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个世纪60年代,似乎在一夜之间,被称做“红宝书”的《毛主席语录》在中国大地掀起了红色海洋,呼啸澎湃.浩瀚无边。它的发行速度之迅猛,发行量之大,创造了人类出版史上无法复制的奇迹。资料显示,文革中,主要是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毛主席语录》在国内外出版了50多种文字,有500多种版本,总印数50多亿册,  相似文献   

2.
“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文革”中,除了婴幼儿及不出门的老年人,几乎人人拥有一本红彤彤的《毛主席语录》,巴掌大小,红塑皮,谓之“红宝书”。开会、学习、上班,乃至出差都常带在身上。为此,有人还特别用布做一个专用袋,或用女孩子扎头发用的红色圆塑料细线钩一个漂亮的袋子,很精致,像现在有的女士挂手机一样,斜背在身上。  相似文献   

3.
吉元 《炎黄春秋》2009,(10):46-49
如今,对45岁以上的人来说,有一种现象是难以忘怀的。那就是源于上世纪60年代初、狂于60年代中下期“文化大革命”的《毛主席语录》热。因为这本书的封面选用的是红色塑料皮,人们对它看得很重,视为宝贝,所以,大家又习惯地把它称为“红宝书”。据有关档案资料介绍,仅“文革”开始的几年之内,国内外就出版了用50多种文字印成的、总印数达50余亿册《毛主席看录》。  相似文献   

4.
翁有为 《史学月刊》2001,(5):147-149
葛剑雄先生在其所作的《要是世界上只有中》一中(见《学术批评网》),谈到“革”高潮中一位日本小商人与中国做生意而发财的事。这位日本小商人人中国境先高呼“毛主席万岁”,谈生意先“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胸佩毛主席像章,手持毛主席语录,其对毛主席的热爱表现,比之国内的“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也毫不逊色。  相似文献   

5.
"文革"时期是一个语录满天飞的年代,其中一些经典语录歌,到如今也让人印象深刻。"毛主席语录操""毛主席语录操"就是用毛主席语录配上乐曲再加上徒手体操的动作,其雏形最早发源于北京"二炮"文工团。北京体育学院也卷入这个狂潮之中,  相似文献   

6.
楚楚 《文史月刊》2008,(1):61-61
我国“文革”期间发行的《毛主席去安源》邮票,曾是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贴用时不予盖销”的邮票,堪称邮政奇闻。  相似文献   

7.
吴继金 《文史月刊》2009,(11):20-22
哈琼文于1959年创作的《毛主席万岁》宣传画,是一幅在“文革”前具有广泛影响的美术作品。当时不仅家家户户张贴,而且还送到国外参展,获得很高的国际声誉。然而,这幅受到广泛好评的宣传画,在“文革”中却遭到了“莫须有”的政治批判,哈琼文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直到粉碎“四人帮”后,这幅宣传画才重新受到关注和肯定。  相似文献   

8.
李强 《文史博览》2007,(5):41-43
我的中小学时代大部分时间是在“文革”中度过的。那时有个词叫“开门办学”,即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学工、学农劳动,接受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再教育。其依据来自毛主席1966年的“五七指示”。在“指示”中,有段专门针对学生的语录:“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这段文字当时非常著名,它是“文革”中的办学方针。学工、学农成为那个年代学生必须经历的生活方式,也是我们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对于江青在戏剧界树立的“八大样板戏”是耳熟能详,尽人皆知了。但一般人并不知道江青在美术界也树立了一个“样板画”,这就是美术界唯一的“革命绘画样板”——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尽管这幅美术作品在“文革”时期影响很大,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大陆进行空前绝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几乎人人每天都要高举并且诵读一本《毛主席语录》,同时用以声讨、批判“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可是鲜为人知的是,1967年至1968年在香港以至东西方很多国家却广为流传一本与《毛主席语录》开本、封面、版式大体上一模一样的《刘主席语录》,其中辑录了中国国家主席刘少奇的一系列重要言论.  相似文献   

11.
“文化大革命”初期,一些红卫兵组织将他们搜集到的曾在过去报刊发表过的毛泽东论著和毛泽东的内部讲话、文稿、批示、批语等,编印成《毛泽东思想万岁》等各种版本的毛泽东论著集(以下简称“万岁本”),许多篇目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1—4卷)、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印的《毛主席语录》没有的。  相似文献   

12.
家中有一套“文革”版,小时候曾经仔细阅读过,好在当时年幼的我就已对“资产阶级大毒草”之类的“革命语录”极为嗤之以鼻,没被“荼毒”。不过如今回想起来,这种种令人啼笑皆非的语体,也恰恰见证了这个民族曾经自“愚”自乐背后的无奈与苦难。  相似文献   

13.
<正>《毛主席语录》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风靡全国,它是解读20世纪中国以及"文化大革命"的一把钥匙。从《解放军报》开始在"报眼"处刊登第一条语录,到《毛主席语录》一书的诞生,从内部发行到全国发行直至风靡世界,有一个历史过程。《解放军报》首开《毛主席语录》专栏曾经有人写文章说,《毛主席语录》是某个  相似文献   

14.
“文革”初期的上海 1966年6月1日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广播了北京大学哲学系聂元梓等7人在康生授意下写的攻击北京市委与北大党委的大字报。毛主席称它是:“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为贯彻执行中央《五一六通知》精神,上海市委于6月2日成立“文化革命小组”,部署各部、委、办,区、县、局,大专院校、科研所等普遍成立“文革”领导小组,要求在各单位党组、党委领导下开展运动。  相似文献   

15.
京剧《红灯记》、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文革”中曾被“四人帮”树为“样板戏”,大加鼓吹。至于它们出台前后的一些内幕,知之者可能不多。  相似文献   

16.
作为经历“文革”全过程的过来人,如果有人问我,“文革”中最大的冤案是什么,我会这样回答: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最大的冤案是抓“走资派”。因为在这场运动中,除了毛主席钦定的屈指可数的“无产阶级司令部”的几个人(这几个人也会随时被踢出“无产阶级司令部”)外,  相似文献   

17.
柯云 《文史月刊》2009,(7):35-36
“红卫兵,大串连” 当时一批参加保卫毛主席运动的高校学生,自发组织起来,戴上书有“红卫兵”三字的红袖章与外地学生进行联络,叫做大串连。1966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组织外地高等院校革命学生、中等学校革命学生代表和革命教职工代表来北京参加文革活动的通知》,文中还拟定由国家提供交通费和生活补贴费。通知发出后,全国各地学生倾巢出动,涌向京城闹革命,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  相似文献   

18.
多年前,笔者清理中共中央党校的“文革”小报资料,在成堆的油印资料中,翻捡出一份油印传单,题为《给全体共产党员的紧急呼吁》(下称《紧急呼吁》)。这是一篇鲜明地反对“文革”的檄文。传单署名是一个共产党员。在“文革”的“恶攻”罪行中,应属于“反革命匿名信”一类。传单的落款时间为1967年2月。这个日期,正是“文化大革命”进入夺权斗争阶段,各种群众组织纷纷夺取各级各单位的党政大权,全国范围的“天下大乱”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楚楚 《文史天地》2007,(10):38-39
我国"文革"期间发行的文12《毛主席去安源》邮票,是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贴用时不予盖销"的邮票,堪称邮政奇闻。这套邮票发行于1968年8月1日,全套一枚,面值8分,邮票主图是根据《毛主席去安源》油画设计的,毛主席身穿蓝布长衫,手拿雨伞,在乌云翻滚的天空下凝神走来。原画  相似文献   

20.
《文史博览》2007,(12):1
这是一张摄于“文革”期间乡村女青年跳“忠字舞”的照片。在那个火热的年代,人们以这种形式表达对革命及革命领袖的无限忠诚。无论广场、街头、操坪,甚至乡村的禾场,到处是朝圣般的舞者。如果说《大海航行靠舵手》等语录歌是当时的流行歌曲,那么,“忠字舞”就是当时的流行舞蹈。回望那个年代,留给我们的是渐行渐远的历史背影,取而代之的,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多彩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