也喜欢唱戏。"青少年时期,张学良就喜欢上京剧,成为票友。在他主政一方期间,经常观看梅兰芳等京剧大师的演出,还与他们结成好友。西安事  相似文献   

6.
小戏迷     
《环球人物》2020,(1):40-45
这是一对长相一模一样的美国双胞胎姐妹。受中国妈妈的影响,姐妹俩同时喜欢上了京剧,“戏龄”已有两年,还给自己取了中文名:唐亦吉、唐亦祥。平时在美国,两姐妹听名家唱段学京剧,再通过网络视频向远在中国的老师请教。寒暑假就飞到北京当面向京剧老师学习。如今,她们已经成了旧金山湾区华人演出的小明星。“皇冠真的太重了,挡住我的血不能Flow(流动)……”但说到京剧带来的快乐,妹妹眼中泛光:“上了舞台,我是贵妃娘娘,下了舞台,我就是唐亦祥。”  相似文献   

7.
胡金兆 《炎黄春秋》2010,(11):79-79
<正>读《炎黄春秋》今年第8期王红领《"京剧革命"与李琪之死》一文,对李琪同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品格深为敬服。而就所谓的"京剧革命"种种,愿就所知补说一二;当时我在中国戏剧家协会《戏剧报》工作,很多事是亲历。江青的"京剧革命"是有批有树,两手交替。早在1962年她就开始抓批《李慧娘》、《谢瑶环》等,直至批《海瑞罢官》,罪名一律是反党。1962年秋,我在办公室曾接到中央办公厅一个电话,  相似文献   

8.
1950的,西南刚解放不久,我所在的军政治部派我去军区京剧院学习京剧创作。文工团团长刘元仲告诉我:贺老总通知凡各军有京剧团(队)的,都可派人去京剧院学习,以提高部队京剧的演出水平。文工团政委刑岳还笑着对我说:“你能去贺老总创办的京剧院学习,可能有机会见到贺老总哩!”我喜不自禁,脑子里倒没想到学习京剧,而是盼望见到贺老总这位天神般的大首长。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京剧艺术,是绚丽多姿 的世界艺苑中一朵璀灿耀眼的艺术之花,被国际上推崇为东方民族最有代表性的艺术。 尚小云,是闻名遐迩的京剧“四大名旦”之一。他的“尚派”艺术是京剧重要流派之一,名驰中外,声震艺坛,为祖国戏曲艺术宝库增添了极其宝贵的财富。尚小云不仅是一代表演艺术家,还是杰出的戏曲教育家。他为京剧艺术培养了众多的人才,桃李满天下。尚小云在京剧发展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1.我要学戏 光绪二十五年腊月初七(1900年1月7日),在紫禁城北门地安门外法通寺草厂大坑附近一座大杂院的西屋里,一个男孩呱呱坠…  相似文献   

10.
京旗的满族(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京剧,现在虽仍在,但因为地方戏的普及,甚至话剧,外国戏的兴盛,已不像过去那样盛极一时了。京剧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创作、丰富、发展、提高的一个剧种,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结晶,是应该共同努力保护的一项文化遗产。 京剧的不景气,我以为不要只苛责宦本身。同时也应看到现代青年们中国历史知识不够丰富,又过于喜欢外国的东西。历史知识不丰富,便容易看不懂京剧,过于喜欢外国东西,更容易产生要求京剧的改革甚至废除。我觉得这是很危险的。现在米老鼠和唐  相似文献   

11.
唐正芒  周星辰 《百年潮》2022,(11):69-74
<正>毛泽东对京剧情有独钟。据身边卫士回忆:“听京剧是毛泽东最大的乐趣和精神享受之一。当时京剧名家的唱片,他大部分都有。”李银桥曾说过,毛泽东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时,用听京剧的方法来放松。就连美国记者路易斯·斯特朗也称赞毛泽东是一位“京剧造诣很深的鉴赏家”。他虽自谦“关于戏,我是个外行,只会看”,但其实他对京剧有颇深研究,如对京剧的起源、典故,名角的演出特色都很熟悉,还时常对他们的戏词、  相似文献   

12.
正在我演出《霸王别姬》获得成功之际,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率四大名旦来汉演出.当时,正是京剧的黄金时代,四大名旦  相似文献   

13.
任明耀 《古今谈》2002,(3):36-37
1995年8月6日我从上海无线电波中,听到了京剧表演艺术家童芷苓不久前在美国逝世的消息,不禁为之一惊。  相似文献   

14.
许承宁 《神州》2011,(1):56-61
2010年11月16日,经由正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4个成员国共同审议,北京市文化局代表全国京剧传承机构和分布地区申报的京剧成功入选2010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戏剧表演艺术。京剧的唱词和念白吸收了北京等地方方言,遵循严谨的格律和字韵。京剧中讲述历史、政治、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故事,是一种寓教于乐的艺术形式。京剧表现手法细腻,"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也使得京剧成为了我们宝贵的民族国粹。我们沿着京剧的历史沿革,感受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5.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玥先生出身京剧世家,近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99年初她从美国讲学回来后不久,我有幸采访了她,话题从访美谈起。  相似文献   

16.
王琴生先生曾和先父梅兰芳同台演出12年,对先父在表演、唱腔、化妆和服装等方面的特点或改革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京剧改革、遗产的抢救、艺术教育等问题也有独到的见解。我有机会和王老两次畅谈京剧艺术,现征得王先生同意,把1998年第二次谈话的部分内容整理出来,刊载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我是在1956年11岁时考入贵州省文化艺术干部学校(即后来的贵州省戏曲学校,现在的贵州大学艺术学院)京剧班的,我们是进校的第一批学生。1960年的年初,一天,我刚从练功室练完功走出来,便看见校长周钧在门口向我招手,要我跟她到校长办公室去。  相似文献   

18.
汪春耀 《世纪》2020,(1):95-95
我是个京剧爱好者。近日,我读到《世纪》2019年第四期刊载《我在恩师梅兰芳家学戏的日子》一文,文中有沈飞德所摄的"梅兰芳纪念馆"(原梅兰芳故居)的三帧照片,颇有亲切感,令我记起52年前的1967年7月初,我曾到去过那里的往事。那时是"文革"初期,梅兰芳故居为"军管"的一所院宅。  相似文献   

19.
赣榆京剧     
正早在徽班进京后由徽调皮黄向京剧皮黄转变之际,京剧南下江苏最早传入赣榆。1872年,赣榆创办第一个、也是全省最早的京剧科班"庆盛班"。之后,先后办过5个京剧科班,共培养专业京剧人才近千人,并为全国各地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京剧演员和教师。不仅是赣榆人,连整个淮海地区也将赣榆视为"京剧摇篮"和"京剧之乡"。第一个京剧科班说到赣榆京剧,就不能不提及王得胜和他的京剧"庆盛班"。据《江苏文化艺术志》记载:"清。同治十一  相似文献   

20.
朱榕 《百年潮》2002,(7):51-52
1958年1月,我当时正在中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工作,领导上让我作为翻译兼秘书陪同孙维世和阿甲两人去印度访问.他们一个是著名话剧导演,一个是著名京剧评论家.我和他们在印度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国家朝夕相处近一个月,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